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城中村改造中的多元主体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劲松  万金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174-1176,1188
"非农化"和"城市化"两大社会潮流推进了城中村的不断进展,然而,随之出现的各种复杂的城中村问题也使得对城中村的改造迫在眉睫.当前,政府、市场、村民自身是城中村改造的三大主体,他们之间的博弈构成了城中村改造冲突的主要内容.确立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互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城中村改造互动中的资源配置作用、培育村民在城中村改造互动中的全局观念,是多元主体在城中村改造互动中矛盾消除的3个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构建了城中村改造中的微观利益主体行为分析框架,并运用博弈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表明:1地方政府主导的城中村改造模式,通常要求地方政府具备较为雄厚的财力;2地方政府引致开发商参与城中村改造模式实施的关键是协调各方收益;3村集体(村民)主导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城中村村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韩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210-20211
介绍了城中村的形成及定义,分析了城中村存在的问题,通过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村民的3方博奕论述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利益分配难题,并提出了城中村治理和改造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改造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在我国城中村改造中,各地已经探索出不同的改造模式.从改造主体、筹资方式、优惠政策、改造形式、补偿方式、改造效果与困境6方面分析了广东省珠海、深圳、广州3个城市的城中村改造模式的不同之处,分析3个城中村改造模式在改造目标、政府作用和城中村改制3方面的相似做法,并从政府作用、村民角色、改造规划、外来低收入者、城中村改造相关法律法规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其他城市在选择城中村改造模式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郑州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在资源利用、人文景观、城市规划、环境卫生、村民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的巨大差异逐步体现出来,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郑州市城市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依据城中村改造形成背景,针对郑州市人民政府近几年出台的一系列城中村改造的相关政策、改造计划及实施办法,揭示了郑州市城中村大规模改造过程中遇到的资金、人口拆迁安置以及城中村的二次拆迁等诸多难题,进而提出了对郑州市城中村改造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政府、开发商、村民、流动人口4者为"城中村"改造的利益探讨对象,以服务于主城区为前提,考虑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提出了"城中村"改造的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7.
余雪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85-11586,11590
从广义和狭义2个方面简述了福利的内涵,分析了城中村村民福利变化状况:经济福利变化方面,土地被征用后,农民失去土地的同时,获得了一定数额的土地补偿经费;非经济福利变化方面,村民的社会状态、生活方式、环境条件和心理状态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概述了城中村的现状,剖析了广州城中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村民违法用地违章建设较为普遍。社会治安较差、社会素质较低、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总结了广州城中村改造的模式(猎德模式、琶州模式、花地模式、社会自筹资金模式)、特点以及对村民福利的影响,构建了城中村改造村民福利的保障体系,提出了政府和村集体应承担对村民的教育培训、社保医保经费支出以及在基础设施上投入以及治安、文化等方面责任。  相似文献   

8.
