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以及人生观、价值观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迫切需要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来阐述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爱护,以达到最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1):232-233
在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庞大,是一个颇受关注的社会群体,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不仅对其个人发展有较大影响,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目前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发展缓慢、方法创新不足,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置于循证社会工作的实践框架之下,既能够体现社工介入留守儿童问题的科学性特征,又能体现出方法论的创新性。研究认为,循证社会工作方法对于改变传统介入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充分尊重留守儿童的发展意愿将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促进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家庭结构功能失衡、社会支持不足等问题,较易出现身心发展异常的状况,对此梳理了既有农村、社会工作的相关介入模式,对优势因素进行整合,提出以专业为基,社区为本,相融合的农村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服务农村留守儿童,推动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4.
相比城市,农村社区养老不仅天赋条件差,且问题更复杂。研究如何有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介入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可以帮助农村解决养老困境,也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儿童期是形成抗逆力的重要时期,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很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抗逆力表现低下。基于此,从优势视角出发,以吴川市长岐镇乡村小学为例,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在校的高年级学生使用测试量表进行抗逆力测试,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现状,找到提升其抗逆力的新路径。根据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自我认知、情绪管理、问题解决等方面存在不足。再运用社会工作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的工作手法,以优势视角理论为理论基础,从增强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发现自身优势、加强留守儿童的同伴支持系统以及应对困难能力等方面出发,并结合抗逆力的内容提出有效建议,协助农村留守儿童缓解危机,实现留守儿童抗逆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252-253
随着改革开放全国范围内的不断深化,在相对边缘化的农村地区形成了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但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频发,基础公共设施的不均衡也让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乡村的未来在于乡村的孩子,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才能成为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针对此问题,通过运用社会学习理论分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剖析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成因,并提出帮扶对策,以期为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帮扶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上,社会工作能够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关注和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安全、成长环境,化解留守儿童问题。通过分析G项目的实践案例,反思社会工作理论实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  相似文献   

8.
当今,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一个社会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农村的与社会的和谐。其中他们的安全问题是最基本的议题,良好的安全意识是降低安全问题发生频率的有力武器。提升其安全意识,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可以提供一个新的视角,通过社会工作的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服务方法,整合与重构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社会资源,力图引导其丰富安全知识体系,形成积极地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9.
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第七十二届世界卫生大会,正式将游戏成瘾列为"精神疾病",可见游戏依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中国,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手机游戏依赖问题更加明显。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运用勒温的场动力理论探究重庆市某乡村小学五年级的留守儿童手机游戏依赖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认为,留守儿童手机游戏依赖行为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家庭、同伴群体、学校社会等。社会工作者可结合专业技巧和方法,从留守儿童的个体场和环境场出发解决留守儿童手机游戏依赖问题。留守儿童个体场方面,社会工作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手机游戏依赖的儿童改变对游戏的错误认知,树立对游戏的正确看法,合理进行手机游戏活动。留守儿童环境场方面,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充分利用同辈群体这一资源,还得与家庭、学校与社会形成合力,共同为手机游戏依赖的留守儿童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状况,对江苏省徐州市2个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影响留守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总体状况良好,但在人际交往、社区融入和亲社会行为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其中年级、亲子间沟通频率、教师行为和社区基础设施条件对留守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影响,此外,成绩排名、班级团结度对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有显著影响,亲子分离形式、是否为独生子女、社区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开展情况对留守儿童的社区融入有显著影响,性别、校园活动的丰富度对留守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3):196-198
农村留守儿童需要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支持。以湖南省邵东县为例,运用文献法和实地调查法,从社会工作视角出发,分析邵东县留守儿童社会救助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的救助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如家庭情况和教育情况;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问题进行剖析,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三方面探索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研究提出了改善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方法,以期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心理韧性对农村留守儿童未来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探寻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韧性提升的路径,通过文献研究对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个体、家庭、学校、社会均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韧性有着显著影响。建议立足个人,提供个性化服务、促进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并营造支持性氛围、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以期加强留守儿童心理韧性。  相似文献   

14.
以农村留守儿童为中心进行横向视角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首次被提出以来,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人数统计口径尚未统一,农村留守儿童最基本的权益保障问题仍未能解决,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案件接连发生;另外以纵向视角进行研究,发现与农村留守儿童法律素养密切相关的还有其它问题,如其后代受教育问题、优化农村产业链问题、科技兴农问题等。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农村留守老人的高质量养老,基于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和老年人保障服务调查及相关政策支持体系研究项目(2016年)数据研究了全国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困境,并对其物质供养与精神供养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养老困境,因此提出了党和政府、市场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家人亲戚多元主体在乡村振兴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连云港地区农村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与健康状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管理模式、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使用问卷调查农村中学15~17岁初三年级637位同学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其中留守儿童422人(66.2%),非留守儿童215人(33.8%)。[结果]农村留守儿童处于亚健康的比例显著高于农村非留守儿童(P<0.05),近视率和贫血率极显著高于农村非留守儿童(P<0.01),此外,农村留守儿童还存在便秘和痔疮现象,但与农村非留守儿童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生活习惯上,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均存在日饮水量偏少、睡眠时间不足、运动量不足、吸烟、喝酒等问题,且在多数方面,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问题更为严重。[结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生活习惯有待改善,值得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问题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期而产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这一问题已引起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和社区等不同群体的共同关注,并采取了一定的应对措施,力图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但是问题的解决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大意义、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现状及起因进行深入分析,并从多种角度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论述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对留守儿童成长中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自己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着重从家庭微观角度分析农村留守儿童与在外父母感情状况的感性研究却十分缺乏。利用四川省成都市T县农村中学3个年级全体260位农村留守儿童对自身和父母认知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农村留守儿童与在外父母亲近程度的8个家庭因素进行排序,将所得信息用于研究微观家庭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情感及成长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使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得更好。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批农村青壮年流入城市务工,农村留下了大量的留守老人、儿童与妇女。为系统地找到农村留守人员问题的应对之策,帮助留守人员解决其遇到的问题,从社会管理视角对湖北省农村留守人员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农村弱势留守人员存在许多问题,应从建立服务型社区、亲情社区、搞好农村社区学校建设和发展家庭服务业方面切实解决农村留守人员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