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张思源  夏龙 《河北农业科学》2020,24(3):18-20,42
"第一书记"是脱贫攻坚过程中的一次重要改革和有效手段之一,推进了精准扶贫工作的良性运转,促进了乡村治理进程的稳定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和巩固精准扶贫的效率和成果,通过对吉林省提前脱贫村S村进行实地调查,座谈走访、深入到户等方式,结合深度访谈,对"第一书记"推动S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有效进行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梳理其在脱贫攻坚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为继续发挥其在扶贫阶段的治理逻辑和工作机制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提出两点期望。  相似文献   

2.
<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党中央提出的极具时代性、科学性、针对性的战略部署。"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甘肃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紧紧围绕"1+17"精准扶贫政策和"853"精准脱贫管理办法,按照"六个精准"基本要求(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聚焦  相似文献   

3.
陇原传真     
<正>酒泉: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行动今年以来,酒泉市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扎实推进"1+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行动。酒泉市创新扶贫方法,在瓜州县、玉门市的9个贫困村实施光伏扶贫试点,每村安排50万元新建1座60千瓦光伏电站。电站建成并网发电后,每村每年将实现集体经济收益6万元以上,可连续收益20年。在金融扶贫方面,全面推进扶贫互助资金小额信用贷款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全市依托财政  相似文献   

4.
声音     
正脱贫攻坚是一件大事、一件善事,也是一件难事。今年以来,我们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在深入推进双联、"1236"扶贫攻坚和"1+17"精准扶贫行动的基础上,出台贯彻落实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决定的《实施意见》及《任务分解方案》,制定了"七个一批"脱贫路径,落实落细到村、到户的政策措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成绩得到中央肯定,成效正在集中显现,成果惠  相似文献   

5.
赣南革命老区多位于江西南部山区,自然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限制了经济的发展,贫困人口较多,让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发展成果,是新时期精准扶贫的要求。瑞金市沙洲坝镇洁源村是江西省"十二五"重点扶贫村,短短几年的精准扶贫政策让洁源村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成为江西省扶贫工作的模范村和示范点。结合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探析洁源村扶贫的主要做法,提出政策建议对加快赣南革命老区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产业扶贫作为"五个一批"工程中"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首选路径,实现扶贫方式由"输血"救济到"造血"自救的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农民可持续发展的难题,成为精准扶贫的战略路径之一。2015年12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发展特色产业脱贫"的精准扶贫方略,"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扶持建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中,张家川县围绕清真餐饮服务业、牛羊规模养殖业和工业商贸流通业等优势产业,积极探索"整村推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扶贫互助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参与式扶贫,创新扶贫到户模式,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贫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方便快捷、手续简单、借款  相似文献   

8.
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对我国完成贫困识别工作、健全工作扶贫机制和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具有重要作用。而革命老区更应该率先脱贫,因此,我们在革命老区QJW村进行了调查。根据对QJW村随机抽取的39户贫困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得出:该村在精准扶贫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成效很小,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如贫困户识别不精准;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等几大问题,致使该村贫困户脱贫困难、很难在计划脱贫年限内脱贫。最后,针对XY县革命老区QJW村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是我国"十三五"规划中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赣州市于都县潭头村的成功脱贫得益于其产业+生态联动扶贫模式的成功发展,对其扶贫策略和启示意义进行研究,并为脱贫地区扶贫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白塔镇桐和村为一般贫困村,其脱贫状况是当下众多一般贫困村发展状况的缩影。基于一线调查数据,对桐和村贫困户信息进行梳理,分析桐和村致贫原因,对"精准扶贫"过程所面临的经济来源单一、高技能人才缺乏、扶贫资金短缺、扶贫队伍能力不足系列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三全三开两建一精准"扶贫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按照整村脱贫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落实帮扶责任,加大帮扶措施,取得帮扶实效3项重点工作,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包保帮扶村2018年贫困户的人均收入达到了3600元以上,村集体收入11.644万元,实现了整村脱贫的目标。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白城医学高等专科  相似文献   

12.
临洮县“一村一品”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洮县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结合县情实际,按照"一村一品"的模式,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工程,培育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品,具有一定的资源和区域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临洮县培育"一村一品"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作为参与精准扶贫的主体之一,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H大学对口帮扶湘西X村和W村为例,探讨了高校扶贫的主要途径。如通过开展驻村调研,做好规划引领;抓好党建扶贫,建立先进基层党支部;改善民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创新村集体经济产业孵化模式;建立"以购代捐、以销定产"消费扶贫服务平台等。通过多种措施,有效帮助帮扶村脱贫出列,脱贫效果显著,期望给其他高校的脱贫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具有强劲产业联动性的旅游业被很多贫困国家作为脱贫的一种工具,逐渐成为"造血式"扶贫的重要方式。随着精准扶贫深入推进,旅游扶贫具体化为"旅游精准扶贫",其主要特征是旅游与扶贫高度融合。南太行地区地处山区腹地,旅游开发条件优越和脱贫任务艰巨并存。为实现南太行地区旅游扶贫的精准化不仅要精准动态识别贫困人口,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建立旅游扶贫开发模式,还需政府出资出力打通交通及信息的通道,通过"景村共建"实现景区与村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现有五千多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最突出的短板。如何扶贫、如何针对当前农村脱贫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扶贫工作,早在2013年11月就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后来概括为"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这个思想是在总结我国数十年扶贫工作的经验、教训基础上逐步探索形成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产  相似文献   

16.
为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助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2018年初,临夏县农牧局共选派400多名干部到219个贫困村开展精准帮扶,重点实施了林果产业扶贫、养殖产业扶贫、中药材产业扶贫,设施农业产业扶贫等扶贫工程,形成了"一人帮十户、一户一特色、一村一产业,一业富一方"的扶贫新模式,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张飞  江蓬勃 《农学学报》2020,10(9):95-102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开展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步骤。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于落后乡村、边远山区的尚未脱贫人口,通过采取不同形式的帮扶措施,增加贫困人口家庭收入,改善贫困人口生活质量。文章以陕西南部山区的重点贫困村——汝河村为例,首先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以及其它因素3方面对汝河村致贫原因作了简要分析,而后对汝河村精准扶贫的具体帮扶措施易地搬迁、文化教育帮扶、产业发展帮扶、消费扶贫等进行了探讨,最后对脱贫攻坚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发展产业特别是长期产业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而采取帮扶措施是为了完成脱贫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总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绝不仅仅是单纯帮扶乡村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使乡村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正一幢幢具有民族特色的新房在半山坡上拔地而起,盘山的水泥路沿着山脊山梁逶迤宛转直通村寨……走进云南祥云县东山乡小庄子村,一幅秀丽的乡村景象映入眼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使这个贫困村和"空壳村"实现美丽蜕变,为贫困村退出和帮助脱贫群众脱贫摘帽注入了活力。近年来,祥云县不断加大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示范建设力度,从当地实际出发,对"空壳村"整治进行有益探索和推进,先期促使7个村摘掉"空壳村"帽子,变成了村容整洁、设施完备、道路通畅的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的扶贫工作重要思想,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明确了方向和任务,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太康县是一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农业大县,属国家"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重点县"。面对扶贫基数大、任务重的现状,近年来太康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上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陇西县渭阳乡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针,始终坚持"乡抓落实、工作到村、帮扶到户"的工作机制,脱贫致富成效显著。本文以渭阳乡为例,为脱贫攻坚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