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野生与池养麦穗鱼营养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野生和池养麦穗鱼营养成分的差异,为丰富麦穗鱼的基础生物学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野生和池养麦穗鱼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比较。[结果]野生麦穗鱼的水分(79.20%)和灰分含量(1.45%)高于池养麦穗鱼;野生麦穗鱼的粗脂肪含量为2.82%,低于池养麦穗鱼(4.65%);野生和池养麦穗鱼的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野生和池养麦穗鱼均含有18种氨基酸,含量分别占鲜重的13.13%和12.55%,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的40.21%和40.08%,其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62.73和60.09。根据氨基酸评分(AAS),野生和池养麦穗鱼的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和异亮氨酸;根据化学评分(CS),野生和池养麦穗鱼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色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野生和池养麦穗鱼均检出14种脂肪酸,野生麦穗鱼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22.81%)显著低于养殖麦穗鱼(25.00%)。野生和池养麦穗鱼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均较高,分别为29.12%和29.14%,虽然野生和池养麦穗鱼的PUFA总量无显著差异,但野生麦穗鱼的C18∶2和EPA含量却显著低于池养麦穗鱼。[结论]野生与池养麦穗鱼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水产养殖业生产捕捞环境的水质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麦穗鱼仔鱼为材料,研究了苯酚、铬对麦穗鱼的急性毒性以及苯酚对其的遗传毒性。[结果]苯酚对麦穗鱼仔鱼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3.236、47.039、38.729和36.56 mg/L;铬对麦穗鱼仔鱼24、48、72、96 h的LC50为366.367、319.530、284.205和190.757 mg/L。苯酚和铬对麦穗鱼仔鱼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365 6和1.907 57 mg/L。在染毒96 h后0~42 mg/L浓度范围内苯酚对麦穗鱼仔鱼微核的产生具有明显的影响,且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结论]苯酚对麦穗鱼属于高毒物质,而铬对麦穗鱼属于中等毒性物质。  相似文献   

3.
采用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肾细胞短期培养和空气干燥制片法,对麦穗鱼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研究;以麦穗鱼外周血细胞为样本,鸡血细胞DNA为标准(2.30pg),使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Cell LabQuanta SC流式细胞仪测定了麦穗鱼二倍体细胞的DNA含量。结果显示:麦穗鱼染色体数目2n=50,未观察到次缢痕及性染色体,亦未发现有随体,核型公式为18m+22sm+10st,NF=90;麦穗鱼二倍体细胞DNA含量为鸡血对照的1.38倍,绝对含量为3.18pg。  相似文献   

