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及种子非共生培养高效萌发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及近成熟蒴果为材料,无菌播种于MS基本培养基上进行非共生培养研究,比较了播种法、播种量、贮藏法、光照及添加物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建立白及种子非共生培养高效萌发体系。结果表明:白及种子适宜采用5×10~3粒·mL~(-1)密度悬液法播种于MS培养基上,并在播种后前14d进行黑暗培养,萌发率达93%。添加10%土豆泥或椰汁能有效提高萌发率,促进原球茎的生长。塑料袋包装低温贮藏利于白及种子保存,贮藏60d仍有一半萌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白及种子在液体悬浮培养条件下萌发的最佳条件,为快速繁殖白及幼苗提供技术支撑。[方法]研究不同光照条件、不同培养基和不同激素及浓度对白及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黑暗有利于白及种子萌发,1/2 MS适宜作为白及种子萌发基本培养基。植物激素对白及种子无菌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添加1.0 mg/L NAA对白及萌发促进效果最明显。[结论]在黑暗条件下,以1/2 MS+1.0 mg/L NAA为萌发培养基,白及种子萌发率高,萌发整齐一致,且原球茎生长速度一致。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促进和提高白及种子萌发率的菌根真菌,进行了从兰科植物黄花白及分离的菌根真菌与其种子共生萌发试验.结果表明,筛选的Epulorhiza sp.和Sebacina sp.株菌根真菌对白及种子的萌发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萌发率分别比对照高出8.61百分点和18.43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农用真菌抑菌剂对白及种子萌发及小苗生长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农用真菌抑菌剂百菌清、多菌灵和代森锰锌对白及组培中常见污染真菌的抑菌活性,同时探讨这些抑菌剂对白及种子萌发和小苗分化生长的影响,以减少白及组培污染,提高组培效率。结果表明,3种抑菌剂对分离纯化的6种白及常见污染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多菌灵和代森锰锌0.05%浓度可完全抑制真菌生长,但代森锰锌对白及种子萌发和小苗生长毒性较大,不适宜作为组培添加剂;多菌灵0.05%以上浓度对白及小苗生长抑制较为明显,但0.05%浓度对种子萌发影响较百菌清小;百菌清0.05%浓度对白及种子萌发影响相比多菌灵明显,对小苗生长发育影响却较小。进一步组培试验表明,添加0.05%浓度的多菌灵可使白及种子母瓶污染率从30%降低至2%,抑菌效果明显且不影响种子萌发。因此,0.05%多菌灵适合用于白及种子萌发,而0.05%百菌清适合用于后继分化和生长育苗。  相似文献   

5.
研究白及种子不同温度及处理时间对其萌发及原球茎生长影响。25℃为对照,白及种子分别用40~60℃不同时间(5~60min)处理,在纯净水、光照下培养15d后对萌发及生长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培养15d时对照处理的种子萌发率达100%,原球茎直径约为0.38mm; 40℃处理5~60min对白及种子萌发率和原球茎生长无显著影响; 50℃、55℃、60℃处理时间越长,萌发率越低; 60℃下10min和55℃ 30min种子萌发率为0%;50℃≥35min、55℃≥15min、60℃≥5min对原球茎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50℃(15min和20min)、55℃5min对已萌发种子的原球茎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一些处理组合可以作为其它兰科植物种子处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保存年限虞美人种子的萌发率、吸水特性和休眠特性,测定了新旧种子的吸水率和在0,1,5,10,15,20,25 mg/L质量浓度赤霉素处理下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并对种子不同休眠期的发芽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虞美人新种子的吸水量显著高于旧种子,种子的吸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种子的萌动能力;种子保存2 a后其发芽率显著下降,约下降50%左右,15 mg/L赤霉素处理可以更好地促进虞美人旧种子的萌发;虞美人的休眠期为90 d左右,5 d发芽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白及蒴果长宽重与种子质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681枚大小差异明显的白及蒴果为材料,研究了白及蒴果形态(蒴果的长、宽和重量)与种子质量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白及蒴果的分级标准为:一级:长≥35 mm、重≥1.1 g,二级:长29~35 mm、重0.9~1.1 g,三级:长25~29 mm、重0.7~0.9 g;(2)不同等级白及蒴果中种子有胚率差异明显,一级98.38%二级84.67%三级9.17%;(3)不同等级白及蒴果中种子萌发率差异明显,一级98.44%二级78.64%三级19.44%。研究结果表明,白及蒴果形态直接影响种子质量,可以通过白及蒴果形态来筛选高质量种子。  相似文献   

