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辽宁省朝阳市凉水河湿地生态恢复为例,在遵循湿地生态恢复地域性、生态学、最小风险性和最大效益、优先性原则前提下,着重从水体生态恢复、湿地植物生态恢复、生境栖息地生态恢复阐述了自然湿地生态恢复对策;从工艺流程、湿地基质和人工湿地植物选择分析阐述了人工湿地生态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2.
郭英华  高咪咪 《林业调查规划》2020,45(3):137-140,146
阐述建立完善的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法律机制的必要性,针对我国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法律机制中存在的湿地定义和范围不明、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法律缺位、补偿方式单一等不足,介绍美国湿地生态保护补偿的湿地银行补偿机制、湿地替代补偿机制、被许可人自行补偿机制等先进经验,提出完善湿地生态补偿立法体系、明确湿地生态保护补偿的主体和对象、调整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方式等完善我国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法律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湿地水资源状况直接决定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补水已经成为解决缺水地区湿地萎缩和退化、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文中介绍了中国湿地生态补水的发展现状、实践探索和保障机制,综述湿地生态需水和生态补水策略研究,以及补水对区域水资源、湿地景观和植被、湿地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服务等影响的研究进展;总结当前中国湿地生态补水的发展成就及生态补水实践探索,分析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区域规划、方案编制、实践探索、生态系统影响评估等方面给出了未来湿地生态补水发展和研究的建议,以期为中国湿地生态补水研究及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生态恢复为主题,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分析湿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重点分析了主导生态因子水文特征的变化、形成原因及其生态影响。从湿地生境、湿地生物、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方面,系统地分析了湿地生态恢复的具体途径,同时为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稳定发展,提出了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重要湿地生态状况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资源管理》2016,(3):86-91
以河南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为基础,综合利用反映湿地生态状况的自然湿地面积、生物多样性、水环境,及湿地利用和受威胁状况等方面的调查数据,建立湿地生态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方法(AHP)和德尔菲法,对河南省39个重要湿地的生态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生态状况较好的湿地仅占评价湿地面积的2.00%,生态状况中等的湿地占72.63%,生态状况较差的湿地占25.37%。许多重要湿地仍然面临诸多威胁,亟待采取抢救性保护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6.
湿地生态补偿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生态保护以及湿地生态补偿是我国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合理的湿地生态补偿方式直接关系到湿地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建立。从输血型补偿和造血型补偿两种生态补偿方式出发,分析湿地生态补偿方式对湿地生态补偿的影响,探讨不同湿地保护模式下的湿地生态补偿方式。湿地生态补偿应加强造血型补偿方式的运用,并与当前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输血型补偿方式相结合,实现湿地生态补偿方式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分析度假区生态环境基础上,指出了苏州太湖湖滨湿地公园建设目标与原则;在加强湿地生态保育区、物种繁育区、生态展示与游览区、生态控制区和管理服务区建设的同时,应建立湿地生态定位监测站、制定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和强化湿地生态管理,以期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城市湿地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城市湿地景观是自然湿地、人工湿地、湿地文化的有机结合,具体包括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景观展示型湿地等主要类型。藉此分析了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目标和主要内容,以便为城市湿地的生态保护与恢复、科普宣教、生态旅游等提供理论参考,认为在全社会致力于全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规划设计要不断进行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9.
推进湿地生态文明建设——以大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市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过程中,使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造成湿地面积减少、破碎化、水体土壤污染等问题。在大庆市湿地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推进大庆市湿地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湿地资源的建设目标、生态红线、生态恢复等工作,实践出具有大庆市特点的湿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0.
