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苹果病毒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苹果产业的发展,培育脱毒苹果苗木非常重要。为了解苹果砧木组培苗的病毒病携带情况,以课题组保存的13个苹果砧木组培苗为材料,使用RT-PCR检测脱毒处理后样品中的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苹果茎沟病毒(ASGV)、苹果茎痘病毒(ASPV)、苹果锈果类病毒(ASSVd)。结果显示,BP、W8N13、唐木田含有ASGV;HCT-2、BP、W8N13含有ACLSV;ME-2含有Apscaviroid;所检样品均未检出ASPV。试验获得5份无病毒苹果砧木组培苗。  相似文献   

2.
苹果锈果类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苹果锈果类病毒(ASSVd)检测灵敏的方法。【方法】根据Gen Bank中ASSVd的R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ASSVd-F和ASSVd-R,利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其进行检测,并对体系的特异性、灵敏性及适用性进行验证。【结果】实时荧光PCR体系能检测至1×10-6的模板浓度,而常规RT-PCR只能检测至1×10-4,由此可知,实时荧光PCR体系灵敏度高于常规RT-PCR 100倍;引物特异性强,能特异检测ASSVd,对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苹果茎沟病毒(ASGV)、苹果茎痘病毒(ASPV)均不能检出;适用性广,可检测出植物不同部位的ASSVd。【结论】所建立的方法能够灵敏检测ASSVd,特异性强,适用性广。  相似文献   

3.
苹果病毒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苹果病毒病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目前已报道的苹果病毒有39种,中国已鉴定明确的苹果病毒有17种。根据病毒危害特点,通常把苹果病毒分为潜隐性病毒和非潜隐性病毒,其中潜隐性病毒主要有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 C LSV)、苹果茎痘病毒(A SPV)、苹果茎沟病毒(A SG V),非潜隐性病毒主要有苹果锈果病毒(A SSV)、苹果花叶病毒(A PM V)。苹果病毒侵染果树,主要表现为叶片失绿、畸形、生长量减少、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等现象,严重时树体死亡。1苹果主要病毒的特性1.1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 pple chlorotic leaf spotTrichovirus)曾被归为长线形病毒…  相似文献   

