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当前添加剂有害健康的言论让人"饮食难安"。但不少食品学业内人士表示,食品添加剂没那么可怕,凡是国家许可添加的防腐剂,在许可添加范围、添加剂量下,在安全性上成年人无需担心。(1)"不含防腐剂"不等于不含添加剂食品包装上印有不含防腐剂,并不意味着其不含有其他食品添加剂。抗氧化剂、香精、色素、发色剂、增鲜剂之类都有  相似文献   

2.
"食品技术原理"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慕课建设对于培养新时代发展理念的食品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详细阐述"食品技术原理"慕课建设遵循技术原则,并以传统发酵食品酵母菌的利用为例进行研讨,以期为高校食品专业相关慕课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春季饮食应注意"五多五少"绿色蔬菜富含钙质,叶酸与VC的含量也很高,此外,具有抗癌防病作用的叶绿素含量尤其多。春季饮食宜忌生冷油腻之品,传统医学还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1)多食禽肉,少食畜肉,护心脏对于肉食,人们大多又爱又怕。爱是因为它营养丰富,口感良好;怕是因为其脂肪含量高,容易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食品专业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亲朋好友中找一个案例,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其膳食结构进行评价并依据所学给出相应饮食建议。结果表明,将CBT与PBL结合,应用于"食品营养学"的内容设计与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能力,而且提高了参与热情与认真程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实验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南京中医药大学食品专业学生具备食品和中医药专业知识,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及具体内容选择都体现了"药食同源"和"饮食养生"的中医药特色,突出药食两用原料功能食品和保健食品的配方设计及加工过程,建立体现中医药大学特色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综合实验"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淀粉是人类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谷物食物的重要成分和食品加工的主要原料。在淀粉家族中,天然淀粉的种类十分繁多,但其作为食品辅料却不能完全尽如人意,而变性淀粉却是根据加工食品的特殊要求制  相似文献   

7.
<正>1.全谷物食品定义及国内外发展趋势谷物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获取营养和能量的主要来源,由于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健康和保健,谷物的营养价值逐渐受到关注,国内外掀起了开发和消费全谷物食品的热潮。"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五畜为益"的饮食观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基础。对于全谷物食品定义,目前世界各国还没有统一起来,不过大家普遍接受的是2004年美国谷  相似文献   

8.
焙烤食品作为中国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具有地方特色且品种丰富。通过阐述焙烤食品果蔬馅料的褐变原因和相应的解决措施,并介绍了新技术在果蔬馅料护色中的使用,并针对焙烤食品馅料护色的研究领域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教学应注重实践和与时俱进的原则,使学生真正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样品采集、检验程序、结果分析等。  相似文献   

10.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的物质”。在我国,营养强化剂也属于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历史源远流长。在远古,人类发明了火以后,其饮食就与食品添加剂结下了不解之缘。禽兽肉经烟熏和火烤之后,不仅变得可口,而且能保存较长时间,直到现在熏制食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通过食品营养学的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构建现代食品营养学高效教学模式,对于促进现代社会食品行业的发展,培养新时期食品营养人才,提升人们饮食结构的科学性,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论述中外膳食结构、食物五味、我国"医食同源"理论以及中医食疗与现代营养学之异同,分析了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与现代营养学之关联。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长江大学在校大学生对食品营养、饮食保健、食品卫生与安全和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等的知晓程度,以及日常饮食习惯及与饮食行为状况,为制订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自行设计的《在校大学生食品营养知识与饮食行为的调查问卷》,对47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长江大学在校大学生营养保健知识缺乏,不能坚持合理膳食,饮食习惯不规律,对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及与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不够,法律意识淡薄。建议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大学生的营养教育,以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了解商丘职院大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现状,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商丘职院在校学生男女各500名左右,以问卷的方式调查其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结果:商丘职院大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掌握深度和广度都不够,但渴求得到营养知识的欲望比较高,对营养知识的重要性认识正确,有98.04%的学生认为营养知识对生活很重要,76.95%的学生愿意接受营养知识的教育。结论:应采取多种形式对大学生加强营养健康教育,引导合理膳食行为的形成,使他们改善饮食行为,做到科学合理的安排膳食,促进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以香港和陕西两地大学生就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现代饮食营养论坛上交流为契机,通过讨论陕西和香港各自的饮食习惯和文化,进而比较研究了两地饮食文化的异同,并运用现代营养学的眼光对其进行粗浅地分析,为促进中国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情、合理的营养结构和我国人民的膳食传统的分析,以及对改革开放30年来农产品贮藏和加工业发展历程的剖析,明确了新时代我国农产品贮藏和加工业发展战略的定位,并指出农产品发展的目标必须满足人民合理的膳食营养和生活水平,符合我国的食物安全需要,有利于促进加工企业转化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营养科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及食品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期望提高饮食的科学性以满足不同需求。重组米是其中一个重要突破口。通过对重组米种类开发、工艺优化、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今后重组米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分子营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营养学的一个分支,与食品营养学紧密相关。介绍了分子营养学的发生、发展,阐述了食品科学专业分子营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分析了为食品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分子营养学课程的重要性,有利于新形势下学生从宏观及微观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学习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当前食品安全现状以及公共营养师缺乏的现实,培养高素质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迫在眉睫。因此,高职院校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20.
超高压技术在食用菌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营养丰富,鲜香味美,是优质的膳食来源。超高压技术是食品加工的尖端技术,不仅有利于保持食物的营养和风味,而且应用领域广泛。阐述了超高压技术在食用菌产品杀菌、钝化酶类、保持产品营养成分与品质、提取生物活性功能成分及破碎孢子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与进展,并展望了超高压食用菌加工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