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1 毫秒
1.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回顾法、归纳法等对国内有关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合作社中福利变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学者运用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功能性活动福利指标体系,使用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分析和博弈论组合赋权法等方法对农户福利变化进行了测度研究,但是对于土地经营权流转以及以入股方式流转产生的福利变化效应定量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
文耀荣  许忠俊  赖庆奎 《宁夏农林科技》2020,61(6):46-48,51,封2
国家对农民创业问题日益重视,关于农民创业的研究也逐步成为国内学者热议的话题。为直观把握国内农民创业研究领域的热点分布,通过CiteSpace对251篇相关文献展开深入研究,对当前该领域研究热点进行分类和评述。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农民创业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创业绩效""失地农民""创业培训""创业意愿"等内容。专家学者们更多地研究影响农民创业因素,缺乏深层次理论研究探讨。相关文献研究范式日臻成熟,但缺少持续性关注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呼和浩特市的4区5旗(县)作为研究区域,运用阿玛蒂亚·森的可行性理论作为研究的框架。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测度了各年龄段失地农民的福利变化情况,利用Martinetti于2000年提出的公式对福利的加总方法进行了补充。结果表明:(1)45岁以下、45~65岁、65岁以上三类失地农民的福利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下降了25.063%、30.844%、10.878%。45~65岁的失地农民福利变化最为明显,相较于其他2个年龄段的人群,福利变化更为消极。(2)在各项变量指标中,征地补偿合理性即征地方式和补偿标准的结果最不理想。其余指标中,经济情况、发展机遇、居住环境、健康等呈现下降的趋势,而社会保障、住房条件大体呈现上升的态势。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失地农民情况,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是提高其福利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农地流转契约与失地农民的福利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 《甘肃农业》2008,(11):28-30
本文着重就城市边缘的失地农民的补偿利益和社会保障等切身福利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对现有的土地征用程序的分析的基础上,为了均衡失地农民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冲突,作者提出必须对现有土地流转制度作出新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在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框架下对海南省休闲农业发展中失地农民福利的变化进行研究。首先提出构成失地农民福利的功能性活动和指标,其次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农地休闲利用前后农民的福利变化进行度量。结果表明,农地休闲利用后模糊评价值从0.159上升至0.385,失地农民福利水平明显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从功能性指标看,生活便利程度、发展机遇与就业环境、幸福感均有较大程度的好转;从转换因素看,被抚养人口比重、受教育水平是导致农户福利差异的显著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中关于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的主题、特征以及局限进行梳理,并提出研究趋势和新进展。以文献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发现有关失地农民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征地补偿和安置方式、社会保障、就业和创业及可持续生计方面。但近年来出现新的趋势,研究热点由关注生存问题向关注发展问题转变;研究视角由宏观向微观转化;研究方法由横向研究向纵向研究转变。因此,失地农民出现的新问题(如家庭资产选择、收入差距与幸福感)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民中的一部分进入城市,开始市民化的进程。在已有的研究中,学者们往往关注被动失地农民,却忽略了一个主动融入这一进程的群体——主动失地农民。用社会分层理论对主动失地农民进行分析研究,从主客观方面多个维度分析了造成农民主动失地的原因以及主动失地农民的构成情况。  相似文献   

8.
利用森的可行能力福利理论框架,采用模糊评价法,研究了江苏省淮安市近郊农村接受不同补偿方式的失地农民失地前后的福利变化状况。结果显示,失地后农民福利水平有所上升,其中接受土地换保障补偿方式的农民福利优于土地换货币的农民,但是总体上失地农民群体的福利依旧处于较低的水平。除去失地农民的经济状况福利有所恶化外,其居住环境、生活保障、社会机会以及城市适应等方面的福利得到改善。继续完善当前征地信息公示,促进征地操作流程透明正规化,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失地农民补偿标准,并提高农民在征地中的自主权是当前政策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然而,发展旅游业却占用了大量农村集体土地并产生了很多失地农民,此问题处理不好极易引发社会冲突。因此,为理清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进展,识别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研究状况,通过文献回顾法、系统分析法等对国内外大量代表性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和评析,对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概念、框架、评价方法、指标及生计策略选择等进行评述。研究认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涵盖定义、框架、评价指标、问题、影响因素、策略选择等,这几方面内容同属于一个体系,关联性强,其中,可持续生计的定义、框架是基础,可持续生计问题和因素是研究重点,提出可持续生计解决对策是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10.
