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通过对达州市农科院苎麻资源圃的50份苎麻种质资源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纤维支数进行鉴定评价,参照苎麻优异种质评价的性状指标,结果表现出纤维品质优良的种质材料有9份(纤维支数≥2000m/g);高产苎麻优良种质材料10份(原麻产量≥2000kg/hm~2),其中超过2500kg/hm~2的资源有3份;鲜皮出麻率≥12.5%的苎麻种质资源有14份;雄性不育材料有16份。其中高产且鲜皮出麻率高的有7份种质资源;高产且优质的优良种质有2份;优质且鲜皮出麻率高的优良种质有3份;高产且雄性不育的材料有3份;优质且雄性不育的材料有3份。  相似文献   

2.
苎麻基因资源丰富多样,为了选育抗旱能力强的苎麻品种,以进一步适应山区及丘陵山区苎麻生产的需要,进行了苎麻抗旱种质资源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95份苎麻资源中抗旱性为1级的有8份、2级的有20份、3级的有22份、4级的有30份、5级的有15份。  相似文献   

3.
苎麻是我国重要的纤维作物之一,是非常有前景的重金属镉污染土地修复植物。为进一步评价和鉴定苎麻种质镉富集的特性,筛选出优异的高镉富集能力苎麻种质,对农田镉污染条件下种植的269份苎麻种质资源的镉富集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69份苎麻种质资源镉积累量、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存在显著差异,其变异系数分别为31.10%、20.19%和19.59%。57.25%的苎麻种质各器官镉积累量的分布规律为萝卜根>繁殖根>麻叶>麻骨>原麻>麻壳,37.17%种质的繁殖根镉积累量显著高于萝卜根,4.46%种质分布规律表现不一致。系统聚类分析表明,269份苎麻种质分成4类,Ⅰ~Ⅳ类分别含有7份、76份、139份和47份种质。第Ⅰ类苎麻种质各部位镉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类群。通过隶属函数法对269份苎麻种质地上部镉积累量、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高镉富集能力的种质18份,分别是坡埝青叶苎2号、长沙苎麻、杨柳坝坐蔸麻、湘潭竹根家麻、祁东苎麻2号、南坡红花滇黔苎、坡结滇黔苎、乐业灰绿苎、隆回本地麻、浏阳苎麻2号、七宝山苎麻2号、木鱼苎麻1号、大庸黄壳麻、南坡楔基苎、川苎1号、赤麻、74-69和坡口苎麻,其地上部镉积累量平均值为657.55 μg·株-1,区间为436.60~942.91 μg·株-1,富集系数平均值为1.10,转运系数平均值为0.93。上述结果为苎麻镉修复专用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苎麻修复镉污染农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贵州苎麻种质资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54-1997年,先后开展了多次苎麻品种资源搜集,征得苎麻品种资源416份,其中省内236份,省外180从,现已完成了苎麻品种资源的整理分类、目录编写、种质入库和评价鉴定,从而为苎麻种质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了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5.
苎麻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存在基因型差异,SPAD值可以很好的反应这种差异。本研究以26份苎麻种质为材料,通过测定旺长期和成熟期的SPAD值,使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方法,以苎麻植株SPAD值为高光效评价指标来筛选高光效苎麻种质。  相似文献   

