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南京市郊区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影响大城市郊区农户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文化程度、家庭人均耕地面积、耕地流转所占比、务农人数所占比、家庭纯收入、农业收入所占比、是否了解永久基本农田与对目前的农业补贴看法等变量对农户保护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从业特征与是否在城镇购买住房等变量对农户保护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为提高农户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意愿提出如下建议: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宣传力度、给予不同分化程度农户针对性政策支持、逐步构建异质性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农户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聂鑫  张银岭  汪晗  张安录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628-2632,2640
利用武汉市主要基本农田保护区江夏区161份农户的调查问卷,从农户视角分析现有制度存在的缺陷.结果表明,农户作为基本农田保护的直接和主要参与者,其对基本农田保护相关知识的了解相当匮乏,对于基本农田保护的意愿也并不明显,因此基本农田保护的执行浮于政策.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在基层加大基本农田保护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和时效、制定合理的经济补偿制度、充分调动农户实施基本农田保护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上海市郊区农户粮食生产情况的调查,对农户粮食种植的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沪郊的粮食播种面积逐渐下降,农户的种粮意愿不容乐观.农户的性别、年龄、户主职业、务农时间、农资价格、种粮预期收益及政策因素变量等对农户的种粮意愿均有显著影响.为了保证上海市的粮食供给安全,建议采取平抑农资价格、加大农业劳动力人才培养及结构调整力度、完善粮食专业合作社运营机制、加大对粮食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等措施来提高农户的粮食种植意愿.  相似文献   

4.
陈俊宇  刘芳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509-10512
以湖南省11县(市、区)11个村的254份调查问卷为基础,将所选样本分为大都市郊区、县城郊区、一般农区、边远山区等4个区域,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土地流转历史及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与这4个区域的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均显著相关,而农业收入比重对除大都市郊区以外的其他3个区域的农户的流转意愿有显著影响;但在总体模型中年龄、文化程度、土地流转历史、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及农业收入比重这5个因素均与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在不同水平上显著相关.为了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地规模经营,提出了加快培养新一代青年农民、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农业投入及政策扶持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探究欠发达地区政策激励和农户认知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规律,为提升耕地保护政策实施的效率和指向、促进农户参与耕地保护提供参考。以辽宁省朝阳市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Tobit模型探讨政策激励、农户认知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农户认知在政策激励影响农户耕地保护意愿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政策激励中的秸秆还田政策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他激励方式没有发挥作用。农户认知中,对耕地用途的认知、土地流转或建立新型经营主体认知、秸秆还田认知、有机肥和高效低毒农药认知、绿色生产技术培训认知、低碳生活方式认知与耕地保护意愿为显著正相关关系,农业补贴政策认知与耕地保护意愿无相关关系。农户的耕地生态保护认知在政策激励与农户耕地保护意愿中发挥中介效应,但农户耕地数量质量保护认知没有起到中介效应。因此,应该强化地方政府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不仅要依靠政府的权威性和监督考核力度来提升政策效果,也要结合农户需求完善政策激励手段,充分发挥宣传培训等的政策效力,并根据本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水平调整补贴力度和形式,从而降低农户耕地保护的实施成本,提高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重视农户认...  相似文献   

6.
