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正富 《现代农业科学》2009,(8):104-104,115
池塘养鱼是中国淡水鱼类养殖的主要方式,2005年淡水鱼养殖产量高达1826.35万t,其中池塘养殖产量占66.6%,迭1216万t,随着淡水资源的日趋匮乏,良好的渔业水域环境是水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也是渔业发展的命脉。如何进行池塘养鱼用水的循环利用,越来越成为广大水产工作者关注的课题。笔者于2005年承担了四川省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的科研课题《池塘养鱼用水的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实施了该项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池塘养鱼是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逐渐兴起的一种科学渔业发展的新方式。它的出现使渔业养殖出现新的发展契机,但是同时池塘养鱼作为一项新兴的养鱼方式在发展初期也存在许多问题,其中,病害防治在整个池塘养鱼的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这篇文章将从病害的现状、防治措施和治疗方法三个方面就池塘养鱼的病害防治和药物选择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池塘养鱼是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逐渐兴起的一种科学渔业发展的新方式。它的出现使渔业养殖出现新的发展契机,但是同时池塘养鱼作为一项新兴的养鱼方式在发展初期也存在许多问题,其中,病害防治在整个池塘养鱼的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这篇文章将从病害的现状、防治措施和治疗方法三个方面就池塘养鱼的病害防治和药物选择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精养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池塘的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措施等方面,分析和总结了精养池塘养殖技术,对提高池塘养鱼的产量和养殖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塘角鱼,又称本地胡子鲶。养殖塘角鱼具有投资少、技术简便的特点,而且塘角鱼生长速度快,群体产量高,耐低氧,可以进行高密度养殖。现将塘角鱼的人工养殖技术简介如下。 一、池塘条件。塘角鱼对池塘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一般的养鱼池塘只要塘基坚实,无渗漏,稍加改造后即可作为塘角鱼单养池塘。池塘的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面积以  相似文献   

6.
一、常规池塘的改造方法 早年开挖的池塘由于设计上的原因和经过数年的养殖生产,大部分存在池形不规则、水面小、水浅、淤泥多等缺点,严重影响产量的提高和效益的增加.良好的池塘条件是获得养鱼稳产高产的关键之一,我国各地的实践经验都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马仁胜 《现代农业科技》2008,(2):195-195,197
湘云鲫是目前较为名优的鱼类养殖新品种,近几年在我省开始大面积推广养殖。通过对湘云鲫池塘的主养与混养方法进行阐述,总结出适合我省在池塘中养殖湘云鲫的系列技术措施,对调整池塘养殖品种结构、提高池塘养鱼产量和效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赵辉 《现代农业》2014,(2):90-90
<正>在池塘养殖生产过程中,池塘水体环境、鱼种质量及放养模式、饲料及投饲技术、鱼病防治、日常管理等因素制约着池塘养殖产量的提高。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池塘渔业产量和经济效益,是实现池塘养殖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保障。一、改善和优化池塘水体环境良好的池塘水体环境是获得养鱼高产的重要前提。要想获得高产,就必须对池塘进行全面改造,一是改小塘为大塘,将面积较小的池塘改造成面积为5~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新型养鱼技术,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养鱼系统通过增氧、加速水流,使鱼儿好似在"跑步机"上跑步,进行有氧运动,实现了传统养鱼向现代养鱼模式的转变。这种养殖方式比传统养殖方式更高效。跑道养鱼生产的水产品,品质好、安全可控,符合现代人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养鱼跑道还具有养殖污染处理功能,符合绿色生态的要求;跑道养鱼产量高,能几倍提高  相似文献   

10.
正在山区池塘渔业推广过程中,养殖技术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制约了山区渔业养殖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山区渔民的经济效益及当地渔业养殖的推广和发展。文章主要针对山区池塘养鱼紧急情况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展开分析。1山区池塘养鱼的常见紧急情况1.1养殖技术不科学随着渔业的发展,大量养殖淡水鱼已是福建山区池塘的常见现象,如草鱼、花白鲢、鲤鱼等品种,也是当地渔民的主要致富方式,但是在养殖过程中,因为养殖技术不科学,制约了  相似文献   

