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为明确氮素运筹对皖草2号和墨西哥玉米植株吸收矿质元素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皖草2号和墨西哥玉米植株各器官中的矿质元素含量、累积量以及产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底肥一次性施入300kg/hm(即N1)处理的皖草2号和墨西哥玉米Ca、Mg、S含量最高,叶片Ca和S含量高于茎,茎Mg含量高于叶片,皖草2号头茬草3种矿质元素含量高于墨西哥玉米;墨西哥玉米单株Ca、Mg、S累积速率和累积量显著高于皖草2 号,再生草Ca、Mg、S矿质元素累积速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皖草2号矿质元素产量显著高于墨西哥玉米,前者分次施肥处理各矿质元素产量高于一次性施肥处理。回归分析表明,皖草2号植株中3种矿质元素对生物量的作用顺序为Ca>S>Mg,墨西哥玉米为S>Mg>Ca,随着Ca、Mg、S三种矿质元素含量升高,2种牧草单株生物量有增加趋势。生产上可以采取一次性施入氮肥300kg/hm 的管理措施,来获取矿质营养较高的牧草。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氮素运筹对皖草2号和墨西哥玉米吸收矿质元素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两者茎、叶及整株的Fe、Mn、Cu、Zn元素含量、累积量以及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皖草2号和墨西哥玉米植株中,Fe的含量最高,且叶片中的Fe含量明显高于茎;皖草2号的Mn、Cu、Zn含量高于或显著高于墨西哥玉米,但Fe含量显著低于墨西哥玉米。不同氮素运筹比较,一次性施肥处理中,2种牧草均以300 kg/hm2(N1)处理的Fe含量最高;而分次施肥处理中,Fe含量有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皖草2号的Mn含量以N1处理最高,Cu、Zn含量以低施氮量处理较高;而墨西哥玉米的Mn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Cu、Zn含量均以底肥一次性施入的含量较高。N1处理的Fe、Mn、Cu、Zn累积量和产量最高,且墨西哥玉米的累积量和产量显著高于皖草2号。不同器官中4种元素的累积量和产量不同,皖草2号叶片中Fe的累积量和产量高于茎,而Mn、Cu、Zn的累积量和产量低于茎;墨西哥玉米叶片中Fe、Mn、Cu、Zn的累积量和产量均显著高于茎。刈割次数对2种牧草吸收4种元素的影响也不同,皖草2号的 Fe、Mn、Zn含量以头茬草最高,而Cu 含量以第3次刈割草的含量最高;墨西哥玉米则以头茬草的Mn、Cu含量和第3次刈割草的Zn含量最高。2种牧草再生草中4种元素的累积速率表现为Fe>Mn>Zn>Cu,且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墨西哥玉米的降低幅度大于皖草2号。综合分析认为,生产上选择皖草2号牧草类型,采取一次性施入氮肥300 kg/hm2的管理措施,可以获得矿质营养较高的优质牧草,且要重视头茬草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皖草2号、墨西哥玉米营养价值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杂交苏丹草——皖草2号、墨西哥玉米进行不同刈割频度和青贮等调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刈割频度鲜干物质产量差异极显著,皖草2号和墨西哥玉米鲜物质产量分别刈割三次和两次最高;干物质产量随着刈割次数增加而减少,皖草2号显著高于墨西哥玉米。皖草2号刈割三次粗蛋白质(CP)产量和总能量最高,高于墨西哥玉米,CP含量前者低于后者。两作物第一次收获期的干物质(DM)和CP瘤胃降解率最高,而后再生草降解率逐渐降低,粗纤维降解率逐渐增加,皖草2号略高于墨西哥玉米。青贮后皖草2号头茬草酸洗纤维含量、再生草粗灰分含量和干物质、粗蛋白质、粗纤维降解率均高于青贮前。两种饲用作物营养价值差异是由于其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所致,调控措施对其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皖西南地区春播的9个牧草品种的适应性,草产量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墨西哥玉米、菊苣、杂交狼尾草、甜高粱产量高,干草产量和鲜草产量均在95 t/hm2和15 t/hm2以上,适应性强,品质优良,适合在皖西南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苦荬菜和籽粒苋产量中等,蛋白质含量高达22%以上,青绿多汁,适口性好,可以做为优质牧草在皖西南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饲用玉米、皖草2号、苏丹草产量较低,鲜草产量均在70 t/hm2以下,饲用玉米无再生性,皖草2号、苏丹草在高温条件下病虫害严重,种植时应该注意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5.