6.
苎麻优质种质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份苎麻优质种质和2份对照种质的农艺性状和纤维细度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所选材料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均存在丰富的变异;供试10份优质种质的纤维细度明显高于两对照,而产量却明显低于两对照,其中,安龙苎麻1号的纤维细度达2 038m·g-1,产量达到1 762.71 kg·hm-2,丰产性较好;新民家麻、定业苎麻、龙塘白麻、安龙苎麻2号、奉节梅子线麻、那为苎麻1号产量较低(>1 050 kg·hm-2),品质较好(纤维细度>2 100 m·g-1),其他3份优质种质的纤维细度均大于2 200 m·g-1,但产量低(产量≤1 050 kg·hm-2).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我国丰富的苎麻种质资源,充分发掘利用其有益基因,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收集的94份苎麻种质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评价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将苎麻的7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因子,其累积贡献率高达90.35%;其中第一主成分以株高、茎粗、有效株率的影响为主;第二主成分各个性状系数均为正,可以看作是苎麻种质农艺性状的综合反映;第三主成分以分株数、总株数的影响为主;第四主成分以有效株率的影响为主。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将94份苎麻种质材料在阈值为3.79时聚为三个大类,可划分为高株细茎型、矮株粗茎型和1个特殊型。上述结果将苎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因子,并将94个苎麻品种分为3种类型,为苎麻优质品种选育和多功能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野生苎麻搜集、整理、研究报告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江西农业学报》1999,11(1):1-8
1995~1998年,从φN(18.8°~34.2°)、λE(101°~121°)之间,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14个省(市)、自治区、34个县(市)搜集到荨麻科野生资源222份,其中苎麻属130份,分属20个种6个变种。建立了中国野生苎麻种质资源圃,保存野生苎麻种质8个种4个变种共77份材料和荨麻科其它9个属野生资源34份材料。根据形态特征,将已搜集到的苎麻野生资源划分为腋球苎麻组、苎麻组、序叶苎麻组、大叶苎麻组四个组。野生苎麻的种群分布与海拔高度有关,按其生态适应性特点分为湿生性种、湿中性种、半阴湿性种和旱性种四大生态类型。来自于不同地域、不同气候和生态环境的野生苎麻,易地保存成活率偏低,建圃保存时要从水、气、光、温等多方面创造有利条件,满足其终年生育需要。  相似文献   

9.
不同纤维细度苎麻种质镉富集与转运和积累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镉在不同细度苎麻种质体内的积累与富集性差异,对20个苎麻种质进行镉污染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苎麻种质镉富集系数的变幅为0.97~1.58,富集系数较高的分别是中细度种质‘新1号’‘中苎1号’和高细度种质‘湘饲纤兼用苎麻1号’,富集系数依次为1.58、1.55、1.54,属于镉高富集苎麻种质,镉富集系数(0.97)最小的是高细度种质‘黄平青麻’;供试苎麻种质镉转运系数的变幅为0.66~1.41,转运系数最高的是中细度种质‘耒阳青麻’,其转运系数为1.41;供试苎麻种质年镉积累量的变幅为10.24~21.87 g/hm~2,筛选出高积累镉苎麻种质‘C’‘中苎1号’和‘多倍体1号’,其年镉积累量分别为21.87、19.87、18.75 g/hm~2。综合分析,苎麻纤维细度不影响其镉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孙志民  许英  陈建华  栾民宝  王晓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940-3941,3945
苎麻(Boehmeria)是中国重要的纺织植物,目前国家种质长沙苎麻圃已经保存了19种8变种2 000多份资源。就全球苎麻分布、收集、保护、档案管理和资源共享方面进行了介绍,对进一步提高收集与共享效率及加强档案管理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桂西麻类种质资源考察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1994年考察了广西西部山区17县(市),收集到麻类种质4科8属28种(变种)共157份材料,其中寻序苎麻,茎花苎麻,滇黔苎麻,楔基苎麻,水苎麻为广西新记录种(变种)野生长果种黄麻和野生圆果种黄麻为广西首次征集,发现了茎花苎麻和滇黔苎麻,茎花苎麻和水苎麻的种间过渡类型,收集到一些麻类新变型材料,完善和修正了有关种的分类性状。  相似文献   

12.
对苎麻属野生种质资源进行了初步的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①野生种质资源在纤维产量、纤维细胞直径和胞壁厚度上均很低,说明它们在提高产量上利用价值不大,但除了密球苎麻外,其它苎麻的壁腔比都较高,这在纤维品质的改良上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尤其在纤维变性上有可能提供优异的基因.②野生种质资源在纤维素含量上与栽培种的差异不显著,但其高含胶率导致剥制原麻困难,因此不适宜直接利用.③野生种质资源的纤维支数、断裂强力(强度)和断裂功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改良的潜力相对较大.④聚类分析中,lO个供试材料被分成三类,类群I适合用在选育优质苎麻的种质中,类群Ⅱ适合用在选育超高支苎麻的种质中,类群Ⅲ适合用做低档苎麻纺织品的育种资源.  相似文献   