11.
用配合饲料养鱼,是目前池塘精养鱼的主要方式,这种养殖方式,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70-80%,通过饲料的科学使用,降低饵料系数,提高饲料的转化率,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世界淡水养鱼业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是精养法。精养法大致可分为大水面精养和小水面精养两种。大水面精养主要是池塘养殖,靠天然饵料配合人工饲料喂养鱼,目前世界淡水养殖产量大部分来自池塘养殖。小水面精养是指集约化的工业化养殖。工业化养鱼,是世界养鱼业发展的新动向,是一种新型的养鱼方法。其特点是:养鱼用水处于流动状态,高密度放养,完全依靠投喂人工配合饵料,人工控制鱼类生活环境等,因而鱼类生长快,养殖周期短,单位面积产量高。  相似文献   

13.
在养殖技术上突破北方地区现有的习惯性养殖方式,推行适合北方池塘养鱼的生产模式,是提高北方池塘养殖食用鱼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其技术上的主要内容是: 1.合理的放养种类; 2.各种鱼、鱼种规格及混养比例; 3.适宜的密度; 4.套养大鱼种的方法; 5.轮捕时间、次数、方法和注意事项; 6.饲料的适宜配方和投饲量; 7.培养水质的科学措施。采用以上技术措施,亩净产可达380~550公斤,比北方同类型产量高100~250公斤,亩纯收入可达1000元,增收30%以上,养鱼周期  相似文献   

14.
应用循环微流水池塘养鱼,是在人工控制的水体中进行集约化高密度的强化养殖,它具有周期短、生长快、产量多、效益佳、商品率高等优点。循环微流水养鱼一般比常规养鱼增产50%左右,高的可达1倍以上,且流水养鱼池塘流出的水,仍可用于灌溉农田,做到一水多用,节约水资源。一、微流水池塘的建造1.基本条件:进行循环微流水养鱼的池塘,池底面高程应该基本在同一水平线上,以免影响水的有效循环。池塘水的深度不低于1.8米,  相似文献   

15.
池塘养殖业是我国养殖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有广泛的养殖产业,池塘养殖是广大临海地区农户经济收入的主要方式,在我国东北地区,池塘养殖也是一项传统的养殖项目。本文主要对我国东北地区池塘养鱼越冬管理进行全面的分析,结合实际经验对池塘越冬管理技术进行简要阐述,为池塘养殖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池塘养鱼是当前最兴旺的淡水养殖方法,也是节约能源,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养殖规模的持续加大,鱼病防治成为搞好池塘养鱼工作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着池塘养鱼生产的成败。近年来,由于多方面因素,使得池塘养鱼疾病突发事件愈加频繁,对鱼类养殖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池塘养鱼疾病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池塘养鱼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养鱼方式,目前产量约占淡水养鱼的60%以上,具有投资小、收益大、见效快、生产稳定等特点。养殖周期指某一批种苗在鱼塘里养成上市的商品鱼所耗费的时间,生产上往往以年为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池塘养鱼从产量上看,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尚有部分池塘增产潜力大;从养殖品种上看,鲢、鳙、鲫、鲤占90%,品种单一,远不适应市场需求;从市场物价上看,生产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降。可从以下几点人手解决好池塘养殖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池塘养鱼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9.
池塘养鱼的投入产出模型的建立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已有过应用线性规划对虹鳟、对虾等的养殖经营进行线性规划分析[Merola和Pagan-font1988,Bolter等1995,仝龄1995年中译文]。有人[张幼敏1981年中译文]对肥育池的产量进行多元线性建模。国内史洪芳[1985]建立过池塘养鱼利润的一元回归分析方程;陈大庆[1989]应用通径系数分析了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张展[1985]等应用线性规划对池塘的资金、水体等进行规划。以上的方法均为线性方法,我国池塘养鱼是多品种、多规格鱼类混养,数据一般为非线性、多因子的,这样的因子不能简单套用线性方…  相似文献   

20.
方锦宏 《农技服务》2014,31(7):202-202
<正>稻田养鱼足他养殖业和种植业在人为条件下科学地结合起来。达到互利共生、高产、高效、一体开发利用的养殖技术。一、稻田养鱼的生态作用稻田养鱼是将种植业和养殖业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种养殖方式,它发扬了湖泊养鱼和池塘养鱼的优点,克服这两种方式的不足,具有稻鱼互利的生态意义。在稻鱼共生生态系统中,杂草和水稻是竞争关系;水稻和鱼之问是共生关系。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大量的稻田杂草和水稻争夺肥料,若消灭了田间杂草,稻谷将增产10%以上,稻阳养鱼减少了杂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