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旧时镇江茶馆颇多,茶饮之风尤盛,可谓"处处桥头见茶肆,条条小街有茶馆".一些稍具规模的茶馆中还设置了书场、面饼摊点等,所以除集聚本地平民百姓、三教九流外,还吸引了众多南来北往的商贾游客. 镇江上了年纪的老人大都记得,当时的茶馆有荤、素之分.荤茶馆集中在城外大西路一带商业区,大商号的老板同客商洽谈生意,一般好在荤茶馆,一来可边品茶,边谈生意,二来还便于摆酒宴招待.素茶坊则遍及全城,除春节停业数日外,每天均供应清茶点心.旧时南门大街有一家叫"春生园"的茶坊,规模较大,能摆二十张八仙桌,同时接待近百名茶客.在五条街附近有"杨家茶坊"和"联桂茶坊",也较有名气.另外还有大西路上的"如意茶坊""、小门口的"鸿翠茶坊"、天主街一带的"大兴楼茶馆"、"华阳楼茶馆"及宝安新街的"万和楼茶馆"、镇屏街上的"栊江茶坊"等.  相似文献   

2.
茶心     
这段时间因手里的事情都被迫停顿下来,心情郁闷之极,竟然连每日饮茶的嗜好也放下了,仿佛就要进入"佛"之高境……"放下"了. 前晚,妻带回茶友所赠的一听"月光白"普洱茶和一只颇具民族特色的普洱茶包,其愉悦之情溢于言表,就连低迷的我也不由得多了几分轻松.与妻分享快乐的同时竟突然顿悟到……原来茶是真的可以洗心的.  相似文献   

3.
茶与戏     
"茶"代表着优雅、沉寂、隐逸,"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位列雅的品位范畴;"戏"代表世俗、喧闹,不入流的"小道",属于俗文化.一雅一俗,二者截然不同的文化又如何扯上关系的? 其实,茶文化与戏曲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关系还极有其渊源.  相似文献   

4.
张小雷 《农业考古》2012,(5):145-146
周庄,位于上海与苏州之间,被誉为"江南第一水乡"。周庄人爱喝茶,逢年过节要请人喝茶,有事商议要请人喝茶,想热闹要请人喝茶,农闲没事做了也要请人喝茶,喝茶在这里是一种公众性的社交活动。周庄有"讲茶"、"喜茶"、"春茶"、"满月茶"、"炖茶"、"阿婆茶"等茶俗,而其中尤以"阿  相似文献   

5.
神奇的茶手     
所谓"手",应该是和某种专业、行业的技能有关,如"手艺"…….那么,"手艺"一旦达到了上乘的水平,人们就要奉称为"师",譬如塾师、厨师、琴师、茶师等. "师"们的技艺精湛,雄居金字塔的高层,而它之上的塔尖,一个不胜寒冷的高处,隐约可以仰望到的,是一尊尊雕像一般的脸.而能称得上师的,是人中的杰出者,好生了得,像"茶圣"陆羽那样的大师,可谓更是凤毛麟角. 然而,见得多的则是各色的"匠",木匠、石匠、泥水匠等等.匠人的工作,就是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昨天,并且把这种连续不断的重复作为自己的谋生手段,说好听点就是手艺、技艺.而技艺优劣、境界高下,是一个手艺人最终的名声与归宿,那就是"师"!但是,在徽州茶乡,人们只是称那些"手艺"高超的人为"师".谢正安的儿子谢大钧就被称作"茶师",而谢大钧的儿子谢永清也被称作"茶师",因为这一对父子都是得到了谢正安的真传,制茶看茶评茶的手艺或技艺都很高.可是,与超出一般意义的"茶手"相比,还是有相当的差距,而"茶手"的制茶熟练和看茶评茶技艺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的"茶师",更何况"茶手"是有着神奇的手!  相似文献   

6.
宋霞 《农业考古》2019,(2):155-158
南宗道教金丹派始于北宋张伯端,至五祖白玉蟾正式确立南宗宗派。白玉蟾以"三教平等齐肩"为宗旨,将"止止"看成是儒释道和合的契合点。在具体的宗教修习中,白玉蟾强调"止"对养炼心性的关键性作用。基于武夷山本身所含有的深厚道教文化氛围及其对武夷山的原乡情怀,白玉蟾将武夷之境和武夷之茶也纳入到"止止"的内丹修道过程中,尤其强调武夷茶是"止止"之法的重要环节,藉此炼就"真一长存,虚空不朽"的金丹,以期实现个体全性保真、与道合真的融通境地。  相似文献   

7.
小议晓起茶     
婺源是一颗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这里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达82.5%,具有生产优质绿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是"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这里"绿丛遍山野,户户飘茶香".  相似文献   

8.
茅岩莓茶     
<正>在张家界永定区茅岩河的源头,深沟峭壁云雾缭绕的双峰岩、驻马溪、月亮界山中,生长着一种神奇的植物——茅岩莓,被誉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神仙茶"。据史料记载,茅岩莓茶一直是当地土司王的贡品,以珍贵中草药的身份出现。清朝道光年间,当地许多山民得了一种叫"鸡窝症"的传染病,致人死亡无数。一名叫向光武的土医生通过"仙  相似文献   