13.
苎麻野生种质资源研究利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苎麻野生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分布状况、生态特点、形态特征、演化趋势、生育特性、农艺性状、抗逆性、纤维细胞形态和结构及苎麻野生种质资源的利用前景等方面,综述了苎麻野生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现状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2007~2008年对105份美国大豆种质的农艺性状、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大豆花叶病毒抗性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筛选出高蛋白种质2份、早熟种质4份、多荚种质5份、大粒种质3份、多粒荚种质4份、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种质11份(其中免疫种质2份)。通过综合分析,从中筛选出优异种质8份。  相似文献   

15.
对在2017年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中收集的36份马铃薯种质和另外2份地方种质进行了特征特性调查和干物质含量、食味等品质测定。结果表明,浙江省马铃薯地方种质资源以小薯型为主;38份种质中有25份黄皮黄肉小薯型品种,其中,16份种质与对照米拉的特征特性基本相似,具有块茎黄皮黄肉、椭圆形、小而整齐、干物质含量高、蒸煮食味优的特点;另外,在36份马铃薯种质中初步筛选出5份优异的黄皮黄肉小薯型种质。  相似文献   

16.
对30份浙江地方山药种质资源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各种质资源性状差异较大,具有遗传多样性。试验筛选出高产种质资源8份,抗炭疽病种质资源8份。结合产量、抗性、品质等因素,筛选出5份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共分离或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S1320、SC_(200)和csLV34,对收集于全国多个育种单位的348份小麦种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Yr5连锁标记S1320阳性的种质有122份, Yr10连锁标记SC_(200)阳性的种质有80份, Yr18连锁标记csLV34阳性的种质有7份,检出率分别为35.06%、22.99%和2.01%。分子标记阳性的种质中抗病性表现并不一致,标记阳性且表现抗病的种质分别有27份、11份和3份,这些种质主要来自陕西、北京和江苏。抗病基因聚合种质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 Yr5和 Yr18聚合时对条锈病表现高抗或免疫, Yr10与 Yr5或 Yr18聚合则不能有效提高种质的条锈病抗性。此外,有10份种质虽然未检出上述3个基因,但是对条锈病表现近免疫,是抗条锈病育种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8.
《山东农业科学》2019,(10):25-27
对国外引进的234份豌豆种质资源进行适应性种植,并对其生长习性、生育期、粒色、鲜荚色、耐寒性等性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234份豌豆种质中的大部分生长习性为直立型(152份),占总种质的64.96%;全生育期变幅为68~125天,平均96天;筛选出生育期≤75天的早熟种质5份、紫黑色籽粒种质4份、紫色鲜荚种质2份、耐寒性高抗(HR)种质28份、综合性状良好种质8份。  相似文献   

19.
以11份瓠瓜种质幼苗为试材,在低温弱光胁迫下,测定6个生理生化指标以及主成分,并进行聚类分析,对其耐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持续7 d的低温弱光处理,能够有效区分瓠瓜种质的耐寒性;6个指标测定结果的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能够对瓠瓜种质的耐寒性进行有效评价;聚类分析筛选出耐寒型种质2份,较耐寒种质5份,次敏感型种质3份和敏感型种质1份.  相似文献   

20.
应用隶属函数法评价33个苎麻资源的营养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宜的饲用苎麻(Boehmeria nivea)品种,对国家苎麻种质资源圃中33个苎麻资源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3个苎麻资源主要营养平均含量为粗蛋白17.70%、粗脂肪2.60%、粗纤维24.97%、粗灰分13.83%、磷0.35%、钙3.56%。根据隶属函数分析结果,将33个苎麻品种分为3级,第Ⅰ级为综合营养品质优质型5个苎麻品种,Ⅱ级为品质中等型25个品种,Ⅲ级为品质差型3个品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估苎麻的营养品质是可行的,可以较好地揭示其综合营养品质,为饲用苎麻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