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认识、保护、利用湿地,维持健康、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湿地概念湿地就在我们身边,一个水池子、一块海滩、一块稻田都是湿地。我国古代人民常常将湿地称之为沼泽。今天,国内最完整的湿地定义是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佟凤勤、刘兴土及赵魁义等界定的。他们  相似文献   

2.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将为生态系统健康诊断和生态修复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归纳了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回顾了国内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历史和现状,按照湿地特征、湿地功能和社会经济指标等三方面指标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进行分类和归纳,并指出了目前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生态特征、整体功能和社会环境3个要素建立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运用灰色关联理论构建评价模型,对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脆弱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六盘水明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脆弱性属于微脆弱、轻度脆弱、中度脆弱、强脆弱和极脆弱的综合关联度值分别为0.575 0、0.749 9、0.789 0、0.634 6和0.515 2,说明六盘水明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脆弱性属于中度脆弱等级。通过评价,了解了明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脆弱性,为明湖湿地公园的进一步规划和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石佛寺人工湿地的保护和管理目标,从生态系统特性、功能特性和扰动特性3方面出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个评价指标,提出5级评价标准来建立石佛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石佛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采用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各指标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结果表明:石佛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Ⅱ级,属健康状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并对湿地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为湿地管理和调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发展的进程当中,湿地生物多样性会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现在生态学领域的研究分析中,对于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因为湿地生态系统比较敏感脆弱,针对湿地生物多样性进行合理的保护是现在社会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全球范围内相当一部分湿地生态系统已经丧失或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威胁。基于生态工程相关理论,对湿地生态工程设计的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威宁草海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以黑颈鹤等珍稀鸟类及湿地生态系统为其保护对象,其生态系统比较脆弱,极易被破坏而难以恢复,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外来入侵物种。从草海湿地的重要性、外来入侵物种对草海湿地破坏性以及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等方面阐述全面系统调查威宁草海湿地外来入侵物种种类、入侵途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和显著的经济价值,在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有着突出作用,素来享有"地球之肾"、"生命摇篮"等美称.但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湿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湿地中的大量生物物种濒临灭绝,直接影响到人类可持续发展.这一现象在我国北方表现得尤为突出,受到地理位置以及气候因素的影响,湿地在我国北方并不常见,少部分湿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基于此,文章从生态系统理论以及当地生态资源的现状与特点出发,对我国北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结合生态学与设计艺术学,就解决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北方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3年的植物试验、覆盖度试验、水力负荷试验、水力停留时间试验,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水质指标值所占权重,对华北地区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运行方案进行了研究,以期最大限度获得潜流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水质净化能力,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得出常温运行期、低温运行期和过渡期的较优方案,可供中国北方地区潜流人工湿地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盘锦滨海湿地生态系统质量现状特征,选取2013年16 m高分辨率多光谱遥感影像,利用NDVI植被指数评估芦苇植被生物量和翅碱蓬植被覆盖度,分析湿地生态系统现状及退化原因,为滨海湿地的保护和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侨城湿地是20世纪90年代末深圳湾填海工程完成后形成的人工内湖,自然湿地。邻近深圳市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有大量红树林以及珍稀鸟类。近年来由于污染及人为破坏,湿地功能逐年退化。在各个部门专家集体论证后,专题开展了湿地污染治理、动植物种类及保护等多项研究,提出了"保护、修复、提升"的湿地治理基本原则,确定了截污、修复、美化三步治理的基本方案。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地区湿地面积萎缩、生物多样化和水域生物资源衰减等问题对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威胁。分析了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驱动力以及调水调沙对该区域湿地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对2010-2011年刁口河生态补水的生态修复效果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黄河水沙对湿地生态环境因子产生了促进作用;初步恢复了生态系统功能,鸟类保护成效显著,增加了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3.
以辽宁省双台子河口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卫星遥感解译数据对该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类型进行划分,将双台子河口湿地划分为苇田、水田、滩涂等不同的湿地生态服务类型。运用市场价值法、生态价值法、影子工程法、专家评估法等不同的方法,对双台子河口湿地生态系统进行货币化研究,结果表明该湿地直接利用价值为114.58亿元,间接利用价值为3.42亿元,非利用价值为49.34亿元,总价值为167.34亿元。通过计算辽宁省双台子河口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使人们对该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有更直观的认识,从而达到增强人们对湿地保护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七星河三环泡湿地是我国三江平原腹部沼泽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已被黑龙江省批准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由于环境气候干旱越来越严重,以及人口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压力,使七星河三环泡湿地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外来农民乱开荒和逐渐退化的威胁,而湿地的生态平衡已遭到破坏,因此需要尽快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5.
很多人对于湿地的概念并不清晰,实际上,湿地在我国大面积的存在。人工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或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都可以成为湿地系统,其对于调节我国生态环境具有着重大意义。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被破坏,我国的湿地系统面积越来越小,怎样保护湿地系统的持续发展是我国目前应该考虑的重要环节。其中湿地系统中,适宜植物的植入至关重要,本文将重点讲述湿地公园的植物空间设计特点,旨在为我国的湿地生态系统有序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深圳河河口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PSR模型,建立了深圳河河口(深圳侧)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多因子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法对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多因子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深圳河河口红树林湿地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但结构尚算完整,对外界干扰的恢复力逐渐减退,优势湿地植物种群分布面积开始缩减,特有生物数量减少,生物和栖息地鸟类逐渐减少,部分湿地功能丧失,综合评价的健康指数为0.539,属于亚健康状态。提出通过调整当地社区社会经济活动和人工促进恢复力相结合的措施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环境已经成为制约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湿地系统由于兼具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两种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其在环境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因此,要实现整个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文章将就云南省玉溪市的湿地资源保护以及其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探究。  相似文献   

18.
六盘水明湖人工湿地公园建成之后,通过自身生态系统健康的改善,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也有一定的改进。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生态特征、功能整合性和社会经济3个要素共20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均方差法求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模糊数法建立评价模型,对明湖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明湖湿地公园生态特征要素和功能整合要素处于健康状态,社会经济要素处于亚健康状态,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为健康状态,为有关部门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洪梦婷 《农业工程》2016,6(1):108-109
湿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介于陆地和水域系统之间的一种生态模式,不仅拥有较丰富的生物种类,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生态能效。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各种工农业的发展难免会对乡村环境中的湿地造成影响和破坏。以乡村湿地公园旅游开发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湿地开发对生态环境以及旅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针对内蒙古寒旱区湿地生态系统不同类型湿地,采用RS、GIS和GPS技术对2012年呼伦贝尔市TM卫星假彩色数字影像进行遥感解译,对湿地进行分类并计算其面积大小,在此基础上,估算与分析不同类型的湿地固碳能力,进行碳汇潜力预估,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湿地总面积约73.44万hm2,共有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及河流湿地3大类,其中沼泽湿地所占面积最大。呼伦贝尔市年固碳总量92.23万t,不同类型湿地的年固碳量以沼泽湿地所占比例最大,达80.53%,其次为湖泊湿地,所占比例为17.63%,年固碳量最少为河流湿地,所占比例仅为1.84%。不同类型湿地的固碳速率有较大的差异,表现为森林沼泽湿地草本沼泽湿地灌丛沼泽湿地永久性湖泊湿地永久性河流湿地季节性湖泊湿地季节性河流湿地藓类沼泽湿地。呼伦贝市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大的固碳潜力,其年固碳总量相当于一年内减少425.68万t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