墨西哥玉米留茬中糖组分含量对氮素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了墨西哥玉米留茬中糖组分含量,分析了氮素对牧草留茬中糖组分含量及再生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墨西哥玉米留茬中含有水溶性多糖(WSP)、蔗糖、葡萄糖、果糖和甘露醇5种可溶性糖组分,施肥后WSP、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均低于对照N0,蔗糖和葡萄糖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果糖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墨西哥玉米N0处理再生草干物质产量最低,低施氮量(300kg/hm2)一次性施用(N1处理)、高施氮量(600kg/hm2)分次施用(N4处理)可获得较高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6.
施氮对杂交苏丹草植株硝态氮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2个施氮水平(中氮300 kg/hm2和高氮600 kg/hm2)和2种施肥方式(一次基施和平均3次分施)对皖草2号植株茎杆、叶片硝态氮(NO3-N)累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皖草2号叶片NO3-N含量显著低于茎秆(P<0.05),其第3次收获草(H3)茎杆和叶片中NO3-N含量最高;施氮处理植株茎秆、叶片NO3-N含量均高于对照(N0)。同种施肥方式下,各茬收获草(H1、H2、H3)的NO3-N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所有氮素处理硝酸还原酶(NR)活性均高于对照,且随收获次数的增加NR活性升高。一次性基施处理,鲜干物质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分次施肥处理,鲜干物质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相同施氮量分次施用(N3和N4)产草量显著高于一次性施用(N1和N2)(P<0.05)。施氮处理粗蛋白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中N4处理产量最高,达到5218 kg/hm2。随施氮量的增加干物质生产效率、粗蛋白生产效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等降低。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变化情况是相同施氮量分次施肥处理高于一次性基施处理,即:N3>N1,N4>N2,粗蛋白生产效率是高施氮量分次处理高于一次基施处理。  相似文献   

7.
以紫花苜蓿金皇后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的方法对其在不同浓度Ca2+、Mg2+、Fe2+、Zn2+下的生长及结瘤情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不同离子对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及结瘤情况影响各有不同,其中Ca2+浓度为90mg/L时植株结瘤数目最丰,促进植株结瘤的作用最为明显;Mg2+浓度80mg/L时植株根冠比最大,为41.56%;Fe2+对植株结瘤数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作用最不明显,浓度为15mg/L时植株地上生物量干重为0.41g/株,增产作用优于Ca2+和Mg2+;Zn2+浓度为2.0mg/L时地上生物量干重(0.56g/株)和粗蛋白质含量(18.78%)均最高,对植株产量增加与蛋白质含量累积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不同栽培方式下C4牧草在沿海滩涂的生产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杂交狼尾草、高丹草和墨西哥玉米3种不同类型的C4牧草在江苏沿海滩涂进行种植,采取覆膜、起垄、覆膜+起垄等3种栽培方式,从分蘖期到开花期等不同生育期分4次进行取样,分别测定株高、单株叶面积等形态指标,及单株干重和干物质含量等产量性状,并分别测定茎、叶及全株饲用品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干物质体外消化率)。结果表明,覆膜、起垄、覆膜+起垄3种栽培方式均能有效增加牧草产量、改善牧草饲用品质,其中以覆膜+起垄方式改善效果最显著;杂交狼尾草和高丹草在9月3日收割能获得最优的产量和品质,墨西哥玉米则在9月24日收获饲用品质最好、产量最高。墨西哥玉米和高丹草饲草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显著高于杂交狼尾草;高丹草和墨西哥玉米植株体内WSC主要集中于茎秆,且两者茎中WSC含量明显高于叶中的含量,而杂交狼尾草茎中的WSC含量稍高于叶片。本研究的结果明确了不同栽培方式下3种C4牧草生产性能的差异,为加快滩涂种草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皖西大别山缓坡地建植人工草地引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春播牧草品种在15°草山草坡上种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9个春播牧草品种中苦荬菜Lactuca indica、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的鲜草产量和营养品质都高于其它牧草,较适宜作为皖西大别山地区缓坡地的推广品种;其次是甜高粱S.bicolar、墨西哥玉米Zea mays sp.、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rueum、皖草2号S.bicolor ×S.sudamense cv.No.2、菊苣Cichorium intybus、籽粒苋Amaranthus paniculatus;而精饲726 Zea mays No.726刈割后没有再生长,有待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11月,对黄河口滨岸潮滩2种表现型翅碱蓬的K、Ca、Mg含量与累积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潮滩翅碱蓬(JP1)和低潮滩翅碱蓬(JP2)不同器官生物量均具有明显季节动态,总体表现为JP1>JP2,且均符合抛物线模型。二者枯落物量均呈递增变化,符合指数增长模型;JP1、JP2不同部分K、Ca、Mg含量的变化模式差异较大,其中K含量大多符合抛物线/线性模型,而Ca、Mg含量大多呈Gauss曲线变化;JP1、JP2不同时期各部分的K、Ca、Mg含量差异明显,其中JP1根、叶和枯落物的K、Ca、Mg含量大多高于JP2,而JP2茎的Ca、Mg含量则高于JP1;JP1、JP2不同部分K、Ca、Mg的相关性、储量及累积速率差异明显,茎、叶分别为JP1、JP2K的主要储库(43.02%±20.80%和48.03%±4.31%),而叶均是Ca、Mg的主要储库(40.38%±18.34%,50.58%±20.73%和62.96%±10.56%,58.02%±10.62%);JP1、JP2不同器官生物量及其K、Ca、Mg含量、储量、累积速率的变化及差异主要与其生态学特性、不同器官营养功能及所处生境的水盐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1.
