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倪宏正 《蔬菜》2003,(9):15
生产绿色食品西瓜(A级)必须按照特定的操作规程进行,要从生态学、环保学、经济学以及卫生安全等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生态等无公害的技术措施,尽量减少化学物质的投入量,禁止使用绿色食品蔬菜生产中禁用的投入品,提高西瓜的安全质量,使其农药残留、硝酸盐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含量符合国家标准。江苏省盐城市佳蜜牌西瓜,1997年获得农业部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证书,产品在市场上倍受欢迎,2002年种植面积达1.3万hm2。现将其生产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选择无污染的产地,防止环境污染绿色食品西瓜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  相似文献   

2.
绿色食品西瓜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绿色食品西瓜(A级)必须按照特定的操作规程进行,要从生态学、环保学、经济学以及安全卫生等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生态等无公害的技术措施,尽量减少化学物质的投入量,禁止施用绿色食品蔬菜生产中禁用的投入品,提高西瓜的安全质量,使其重金属、农药残留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绿色食品规定标准。江苏省盐城市佳蜜牌西瓜1999年获得绿色食品商标使用证书,在大中城市市场倍受欢迎,2002年种植面积达1.3万hm~2。现将其生产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生产绿色食品西瓜 (A级 )必须遵照特定的操作规程 ,要从生态学、环保学、经济学以及安全卫生等角度出发 ,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生态等无公害的技术措施 ,尽量减少化学物质的投入量 ,禁止施用绿色食品蔬菜生产中禁用的投入品 ,提高西瓜的安全质量 ,使其农药残留、硝酸盐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含量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我市佳蜜牌西瓜 ,1997年获得农业部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证书 ,产品在市场上倍受欢迎 ,2 0 0 2年种植面积达 1 3万hm2 。现将其生产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1 选择无污染的产地 ,防止环境污染西瓜产地的环境质量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  相似文献   

4.
西瓜味甜多汁,清爽解暑,为深受大众喜爱的夏季水果之王[1].采用设施栽培西瓜能精准保温和控温,提高西瓜的商品率、品质和产量,弥补冬春季节性短缺,提早移栽,提早上市,延长收获期,获得高价格和高效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对食品的关注已转向"好不好"[2],绿色食品以其安全优质的精品特性越来越受大众青睐.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是绿色食品技术标准体系的重要部分,但是目前缺乏针对设施西瓜的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为使绿色食品设施西瓜生产向着绿色、高质量方向发展,在对华北、华东、东北、西北等地六省进行调研后,集成涵盖绿色食品设施西瓜从产地到采收、废弃物处理等全链条各环节的栽培与操作方法并经专家论证,确保让广大生产经营者看得懂、学得会、用得好,促进绿色食品设施栽培西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山东省莘县董杜庄镇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绿色食品西瓜之乡,2000年5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命名为绿色食品西瓜生产基地,生产的"仙果"牌西瓜被认定为绿色食品。全镇耕地面积4.7万亩,其中西瓜达4万亩,有冬暖式大棚2 500座、大拱棚3.5万亩。特别是当地在西瓜棚内套种豆角,既增加拱棚效益,又有利于西瓜的正常结瓜。因为春茬西瓜生长后期温度高、光照强,易造成西瓜裂瓜,而套种豆  相似文献   

6.
本标准详细规定了生产A级绿色西瓜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栽培季节、栽培方式、播种、育苗、定植、整枝留果、肥水施用、病虫害防治、采收、田间档案记载等具体技术条件和原则要求,适用于A级绿色食品通农牌西瓜的生产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培育优质的西瓜,生产A级绿色食品西瓜已经成为农户的追求,优质西瓜对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育苗过程、田间管理、生长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都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  相似文献   

8.
西瓜作为中国第一大水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安全优质的西瓜产品越来越受欢迎。因此按照绿色食品标准进行西瓜生产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9.
《中国瓜菜》2006,(4):56-56
东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黄河进入山东的第一县,是国务院1995年首批命名的“中国西瓜之乡”,全国最大的县级商品西瓜生产基地。1998年。国家绿色食品发展研究中心正式认定东明西瓜为A级绿色食品。2001年东明县成功注册了“东明红”西瓜商标。近几年,东明西瓜每年种植面积都在2.67万hm^2(40万亩)左右,总产量10亿余妇,产值6亿多元,农民人均占有近千元,在农业和农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大。  相似文献   

