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2014年和2015年试验了1.6%噻霉酮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效果。结果表明,2014年6月19日刮病斑涂1.6%噻霉酮膏剂100g/m~2,6月23日和7月23各喷1次1.6%噻霉酮涂抹剂200倍液,与6月19日刮病斑涂1.6%噻霉酮膏剂100g/m~2,6月23日和7月23日各喷1次1.6%噻霉酮涂抹剂300倍液处理,旧病斑均未复发,防治效果均为100%。2015年试验结果表明,3月16日刮病斑涂1.6%噻霉酮膏剂100g/m~2,4月8日喷1.6%噻霉酮涂抹剂300倍液,对腐烂病防治效果90.62%,显著高于刮病斑后涂4.5%腐殖·硫酸铜水剂200ml/m~2,全树5°Be石硫合剂(100kg/666.7m~2)的防效76.33%。建议施用方法:3月上中旬苹果萌芽前刮治苹果腐烂病斑后涂抹1.6%噻霉酮膏剂100g/m~2左右,4月上旬开花前全树喷1.6%噻霉酮涂抹剂300倍液,7月中下旬果实膨大期主干喷1.6%噻霉酮涂抹剂300倍液。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苹果树腐烂病菌对甲基硫菌灵的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甘肃省苹果树腐烂病菌对甲基硫菌灵的抗药性水平,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甘肃省18个县、区的156个苹果树腐烂病菌菌株进行了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甘肃省苹果树腐烂病菌对甲基硫菌灵的敏感性差异明显,供试菌株的EC_(50)值分布范围为0.543~23.225μg/mL,各县区平均EC_(50)值为0.651~11.977μg/mL,最低抗性水平为1.00,最高抗性水平达42.80;各地区平均抗性水平分布在1.20~22.07。156个菌株对甲基硫菌灵总抗性频率高达49.36%;不同县、区的苹果树腐烂病菌对甲基硫菌灵的抗性存在差异,其中甘谷县抗性频率高达100%,且有部分菌株处于高抗水平。表明甘肃省苹果树腐烂病菌对甲基硫菌灵产生了不同水平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有效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杀菌剂,测定了5种化学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室内抑制活性和田间防治效果,并比较了不同"杀菌剂+助剂+刮治"的病疤处理方式在田间的防治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噻霉酮和甲硫·萘乙酸抑菌作用最为显著,抑菌率分别为93.19%和90.07%,丁香菌酯防效最差,抑菌率仅为48.60%;显微观察发现,5种杀菌剂处理能够导致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发生不同程度的畸形、顶端膨大和原生质外溢,并且菌丝变形程度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加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甲硫·萘乙酸+乙基化和甲基化植物油+刮治"的处理方式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防治效果最佳,病疤愈合度大于33%。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测定枯草芽孢杆菌LF17与3种化学药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的毒力,而后将菌株LF17的菌悬液与化学药剂进行复配,探讨复配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室内毒力及其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LF17与甲基硫菌灵生物相容性最好;LF17的菌悬液与甲基硫菌灵复配剂(浓度为1.36×107 cfu/mL+1.0271μg/mL,按体积比5∶5配制)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菌率为81.36%、毒性比率为1.66、表现为增效作用,离体枝条的防治效果为74.05%,显著高于2个单剂的防治效果,且复配剂中甲基硫菌灵的使用量减少约60%。  相似文献   

5.
马辉 《中国果树》2023,(4):96-99
通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了补骨脂种子提取物涂抹剂助剂配方。当助剂中添加0.023g/mL山梨醇聚氧乙醚、0.046 g/mL聚醚改性硅油、0.005 g/mL糊精时,补骨脂种子提取物涂抹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制率可达92.52%。同时,通过田间试验,验证了补骨脂种子提取物涂抹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防效达90.40%,显著高于常规液态剂型。  相似文献   