永久基本农田制度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全国农用地的分等定级而划定基本农田,并对划定部分进行永久保护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阐述了永久基本农田制度的重要性,分析了建立永久基本农田制度的可行性和艰巨性,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耕地后备资源的储备、工作机制的健全、监管力度的加强、保护补偿机制的建立、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等方面提出保障永久基本农田制度良好运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厘清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行为逻辑对提升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武汉城市圈的483份农户调查问卷,以耕地价值认知为中介变量,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农户分化对耕地保护行为的具体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户分化对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可以通过作用于耕地价值认知这一中介变量实现,在较高的耕地价值认知水平下,农户分化对耕地保护行为的负向影响效应将会减弱;非农兼业带来的收入增加会提高劳动力被资本替代的可能性,这使得农户分化对于劳动偏向型保护行为的负向影响效应要大于资金偏向型保护行为。据此认为,应大力推广资金偏向型耕地保护措施,加大对耕地多功能价值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新疆永久基本农田建设水平,基于新疆基本农田保护现状,从保护中暴露出的生态环境脆弱与化肥过度使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要求不明确、基本农田保护区规模经营水平不高、基本农田保护措施不到位以及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入手,对在新疆划定和建设永久基本农田进行探究,提出严格控制化肥施用量、完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加大对永久基本农田的资金投入、建立基本农田保护长效机制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农户作为保护主体,因目标不同而产生利益冲突,进而导致保护政策失效。基于对主体行为倾向的分析,采用动态博弈方法,构建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农户间的博弈模型。结果表明:(1)中央政府采取监督检查的概率与地方政府违规的收益呈正相关性,与对地方的政绩损失、被查处的概率及罚金呈负相关性;(2)地方政府落实保护政策的概率与中央政府在监管中查处的概率、罚金以及农户保护投入呈正相关性,与中央政府的监管成本、保护补偿额度及基本农田产出效益的增加呈负相关性。(3)农户采取保护行为的概率与对地方的政绩损失呈正相关性,与保护补偿额度呈负相关性。据此提出建议:在中央层面,加大对地方政府的监管及违规处罚力度,在地方层面提高保护效果在政绩考核中的地位,在农户层面构建异质性保护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入户调查法评价了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认知程度和支付意愿。调查表明,只有35.5%的农户知道农业面源污染概念,61.8%的农户化肥农药使用和畜禽养殖相关知识来源于农业推广部门,50.0%的农户在政府培训推广减肥增效新技术时可能降低化肥施用量;89.1%的农户愿意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议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实施差别化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1.
城市规划用地面积较大,与优质耕地重叠度相对较高,城市周边优质耕地未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且被建设占用现象较为严重,不仅如此,地方耕地保护工作实施力度不足也会使基本农田质量不断下降。针对此种情况,国家下达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规划要求标准,其内容中明确要求对城市周边优质耕地和交通沿线周围优质耕地永久划定为基本农田规划。文章针对当前我国耕地利用现状和特点,对保护优质耕进而永久划定基本农田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2.
以南京市高淳桠溪镇生态慢城为研究对象,应用条件价值法(CVM),基于问卷调查,以生态系统服务支付为突破口,分析政府、当地居民、游客等不同个体对生态系统服务支付(PES)的认知及支付意愿,通过构建多元回归分析模型,探讨影响个体生态系统服务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分析发现,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当地农户,对生态系统服务支付体系的了解都非常少,这需要环保与建设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另一方面,本地居民对于生态建设的关注度较低,对生态建设的支付意愿更加低,仅有部分农户愿意拿出收入的2.5%支付生态服务系统,84%的被调查农户认为生态建设是政府的责任.基于此,研究认为,桠溪镇未来生态建设中应加大居民的参与度,采取自下而上、农户参与式生态建设的途径,增进农户对生态系统服务支付的认知,提升个体对地方生态建设及生态服务系统的支付意愿,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建成以生态立足的国际慢城.  相似文献   

13.
农林复合系统作为可持续的农业系统,对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以川中丘陵区为例,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对比分析了农户对农林复合系统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林复合种植模式的示范推广明显增加了农户对农林复合系统的认知和了解,提高了农户对农林系统的意愿,但仍然有一定比例的农户表示不愿意采用。此外,所有调查农户的环境保护的意识仍然不高。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农户对农林复合系统的认知、与外界的交流学习、经济收入状况、受教育程度以及耕地面积是决定农户决策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加强对宣传教育和示范力度,提高农户的环保意识;加大对农户的扶持力度;提高经济产品销售通道。  相似文献   

14.