4.
麦穗鱼因其个体偏小,过去都被当作野杂鱼处理。近几年来,人们消费多样化,麦穗鱼也走向餐桌,市场价最高迭15元/kg左右。此外,以麦穗鱼作为饵料鱼可以弥补以鲮鱼作为饵料鱼饲养鳜鱼的缺陷,2010~2013年,我们开展了麦穗鱼繁养殖技术的研究,并制定相关的技术管理措施,生产不同规格、适量的麦穗鱼提供给鳜鱼养殖者,从而解决鳜鱼养殖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麦穗鱼囊胚细胞的分离方法及其较佳的冷冻保存条件,采用胰蛋白酶酶解法和低温冷冻保存技术对麦穗鱼囊胚细胞的分离和保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微流水条件下,受精后120 min左右麦穗鱼胚胎发育达到囊胚期;25℃条件下,0.25%胰蛋白酶作用12~18 min,麦穗鱼囊胚细胞即可脱去胚胎膜,且所获的囊胚细胞存活率可达90%以上;10%DMSO+DMEM作为冷冻储存保护液,储存于-80℃超低温冰箱中8 d,囊胚细胞存活率保持在50%以上;储存于-196℃,8 d后囊胚细胞存活力可达70%以上,储存128 d后,细胞存活率仍可保持60%以上。表明25℃、0.25%胰蛋白酶作用是较好的麦穗鱼囊胚细胞卵膜去膜条件,10%DMSO+DMEM保护液、细管和液氮(-196℃)保存囊胚细胞128 d可保持其有60%以上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环境雄激素17α-甲基睾酮(MT)在养殖业和医药等行业的广泛使用,导致环境中存在一定浓度的MT。本文研究其对常见鲤科鱼类麦穗鱼性腺组织学及性腺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25 ng·L~(-1)、50 ng·L~(-1)和100 ng·L~(-1)的MT暴露麦穗鱼雌鱼7 d、14 d和21 d后,均对雌鱼的卵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MT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加强。25 ng·L~(-1)、50 ng·L~(-1)和100 ng·L~(-1)的MT分别暴露麦穗鱼雄鱼7 d、14 d和21 d后,组织学结果显示50 ng·L~(-1)MT处理组中雄鱼性腺出现精卵巢(testis-ova)现象。50 ng·L~(-1)MT暴露7 d的时候对雌鱼的性腺指数造成显著影响,延长暴露时间至14 d的时候雄鱼性腺指数才显著升高。综上所述,中浓度的MT(50 ng·L~(-1))对麦穗鱼的性腺指数和性腺组织学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离子对麦穗鱼的急性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静水、充气和恒温法研究Cu2+、Hg2+、Cd2+和Zn2+4种重金属离子对麦穗鱼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Cu2+、Hg2+、Cd2+和Zn2+4种重金属离子对麦穗鱼24 h的半致死浓度(LC50)依次为0.283、0.30、16.2、23.65 mg/L,96 h的LC50依次为0.147、0.244、5.17、14.08 mg/L;4种重金属离子的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Cu2+>Hg2+>Cd2+>Zn2+,Cu2+和Hg2+对麦穗鱼的毒性较强,Cd2+和Zn2+的毒性相对较弱,其安全质量浓度依次为0.001 47、0.002 44、0.051 7、0.148 mg/L;麦穗鱼对Hg2+和Cd2+耐受力超过国家规定的淡水养殖水质标准5~10倍;麦穗鱼对Cu2+比较敏感,忍受能力比国家淡水养殖标准还低。  相似文献   

8.
为水产养殖业的水质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麦穗鱼仔鱼为材料,研究了硫酸铜、重铬酸钾对麦穗鱼的急性毒性以及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其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24h、48h、72h和96h的LC50,CuSO4分别为8.587mg/L、5.462mg/L、4.416mg/L和3.270mg/L,K2Cr2O7的分别为366.367mg/L、319.530mg/L、284.205mg/L和190.757mg/L,CuSO4、K2Cr2O7对麦穗鱼仔鱼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32 7mg/L和1.907 57mg/L。在SDS染毒96h后,0~7.5mg/L的浓度范围内,SDS对麦穗鱼仔鱼微核的产生具有明显的影响,且随着浓度的升高微核率显著增加;在4.3~5.6mg/L的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微核率的增加缓慢。结论:对麦穗鱼CuSO4属于中等毒性物质,应避免使用;K2Cr2O7属于低毒物质,建议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除草剂丁草胺对麦穗鱼的毒力、抗氧化酶系(GST、SOD和CAT)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丁草胺对麦穗鱼24h半致死浓度(LC50)为0.4512mg/L,随处理浓度的升高,麦穗鱼体内抗氧化酶系(GST、SOD和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其活性表现为低浓度诱导和高浓度抑制;抗氧化酶系活性与丁草胺处理浓度呈抛物线型浓度-效应关系,MDA含量与丁草胺处理浓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黄浦江上游渔业水域鱼类组成及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波  王淼  张玉平  孙振中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737-6739,6741
2007~2008年在黄浦江上游渔业水域横潦泾和斜塘分别设立1个监测点,分春、夏、秋、冬季采集鱼类样品。横潦泾共采集2 521个鱼类标本,隶属4目、8科、34属,主要优势种有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鲫(Carassius auratus)、斑条鱊(Ataenianalis)等。斜塘共采集2 088个鱼类标本,隶属5目、12科、27属,主要优势种有似鳊(Pseudobrama simoni)、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鲫(Carassius aura-tus)等。利用香农威纳指数(H')、物种均匀度指数(J)和物种丰富度指数(D)方法分析2个水域鱼类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2个水域四季的香农威纳指数(H')和物种均匀度指数(J)均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物种丰富度指数(D)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横潦泾水域全年的物种丰富度指数(D)要明显高于斜塘。刀鲚(Coilia ectenes)、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等的洄游活动以及溶解氧、水温等环境因素对物种多样性的季节变化起到明显的作用。浮游植物丰度的区域差异影响到植食性鱼类种类的分布,进而影响到了鱼类多样性指标的空间分布。此外,水流等环境因素以及航运等人为因素对鱼类多样性指标的空间分布也起到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1.
梁子湖麦穗鱼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4种指标分析了梁子湖麦穗鱼的食性。结果表明。藻类的出现率(97.06%)、个体数百分比(99.9l%)和相对重要性指数(0.98)均最大。而底栖动物的重量百分比(98.53%)最大。表明麦穗鱼以底栖动物为主要食物,同时摄食大量的藻类。该鱼常年摄食,且摄食强度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变化,1~3、9月的摄食强度较高。而7月较低,可能是由于被动性采样所致。  相似文献   