花晓波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2):133-136
以南通市五一新村为例,综合运用问卷调查,走访和文献研究等方法进行探析,着重以失地农民的城市幸福感为主线,分析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反映政府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失地农民生活的困难,以及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愿景。让社会关注这一被城市"边缘化"的弱势群体,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困难,提升他们对政府和城市的满意程度以及主观幸福感。给失地农民更多人文关怀,使之尽早适应新环境下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苏州市失地农民福利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被征地拆迁的农户视角出发,构建了失地农民福利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拆迁集中安置社区农民福利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市被征地农民满意度综合得分为3.210 4.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拆迁安置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我国城市化大步推进,一大批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因此产生了大量失地农民。在征地过程中,因受制度缺陷等因素影响,失地农民许多权益受到侵犯、损害和流失。如何解决和处理好失地农民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作者通过对众多相关研究文献的归纳汇总,对围绕当前失地农民的热点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使得失地农民的数量迅速增加,农民被安置在新的社区内,由于文化素质、思想观念以及收入等与传统城市居民的差距较大,使其在城市融入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就学者对市民化过程中失地农民行为的研究做了相关梳理。以往研究从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和交往行为两方面进行相关分析,但很少具体分析,同时忽略了失地农民在礼俗行为方面与城市居民的差距,而这些恰恰是影响其城市社区融入的重要因素,需要学者就市民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行为问题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养老问题逐渐凸现出来,成为近年来广大学者不断关注的问题。而对于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筹资机制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文章确定了影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筹资机制的内在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者价格指数、社会平均工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最低生活保障、养老金待遇水平等六个方面。并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结合大连地区实际情况对这些要素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和相关关系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为保证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农村集体土地特别是城郊农民的土地大量被征用,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失地农民。由于制度因素和农民自身因素的影响,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和养老的土地,面临就业困难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南京市的3个失地农民聚集小区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分析目前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归纳原因,并结合众多学者的意见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国内研究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文献做了回顾,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分析了粮食支持价格的福利水平,并与价格挂钩直补进行了比较.对美国和中国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进行了数据分析,进行了执行成本、粮食库存、政策效果的对比,并对中国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改进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休闲农业作为三产融合形成的新业态,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本文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期刊数据库中与休闲农业研究相关的期刊论文为基础,对筛选出的2144篇文献进行深度分析,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借助CiteSpace工具,梳理和归纳了国内外休闲农业的研究热点,并对国内外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①欧美国家较早开始研究休闲农业,国内对于休闲农业的研究主要活跃在2010年以后。中外研究主次存在一定差异,国外更注重学科融合,能够多方面地研究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重视可持续性;国内研究政策依赖性过强,主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进行研究。②国内外休闲农业领域研究学者彼此之间的合作较少,且对于休闲农业缺乏统一定义,权威性学者、机构、文章都较为匮乏。③国内外学者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均处于持续增长趋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将成为未来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失地农民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文献来源,分析了我国失地农民研究现状。结果表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是"失地农民"研究的主体单位。国家及省市对这一主题的资助力度较小;《农业经济》和《农村经济》是发表失地农民问题的主要期刊;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社会保障、就业与创业、补偿机制、安置模式、权益保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对近10多年国内农村远程教育研究领域论文和著作的发文量、载文期刊、研究方法、研究热点及趋势等问题进行分析,国内学者、机构和学术刊物对农村远程教育理论研究的参与度较大,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的研究日益增多,其中案例研究方法最多;教学模式、应用效益、教学资源、教师培训等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同时发现研究中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浅析失地农民的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是城市化的产物,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掀起了土地集中的热潮,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失地农民的出现.关于失地农民问题,已有众多学者给予剖析,文章着重从文化变迁的角度对失地农民问题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