胡乃娟  冯尚  陈倩  孙洪武 《乡村科技》2023,(24):150-153
基于江苏省蒜农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个体特征、家庭经营特征、认知特征及外部特征对农户地膜减量替代采纳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残膜污染认知程度、地膜污染治理重要性认知、替代地膜了解程度、邻里同群效应、农业年收入及地块数量(土地零碎化)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地膜减量替代采纳意愿,而种植规模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地膜减量替代采纳意愿。据此,从优化地膜污染防治方式,完善替代地膜适用性研究,加强地膜生产、销售和使用全过程监管,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农业绿色生产意愿,引导农户从事农业绿色生产,结合对外部性理论、农户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分析,基于对黑龙江省13市47村698个种植户的调查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农户认知对农业绿色生产意愿的影响机制,并将环境规制作为调节变量,探究环境规制对农户认知—农业绿色生产意愿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农户农业绿色生产意愿仅为59%,还有很大提升空间;2)农业绿色生产政策认知、农业面源污染危害认知和农业绿色发展前景认知均对提高农业绿色生产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另外农户受教育程度、风险偏好、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培训对农业绿色生产意愿有正向影响,年龄、非农收入占比对农业绿色生产意愿有负向影响;3)激励性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生产政策认知、农业面源污染危害认知—农业绿色生产意愿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约束性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生产政策认知、农业绿色发展前景认知—农业绿色生产意愿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因此,提出加强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培训、加大绿色生产财政补贴力度、制定并实施合理的惩罚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周华波  严金泉  张星星  杨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554-16556
通过比较苏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指标以及苏州市第2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得出实际数据与指标间存在一定矛盾,分析了矛盾存在的原因,并进一步从3个方面提出化解矛盾的方法,即与外省市建立耕地保护联动机制,建立基本农田保护专项基金,补偿基本农田代保区域的"发展权";实施基本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划定基本农田永久保护区,对本地区承包经营基本农田的农户发放生态补偿费,提高其积极性;全面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盘活存量土地,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并行,同时促进区域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为贵州省制定耕地资源保护政策提供参考,从数量、质量、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等方面介绍了贵州耕地资源的现状,指出了贵州山区耕地质量较差、坡耕地面积较大及分布范围较广、耕地撂荒严重、优质耕地保护与城市发展矛盾突出、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等问题。从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加大耕地执法力度;完善耕地目标保护责任制,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制度;加大耕地保护宣传力度,强化职能部门和群众对耕地的保护意识;加强耕地规划和用途管理制度,严格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增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力度,推进耕作层剥离利用步伐;加大中低产田土改造力度,全面提升耕地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加强贵州省耕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山东省227户农户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分组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农户耕地保护政策认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农户对耕地数量变化的认知存在差异,但农户总体认为近年来耕地数量有所减少,减少的耕地主要作为建设用地使用;(2)农户对耕地价值及相关耕地保护政策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且不同类型农户对同一政策以及同一类型农户对不同政策的认知情况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类型农户对于耕地保护的意愿均较高;(4)农户对耕地保护的认知差异受到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年限、家庭收入、信息获取途径以及宣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研究认为当农户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且其自身对耕地保护政策的认知程度与耕地保护政策目标相一致时,农户对于耕地保护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便会得到充分激发,从而实现耕地资源持续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9.
宁春辉  李青 《农业展望》2024,(2):99-104
本研究利用山西省万荣县苹果种植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探索果农有机肥施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果农作为生产经营的决策者,其有机肥施用意愿往往会受到自身对外界风险感知的影响,因而同时分析果农自身风险感知对其有机肥施用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果农自身的有机肥施用意愿较低,有48.9%的农户表示不愿意采用有机肥;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感知越强的果农,采用有机肥的可能性越小;果农的年龄、接受培训次数都对农户有机肥使用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农技部门需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升果农的有机肥施用认知水平,政府需要继续完善农产品交易市场,同时增加农户施用有机肥的补贴可以进一步增强农户的抗风险能力,进而提高农户的有机肥施用意愿。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为规避WTO规则,避免贸易争端,推出了可降低勘察定损成本和个人道德风险的区域指数类农业附加险——叠加收入保护计划(STAX)。当前,中国亦面临支棉政策调整、棉农种植意愿趋降等多重压力,如果也实行类似的棉花保险,农户的购买意愿如何?为回答此问题,在剖析STAX内容的基础上,利用河北省棉农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对农户购买该类保险产品的意愿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支付金额、是否购买棉花主险与农户购买该类保险的意愿呈显著(P<0.05)负相关,种地收入、是否认为保险对稳定种地收入有作用,以及亲人邻里是否愿意购买以整体预期收入为投保标的的棉花保险对农户购买该类保险的意愿有显著(P<0.05)正向影响。据此,提出如下建议:完善保险产品体系,加强棉花农业保险产品创新;提升我国棉花保险的保障水平;加大区域指数类农业附加险在农村的宣传力度和保险知识培训力度,提升农户的保险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