6.
人工室内接种筛选出F1和F2两个莲藕腐败病菌强致病性菌株。应用菌丝体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生产中防治莲藕腐败病常用化学农药对F1和F2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以硫磺多菌灵的效果最好,对2个供试菌株的EC50分别为11.22μg/mL和12.30μg/mL;其次为甲基硫菌灵,对2个菌株的EC50分别为46.06μg/mL和11.32μg/mL;腐霉利的效果最差,对2个菌株的毒力分别为303.09μg/mL和426.12μg/mL。应用室内抑菌效果较好的硫磺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对腐败病严重发生的藕田进行病害防治,结果显示,2种药剂对病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2011年作者开展了4种药剂防治苹果腐烂病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甲基硫菌灵糊剂原液涂抹处理的防治效果达到83.02%,平均愈合宽度达到107.92mm,促进苹果树腐烂病愈合效果达到306%,显著优于其他3种药剂。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来自我国杧果主产区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福建和台湾等8省(区)的104株杧果枝枯病菌对甲基硫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杧果枝枯病菌株对甲基硫菌灵的EC50范围为0.005 6~1.285 2μg/mL,平均值(0.395 5±0.230 2)μg/mL,EC_(50)最大值是最小值的229.5倍。菌株对甲基硫菌灵的敏感性频率分布近似单峰曲线,EC50平均值可作为菌株对甲基硫菌灵的敏感性基线。根据抗药性分级标准,104株菌株中,均未出现抗性菌株。该病菌对甲基硫菌灵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不同菌株的敏感性具有一定差异性,存在潜在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9.
以10种杀菌剂为试材,以欧李褐腐病菌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欧李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室内毒力,以筛选出防治欧李褐腐病的有效药剂。结果表明:430g/L戊唑醇悬浮剂、24%腈苯唑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g/L异菌脲悬浮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对欧李褐腐病菌菌丝生长的半致死浓度(EC50)均低于0.700mg/L,其中430g/L戊唑醇悬浮剂对菌丝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27mg/L;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菌丝的抑制效果最差,EC50为57.645mg/L。供试的10种药剂对孢子萌发的EC50均低于2.500mg/L,抑制作用最强的是500g/L异菌脲悬浮剂,EC50为0.024mg/L;效果最差的是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EC50为2.496mg/L。24%腈苯唑悬浮剂、430g/L戊唑醇悬浮剂、500g/L异菌脲悬浮剂可以用于欧李褐腐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柑桔脚腐病是为害柑桔主干基部的病害.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柑桔脚腐病菌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进行了21种农药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各药剂对寄生疫霉菌丝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并且其抑制率与药剂浓度呈正相关.其中,毒力作用最强的是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EC50为0.259 8μg/mL;其次是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剂、2%春雷霉素水乳剂、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0%多抗霉素B可湿性粉剂、50%多·锰锌可湿性粉剂和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EC50在1.0~7.7 μg/mL之间;再次是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井冈霉素水乳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腈菌唑水分散粒剂、43%戊唑醇悬浮剂、25%丙环唑乳油、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8%碱式硫酸铜水分散粒剂、40%氟硅唑乳油和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EC50在18.0~69.0tg/mL之间;较差的是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EC50在329.0 μg/mL以上,尤其甲基硫菌灵70%可湿性粉剂和50%悬浮剂的EC50分别高达979.166 5和1 713.833 0 μg/mL,不宜推荐继续用于柑桔脚腐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2004~2005年用5%果菌净对苹果腐烂病进行了室内药效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果菌净50、100、200、400、600倍液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菌率依次为100%、98.2%、92.0%、90.1%、86.0%;果菌净50倍液涂抹病疤后治愈率同50倍液福美胂,均为100%,但愈合效果和田间防效均优于福美胂。用5%果菌净防治苹果树腐烂病时,涂抹病疤适宜50~100倍液,树上喷雾适宜200倍液。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不同杀菌剂对樱桃流胶病菌的抑菌效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常用药剂的室内敏感性。结果表明:对丁香假单胞菌抑制作用较强的药剂为53.8%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其次为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其EC50值分别为23.763、80.776μg/mL;对葡萄座腔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强的药剂为43%戊唑醇悬浮剂和25%咪鲜胺乳油,其次为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24%腈苯唑悬浮剂,其EC50值依次为0.052、0.096、0.854、0.962μg/mL。田间试验表明,53.8%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43%戊唑醇悬浮剂、25%咪鲜胺乳油等4种药剂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为72.6%、66.1%、65.9%和63.7%。因此,在樱桃流胶病发病的不同时期轮换使用53.8%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43%戊唑醇悬浮剂和25%咪鲜胺乳油等药剂,可以有效控制该病害。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试验,明确25%啶菌恶唑乳油对桃褐腐病菌的离体抑菌及田间防治效果。抑制菌丝生长试验结果表明,25%啶菌恶唑乳油对桃褐腐病菌EC 50值为0.0105 mg/L,低于对照药剂腈苯唑(EC 50值=0.077 6 mg/L)、丙森锌(EC 50值=0.338 5 mg/L)、多菌灵(EC 50值=0.865 3 mg/L)、甲基硫菌灵(EC 50值=0.459 1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啶菌恶唑乳油100 g a.i./hm~2的防效与腈苯唑悬浮剂100 ga.i./hm~2相当,高于对照药剂丙森锌、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对桃褐腐病的防效。  相似文献   

14.
6种杀菌剂对猕猴桃主要腐烂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是引起江西省奉新县猕猴桃果实腐烂的两种主要病原菌。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的毒力,结果表明,75%肟菌酯.戊唑醇(拿敌稳)水分散粒剂、50%异菌脲(扑海因)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百泰)水分散粒剂等5种杀菌剂对葡萄座腔菌和拟茎点霉菌均有较强的毒力,对葡萄座腔菌的EC50值依次为0.143 9、0.150 2、0.179 5、0.264 0和0.946 6μg/mL;对拟茎点霉菌的EC50值依次为0.089 3、0.222 8、0.132 0、0.403 4和0.792 2μg/mL;50%醚菌酯(翠贝)水分散粒剂则对两种病菌的毒力很弱,对葡萄座腔菌和拟茎点霉菌的EC50值分别高达7 890.7和12 881.0μg/mL。  相似文献   