12.
草甘膦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及环境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草甘膦对鱼、水蚤和藻类的毒性及剂量-效应关系.研究表明,草甘膦对麦穗鱼、蚤状蚤和斜生栅藻的急性毒性均属低毒,其中蚤状蚤对草甘膦较敏感.残留试验结果还表明鱼塘水中草甘膦的消失迅速,施药后6 d,残留量低于0.01 mg/L,草甘膦残留在鱼塘沉积物上吸附快而消失较慢.  相似文献   

13.
麦穗鱼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分布及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谷胱甘肽S-硫转移酶(GSTs)的组织和亚细胞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肝胰脏、肠、鳃、卵巢、肾、脾脏、鳔、肌肉GSTs活性分别占41.73%,14.31%,12.11%,10.10%,8.62%,5.23%,4.33%,3.58%;差速离心结果表明,麦穗鱼GSTs活性大部分集中在胞质溶胶层中,其活性占43%~55%,而45%~57%的活性则分布于线粒体、细胞碎片、微粒体中,只有脾脏线粒体活性最高,约占42%.并对麦穗鱼GSTs动力学特性作以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出能够指示硫酸铜药效浓度的水生动物,为促进硫酸铜防病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实验室环境下探讨不同硫酸铜浓度(0.07、0.15、0.30、0.60和1.20 mg/L)治疗人工感染寄生虫鱼类的效果,通过多个急性毒性试验筛选药效浓度区间内敏感的指示生物,并结合实际生产,设计一套合理的生物指示硫酸铜药效的养殖病害防治办法.[结果]0.60 mg/L为实验室环境下硫酸铜治疗多子小瓜虫、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虫病的适宜浓度;综合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筛选出硫酸铜杀虫浓度区间(0.15~1.20 mg/L)内敏感的指示生物是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并建立了一套硫酸铜药效评估体系,即在施药后4h内投放麦穗鱼进行行为、异常情况观察,可评估硫酸铜药效浓度情况.[结论]麦穗鱼可作为水产养殖中硫酸铜治疗寄生虫病药效浓度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15.
太湖麦穗鱼生长、死亡和利用状况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太湖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的种群结构、生长特征、死亡特征和资源利用状况,于2014年1—12月使用虾笼网在太湖水域逐月进行了采样调查,并对采集的1207尾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麦穗鱼样本标准体长为27.03~107.36 mm,平均为(60.03±13.29)mm,体质量为0.4~21.2 g,平均为(4.51±3.16)g;其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相关,拟合关系式为W=2.1606×10-5L2.9537(R2=0.9323,n=1207);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各参数为L∞=112.88 mm、K=0.46、t0=-0.51 a,体质量生长拐点为1.84a;应用变换体长渔获曲线法估算总死亡系数(Z)为1.87,利用Pauly经验公式估算自然死亡系数(M)为1.07,捕捞死亡系数(F)为0.80,开发率(E)为0.43。研究表明,太湖水域麦穗鱼面临的捕捞压力较轻,处于适度利用状态,这与太湖水域无针对性捕捞且设有禁渔期有关,同时开捕期内肉食性鱼类面临的捕捞压力也有利于小型鱼类种群增殖。  相似文献   