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特征描述及其监测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有关大会决议及相关指南,结合国家湿地保护与管理的需要,分析理想的湿地生态特征描述与我国现行的国际重要湿地监测技术规程和重要湿地监测指标国家标准,提出国际重要湿地的监测指标体系,包括湿地的生态组分、生态过程与生态系统服务指标监测清单。这一指标体系可以直接为国家履行《湿地公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对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特征的描述,确定湿地的生态组分、生态过程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键指标,为各地开展国际重要湿地监测以及为国家正在开展的湿地保护与管理相关政策的制订与实施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结合湿地的用地现状、生态、环境特征建立AHP评价体系,采用GIS技术方法对和顺湿地用地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根据综合评价图的分值将和顺湿地分为4个用地生态适宜等级:最适宜用地、比较适宜用地、不适宜用地、禁止用地。结合用地生态适宜等级把和顺湿地划分为4个生态分区,分别是生态核心区、生态恢复区、生态缓冲区、生态展示区。提出湿地土地开发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生态区划是湖南省湿地保护管理的基础工作,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把湖南省划分为环洞庭湖湿地生态区、长株潭湿地生态区、泛湘江流域湿地生态区、泛资江流域湿地生态区、泛沅江流域湿地生态区和泛澧水流域湿地生态区。在分析各湿地生态区湿地资源现状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湿地保护对策,以期为湖南省湿地保护管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湿地保护作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不可或缺的一环,已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建立湿地生态监测体系,有利于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本文在阐述了黑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张掖市湿地生态监测体系的构想,旨在为湿地保护、生态管理等科学研究提供及时的、准确的数据,为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改善湿地生态环境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保护目标的湿地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当前我国湿地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国内外有关湿地生态需水的研究进展, 结合湿地保护和管理目标, 提出了较为科学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生态需水概念、理论、计算原则及相关计算方法。基于湿地生态保护目标的湿地生态需水概念就是为解决和恢复湿地生态问题及实现湿地保护目标所需要的水量。计算需注意的地方主要有7个方面, 即:①维系湿地生态环境现状; ②维持新生湿地生态系统不再退化; ③恢复历史某个时期的湿地生态景观和功能; ④维持湿地基本特征或者某些具体目标; ⑤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⑥保护不同级别濒危珍稀物种或特殊生态系统; ⑦实现国家发展计划。计算方法主要有:湿地分级法、水文生态法、模拟模型法及遥感解译法。  相似文献   

15.
截至目前,国家林业局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共建立湿地生态站30个,湿地生态站数量的增加,给湿地生态站的信息管理带来了新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从湿地生态站建设过程以及后期管理出发,建立基于Web的湿地生态站信息管理系统,为湿地生态站的管理提供便捷化的途径,提高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6.
贺旭  张守志  韩婷 《绿色科技》2019,(12):20-21
指出了滨海湿地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地区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随着沿海经济区的发展,秦皇岛市滨海湿地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湿地生态补偿作为解决湿地保护外部性问题的一种机制,近年来引起广泛的研究。对秦皇岛滨海湿地的现状进行了评估,并从湿地生态补偿的责任主体、受偿客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等方面对秦皇岛市开展滨海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提出了建议,为促进秦皇岛滨海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7.
唐山乐亭古滦河湿地公园生态规划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乐亭古滦河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为依托,通过对湿地基质的考察和自然特征的辨别,分析了湿地公园生态规划的3个方面:总体生态策略定位,以生态基质识别与分区为基础的景观塑造和生态水处理研究,尝试寻找湿地生态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和谐融合的规划途径.规划过程中,在遵循场地基质和当地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湿地强大的生态净化功能,建立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用人工的方式营建一个环境友好型、生态健康型、可持续的湿地公园,同时达到湿地科学理性规划开发和自然美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的很多国际重要湿地面临着退化和损失的威胁,必须建立国际重要湿地生态预警指标体系和预警机制.本文根据典型性、通用性、可量化、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通过查阅文献和咨询专家,选出如湿地面积、水量、地表水水质、主要保护物种数、水鸟种群数量和植被覆盖变化率等作为湿地生态预警指标,建立国际重要湿地生态预警指标体系,并阐述了生态预警指标的评估办法,提出各级生态预警的响应机制,确保及时对湿地生态状况的变化做出响应,以保证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特征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初步探讨了三门县潮间带湿地的资源特点,类型分布,利用现状及生物生态特征;分析了湿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开发利用应服从于湿地资源保护为原则、完善湿地保护的立法与制度建设、加强湿地的基础研究、抑制外来生物入侵和泛滥、推进湿地生态恢复、开展湿地景观旅游等滩涂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对策,以发挥湿地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分析福安市滨海湿地的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湿地生态保护的法制不健全,临海工业发展与湿地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互花米草、大米草等外来物种对湿地生态的影响,湿地污染加剧,生物资源过度利用。并提出保护利用对策:建立完善湿地保护法律体系、建立滨海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湿地管理机构,强化部门间的协调、制定滨海湿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加强滨海湿地的环境治理、建立滨海湿地监测系统、提高公众对湿地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