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在"健康中国"的背景下,为了培养出具有"大健康"意识、服务制药产业能力强、创新创业特征突出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构建了"1234"型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该套培养模式以培养"健康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为导向,以植物药、菌物药研制为培养特色,在教育教学中通过"三个融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打造"四个平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核心就业竞争力。实践证明,实施该人才培养体系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大健康意识逐渐形成,创新创业能力得到锻炼,就业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教育模式.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实际,结合当代高职学生的特点,科学有序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探索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制度;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创新创业教育;优化课程体系建设,科学设置专业课程;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师团队;改革考试考核方式,建立创新创业平台.  相似文献   

3.
张影 《河南农业》2012,(14):17-18
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培养与制药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结合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实际,分别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及保障措施4个方面对药物制剂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北京农学院在适应国家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建设国际和谐宜居之都要求中,积极探索都市农林特色复合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途径,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基础教育+专业核心+跨专业、跨学科平台+实践教学体系"框架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使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培养内化于都市农林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突出都市农林特色和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全方位不间断的人才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5.
任士忠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1):181-182
培养农业创新人才,传统的教育模式难以胜任。经过研究、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四位一体"的农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师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前旅游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实现教学与企业实习的全程融合、有序提升学生面向岗位的职业技能。旅行社和其他行业不同,不可能进行大批量、成建制的在企业顶岗实习;导游带团都是独立工作,无法让学生集中实训。为此,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导游专业实施了"学生主体、任务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阶段性的"项目派遣"等形式来充分实现灵活的校企合作与机动的工学实训。新时期,导游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引领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培养具备较强创新意识、拥有新颖创新理念和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始终是独立学院的重要任务。独立学院应全面总结提高独立学院学生创新能力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找出制约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因素,进而转变教育观念、构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实行"走出去"和"引进来"方式建设创新型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来扫除学生创新教育过程中的障碍,进而最终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更快、更好地健康发展,要把走特色办学的道路落实到具体的专业和学生身上;在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应注重使学生具有"一技之长";要正确处理技能培养和基础知识学习的关系;专业建设要紧贴市场、岗位和社会实践,不断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现代学徒制和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整体形势下,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多方合作,协同共育,探索基于"二元三体系,双轨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改革新思路。以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真实项目运营为载体,阐述了运营实现的前提、模式和责任划分,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创新。从育人效果来看,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相似文献   

10.
高等工程教育现有实践培养环节及组织形式存在一定局限,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工科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需求。为此,燕山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以探索满足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新模式为目标,在OBE和CDIO教学改革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三阶递进式"创新创业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课程群教学体系-模块化综合实践-创新创业综合训练"逐层递进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成果表明"三阶递进式"培养体系,对提升工科专业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及创业理念,推进创新型工科人才培养专业改革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青岛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探讨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迫在眉睫。以青岛农业大学特色名校建设工程为契机,进行了我校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提出了调整专业建设目标、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强化实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2.
提高质量是职业教育的重点。文章阐述农类高职院校应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提出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推进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的建设与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四种能力;实施强化优势特色专业群、提升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教育教学名师、推行教学科技"双研"并进、切实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五项工程,架构一个核心、两项建设、三项改革、四种能力、五项工程的"12345"人才培养工作模式,以实现培养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农科类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按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育学生创业能力的当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求,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研究,构建了"双创型"人才培养体系。在进行一系列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出了一批创新创业型人才,对新形势下农科类院校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以社会需求为根本,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基于校企合作,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特色化的专业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实践探索,探讨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5.
工学结合"岗位轮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岗位轮动"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以畜牧兽医工作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培养学生应职岗位能力的教育教学模式。"岗位轮动"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应职岗位综合能力进行课程开发,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优势明显,毕业生表现出就业率高、从业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杨洁 《河南农业》2014,(14):36-37
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需要,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综合改革和大胆创新,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创新人才为导向,结合学院、分院及专业的实际情况,制订具有专业个性化、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既要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又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现代林业发展需要,青岛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学生创新意识与应用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定位学科发展方向为城市林业方向,坚持厚基础原则和城市林业特色优化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及时补充介绍现代林业背景下成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并注重结合区域林业实际。在学生创新意识与应用能力培养方面,注重赛教融合,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就业率和考研率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创新"1-4-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科学合理的组织教学进程,突出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学质量监控,重视实践教学评价。教学实训基地对学生培养和教师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优质良好的实训基地,不仅是学生获得技能、提高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教师深入实践、活化理论知识和开展研究工作及技术应用的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19.
培养新农村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对从整体上提升新农村经济建设水平,解决"三农"问题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已进入由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全面推进的新阶段,有必要对之进行新的探索。笔者从分析当前新农村建设发展需要入手,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村村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实践为例,从加强创业知识教育、落实创业实践引导、提升创业配套服务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村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双实双创"基地是指具有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特色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基地,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实践平台。河北农业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团队对"双实双创"实验教学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提出了优化"双实"教学基地,服务"双创"人才培养的建设方案,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建设理念,以先进的技术引领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多样化的形式促进"双创"人才培养,形成了系统化、平台化、社会化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