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针对传统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存在定子磁链和电磁转矩脉动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即用变参数PI速度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分别替代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的PI速度调节器和滞环比较器,在此基础上重新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新的控制框图.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对传统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和改进后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新系统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减少了转矩和磁链的脉动,能满足控制系统快速响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介绍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理论,分析常规直接转矩控制方法由于采用滞环控制使一个采样周期内可选的电压矢量很有限,使磁链和转矩脉动较大,导致系统性能较差等问题,提出利用空间电压矢量调制来合成任意的电压矢量以改善系统性能.通过Saber仿真软件对两种控制方法进行仿真研究,给出仿真波形验证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3.
电动汽车交流驱动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电动汽车交流驱动系统的性能、特点,并简要分析了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方案和直接转矩控制方案,探讨了永磁同步电机的特点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农用电动车用永磁同步电机合理及高效的控制方法,分析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搭建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模型,主要采用Id=0控制及弱磁控制方法对农用电动车用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简称PMSM)进行矢量控制研究,并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试验;在已知农用电动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参数的基础上,当仿真时间t=2 s,给定转速n*=30 r/s,负载转矩初始值T=5 N·m,t=0.2 s时转矩突变为10 N·m,仿真结果表明,在Id=0控制方法下农用电动车电机提速快,转矩变化对转速影响很小,系统性能良好;当额定转速n=41.66 r/s,仿真时间为2 s,负载转矩T=8.5 N·m,分别在给定Id=10 A及Id=12 A时进行2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农用电动车达到额定转速之后,使用弱磁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实现基速以上的提速。综上所述,以上2种控制方法相结合能够很好地满足农用电动车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转速快响应和强鲁棒性的速度控制需求,在分析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和离散小波变换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最优小波函数为"db4",分解级数为2的永磁同步电机离散小波变换速度控制器,并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驱动系统仿真模型和控制系统代码模型,结合基于TMS320F2812 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实验平台,通过负载扰动工况仿真、空载阶跃输入工况仿真与实验来验证永磁同步电机离散小波变换速度控制器的性能.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ropro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 PID)速度控制器,离散小波变换速度控制器达到稳态转速的速度更快,动态性能更优;在负载突变时,转速跌落小,抗负载扰动能力更强,是一种提升永磁同步电机速度控制器鲁棒性和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永磁电机齿槽转矩产生的机理和降低齿槽转矩的一些措施.以4极、48槽表面式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为例,利用二维有限元法分析了极弧系数、磁极偏移和开辅助槽对永磁电机齿槽转矩的影响.将理论分析得到的齿槽转矩结果与样机的齿槽转矩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基本吻合.研究表明:通过选择合理的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齿槽转矩.  相似文献   

7.
永磁同步电机作为电动拖拉机上主要的动力电机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针对传统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策略对电机转速控制的响应速度慢、控制精度低的缺点以及Matlab软件自带电机模块的局限性,提出模糊PI自适应控制策略并在电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创建了自定义永磁同步电机(PMSM)模块,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在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中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参数的调节得出了理想的输出曲线,验证了永磁同步电机模型的合理性、先进性及其控制算法的有效性,为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设计和电机的调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三闭环结构的原理,即电流环、速度环和位置环.采用了id=0的控制算法,同时在Matlab环境下建立了系统三闭环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响应特性;以TI公司的TMS320F2812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为核心实现的三闭环实验表明id=0的三闭环控制算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9.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及电动汽车电子差速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前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驱动轮等功率分配电子差速控制策略.基于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设计了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电流控制器,并建立了驱动轮等功率分配电子差速控制策略,为了验证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基于Matlab/Simulink和Carsim联合仿真平台,建立了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等功率分配电子差速控制策略模型,并与传统PID电流控制器及驱动轮等转矩分配策略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PID电流控制器,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电流控制器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较好的鲁棒性,与驱动轮等转矩分配策略相比,基于等功率分配的电子差速控制策略能够实现转矩间的不等分配,降低驱动轮滑转率,有效提高了车辆行驶稳定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双PWM变换器结构的微型燃气轮机分布式发电系统的模型,基于下垂特性设计了永磁同步电机侧和网侧变换器的控制系统,可对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和变换器直流电压进行控制.利用Matlab建立了微型燃气轮机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动态模型,对其在不同的负荷情况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负荷变化情况下,微型燃气轮机分布式发电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引入的转子惯性响应能改善系统的动态品质,使整个系统承受较大的负荷冲击.  相似文献   

11.
针对振动攻丝工艺参数与攻丝扭矩之间的高度非线性关系问题,利用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结合遗传算法理论建立了工艺参数和攻丝扭矩之间的关系模型.将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显示出了GA—BP预测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液压低频振动钻削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振动钻削机械系统及扭矩检测系统的设计及构造,并利用该系统对若干典型材料进行振动钻削试验.结果表明:振动钻削具有钻削扭矩小、钻孔扭矩波动小等工艺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电机优化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电机工作效率,降低电机齿槽转矩.油田用潜油电机工作空间狭窄、散热环境恶劣,电机损耗产生的热量若不能及时散发,将对电机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以114系列闭口槽12极36槽油田用低速潜油永磁同步电机为载体,对电机进行电磁参数的优化设计:首先提出影响潜油永磁同步电机损耗和齿槽转矩的电磁结构参数,并根据初始条件确定各参数的初始值以及取值范围;其次构建径向基神经网络数学模型并进行拟合分析;最后通过多目标优化方法得到让损耗较小,齿槽转矩较低的满意解.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导出了扭矩感应带式无级变速器扭矩感应装置凸轮升角的理论设计计算公式,提出了扭矩感应度系数的概念及系数范围,分析了在系数的影响下,扭矩感应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性能。认为适当减小凸轮升角有利于改善扭矩感应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传动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介绍计算异步电动机电磁转矩的精确方法及电磁转矩在斜井提升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对异步机的高度非线性模型进行坐标变换,使其转变为线性模型;在新坐标系下,给出计算转子磁通,电磁转矩的精确方法。构造了一个拟专家系统的知识库并运用在线计算的电磁转矩设计出一个掉道诊断系统,最后给出了现场运行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功率测量法实现对变频电源控制下异步电机转矩的测量,同时系统还能测量出异步电机工作时的有功功率、转速、三相电压、电流等参数。结果表明,该系统性价比较高,且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水力测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了测功器中的水环圆周运动和环流运动,推导出水力测功器制动扭矩方程,总结了影响水力测功器制动扭矩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文章提出一种在叶片尾缘加装弯板改善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叶片周围流场,提高风力机转矩特性的方法。选取NACA0024和NACA0012两种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常用翼型,利用数值模拟计算包括不加装弯板在内具有7种弯板长度2叶片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输出转矩特性和静态起动转矩特性。结果表明,在NACA系列对称翼型尾缘加弯板叶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输出转矩特性和静态起动特性。叶片尾缘加装弯板后可在某些旋转角下改变叶片上下表面压力分布,减少涡旋和流动分离产生,提高叶片气动特性,改善风力机转矩特性。研究发现,弯板长度为弦长40%风力机转矩特性改善效果最好,最大输出转矩系数较无弯板风力机提高17%,静态平均起动转矩提高26.4%。  相似文献   

19.
驱动式圆盘犁扭矩测定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一种以笔记本电脑为硬件平台的驱动式圆盘犁扭矩数据采集系统,进行田间测试,结果表明,其操作简单,工作性能稳定,测定结果准确,可作为圆盘犁等农业机械田间试验的一种有效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