8.
采用试验方法,对白及种子不同贮藏方法以及白及苗培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贮藏时间,含水率为5%、温度为4℃时白及种子的活力和萌发率最高;在3/4MS培养基中添加0.7 mg/L NAA、0.2 mg/L 6-BA,白及种子萌发率最高,种胚变成绿色的时间最短。在3/4 MS培养基中,添加0.5 mg/L 6-BA+0.3 mg/L NAA,假鳞茎诱导率最高,其直径、根数、根长均达到了差异显著水平。基于以上结果,生产上白及种子贮藏最适宜的条件为含水率5%,贮藏温度4℃;白及种子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3/4 MS+0.7 mg/L NAA+0.2 mg/L 6-BA+土豆粒70 g/L+蔗糖30 g/L+琼脂6.5 g/L+活性炭0.3 g/L;适宜白及假鳞茎诱导、植株生长发育的最佳培养基为3/4 MS+0.5 mg/L 6-BA+0.3 mg/L NAA+香蕉50 g/L+土豆70 g/L+蔗糖30 g/L+琼脂7 g/L+活性炭0.3 g/L。  相似文献   

9.
影响云南越桔种子萌发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在丽江采集的云南越桔种子为材料,对其进行催芽试验,研究了不同贮藏年限和处理温度以及赤霉素GA3不同处理时间及浓度对云南越桔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萌芽率差异极显著;不同贮藏年限间的萌芽率差异不显著。在10-30℃,种子都能萌发,但萌发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5℃,最大萌发率达53.67%。GA3不同处理浓度间的萌发率差异极显著;不同处理时间的萌芽率差异不显著。随着浓度升高,萌发率降低;浓度为100μl/L时,随着处理时间加长,萌发率随之升高;浓度为1000μl/L时,随着处理时间加长,萌发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以龙胆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温度、光照、赤霉素和贮藏方式对龙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5年~6年的龙胆种子在20℃±1℃的温度下萌发率最高;100mg/L~200mg/L的赤霉素浓度处理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龙胆种子需光萌发;真空塑封的种子在-18℃±1℃温度条件下寿命可以保存至6年。  相似文献   

11.
肉豆蔻科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具有较高开发潜力的树种。采集2种野生肉豆蔻科植物——云南内毛楠和风吹楠的种子进行表型变异研究和育苗试验,从种子表型性状、种子萌发率及1年生苗木生长状况3个方面对其适应性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内毛楠萌发率较高,但1年苗木长势弱于风吹楠,就造林效果而言,风吹楠更具优势,2类种子的萌发过程对水分、温度要求较高,适宜在热带湿润地区造林。  相似文献   

12.
为白芨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大面积种植提供依据,以白芨种子作为接种材料,利用正交试验研究在不同条件下白芨种子的萌芽率,不同激素浓度白芨种子成苗率及白芨种子实生苗炼苗成活率的条件。结果表明:贮藏条件为20℃,30d的白芨种子在培养温度为25℃,光照16h/d的萌发率最高;培养基配比为MS+6-BA 3.0mg/L+NAA 1.0mg/L+蔗糖30%,光照16h/d,温度25℃条件下白芨种子的萌发最快,长势较好,而MS+NAA 1.0mg/L+蔗糖30%对于诱导生根效果明显;炼苗基质以腐叶土∶锯末=1∶1为最好,控制温湿度,成活率超85%。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用L9(34)正交试验研究成熟黄花白及(Bletilla ochracea Schltr)种子非共生萌发及幼苗发育条件。结果表明,马铃薯、蔗糖、NAA、6-BA 4个因素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不显著,说明成熟种子对培养基的要求较低,容易萌发;但蔗糖和马铃薯对幼苗发育的影响显著,幼苗发育的较适条件是蔗糖添加量10 g/L,马铃薯添加量100 g/L,NAA的添加量0,6-BA的添加量0.5 g/L。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的最适赤霉素(GA3)浓度和组织培养的最适培养基。[方法]采用不同浓度GA3处理种子,研究促进种子快速萌发且萌发率高的GA3浓度,再将胚根3~4 cm长的种子播于土壤中,分别在光照培养箱和自然条件下生长并观察第一片叶的长势。采用不同浓度的6-BA诱导愈伤组织,研究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6-BA浓度。[结果]150 mg/L GA3处理种子的萌发率最高,种子外植体最合适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添加0.1 mg/L 6-BA和0.5 mg/L NAA的1/2MS基本培养基。[结论]七叶一枝花种子的快速萌发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含水量对溪荪鸢尾种子保存效果的影响.[方法]以寒地特色野生种溪荪鸢尾种子为材料,通过硅胶干燥法获得不同含水量的种子,在液氮中保存24h后,采用水浴化冻、自来水水冲化冻和室温化冻3种化冻方式,检测不同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来检验保存效果.[结果]种子含水量为5.4% ~7.2%时的干燥处理显著提高了种子发芽率,但含水量降到3.2%时会降低种子发芽率;种子含水量为7.2%时超低温保存后萌发率会显著提高,水浴化冻最适.[结论]最佳种子含水量为7.2%,保存后萌发率高达98.70%.  相似文献   

