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高速公路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方法,通过高速公路断面迭加图和超高过渡轨迹图,并研究了超高过渡段内不同的旋转阶段、不同硬路肩宽度和坡度情况下超高值的计算公式,为高速公路超高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崔巍 《森林工程》2008,24(6):56-57
本论文研究新的《公路工程设计规范》和《公路工程设计标准》条件下,高速公路超高值的确定,缓和曲线长度的计算方法以及超高过渡段内不同的旋转阶段超高值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线形标准、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超高值、缓和曲线长度与超高过渡段等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线形标准、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超高值、缓和曲线长度与超高过渡段等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线形标准、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超高值、缓和曲线长度与超高过渡段等进行分析,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平曲线超高、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超高提出具体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设计公路离不开曲线,离不开桥涵,而曲线又必须涉及到超高与国,在缓和曲线上如何正确计算某一点的路面横和抬高值,影响到桥涵的设计正确与否,本文基于此点,对缓和曲线上任一点,外侧抬高该点的横坡计算公式作了推导。  相似文献   

8.
根据多年的测设实践,分析探讨公路回旋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方法。在叙述设置缓和曲线的原理和作用以及回旋缓和曲线长度计算的依据的基础上,以实例说明确定时应灵活应用、精心比较,以使公路线形更趋完美。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高等级公路平面设计中缓和曲线长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说明,并对设计中如何合理确定缓和曲线长度提出了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0.
极限最小半径是与最大超高值相对应的,圆曲线半径较大时则不应采用最大超高值,而应根据计算确定超高值大小。本文所探讨的即为城市道路超高值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陈乔松 《森林工程》1999,15(4):38-39
本文将超高缓和段的设计理论应用于道桥施工中。取得了良好的行车效果。文中所述超高缓和段的设计过程及应用举例。可供道桥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木材生产的实际需要,从理论上研究了输送机曲线段支承结构,采用内超高导向滚动式支承,解决了磨损严重的问题,同时使曲线输送机达到了稳定运行。经过理论分析与研究,确定了曲线半径、导槽倾角、内轨超高度以及张力计算式等主要参数,为设计曲线输送机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高等级公路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这一种常用的形式,路面超高过渡采用直线过渡和抛物线过渡这两种方式超高值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缓和曲线性质的分析 ,提出了几种计算非对称型缓和曲线的基本方法与原理 ,并给出设计非对称型缓和曲线的平曲线的要素及曲线主点里程计算方法及现场敷设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公路超高过渡段的设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路容美观和路面排水。目前各设计单位对超高过渡段的设置方式有着各自不同的做法。本文针对这一现状,结合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超高过渡段设置的不同方式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公路设计者提供一定的有参考价值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具有缓和曲线圆曲线的2种测设方法:a.分布测设缓和曲线和圆曲线;b.在直缓点或缓直点1次设站连续测设近端缓和曲线和圆曲线。同时给出2种测设方法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公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作者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对影响高等级公路缓和曲线长度的因素和不同条件下缓和曲线长度采用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在水电站进场道路规划设计阶段以及重大件运输前,需要分析计算相关道路的适应性和通过性,本文针对公路平曲线超高问题,对重大件运输汽车能适应的最大超高横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重大件运输公路平曲线最大超高横坡计算方法,推导了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19.
立交线形设计是根据平曲线线形要素的几种组合类型来完成平面设计的,因此曲线设计参数要选择得当,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长度比例要控制在1∶1∶1~1∶2∶1的范围,以此达到使行车舒适的目的。同时通过几种类型的组合,解决了节点立交在空间局限上的问题,利用合理空间完成线形设计,使道路更加有效的实现交通转换。  相似文献   

20.
在公路勘察设计中,经常遇到已知切线长、外距或曲线长反算平曲线半径的问题。在已知曲线长或缓和曲线长为。时,可以直接反算。现对已知切线长或外距且缓和曲线长不为。的情况,提出迭代计算法,分析了影响迭代计算精度和速度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CASIO fx-4800P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