9.
罗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2,(16):9178-9180,9182
对铜仁县茶叶栽培资料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以探究铜仁茶叶栽种源流。  相似文献   

10.
简介茶联     
徐荣铨 《农业考古》2012,(2):313-317
楹联,又称对联,是诗词形式的演变。茶联,是我国楹联宝库中一枝夺目的鲜花。在我国,凡是有"以茶联谊"的场所,例如茶馆、茶楼、茶室、茶叶店、茶座的门庭上、茶道、茶艺表演的厅堂墙壁上,甚至在茶人的起居室内,常可见到茶联,使人见了,不但有古朴高雅之美,而且有"公德  相似文献   

11.
茶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现有茶种质资源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更新,构建了茶种质资源数据库.该数据库分别对茶种质资源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适制性、抗性和品质特点等做了详细描述,同时增加了植株图片和芽叶图片资料,并设立了多种查找途径和过滤功能,能够更好地实现茶种质资源的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12.
普洱茶说     
全面地介绍了“世界茶源—普洱”茶产业的过去和现状.通过详实的资料分析,佐证了饮茶丰富生活,饮茶有益健康的科学观点并解读茶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农村实用技术》2014,(7):42-43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远古时期,老百姓就已发现和利用茶树,如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公元前1122-1116年,我国巴蜀就有以茶叶为"贡品"的记载。汉宣帝年间(公元前57年-54年)蜀人王褒所著《僮约》,内有"武阳实茶"及"烹茶器具"之句,武阳即今四川省彭山县,说明在秦汉时期,四川产茶已初具规模,制茶方面也有改进,茶叶具有色、香、  相似文献   

14.
安化黑茶     
<正>安化县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举全县之力做强黑茶产业。安化黑茶异军突起,成为湖南省实现"千亿湘茶"战略的重要力量。安化县茶园面积2万多公顷;茶叶加工企业150家、营销企业200多家,年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茶叶加工量5万吨,茶产业实现综合产值125亿元,茶叶行业税收已连续4年过亿元,荣登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榜首,连续5年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前四强,黑茶产量连续10年全国第一。先后注册了"安化茶、安化黑茶、安化千两茶、安化红、安化红茶"等证明(集  相似文献   

15.
<正>"罐罐茶"是甘肃部分山区农家古今延续的一种烹茶习俗,主要在通渭、会宁、甘谷、武山一带。生铁做的"火盆"、被烟熏的漆黑"癿子"、泥做的"曲曲罐"是地道罐罐茶必不可少的工具。所谓"曲曲罐",就是由泥土烧制成的平底小口罐子,用这种小罐子煮的茶清香可口,美不可言,"罐罐茶"因此得名。在老家,大多数庄稼人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喝"罐罐茶"。许多人都有茶瘾,要是错过一顿,一天则毫无精神,下不了地,干不了活。"罐罐茶"因此成每天早上必做的一件"功  相似文献   

16.
<正>9月20日,广东农垦新华农场茶叶公司和茂名市企业家协会联合主办了"茂名人的骄傲——农垦茶农亦文化、走进城市讲茶故事暨品茶会"。琴音袅袅,茶香四溢。300余名各界嘉宾一边细细品味"华煌"金毫红茶、"华煌"橘红茶等系列产品,一边聆听农垦茶人故事。新华农场第一代茶农、81岁的肖宗彬老人深情讲述了种茶往事;著名书画篆刻家钟国康分享了品茶感言和农  相似文献   

17.
茶说(四首)     
古往今来,随着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茶的认知程度和精神文明素质、科学知识的不断增长,广州地区对于喝茶先后有过四种说法,即"饮茶"说、"斗茶"说、"品茶"说和当今流行的"叹茶"说.这四种说法,对喝茶的作用、功效、意境、感受都有不同的诠释.现试以小词四首予以解读之,敬请专家、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2021,(7)
正石碧鹏,浙江省新昌县雪溪茶叶有限公司、杭州三和萃茶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绍兴市首届乡村振兴"领雁计划"人才。其公司生产的"天姥雪里红茶"在2019年世界红茶产品质量推选中斩获"大金奖","望海云雾"茶多次荣获浙江省农博会金奖和"中绿杯"金奖。  相似文献   

19.
紫砂壶与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茶具作为饮茶品茗的器具,也同样历史久远.茶与茶具相伴相生,明代许次纾《茶疏》中说:"茶滋于水,水借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这段话说明品茗必须做到水好,火足,具美.品茗者除讲究精茶,真水,活火,还讲究妙器,称"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  相似文献   

20.
刘枫 《农业考古》2004,(4):29-31
茶,产于中国,源远流长;茶文化,绚丽灿烂,博大精深.绵绵数千年茶史,演绎出众多名人茶事,留下了无数茶文化胜迹.如今,茶文化热正在祖国各地蓬勃兴起,孙中山先生关于茶为国饮的倡议正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共识,提倡"国饮"、弘扬中华茶文化的呼声日益高涨.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重提茶为"国饮"有着新时期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