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美感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类型之一,是城市游憩绿地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对其植物景观的质量进行评价研究至关重要。选择对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美感贡献较大的定性和定量指标,用层次分析法来构建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美感评价体系;并用AHP-模糊综合评价对国内第一个城市湿地公园——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具体的植物景观实例进行美感评价,从而实现主观与客观、定性与定量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2.
在概括介绍我国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对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实地调研,分析了生态恢复原理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中的应用,并对今后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建设中应用生态恢复原理进行植物景观营造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并且具有较高自然生产力的一类生态系统,近些年随着湿地概念被越来越多的关注,各种名义上的湿地公园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城市建成区中出现,而城市中的河道河流所提供的湿地基底条件,是一个城市进行湿地建设最方便着手的类型。本文主要结合河道湿地特有的城市景观服务特点,分析城市河道湿地建设过程中对硬质景观营建、驳岸区域改造,水景空间划分,植物景观塑造以及管护方案等方面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湿地公园植被作为一项重要景观,做好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服务人民生活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市是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在历史进程、地理位置还有城市建设上都有特殊的地域性。虽然城市湿地公园的数量很多,关于其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科学理论还不完善。为了构造北方生态城市与完善哈尔滨市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理论,从调查分析哈尔滨市方台湿地公园的植物情况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自然环境等因素制约着哈尔滨湿地植物的生长及其景观的营造、湿地陆生及水生植物景观单一,同时将湿地公园划分为4个功能区,即湿地生物圈保护及恢复区、湿地缓冲与科普教育区、观赏休闲区、建筑与游乐设施区,并对其进行规划,提出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要点:水体植物景观设计、陆生植物景观设计、园林建筑周边植物景观设计、地形植物景观设计和园路植物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6.
建设城市生态湿地公园能够恢复还原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促进城区的生态系统发育。本文旨在通过对城市湿地园林景观的分析让读者认识、了解、感受城市湿地公园的魅力。提出湿地设计要结合城区公园的生态性、景观性与社会性,与周围环境建立良性联系。进而通过对比不同城区湿地的设计手法,利用各地植物特点探究未来其科学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公园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改善城市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娱乐观光等的重要场所。基于此,笔者通过对于城市湿地公园内部景观,以及周边环境的调查分析,同时结合所调研的湿地公园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一些方法,以求丰富和完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理论,为今后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公园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改善城市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娱乐观光等的重要场所。基于此,笔者通过对于城市湿地公园内部景观,以及周边环境的调查分析,同时结合所调研的湿地公园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一些方法,以求丰富和完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理论,为今后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通过相关理论研究明确了新城滨河森林公园的性质及定位,指出相应的植物景观配置需求,并通过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进行案例分析。从植物配置契合场所精神营造特色景观,结合不同空间调节景观序列,以及结合水体构建湿地生态系统3个方面对这一类型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展开讨论研究。以期对未来城市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三门峡天鹅湖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城市绿地的一种常见形式,城市湿地公园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其植物景观质量进行评价研究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现状,从而更好地为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结构模型,利用该模型对三门峡天鹅湖城市湿地公园进行景观质量评价,结果表明,Ⅰ级(>13.5)植物群落景观4个;Ⅱ级(12~13.5)4个;Ⅲ级(10.5~12)9个;Ⅳ级(<10.5)1个。绝大多数样地位于前3级,说明该湿地公园植物景观整体质量较高,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贾汪南湖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衍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48-21849,21867
营造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可提高城市生态结构,改善城市景观面貌。以贾汪南湖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为线索,介绍了景观特质营造的有效途径,并分析了南湖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的景观策略。从生态、人文、美学的角度说明了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的方法,提出特色植物景观的营造要与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成都浣花溪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鹏飞  潘远智  余欢  张郑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18-15220,15223
成都浣花溪公园是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设计建造的半人工湿地公园,是一个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根据不同生态系统的景观异质性和生态功能的差异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设计,从而建立的一个封闭的、可循环自养的,兼备生态、美学和文化等功能的湿地公园。该研究着重探讨其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和途径,为以后的城市湿地景观的规划建设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13.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是湿地公园必不可少的造景要素,笔者根据湿地公园功能分区特点,从规划方面对湿地生态核心保护区及恢复区、湿地缓冲区及湿地展示区、游憩活动区、服务设施区等不同功能区域植物景观的营造进行了阐述;同时结合植物实际所处环境状况,将湿地公园划分为水面、堤岸、浮岛、园林建筑周边、陆生、园路等生境类型,探讨了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最终以求达到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生态与景观效益兼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自然湿地系统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城市规划中对城市湿地公园进行生态设计,能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作用和社会效益。植物景观设计在城市湿地公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景观的设计也要进行一定的控制。对景观要素要进行合理的布局,结合理论知识在数量上、搭配上进一步完善景观设计,来更好地把握城市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15.
自然湿地系统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城市规划中对城市湿地公园进行生态设计,能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作用和社会效益.植物景观设计在城市湿地公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景观的设计也要进行一定的控制.对景观要素要进行合理的布局,结合理论知识在数量上、搭配上进一步完善景观设计,来更好地把握城市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16.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具有其特殊性。以重庆迎风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在调查湿地公园植物资源的基础上,按照湿地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设计原则,对湿地公园不同区域植物配置模式与景观营造进行了探索与分析,以期为重庆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和植物群落构建以及景观营造提供科学合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吴玉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980-12984
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园形式,可以通过对其中的植物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进行植物配置,达到比较好的景观效果,创造更大的景观效益.通过对荷塘月色湿地公园的分析、研究,重点解析了荷花塘的植物配置情况,同时分析了国内园路植物的配置,提出公园植物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归纳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昆明市海东湿地公园植物种类、生活型、观赏特性、植物色彩、群落结构等进行调查,进行植物景观评价,以期为城市湿地植物景观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人们对环境有了新的认识,城市湿地成为了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新形势。通过对其植物景观的设计,可以为人们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同时也为其提供体育娱乐且具有自然文化教育的场所。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可以有效对城市的整体生态进行调节,并且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同时还能够突显出城市的景观特色。  相似文献   

20.
张俊华  张冰  杨耀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9258-9261
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湿地资源的生态安全和自然格局受到了严重威胁。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水作为湿地生态系统得以维系和发展的关键因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笔者针对城市湿地景观所面临的问题,以郑州市为例,计算了不同水平年维系城市湿地健康发展的最低需水量。并据此对城市湿地景观的保护和建设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