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米 豆粕和燕麦复合挤压工艺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米、豆粕和燕麦为主要原料,研究物料含水量、机筒温度、螺杆转速和喂料速度对糊化度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曲面法对挤压膨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物料含水量17.92%,机筒温度160.50℃,螺杆转速184.32 r/min,喂料速度21.99 r/min。  相似文献   

2.
加工谷物早餐时,挤压膨化影响产品的感官评价、膨化度、糊化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研究了原料成分、挤压膨化操作参数等因素的影响,主要考察物料含水量、机筒温度、螺杆转速、进料速度等参数对产品的影响。以膨化度、糊化度为考察目标进行了试验,最终确定最佳挤压工艺参数为:物料含水量16%,机筒温度设置为第3组,5个区温度分别为:80,90,110,130,165℃,螺杆转速为140r/min,进料速度为30r/min。  相似文献   

3.
利用双螺杆挤压机挤压加工米粉,研究操作参数对米粉理化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含水量、机筒温度、螺杆转速和喂料速度等4个操作参数对米粉糊化度、色差和感官评价3个目标参数均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原料含水量增加,糊化度先升高后降低,色差△E降低,含水量为40%时品质最好;随着机筒温度增加,糊化度升高,色差△E增大,机筒温度为100℃时品质最好;随着螺杆转速增加,糊化度、色差△E增大,螺杆转速为120 r/min时品质最好;随着喂料速度增加,糊化度、感官评价和色差△E先减小后增加,喂料速度为6 r/min时品质最好,12 r/min时品质最差。  相似文献   

4.
借助双螺杆挤压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设计,研究机筒温度、水分含量、螺杆转速和喂料速度4个挤压操作参数对高营养复合杂粮米的糊化度、复水性及整体质构的影响以及优化工艺参数。经响应面分析最终确定最优工艺参数是机筒温度157℃,水分含量17%,螺杆转速183 r/min,喂料速度232 g/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复合杂粮米的糊化度为82.10%,与响应面分析得的预测值仅差0.49%,这表明此工艺具有潜在的工业化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大米、小米混合粉为原料,研究加工温度、物料含水量、螺杆转速对营养谷物膨化食品品质指标(径向膨化度,糊化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实验,确定出最佳工艺参数为:3个加热区温度分别为55℃,125℃,150℃,物料含水量为14%,螺杆转速为130r/min。  相似文献   

6.
采用挤压膨化技术对黑豆进行膨化,以黑豆馒头品质为测定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挤压温度150℃,物料水分20%,螺杆转速170 r/min,喂料速度15 Hz.结果显示,在上述条件下经膨化处理的黑豆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12.67%;对黑豆面团的流变特性和黑豆馒头品质进行测定,确定黑豆粉的最适添加量为20%.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豆粕组织化工艺,进一步改善豆粕的可食性,笔者以豆粕为原料,利用双螺杆挤压技术对大豆进行组织化,采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螺杆转速(90~210 r/min)、物料含水率(30%~50%)、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20~100 g/200 g豆粕)及挤压温度(135~155℃)对豆粕组织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分析了这些参数对产品品质(质构、色泽、保水性)的影响,同时对4次挤压试验中的31个样品进行感官评估(颜色、硬度、弹性以及总接受度)。结果表明,豆粕组织化最优工艺为:物料含水率42.67%、挤压温度145℃、螺杆转速104 r/min、蛋白添加量97 g/200 g豆粕。本研究得到了豆粕组织化的最优工艺参数,为豆粕组织化工艺的产业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以大豆为原料,研究双螺杆挤压机各参数对大豆膳食纤维可溶性的影响,并以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物料粒度50目,物料含水量16%,膨化温度140℃,螺杆转速450 r/min。该条件下水溶性膳食纤维质量分数为21.35%。  相似文献   

9.
以糙米为原料,采用挤压膨化技术,通过改变挤压机机筒温度、物料水分、螺杆转速、物料粒度等工艺参数,研究挤压膨化对糙米中植酸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等营养因子的影响。通过调控不同的挤压膨化条件,如螺杆转速、物料水分、物料粒度以及挤压温度等条件,了解不同条件对营养因子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得出最佳挤压膨化方案。其结果为:温度、粒度、水分含量及主机转速对植酸的影响均较大,而温度和螺杆转速对WSC的影响较大;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持糙米营养特性,应该尽量使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使植酸含量降到最低。所以在挤压膨化中通过响应面实验得出最佳优化工艺参数为:粒度55.12、水分19.63%、温度134.21℃、主机转速21.41Hz。  相似文献   

10.
以粳米粉和马铃薯全粉为主要原料,利用双螺杆挤压机生产马铃薯重组米。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考查了螺杆转速、挤压温度、原料水分含量3个参数对重组米感官品质的影响,优化了挤压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挤压温度130℃,原料水分含量35.04%,螺杆转速220 r/min时生产的马铃薯重组米感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1.
面包果是一种淀粉含量较高的水果,为开发其加工产品,利用双螺杆挤压技术,对面包果在挤压膨化过程中物料的喂入量、含水量、挤压温度和螺杆转速等对产品性能指标(如体积密度、膨胀率、吸水性、水中溶解度)以及感官特性硬度、脆度、色差变化和比机械能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利用SAS数据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了较优的回归模型。利用回归模型,分析了挤压因素对产品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为面包果挤压膨化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析挤压加工过程中,挤压工艺参数对食品营养品质的影响。论述螺杆转速、喂料湿度、机筒温度等工艺参数对挤压加工物料中的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有效赖氨酸含量和脲酶活性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产品营养品质在挤压过程中受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挤压膨化法和纤维素酶法对预处理后的小麦麸皮进行改性,以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从而提高产品的功能性。先将预处理后的膳食纤维DF1挤压改性得到DF2,再对DF2进行纤维素酶酶解改性。结果表明,膳食纤维DF1挤压改性的最优条件为:物料含水量45%,进料速度为25 r/min,螺杆转速200 r/min,挤压温度为70-90-110-130-150℃,得到DF2的SDF含量为33.95%。膳食纤维DF2酶解改性的最优条件为:料液比为1:10,酶用量为30 U/g,酶解时间为4 h,得到最终膳食纤维成品SDF含量为72.61%。  相似文献   

14.
以甘薯为原料,采用挤压膨化技术对甘薯挤压工艺条件及其理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甘薯粉挤压膨化的主要因素是膨化温度,其次是螺杆转速和物料粒度,物料含水量影响最小,最佳工艺条件是物料粒度40目、物料含水量28%,螺杆转速400 r/min,膨化温度165℃。在此工艺条件下甘薯粉的糊化度为90.11%。甘薯经挤压后总糖含量明显上升,可溶性纤维含量增加,淀粉含量显著下降,蛋白质、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减少,吸水指数和水溶性指数大幅度提高,甘薯的理化特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