4.
【目的】近年来,苹果病毒病的发生日趋严重,对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但是其在苹果新品种瑞阳、瑞雪、瑞香红上的发病状况尚不明确。【方法】在2021—2022年采用RT-PCR方法对白水地区198份新品种样品进行病毒病检测,并对感染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植株的果实症状进行了调查和基因克隆、测序。【结果】检测结果显示白水地区新品种潜隐性病毒的感病率显著高于非潜隐性病毒,其中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ACLSV)的检出率最高,达到了91.72%,其次是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和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ASPV),检出率分别达到了77.16%、37.13%,苹果坏死花叶病毒(apple necrotic mosaic virus,ApNMV)的检出率为30.31%,苹果锈果类病毒和苹果凹果类病毒(apple dimple fruit viroid, ADFVd)的检出率接近10%;通过对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苹果锈果病又名花脸病或裂果病,是严重影响苹果生产的主要病毒病之一.广泛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各苹果产区,目前仍有扩大蔓延趋势.其病原物为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主要侵染苹果和梨,最新研究发现还可侵染桃、杏、樱桃核果类果树.感病苹果因品种和环境条件的变化果实表现为5种病状:锈果型、花脸型、锈果-花脸型、环斑型和绿点型,发病较重的果实发生畸形龟裂,大大降低果品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对文登峰山地区富士苹果进行ASSVd扩增和克隆,以期明确ASSVd在文登地区富士苹果上的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6.
用离体微嫁接法快速检测苹果潜隐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离体微嫁接法同时检测了苹果褪绿叶斑病毒、苹果茎沟病毒和苹果茎痘病毒。由于苹果褪绿叶斑病毒和苹果茎沟病毒,症状是在叶部表现黄斑,试管内不易观察,病毒检出率较低,检测带毒率分别为37.5%和61.1%,在检测苹果茎痘病毒上取得成功,检出率达81.3%以上。用木本指示植物跟踪检测了带毒品种,试验证明采用离体微嫁接法检测果树病毒比用木本指示植物检测所需时间短,病毒检出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我国北方梨产区主栽品种病毒种类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1988-1993年对梨树的病毒鉴定表明,我国北方梨产区15个主栽品种的带病毒株率为86.3%,其中梨环纹花叶病毒44.3%、梨脉黄病毒61.8%、  矮化病毒11.5%、苹果茎沟病毒32.8%;国家梨种质资源圃(辽宁兴城)5个梨系统23个主要品种的带病毒株率为60.9%,其中梨环纹花叶病毒41.3%、梨脉黄病毒54.4%、矮化病毒27.2%、苹果茎沟病毒38.0%。研究显示,上述4种病毒与指示植物的最佳组合为杂种/梨脉黄病毒、A20/梨环纹花叶病毒、  C7/1/矮化病毒、弗吉尼亚小苹果/苹果茎沟病毒。经鉴定证明,梨环纹花叶病毒与苹果褪绿叶斑病毒、梨脉黄病毒与苹果茎痘病毒分别为同一种病毒。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由于对苹果病毒,特别是对潜隐病毒研究较少,在育苗时不自觉地从带毒树上采取接穗,致使病毒不断扩散蔓延。据调查鉴定,我国目前的苹果主栽品种普通带有病毒,主要有显性的苹果锈果病毒、花叶病毒、绿皱果病毒;潜隐性的有苹果褪绿叶斑病毒、茎痘病毒、茎沟槽病毒共六种。带毒树与无病毒树一般生长量减少16~36%,产量降低16.9~40%,氮肥需用量增加 30~40%,且果实品质下降。为尽快发展苹果无毒化栽培,保证向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纯正无病毒苹果苗木,1991年农业部与山东省联合建立苹果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从脱毒检测、组培以及大田育…  相似文献   

9.
一、苹果病毒的危害性。苹果病毒病的研究已有近60年的历史,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开展了这项工作。现已报道的病害种类有27种之多,但对苹果生产为害较大的有苹果花叶病(APMV),褪绿叶斑病(CLSV),茎沟病(SGV)、茎痘病(SPV),嫁接口坏死病和衰退病(高接病)、苹果绿皱果病(APGCV)等,我国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栽培的红星,金冠,国光等品种的带毒率为  相似文献   

10.
苹果和梨树茎尖培养结合热处理脱病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2000年,以18个苹果品种和15梨品种为试材,以茎尖培养结合热处理进行脱毒研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表明,苹果茎沟病毒和褪绿叶斑病毒脱毒率可分别达到75%以上和100%.现已获得16个苹果品种和6个梨品种的无病毒母本树.  相似文献   

11.
以4种富士苹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技术对不同富士品种的脱毒效果。结果表明,4种富士的耐热性依次为红将军美乐富士烟富6号2001;随着热处理时间延长,不同富士品种的茎尖成活率和分化率呈下降趋势;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对苹果锈果类病毒(ASSVd)的脱毒效果最差,对苹果茎痘病毒(ASPV)的脱毒效果最好。热处理30 d为富士组培苗最适热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当前的果树生产中,为了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技术发展方向是“好品种、矮化密植、无毒化”,其中的矮化密植正在普及与扩大,并显示了早果早丰的效果,无毒——无病毒病苗木的培育与应用正在起步,据调查我国的苹果、葡萄病毒病普遍发生,如苹果花叶病、苹果绣果病、苹果绿皱果病、苹果褪绿叶斑病、苹果茎痘病、苹果茎沟槽  相似文献   

