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中国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为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均等化,从中心地理论视角出发,构建了养老服务空间辐射模型,并嵌入南京市H街道2个社区的养老服务空间互动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和互补互动能有效实现服务均等化,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充分利用、供需匹配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1):275-279
办好农村养老是乡村振兴的基础。2019年5月1日起,偃师夫子庙村公益性老年餐厅正式运行,赞助居家养老,并拓展到老年人免费体检项目等,形成了"社区赞助居家养老偃师夫子庙模式"。偃师夫子庙村社区赞助居家养老不但使该村居家养老的品质更高,也产生了密切干群关系、找到了自治法治德治建设有机结合突破口、逐步培植志愿者土壤等附带效果。偃师夫子庙村社区赞助居家养老具有自发性与村党支部领导、经济性、适宜性、榜样性等多重特点。影响偃师夫子庙村社区赞助居家养老持续性的主要问题是人员报酬缺额,村庄为此采取了一些缺额弥补办法,外在力量对缺额弥补予以支持也存在一定空间。根据现代服务行政要求,建议偃师夫子庙村"以村庄社区为平台、养老人适当分担、社区赞助型居家养老"向"以村庄社区为平台、养老人适当分担、社会赞助型居家养老"转型。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和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经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之一。新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通过互联网平台,将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和产品进行结合,提高了社区养老的智能化水平,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分析了会对于新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产生影响的因素,并提出了对其进行推广的措施,希望能够使新型社区居家服务被更多人所了解,被老年人所接受,使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4.
2015年1月29日,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围绕《条例》的实施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居家养老的形式的确广受欢迎,但《条例》的"知名度"不高,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条例》实施中存在认识不够到位,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发展不平衡,居家养老服务的信息化程度不够高等问题.为此,应加强宣传,平衡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各项内容,将子女的赡养义务和居家养老服务齐头并进,构建高效的信息网络平台,努力调动公民的民主自治积极性,广泛运用志愿者服务,探索建立为老年人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和激励机制,发展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积极开展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相似文献   

5.
青海H村"老年之家"的养老服务实践表明,构建守望相助的邻里互助养老关系是居家社区养老多元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形成的另一个助力器。本文试图通过对此实践的梳理分析,结合当下青海农村养老困境,对今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可参考的行动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并代表了中国养老方式未来发展的方向,它与老年人收入保障制度共同构建了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在分析徐州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运行状况的基础上,了解徐州市养老市场的供给现状及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促进徐州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优化。  相似文献   

7.
社区居家养老是指老人在家中居住的同时,享受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社会化养老模式,即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的新型养老方式。2018年来,江苏农垦新洋农场社区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成为新洋社区建设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1):202-204
为应对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形势,舟山市积极构建以社区为平台,以居家服务为基础的养老模式,在实践中该模式不仅满足了老年人在家享受养老服务的需求,而且在推广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分析了舟山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和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并且供需矛盾突出。社区居家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方式深受老年人喜爱,将PPP模式引入社区居家养老中解决养老问题。在探究PPP项目应用于章贡区社区居家养老的必要性,分析章贡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PPP项目的现状及不足,针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PPP项目存在的问题给出建议,助推养老服务产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家庭养老独木难支。开展社会化的养老服务工作,让老人安享晚年,成为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任务。江苏吴江区太湖新城近年来扎实开展为老服务工作,打造"无围墙养老院",探索农村居家养老的新模式。1太湖新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主要做法1.1搭建信息化平台,充分了解老人的需求首先为服务老人首先建立信息平台。以居家养老中心信息服务平台为纽带,畅通市场与老年人之间的服务渠道,引导社会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2015,(5)
<正>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成教中心适应新常态,服务新经济,着力构建以社区教育为基础,"文化养老"为依托,载体创新为支撑,覆盖整个街道的居民培训体系,已培训近万名居民,助力居民"时尚幸福"工作成效初显。1.构建一张培训网络构建以柯桥成教中心(社区教育分院)为龙头,街道居家服务指导中心为骨干,社区学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219-220
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必须由家庭、政府、社会组织、社区等多元主体参与,共同为社会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分析了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性,明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由日常生活、医疗健康、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三个方面组成。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养老服务是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也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本文以英国的农村社区照顾服务和日本的农村居家护理服务为样本,分析了这两种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历史发展、具体内容及特点,并提出了对中国发展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164-165
居家养老社区,专业化服务已成为现代老龄化社会推进的必然选择。在对北京市城区居家养老可持续发展向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视角下老年群体社会化专业服务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已有实践进行梳理,竞标可持续发展视角是最优模式,北京市城区居家养老可持续发展起着主导、组织社会的中坚作用。此次研究,在北京市居家养老社会服务过程中,以北京市为例,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系统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嵇知明  陶林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10):187-191
在强调智慧社区居家养老必要性、服务内容、构建原则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面对参与智慧社区居家养老的6大主体构建了智慧社区居家养老的具体模式。并总结各地实践出现的问题和经验,以期为后续智慧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的家庭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更趋弱化,而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广大农村家庭养老问题急需解决。本文通过分析探索C社区和四工联动模式,以社会工作视角探讨老年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并分析C社区在引入"四工联动"模式后的实效性,为探索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医疗服务融入居家养老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无医疗功能的居家养老服务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生活和医疗需求。本文对医疗服务应用到居家养老模式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相应的对策,旨在解决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医疗服务问题,进而有效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现象,在分析老年人饮食特征及饮食需求、居家养老餐饮服务困境的基础上,用政府倡导的"供给侧改革"思路,提出通过颠覆餐饮售卖方式、提高智慧餐饮产品可用性、健立健全居家养老餐饮服务数据库,以及建立社区老年智慧餐厅等方式,达到满足不同老人多样化就餐需求、监测老人膳食营养及提高老人就餐体验的目标。为"互联网+"时代居家养老餐饮服务的困境提供有效对策,为数以亿计的老人"居家养老"提供最佳餐饮解决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养老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居家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扩大养老服务的覆盖面;推动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大力宣传孝道文化,提升家庭养老作用等措施完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实现养老服务的智能化、便捷化,是解决养老资源短缺、养老服务发展滞后问题的必要选择。将"互联网+"引入社区居家养老领域,是致力于打造以老人需求为目标、跨界互联为基础、创新驱动为支撑具有特色的养老新模式。但是实现"互联网+社区居家养"的融合,也面临一些障碍;只有通过采取相关的优化路径来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来助推智能化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