15.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病菌和苹果轮纹病病菌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0.176 3、0.275 5μg/mL;对苹果轮纹病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0.033 3、0.602 9μg/mL;第4次施药后16天,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500、2 000、2 500倍液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效为96.72%~98.69%,采收后30天对苹果轮纹病的防效为93.17%~99.15%,显著或明显好于43%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液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2018年秋季起在重庆万州柑桔种植区新发生病害的病原菌和筛选有效防控药剂,通过组织分离法从患病样品中获得菌株,进行病原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致病性鉴定,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药剂对目标菌株的毒力。结果表明,新发生病害的病原菌为柑桔轮斑病菌Pseudofabraea citricarpa。从尤力克柠檬病害样品上分离所得的病原菌WZ1菌株,对万州地区主栽的8个柑桔品种(尤力克柠檬、红桔、北京柠檬、塔罗科血橙、W·默科特桔橙、大雅柑、纽荷尔脐橙、北碚447锦橙)的叶、枝、果以及昭通苹果及砀山酥梨果实均具有致病性。50%甲基硫菌灵SC、30%碱式硫酸铜SC、50%啶酰菌胺WG、11.5%吡唑嘧菌脂EC、86.2%氧化亚铜WP、50%醚菌酯WP、3%噻霉酮ME、40%腈菌唑WP、99%噁霉灵DP、450g/L咪鲜胺EC、37%苯醚甲环唑WP、60%唑醚·代森联WP、25%嘧菌酯SC、250g/L戊唑醇EW、75%肟菌·戊唑醇WG、12.5%烯唑醇WP等杀菌剂,以及80%代森锰锌WP与50%啶酰菌胺WG 1∶64复配、80%克菌丹WP与37%苯醚甲环唑WP 1∶1复配,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进一步用于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17.
葡萄炭疽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吡唑醚菌酯、丙环唑、甲基硫菌灵和戊唑醇对葡萄炭疽病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025 8、0.087 0、0.492 7、0.623 4、1.420 1 mg/L;吡唑醚菌酯、福美双、甲基硫菌灵对葡萄炭疽病病原菌的孢子萌发有很好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1.19×10-6、2.34×10-4、5.94×10-4mg/L。室内测定结果表明,嘧菌酯和福美双1?10混配时有较强的增效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5%嘧菌酯.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涂抹枝条后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效达75.78%;25%吡唑醚菌酯乳油3 000倍液喷洒果穗后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效达87.62%。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代森锰锌、百菌清、戊唑醇、甲基硫菌灵及咯菌腈5种杀菌剂对蓝莓枝枯病菌(Neofusicoccum parvum)的抑制作用,并对盆栽蓝莓和田间蓝莓植株进行了5种杀菌剂的药剂保护及治疗试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百菌清、戊唑醇、甲基硫菌灵及咯菌腈对蓝莓枝枯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EC50值介于0.051 5~4.117 9 mg/L,其中以咯菌腈的室内抑菌效果最佳。温室盆栽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蓝莓枝枯病均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以百菌清及戊唑醇对枝条的保护效果较好,但对已经发病的枝条无治疗效果。因此,在田间生产中,应注重枝干伤口的保护,及时在修剪后喷施杀菌剂预防病原菌的侵染发生。  相似文献   

19.
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8种化学杀菌剂对柑桔链格孢菌Alternaria citri的毒力。结果表明,70%丙森锌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247 5μg/mL;10%苯醚甲环唑效果次之,EC50为0.346 5μg/mL;其次为50%丙环唑、27.12%碱式硫酸铜、10%井冈霉素、40%氟硅唑、70%氢氧化铜、22%抑菌唑、1.5%噻霉酮、65%代森锰锌,EC50均在2.4μg/mL以下;其余药剂效果不理想,EC50在11μg/mL以上,尤其多菌灵效果最差,EC50为911.774 7μg/mL。  相似文献   

20.
喷药时间主要防治对象防治措施说明1~3月(休眠期)①腐烂病疤、干腐病疤、枝干轮纹病瘤及其它越冬病原菌。②越冬的病菌及叶螨、卷叶虫等。①21%菌之敌5~10倍或30%清园剂50倍或0.28%农丰灵50倍 增效先锋500倍涂抹病瘤。②清除落叶、病虫果、杂草,剪除病虫枝,刮除老翅皮。仔细涂抹病疤(瘤),能压低病虫越冬基数,是全年病虫害防治的基础。3月下旬至4月初(萌芽前)①腐烂病菌、轮纹病菌及其它越冬病原菌。①21%菌之敌水剂500倍或0.28%农丰灵800倍或30%清园剂800倍 增效先锋2000倍喷雾。这三种杀菌剂能同时铲除多种病菌。4月中旬(花露红前)①霉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