16.
氟磺胺草醚在模拟水生生态系统中的行为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模拟水生生态系统方法,运用放射性示踪技术研究了14C-氟磺胺草醚在模拟金鱼藻-麦穗鱼-底泥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分配、消长等行为特征,并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穴1雪水体中氟磺胺草醚由于沉降、底泥吸附、鱼体摄取及金鱼藻的吸附、吸收而使其在水体中的含量迅速下降并趋于稳定,其消失动态符合单项指数衰减规律,Cw=0.12221e-2.96823t 0.04778;穴2雪底泥对氟磺胺草醚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引入药剂3d内吸附量迅速上升至最高点(0.362mg·kg-1)后下降,5d内就达到吸附动态平衡;穴3雪金鱼藻和麦穗鱼中氟磺胺草醚含量在处理后1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169、1.233mg·kg-1),然后逐渐下降至近稳定,其消失动态(1 ̄25d)同样符合单项指数衰减规律,分别为:Ch=2.76517e-0.28031t 1.03765、Cf=0.76765e-0.11218t 0.45303;穴4雪金鱼藻和麦穗鱼均对氟磺胺草醚有明显的生物富集现象,其浓集系数CF值均在1d内达到最大(分别为59.21、23.20),然后缓慢下降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7.
四川康砖茶的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分离、鉴定四川康砖渥堆产生的优势菌,除鉴定出已在其他产区黑茶所发现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假丝酵母属(Candida sp.),还鉴定出放线菌属(Actinomyce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毛霉属(Mucor).本研究可为提高四川康砖茶品质、提高渥堆功效和工艺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小型鱼类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对盐度和酸碱度的耐受性.结果表明,24、48、72和96 h其盐度的LC50分别为11.668、11.428、11.376和11.246g/L;其酸度的LC50分别为9.02×10-5、7.21×10-5、4.37×10-5和2.88×10-5 mol/L,相应的pH分别为4.05、4.14、4.36和4.54;其碱度的LC50分别为5.50×10-4、3.80×10-4、3.48×10-4和2.95× 10-4 mol/L,相应的pH分别为10.74、10.58、10.54和10.47.结果提示,麦穗鱼属于狭盐性鱼类,其适宜生存的酸碱度范围(pH 5.5~9.5)大于黄鳝等种类,但小于鲤鱼等种类.  相似文献   

19.
李仙江流域外来鱼种调查及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李仙江流域鱼类进行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调查,确认外来鱼种6个,分别为麦穗鱼、食蚊鱼、波氏吻鰕虎鱼、子陵吻鰕虎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和高体鰟鮍。其中,波氏吻鰕虎鱼为常见种,其余5种均为偶见种。利用"外来鱼类入侵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和FISK方法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麦穗鱼、食蚊鱼、莫桑比克罗非鱼、波氏吻鰕虎鱼和子陵吻鰕虎鱼均存在高风险,高体鰟鮍存在一定风险。后续工作需要对存在入侵风险的外来鱼类进行风险监测和管理,并建立、健全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麦穗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研究了河南省信阳地区麦穗鱼的食性、年龄生长、繁殖等生物学特性,并介绍其养殖技术和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