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栾川县小麦腥黑穗病的发生为害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腥黑穗病在栾川县曾于20世纪60~70年代普遍发生.后经集中防除,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至90年代仅在一些偏远山区、经常自留种、串换种的地方有少量发生.然而,2008年小麦腥黑穗病却在栾川县部分乡镇偏重发生,全县累计发生面积415.3hm2左右.是近30年来最严重的一年.发生范围主要分布在栾川乡、庙子乡、潭头镇、秋扒乡、狮子庙乡、白土乡等地.其中以庙子乡新南村发生最为严重,病田率30%,一般地块病株率在20%-30%,严重地块病株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80年代蜗牛在渝水区发生轻微.进入90年代中期后,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发生为害呈明显上升趋势,但仅局限分布于仁和、鹄山等少数乡(镇)部分棉田与珠珊镇、城南办事处等少数蔬菜地.2007年蜗牛在本区突然大发生,发生范围之广、发生面积之大、螺口密度之高、为害之重,实属罕见.全区11个乡(镇)出现蜗牛严重为害,各类作物总发生面积1 066.7hm2.  相似文献   

3.
辽宁花生疮痂病发生调查及流行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年作者对辽宁省花生疮痂病发生及危害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2011年花生疮痂病在辽宁发生轻重不一,阜新、锦州、葫芦岛地区发生严重,沈阳地区零星发生,铁岭地区尚未见发生.花生疮痂病已从次病害上升为辽宁省花生产区主要病害.作者结合花生疮痂病的发生流行特点及病害调查情况,分析了该病害严流行的原因并对防治建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多种蔬菜都会发生枯萎病和青枯病.如西瓜、甜瓜、黄瓜、冬瓜、蚕豆、豇豆、辣椒、番茄、马铃薯等会发生枯萎病;辣椒、番茄、马铃薯、茄子和一些豆科蔬菜既会发生枯萎病,也发生青枯病.这两种病害在蔬菜上很常见,而且,发生又严重,常给蔬菜造成3~5成的损失,甚至绝收.因此,正确地区分和识别这两种病害,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2代玉米螟重发原因及其与1代残虫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螟在昌图县1年发生2代.在玉米螟防治工作中,我们长期采取防治1代、压低2代的防治策略.但是,根据多年的系统调查结果和近年的防治实践分析,1代防治效果达86%以上,2代也可能大发生.2代玉米螟发生轻重主要受7月下旬降雨和田问玉米螟赤眼蜂发生数量制约.  相似文献   

6.
稻赤斑黑沫蝉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赤斑黑沫蝉(Callitettix versicolor Fabricius),别名稻沫蝉、赤斑沫蝉,俗称雷火虫.该虫在大关县原是水稻的次要害虫,近年来已上升为主要害虫,造成大面积成灾.2003年在本县部分乡(镇)发生极为严重,玉米、水稻、甘蔗、高粱等禾本科作物均受到严重为害.据调查统计,发生范围涉及7个乡(镇)32个村(办),发生面积达1 562.3 hm2.其中造成减产50%~80%的313.4 hm2,造成减产80%~100%的149.7 hm2.仅玉米、水稻两种作物减产达1 984 t,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了摸清该虫在大关县的发生分布特点、发生原因和防治技术,2001~2003年,笔者开展了稻赤斑黑沫蝉发生及防治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7.
杨贤智 《植物医生》1997,10(6):13-14
桔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ni-tance)属同翅目(Homoptera)粉虱科(Aleyrodidaeo),在我国南方地区均有分布,为害柑桔、茶树、枇杷、龙眼、柿、葡萄、蔷蔽、玫瑰等数十种植物.在柑桔上,桔刺粉虱过去为害较轻,属于次要害虫.但自90年代以来,在广东省广州、东莞、博罗、普宁等柑桔主产区,以及湖南、江西等部分地区严重发生,已成为柑桔的主要害虫,给柑桔生产带来严重威胁.据调查,该虫1993年在广东柑桔上发生为害面积达1.5万公顷、在茶树上发生为害约0.3万公顷.现将桔刺粉虱的发生为害情况、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近年稻纵卷叶螟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稻纵卷叶螟是江苏省水稻上的重要害虫.该虫在本省常年发生3代,即四(2)代、五(3)代和六(4)代.其中五(3)代及苏南沿江局部地区的六(4)代为主害代.近10年来,稻纵卷叶螟在本省持续偏重以上发生.常年发生面积超过400万hm2次,自然卷叶率50%以上,受害田块减产超过20%.特别是2003、2005、2007、2008年四(2)代至六(4)代连续大发生,发生程度历史罕见,年均发生面积超过430万hm2次,失治田块损失超过30%.分析近年来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持续重发的原因,提出综合防治对策,对控制稻纵卷叶螟的为害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9.
水稻白叶枯病是湖北稻区中、晚稻常发病害.80年代平均年发生面积达180. 8khm2,平均年自然损失达19.05万t.发生区域主要集中在江汉平原、鄂东北、鄂东南及鄂北稻区.其间发生规律表现为:初夏、盛夏大风、暴雨多的年份流行面广,为害重,淹过水的中稻和秧田淹过水的双季晚稻发生受害重.90年代湖北稻白叶枯病的发生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年平均发生面积104.2khm2,年平均自然损失万吨,为害较80年代明显减轻.作者收集了有关气象资料,并对稻白叶枯病的侵染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弄清了90年代白叶枯病发生水平降低的原因,为稻白叶枯病的风险预报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清代关中渭河流域洪涝灾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杜娟  赵景波 《干旱区研究》2007,24(5):598-603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对清代关中渭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时间、空间特征、灾害的等级序列和灾害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清代渭河流域关中段洪涝灾害共发生130次,平均每2.06年发生1次.清代中后期,洪涝灾害发生频率显著增加.该流域洪涝灾害的发生主要集中在渭河中下游的大荔、华县、华阴、渭南、潼关5县市.根据涝灾的等级序列可以得出,清代该流域2级涝灾发生次数最多,其次为1级偏涝灾,3级大涝和4级特大洪涝灾害发生次数较少.清代该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由气候波动和流域自身的地形、降水特征等因素决定的,人为因素加剧了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相似文献   