前茬施氮对皖草2号草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前茬施氮水平和施氮方式与后茬皖草2号草产量及全年草产量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前茬施氮能增加皖草2号的株高,尤以前茬氮肥分期施用处理最为明显.随前茬氮肥水平的加大,后茬皖草2号的鲜草、干草产量相应提高,其中前茬纯氮肥施用量达225 kg/hm2以上时,后茬皖草2号的鲜草、干草产量达到较高水平.相同施氮水平条件下,前茬氮肥分期施用比一次性基施的鲜草、干草产量高.前茬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与氮肥分期施用均能提高小黑麦Triticale cereale-皖草2号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的全年草产量,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前茬纯氮施用量为300和375 kg/hm2且分期施用时,2茬牧草全年干草总产量均可达到较高水平,且两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对三江源区不同高寒草地植物中6种矿物元素(钾K,钙Ca,钠Na,镁Mg,锌Zn,铁Fe)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植物中K元素含量为7.314~12.803 g·kg-1之间,Ca元素含量为2.851~6.823 g·kg-1之间,Na元素含量为64.404~185.553 mg·kg-1之间,Mg元素含量为1.272~2.655 g·kg-1之间,Zn元素含量为14.718~51.387 mg·kg-1之间,Fe元素含量为161.056~531.677 mg·kg-1之间;豆科(Leguminosae)植物和杂类草(Forbs)矿物元素含量显著高于禾本科(Gramin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植物中K元素与Mg元素、Ca元素与Na元素、Ca元素与Zn元素、Na元素与Zn元素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Ca元素与Fe元素、Mg元素与Fe元素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根据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RC)绵羊日粮矿物元素需求标准,三江源区各草地植物中Na,Zn元素相对缺乏,其它4种元素均能满足放牧藏羊的矿物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3.
采集了华南荔枝主产区不同产地的11个优新品种荔枝果穗,测试了叶片、枝条及果实不同部位(果柄、果蒂、果皮、种柄、果肉及种子)大中微量元素养分含量,比较不同养分元素在荔枝叶片、枝条和果实的累积及转移特性。结果表明,多数养分元素如N、Ca、Mg、Fe和Mn在叶片中含量最高,而P和K则在叶片中含量最低,在果柄最高,部分元素如Zn、B和Mo在种柄含量最高,在果肉最低。根据养分从叶片向不同部位的移动性,Mo从源(叶片)到库(果实)的转移能力最强,表现出优先向繁殖器官转移累积的特点;K、P、Zn、Cu和B的移动能力也较强,Ca、Mg、Fe和N则较差,而Mn的移动性最差。如对养分从叶片至种子的逐级转移能力进行比较,则K、Cu、P、B在不同部位的逐级移动能力强;Mo、Mg、Zn和N整体移动性也较强,但同时均存在从果皮或种柄向果肉移动的运输障碍;Fe和Mn逐级移动能力中等,但也存在从种柄或果皮至果肉移动性差的共性问题;Ca的逐级移动能力均较差,尤其难以从果皮及种柄运输至果肉。综合而言,Ca、Mn、Mg、Mo、Zn营养从果皮或种柄到果肉的移动性低,尤其是Ca和Mn极难从果皮或种柄移动到果肉,可能成为荔枝果实发育的营养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4.