16.
将七叶树种子分别采用室外沙藏、室内室温贮藏和4℃低温冷藏3种方法处理,结果表明:沙藏法贮藏的种子发芽率最高,达到79.68%;室内常温贮藏和4℃低温贮藏条件下,种子萌发率均为0;七叶树种子的萌发势及生长势均与种子的大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黄宗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7):118-121
[目的]研究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的最适赤霉素(GA3)浓度和组织培养的最适培养基。[方法]采用不同浓度GA3处理种子,研究促进种子快速萌发且萌发率高的GA3浓度,再将胚根3~4 cm长的种子播于土壤中,分别在光照培养箱和自然条件下生长并观察第一片叶的长势。采用不同浓度的6-BA诱导愈伤组织,研究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6-BA浓度。[结果]150 mg/L GA3处理种子的萌发率最高,种子外植体最合适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添加0.1 mgL/6-BA和0.5 mg/L NAA的1/2MS基本培养基。[结论]七叶一枝花种子的快速萌发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以印度辣木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对辣木种子萌发及生长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水浸泡种子10 h,用纯沙壤土做基质能使辣木种子较快萌发,且出苗率最高;100 mg/L KMnO_4消毒种子并浸泡30个小时后,播种至质量比为泥炭土∶腐殖土∶珍珠岩=3∶5∶2均匀混合的基质中,辣木幼苗长势最佳。3种不同处理方式对种子萌发率影响显著,而基质及浸种时间对萌发率无明显影响;基质对幼苗生长影响极显著,处理方式对幼苗生长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响应面优化(Box-Behnken design,BBD)法优选白及原球茎液体培养基,提高白及种子萌发形成原球茎的诱导率。方法 采用3水平4因素设计BBD实验,在30 g/L的蔗糖溶液中添加大量元素(MS)、6-苄氨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和玉米素(ZT)作为白及原球茎液体培养基,并通过响应面法优选4种添加物浓度配比。结果 BBD实验模型设计成功可用于响应面结果优化,经响应面优化后,在1 mg/L MS、2 mg/L 6-BA、0.5 mg/L NAA、0.07 mg/L ZT条件下,白及原球茎诱导率可达(93.13±0.34)%,与预测值9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及原球茎直播种苗存活率良好,长出的叶片数、植株高度、茎长及茎宽均超过种子直播种苗的数值。结论 在基本液体培养基中合理配比4种天然添加物可提高白及原球茎诱导率,进而提高种子萌发率。  相似文献   

20.
珍稀药材白及“两段式”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简化白及组培苗生产过程,提高移栽成活率,以成熟白及种子为外植体,采用"两段式"组培法,通过不同激素配比及L_(16)(4~3)正交试验优化筛选萌发培养基和鳞茎诱导、壮苗培养基.研究结果表明:以萌发时间、苗高、出苗率为指标统计,白及种子在培养基1/2 MS+NAA 0.1 mg/L+GA_3 0.1 mg/L+白糖20 g/L上的萌发效果最佳;鳞茎诱导、壮苗培养阶段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NAA 0.6 mg/L+6-BA 0.8 mg/L+PP 333 0.5 mg/L+香蕉泥30 g/L+白糖30 g/L,鳞茎分化时间仅为20.7 d,培养60 d后,鳞茎分化率为91%,鳞茎直径达6.91 mm,组培苗生长健壮,移栽至大田后成活率为95%.实现了仅通过两段培养,即可获得白及优质组培苗,大大降低了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