13.
苹果病毒病害到目前为止已报导的约有20余种。其中在栽培品种上表现出病征的约有17种,其余为潜在病毒病害。这些病害中病原病毒已经清楚的是少数的,病毒已经纯化的在栽培品种上表现病征的只有花叶病一种,苹果潜在病毒有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sootvirus)和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grooving virus)二种,由这些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害只不过是部分的明确而已。其余均是从症状上作为病毒病害看待,因此多以病名作为病原病毒的名称。  相似文献   

14.
<正>1苹果病毒病的发生类型与特征苹果病毒病在生产中常见的主要类型有花叶病毒、锈果病毒和缩果病毒病3种,其中以花叶病毒发生最为普遍。1.1苹果花叶病毒病症状为绿叶上发生淡黄或黄白斑点。苹果树感染花叶病毒后,树体全身都带有病  相似文献   

15.
苹果锈果病的发生途径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苹果锈果病(Apple scar skin viroid ASSVd)又称“花脸病”,是苹果生产中毁灭性的类病毒病害之一。类病毒(Viroids)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单链RNA病原体,它比病毒要小,并且没有病毒所有的蛋白质外壳。类病毒为典型的寄生物,感染性很强,感染苹果植株后整合到植株的细胞核内进行复制,并能通过种子或花粉传播。该病属于苹果锈果类病毒属(Apscaviroid),基因组大小为329或330bp,可引起果实变扁、花脸、畸形和裂果,枝干和叶片感病后一般不出现症状。幼树期不易出现病症,结果后出现病症,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防止该病的发生。不同的品种感染该类病毒的程度不同,早生富士、富士王、红将军品种发病较重。近几年该病害有发生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一些危害较大的果树病毒病已在栽培区普遍发生和蔓延,给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潜在危害。2012—2014年通过田间调查,天水市苹果主产区苹果花叶病、苹果花脸病等病毒病普遍发生;对36个果园的36份采集样品通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2个样品含有苹果褪绿叶斑病毒,检出率高达61.1%,21个样品含有苹果茎沟病毒,检出率为58.3%;17个样品为单纯侵染,13个样品为复合侵染,样品整体带毒率达到83.3%。  相似文献   

17.
梨树主要病毒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树主要病毒的检测方法吴雅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066600)随着我国果树无毒化栽培的全面推广,梨树病毒病的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初步调查鉴定,在我国梨的主栽品种中,带有梨环纹花叶病毒、梨脉黄病毒、苹果茎沟病毒和?..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北方梨产区栽品种病毒种类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8-1993年对梨树的病毒鉴定表明,我国北方梨产区15个主栽品种的带病毒株率为86.3%,其中梨环纹花叶病毒44.3%,梨脉黄病毒61.8%、wenBo矮化病毒11.5%、苹果茎沟病毒32.8%;国家梨种质资源圃(辽宁兴城)5个梨系统23个主要品种的带病毒株率为60.9%,其中梨环纹花叶病毒41.3%、梨脉黄病毒54.4%、WenBo矮化病毒27.2%、苹果茎沟病毒38.0%。研究显示,上述  相似文献   

19.
高接病高接病是病毒病的一种,得病后树势衰弱,2~3年全树枯死。它是由带病毒的新品种作接穗进行高接所引起的。引起高接病的病毒有三种,即:褪绿叶斑病毒(CLSV)、茎沟槽病毒(SGV)、茎痘病毒(SPV)。这三种都是为害苹果的潜隐性病毒,在日本目前用的园叶海棠、三叶海棠、小叶三定子砧木均可被害。其病症的表现,决定于病毒与砧木的组合。褪绿叶斑病毒与园叶海棠、茎沟槽病毒和茎痘病毒与三叶海棠和  相似文献   

20.
利用RT-PCR方法检测无融合生殖砧木采种母树的带毒状况。结果表明,平邑甜茶、小金海棠、青砧一号、青砧二号等砧木的采种母树不同程度带有苹果茎沟病毒(ASGV)、苹果茎痘病毒(ASPV)、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等3种潜隐病毒,带毒株率0~13%。应当重视由此可能给苗木繁殖和研究利用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