施氮和刈割对盐角草生长及盐分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梁飞  田长彦  张慧 《草业学报》2012,21(2):99-105
为了研究施氮与刈割对盐角草盐分累积规律及其生长的影响。本试验在大田种植情况下,研究刈割处理和4个氮水平(0,150,300,450 kg/hm2)对盐角草的生长、钾钠钙镁含量及其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能够增加盐角草生物量,提高钾钠钙镁的累积量,但施氮对盐角草体内盐分离子含量的影响与离子种类、生育时期及刈割有关。随施氮量递增,盐角草体内4种阳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发生转变,但方向与拐点存在差异。刈割能够增加鲜物质量,减少干物质累积量。刈割能够提高盐角草体内钾离子浓度及其累积量;钠钙变化与施氮量有关;镁的浓度主要与刈割时期相关。随施氮量增加,刈割处理中钠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拐点在150~300 kg/hm2;未刈割相反。刈割盐角草体内钙含量随着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拐点出现在300 kg/hm2处;未刈割反之,但拐点出现在150 kg/hm2处。花果期的镁浓度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收获期镁浓度随着施氮量增加呈逻辑斯谛增长模式。本试验条件下,施氮刈割能够促进盐角草生长及提高盐渍土的生物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大穗结缕草、沟叶结缕草和日本结缕草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20%,0.40%,0.60%,0.80%)处理40 d后对3种草坪草叶片中保护酶(POD,SOD,CAT)活性、丙二醛、脯氨酸、叶绿素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以确定各自的耐盐性强弱。结果表明,随盐浓度增加,3种草坪草叶片中的保护酶活性、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在0.80%盐浓度下,大穗结缕草叶片中的保护酶活性较高而丙二醛、脯氨酸含量较低;低盐浓度下(<0.40%),3种草坪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盐浓度升高而升高,高盐浓度下(>0.60%),随盐浓度升高而下降。在0.80%盐浓度下,大穗结缕草叶片的叶绿素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且下降值较小。表明大穗结缕草具有较高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6.
西藏那曲地区高寒草地牧草矿物元素动态变化及盈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那曲地区尼玛县高寒草地不同月份围栏内和围栏外牧草矿物元素(Ca、P、Na、K、Mg、Cu和Zn)含量,并根据元素的吸收率及藏山羊矿物元素需要量,对放牧藏山羊采食牧草中矿物元素的盈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月份围栏内与围栏外的矿物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不同季节的变异很大。夏秋季牧草Ca、P、Na、K、Mg、Cu、Zn的含量(Ca1.25%DM,P0.1419%DM,Na0.06%DM,K1.51%DM,Mg0.28%DM,Cu8.70mg/kg,Zn27.35mg/kg)高于冬春季(Ca0.72%DM,P0.0005%DM,Na0.02%DM,K0.43%DM,Mg0.10%DM,Cu3.02mg/kg,Zn8.49mg/kg)。除Mg和青草期的K能满足藏山羊的需要外,其余元素不能满足藏山羊生长、繁殖和泌乳对矿物元素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17.
施用污泥对黑麦草生育及其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将兰州市七里河污水处理厂的生活污泥施用于多年生黑麦草,藉以探讨施用量对黑麦草生长及其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污泥施用量(0.5~8kg/m2)的增加,黑麦草盖度,密度,地上、地下生物量以及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施用后黑麦草地上部组织中N、P、K、Mg、Fe、Zn和Cu的含量增加,Mn含量减少,Ca和重金属元素Hg、Ni、Pb、As含量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没有对黑麦草造成重金属毒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紫穗槐植株的营养结构特征,测定了生长季(6,7,8,9月)紫穗槐叶和不同径级根、茎的10种养分(有机碳、N、P、K、Ca、Mg、Fe、Mn、Cu、Zn)含量。结果表明,1)根和茎的N、P、K含量与径级呈典型逆相关关系,即随着径级的增大养分含量减少,含量最高的部位集中于叶及小径级的根、茎。2) 各级根、茎的Ca、Mg、Fe、Mn、Cu、Zn含量没有固定的分布特征。3)微量元素间的相关性比其与大量元素的相关性差,茎中所含相关元素对最多,其次是叶,根最少;从元素方面看,N、P、K与较多的元素间存在相关性,与C、Zn、Ca相关的元素较少。4)生长季紫穗槐叶的C、N、Ca、Mn、Cu含量高于根和茎,叶中大量元素的含量顺序为C>N>K>Ca>Mg>P,微量元素为Fe>Mn>Zn>Cu。  相似文献   

19.
星星草地上部6种元素含量季节动态及其分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李晶  孙国荣  阎秀峰 《草地学报》2001,9(3):213-217
研究星星草人工草地地上部N、P、K、Na、Ca、Mg含量的季节动态及其在不同器官和不同株高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生育期间,元素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K>N>P>Na>Ca>Mg。其中K、N、P、Na和Mg随着生育期的进程含量递减,而Ca在生育后期变化较小。供试元素积累量及积累速率的季节动态与生物量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即先升后降。在开花期后元素和干物质开始向根部运输。N在穗中最多,P、Ca、Mg在叶中最多,而K和Na则主要分布在茎中。近地面和茎的最上部元素含量相对较少。开花期为星星草最适合的收获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