11.
经5年系统观察,侧多食跗线螨的发生逐渐严重.该虫在绥阳县辣椒上1年可发生12~15代,每年6月至8月以成螨和若螨在辣椒上发生为害重.此虫以成螨在牛皮菜、狗牙根、空心莲子草等植株下部叶片凹陷处聚集越冬.采取消灭越冬虫源、适时施药防治,可减少其为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抗虫棉的推广,棉盲蝽在彭泽县发生为害逐渐加重,已成为影响棉花生产的1种重要害虫.特别是在2008年该虫大暴发,其发生时间早、虫口密度高、发生面积广,均属历年罕见. 1 发生特点 1.1 发生时间早系统监测表明,2008年棉盲蝽迁入到棉花苗床上为害的时间,较往年明显提前.往年一般在5月上旬中期迁入苗床为害,近2~3年提前到5月上旬前期,2008年更提前到4月底.  相似文献   

13.
柑橘溃疡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溃疡病是柑橘重要病害之一,为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在我国柑橘产区都有发生,南方各省尤为严重.该病菌主要侵染芸香科植物,以甜橙、脐橙、酸橙等品种最为感病.据资料记载,黄岩于1955年发现柑橘溃疡病,当时属零星发生,发生面积很少.随着甜橙类、柚类、杂柑类等-些易感病品种的逐渐引进、推广,成年结果树的发生面积有所扩大.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8年12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全国植保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百名以上专家,对2009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的会商结果.结合近期病虫调查和气象预报等情况综合分析.预计2009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为偏重发生年份,发生面积4亿hm2次左右.其中,小麦条锈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水稻螟虫、草地螟、玉米螟、棉铃虫仍呈严重发生态势;小麦赤霉病、稻瘟病、油菜菌核病、马铃薯晚疫病有潜在流行威胁;玉米粗缩病、水稻条纹叶枯病在部分地区呈加重发生趋势;东亚飞蝗在部分蝗区将出现高密度点、片.  相似文献   

15.
朱耀强  万长征 《江西植保》2001,24(4):121-122
20 0 1年 ,乐安县二晚稻瘿蚊大面积发生。全县发生面积 1 948.3 hm2 ,占全县二晚种植面积的 1 3 .92 % ,占已发生乡 (镇 )二晚种植面种的 2 7.40 %。据统计 :标葱率发生在 2 %以下的有 83 4.5hm2 ,标葱率发生在 2 %~ 1 0 %的有660 .3 hm2 ,标葱率发生在 1 0 %以上的有 453 .3hm2 ,其中无收面积 1 3 3 .3 hm2。1 今年稻瘿蚊在乐安县发生特点1 .1 发生早、分布广、为害重 今年首次在早稻上发现稻瘿蚊为害 ,6月下旬早稻和一晚上即发现稻瘿蚊 ,比 1 998、1 999年早近一月 ,比2 0 0 0年早 3~ 5d;7月下旬一晚进入为害高峰 ,二晚秧田上出现稻…  相似文献   

16.
玉米灰斑病是祥云县山区、半山区玉米地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2006~2008年对全县玉米主要种植区的10个乡(镇)进行系统调查,并就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熟期,8~9月份为发生为害高峰期.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玉米品种、海拔、种植密度及方式、施肥等影响病害发生程度.当地常用化学防治药剂中,以苯醚甲环唑类、丙环唑类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甜菜夜蛾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菏泽市虫情历史资料,在分析影响甜菜夜蛾发生因素的基础上,制定了利用历期、有效积温预测发生期和利用综合分析、逐步回归分析预测发生程度的方法,并分别组建了主要发生为害代三、四代的发生程度预测回归式.通过实际预报应用检验,证明所制定的预测方法较为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18.
三都县稻飞虱重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都地区稻飞虱日趋严重,发生频率增加,为害程度加剧,常年发生6~8万hm2,大发生年发生面积超过10万hm2,损失稻谷300万kg左右.1990年、1995年、2002年全县发生面积分别达11.2,13.6,13.8万hm2,损失稻谷380,450,480万kg.为减少和控制害虫在该县危害,笔者根据多年的系统监测资料,研究分析了稻飞虱在当地发生偏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抗虫棉自1995年在郓城县开始种植以来,为棉花生产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已全面普及.2001年,全县棉花播种面积2.35万hm2,均为抗虫棉.但是,2001年二代棉铃虫却异常暴发,部分地块受害严重.总的发生特点,一是来势猛,面积大.全县2.35万hm2棉田均有发生.二是发生范围广、虫量高.不但发生在棉田,而且大豆、花生等作物田块也严重发生.县植保站于6月27日对大豆、花生、玉米田进行调查,平均虫量分别为57头/百株,34.6头/百墩和36头/百株.三是受害重.县植保站定点观察,棉株顶尖被害率31.6%,幼蕾被害率10.6%.全县受害面积达1.69万hm2,占棉花播种面积的71.9%.这是本县自推广抗虫棉以来,发生为害最重的1 a.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小麦条锈病在南漳县发生早、发生面积大、流行时间长、为害重,出现了一些始料未及的新特点.全县发生面积2.72万hm2,占小麦种植面积的93.2%,其中2%的田块因病损失严重,造成损失1 285.2t,是2002年大发生以来发生最为严重的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