10.
选择水、土、空气均符合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环境,选用优良抗性品种,利用综合农业措施,辅以适度的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化学防治综合防治小西瓜病虫害;可使小西瓜产量达2700kg/667m2,产品质量达绿色食品标准。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我国西瓜种子生产加工技术发展面临的国际挑战、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西瓜种子加工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认为提高西瓜种子生产和加工水平,实现其精细加工,才能提高我国西瓜种子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西瓜种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徐茂 《中国瓜菜》2014,(2):48-50
<正>春季塑料大棚西瓜生产是北京主要保护地生产作物之一,在解决北京春夏西瓜供应上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春季西瓜生产占农民年收入近50%份额,重视春季西瓜生产对确保北京市场供应、实现丰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1技术构成与适应性春季保护地西瓜栽培新技术,针对解决早春低温问题、光照不足问题、品质提升问题等提出对应农业技术对策,形成10项关键技术。包括应用优新品  相似文献   

13.
东台市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市)之一,大棚西瓜年种植面积1.32万hm^2,佳蜜牌西瓜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春大棚西瓜6月底-7月中旬陆续清田腾茬后,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种植下列蔬菜,实现堵淡增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以<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为基本准则,提出了A级绿色食品池田藕基本的选种、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收获等技术要求.每667 m2可生产A级绿色食品池田藕4000 kg以上.  相似文献   

15.
王宏琴  苏生平  赵莹 《蔬菜》2020,(11):40-43
为了克服传统西瓜生产中,因环境控制的复杂性导致生产标准果形西瓜难度大的问题,同时,针对消费者对西瓜外观与内在品质不断提升的强劲需求,通过分析其中难点,提出大棚西瓜标准化栽培技术路线,即优化棚架构型、改进通风部位、改良园地与品种配套、实施授粉与果形调整等措施,总结出了西瓜标准果形栽培配套集成技术,为商品西瓜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安全消费意识的日益增强 ,人们对食品的生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水果己开始进入绿色食品生产的转型阶段。为了使板栗的产品达到绿色食品的要求 ,打破世界贸易实行的技术壁垒 ,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提高经济效益。本文根据绿色食品生产的各项准则 ,结合我县板栗生产的实际情况 ,初步提出绿色食品板栗的生产技术。1 绿色食品板栗生产基地的选择1 .1 洁净的环境 绿色食品板栗生产基地大气质量要达到 GB30 95所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灌溉水质要达到 GB5 0 84所规定的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要达到 GB…  相似文献   

17.
<正>盐边县属于二滩电站库区主淹没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有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之分。北部地区有传统种植早春西瓜的习惯,生产的西瓜素有"惠民西瓜"的美誉,目前"惠民西瓜"已取得绿色食品认证和盐边县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6年盐边县北部地区早春西瓜种植面积547.6 hm~2,产量2.873 5万t,产值5 747万元。盐边县北部地区早春西瓜种植区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海拔1 200~1 600 m,冬暖春温高,  相似文献   

18.
以《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A级绿色食品禁止使用化学农药种类》、《A级绿色食品限定农药使用方法》为基本准则,提出了A级绿色食品池田藕基本的选种、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收获等技术要求。每667m^2可生产A级绿色食品池田藕40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9.
西瓜和甜瓜压缩型基质营养钵育苗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瓜菜》2016,(10):46-48
为规范广西壮族自治区西瓜和甜瓜压缩型基质营养钵育苗技术,促进西瓜和甜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西瓜和甜瓜育苗生产实际情况,对西瓜和甜瓜压缩型基质营养钵育苗的产地环境条件、育苗棚、播前准备、种子处理、育苗、病虫害防治、出圃要求、生产档案等措施提出具体要求。该规程对广西壮族自治区西瓜和甜瓜压缩型基质营养钵育苗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技术发展较迅速,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既增加了社会效益又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们生活质量,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辽宁省新民市大民屯镇从2000年开始推广应用绿色食品蔬菜栽培技术生产出符合国家A级标准的绿色食品蔬菜,并取得绿色食品的认证证书,产品销往北京、河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部分出口俄罗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