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型员工激励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都要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来实现。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成为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成为新经济时代管理者必需研究的重要问题。笔者对知识型员工激励提出了几点对策性的建议:企业应重视知识型员工的个体成长和职业生涯的发展;为知识型员工激励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协助知识型员工成就动机的实现;建构独特合理的薪酬制度。  相似文献   

2.
<正>知识型员工是知识经济时代出现的新型工作群体。由于该类员工在心理需求、行为方式和工作特性上确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因而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加以创新和变化。为此,企业有必要认真探索针对知识型员工的特殊管理方式,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有效激励,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知识型员工是企业的战略性人力资源,他们能够为企业创造出大量的经济效益。所以如何有效地对知识型员工进行管理成为了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对企业的知识型员工进行管理要在了解知识型员工的几个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和采取“全方位”的激励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经济时代,现代企业竞争的关键是知识型人才的竞争。首先论述了知识型人才在企业竞争中的战略性作用,其次深入了解知识型人才的三大特性(探索创新性、自主性、强烈的成就感)的基础上,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即培养知识型人才的主人翁精神,以人为本,注重感情投入和激励自我实现等方面,以此来营造良好的环境,发挥知识型人才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活动,从而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165-167
企业知识创新需要组织在激励机制的基础上提供动力,只有具备良好创新激励机制的企业,才可能有无穷的创新动力和发展潜力。目前,康佳集团对创新型职员的激励问题上存在很多问题,如忽视精神激励,对知识型员工授权不够,缺乏健全的培训计划等。通过系统分析企业知识创新体系和对企业员工激励进行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出几点完善康佳集团知识创新激励机制的建议,如重视精神激励,对知识型员工适当的放权,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等。总之,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来引导康佳集团并使之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
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牢牢依靠知识型员工。如何留住知识型员工,提高其忠诚度是每个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文章在明确忠诚员工的经济意义上,对员工职业生涯阶段进行了划分,然后再具体阐述如何在职业生涯各阶段对员工忠诚度进行控制,以使企业获得稳定的员工队伍。  相似文献   

7.
田佳 《甘肃农业》2006,(8):208-209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已经取代物质资本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而知识的创新和应用都有赖于知识的所有者知识型员工,因此管理好知识型员工成为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重大挑战。与传统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有自身独特的特征,传统的管理方式已不再适用,因此本文首先从分析知识型员工的特征入手,从弹性工作制度,分散化管理,复合型激励,培养忠诚四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强化对知识员工的管理创新,最大限度的发挥知识员工的知识资本优势,创造出最大价值,使企业在竞争中赢得持续发展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作为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已日益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对人才尤其是知识型人才的争夺。如何减少知识型员工的流失,降低流失风险,成为我国企业管理者所要关注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解决FM村镇银行知识型员工激励手段单一、有效性较低、离职率持续增长的现状,基于成就需要理论作为知识型员工激励工作的突破口,运用深度访谈法和调查问卷法,对其员工激励的满意度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对调查数据分析,发现FM村镇银行员工在成就需要板块的满意度较低,薪酬福利制度有待完善,员工培训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工作挑战激励不足。针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构建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增强员工的工作挑战性、重视发挥员工的潜能、提供更丰富多样的成长机会和设计多重的职位晋升渠道等方面,为FM村镇银行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现代图书馆知识型员工绩效考评体系的设计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图书馆是以知识型员工为主体的典型组织:本文在分析知识型员工心理特点及需求的基础上。提出知识型员工绩效考评体系的设计思想,要在符合组织环境的前提下,融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力求达到“双赢”的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密集型产业占据着国名经济重要位置,主导着经济的发展。而作为掌握企业智力资本的知识型员工,在知识密集型产业领域占据着决定性的地位,深刻影响着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逐渐成为各大企业求贤若渴的稀缺对象。而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常规的显性劳动契约及其外在报酬已经无法有效地留住员工,尤其是那些掌握高附加价值技能的知识型员工。此外由于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动性大、信息沟通的不顺畅以及客观资源的制约,使得经济契约无法预测和规定全部契约的内容。所以将心理契约导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从而为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提供新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为了能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谋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将人才的竞争视为重点。对于文化企业来说,知识型员工是不可或缺的,知识就是创造与价值,资源的合理利用也要以知识作为基本载体。知识型员工为文化企业带来的,远远不止眼前的一点收益。因此,通过对知识型员工跨边界活动和创新能力进行探究,能够推动文化企业的发展。本文以知识型员工为出发点,分析文化企业知识型员工具有的基本特点,并以迪士尼的幻想工程师团队为例,从跨边界活动现状和创新能力分析两个部分看来进行深入探究,最后明确知识型员工跨边界活动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为文化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高校校办产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校办产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薄弱环节 ,提出了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方案  相似文献   

14.
高校是高学历、高学位和高职称“知识型”员工较为集中的地方,而高层次“知识型”员工的素质和心理需求有别于一般员工,所以对高校“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仅仅套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或一般企业的管理模式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以高校组织系统的弹性化或柔性化为主要特征的“柔性管理”将是适应高校“知识型”员工心理需求的管理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以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为研究对象,深入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采用胜任力模型的方法和理论进行知识型员工综合能力的研究。构建了知识型员工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一级模糊综合评价和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分析结果建立了高新企业知识型员工综合能力评价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该模型应用到S公司招聘复试工作中,能够测评人才的外显素质和潜在素质,通过定量测评和定性测评相结合,使得人才识别准确率得到提高,公司对人才的管理水平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论企业员工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龙龙 《现代农业》2010,(2):100-101
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如何提高企业缋效的问题上,员工便成为关键之一,所以现在的企业也越来越关注员工激励。如今最剧烈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而人才管理的关键就是激励,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刺,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文章从激励和激励机制的内涵论述了企业员工激励,根据企业现行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员工激励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员工敬业度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对378名企业80后知识型员工进行施测,考察80后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健康、满意度与敬业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媒介核心竞争力是媒介组织所特有的支撑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智能体系,其关键因素是人.媒介激励机制的特征表现为根据知识型员工的需要进行激励、针对员工的创造性进行激励,并围绕自我管理进行授权激励.同时从知识架构的经营能力、角色定位的应变能力、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以及系统资源的整合能力四个方面分析了激励机制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谢玮 《河南农业》2016,(15):61-62
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体之间的竞争已经是愈演愈烈,媒体竞争,表面是争受众、争市场,本质却是媒体人才的竞争。虽然当前学者们对企业激励机制的研究比较多,但针对传媒企业的激励机制研究较少,因此,主要对传媒企业员工激励机制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一是随着竞争的愈演愈烈,大多传媒企业都比较重视员工的激励,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激励机制体系;二是传媒企业的激励机制设计要特别注重了解员工需求、团队激励、个人成长与发展、目标激励,把目标、动机和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企业发展中,应用科学化管理模式,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稳定成长,激励理论作为成熟的管理体系,运用在企业管理中,可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围绕激励理论展开论述,分析了其理论基础与表现形式,结合企业实际管理情况探讨激励在留住员工、激发员工潜力、调动员工主动性、实现员工价值等方面的作用,就如何更好的运用激励理论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