崔艺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3,(22):9484-9487
分析了地方政府利用城中村改造之机非法侵夺城中村村民因集体土地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巨大财产利益,并引发了村民与政府的对立与冲突这一情况.对城中村改造中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受损的观念因素、立法因素、执行因素及监督等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转变观念、完善立法、矫正制度、强化监督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城中村改造事业发展迅速,并由此产生了多种改造模式。本文从政府、村民、开发商三方结合模式出发,在分析各自效益的基础上,选取相关指标初步构建了评价城中村改造综合效益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村民就业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建设急剧扩张与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一种特殊现象。改造城中村不仅促使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而且也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文明程度。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城中村改造给政府提出了更多的问题与挑战。其中,改造后城中村村民的就业问题压力最大。就业乃民生之本,在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条件下,解决城中村村民可持续性生存的就业问题,不仅是构建和谐城市、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各级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8):157-158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多地相继出现"城中村"问题。本文基于松桃县城中村现状及存在问题,试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分析表明:松桃县城中村村民整体文化水平偏低,经济条件较差,居住环境恶劣,城中村改造面临资金贫乏、建设布局混乱等多重困境,对此,本文提出了城中村改造应尊重民意、强化规划、加大资金支持等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中村"问题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太原市作为拥有最多城中村的省会城市,从2003年以来大力进行城中村改造,致力于实现全部村民的"村改居",先后开展了各项改造措施。村委会作为城中村改造的三大利益主体之一,在现实的改造工作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并没有将自己的职能充分发挥,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太原市城中村改造的相关过程,为村委会职能的转变提供更加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郑州市佛岗城中村改造为例,结合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和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郑州市城中村目前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质量和社会权利等方面的市民化状况,进而指出了影响村民市民化的主要因素。最后,分别从培养村民的市民意识、强化社区文化建设和加强制度建设等角度,为推动城中村农民的市民化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娟 《江西农业学报》2014,(4):133-135,139
以郑州市佛岗城中村改造为例,结合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和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郑州市城中村目前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质量和社会权利等方面的市民化状况,进而指出了影响村民市民化的主要因素。最后,分别从培养村民的市民意识、强化社区文化建设和加强制度建设等角度,为推动城中村农民的市民化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城中村土地建设租赁住房的目的是缓解城市住房供需矛盾,根本原因是城市土地稀缺性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冲突。通过演化博弈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行为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改造行为需要付出的额外成本和所承受的合法性风险。村民的理性和满意度取决于城中村改造程序的合法性及投资回报。双方策略权衡的结果常表现为地方政府收敛于"建设租赁住房"策略,而村民为了防止地方政府的策略发生变化,倾向于采取维护自身利益的拒绝策略。通过对地方政府和村民初始状态的调整可以使其向均衡收敛演变,实现共赢的局面。因此,基于提高居民投资回报和规范城中村建设租赁住房行为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完善建设租赁住房相关的法律和程序,构建全过程的协商和参与机制,建立内外部互动的监督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中村改造是加快推进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目前,全国各地开展的城中村改造,主要有政府主导型、开发商主导型、开发商与政府合作型、开发商与村集体合作型等模式。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村西区旧村改造,坚持村委会引导服务与村民自主选择相结合,形成了村庄自主型改造的新模式,较好地维护了农民权益,加快了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了村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村庄被圈入城市范围,成为"城中村"。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居民由于失去土地,从业身份发生了改变,绝大部分融入了城市体系,职业分流就是最典型的体现。笔者通过对宝鸡市郭家崖村、相家庄村、联盟村、峪泉村进行调查研究,对城中村村民职业分流状况进行了描述,在城中村居民的职业分流中存在着居民整体收入偏低、职业分流存在不充分性、身份转换难、职业分流的不稳定性和临时性、学历低、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等问题。为此,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为改变目前宝鸡市城中村居民职业分流状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中国国情而言,城中村的存在是一个历史过程,在某一阶段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从地理位置上看,城中村处于城市中,从城市形式上看,城中村也是城市的一部分,但从社会深层次挖掘,它却又带有浓厚的农村社会结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中村必须进行改造才能够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时代步伐.从规划管理制度创新入手,把握城中村改造中的几个重要环节:理清城中村中的土地产权关系;处理好政府、开发商和村民三方关系;妥善经营城中村原有集体资产;促进城中村的物质形态、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全面城市化等.为了保障城中村治理改造的顺利进行,要对其在政策上予以一定支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实行规划先行,分类控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完善村集体经济;在管理层面上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  相似文献   

19.
广州城中村改造的“猎德模式”通过组织形式创新、协商主体创新、实施形式创新,取得了较大成功.但“猎德模式”存在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导侵犯村民个体土地使用权、改造方案表决程序及诉讼模式存有争议等问题.应通过保护村民自主权、通过村民会议讨论表决改造事项、立法完善村民自治救济程序等手段对“猎德模式”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6):139-140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容,是美丽中国建设的起点,是统筹城乡的重要途径,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但是目前农村普遍存在村庄布局混乱,农村环境卫生差等现象,尤其是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改造进程慢,因此,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加大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改造力度,规范农村村民建房,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提高农民素质,加大农村资金投入,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