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库大小对水稻不同叶位叶片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去穗与疏花方式调节库大小,研究了对水稻不同叶位叶片氮代谢的影响。去穗或疏花后,已完成发育的源叶片,尤其是顶4叶,蛋白质合成重新旺盛,蛋白氮含量提高,出现了类似于生长库的氮代谢特征。水稻叶片的酸性转化酶活力可反映其蛋白质合成能力,据此可判断叶片是属于氮素供应源还是氮素接受库。研究证实下位叶的氮代谢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对黑米发芽过程中蛋白酶含量变化进行测定。实验表明,发芽前处理方法和发芽温度对蛋白酶活力的提高均有影响,黑米中的蛋白质可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其水解产物是人体更容易吸收的氨基酸。  相似文献   

3.
硅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作用机制初探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研究硅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代谢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Si浓度从1.0 mmol/L到2.5 mmol/L范围内, Si能提高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活性, 促进呼吸代谢, 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增加单株鲜重. 在幼苗生长阶段, Si能增加叶绿素含量, 提高光合强度, 增强根系活力和硝酸还原酶活力, 降低蒸腾强度, 提高蒸腾比率、叶  相似文献   

4.
松毛虫肠道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产蛋白酶能力高的细菌资源。采用酪蛋白平板法从松毛虫肠道中分离筛选得到16株产蛋白酶的菌株。通过比较透明圈大小和测定发酵后酶活力,筛选出一株产酶能力较高的菌株2N01。根据序列比对结果,构建关于2N01的系统发育树,将其鉴定为Enterobacter hormaechei。研究培养条件对该菌株生长的影响,确定2N01产酶培养的最适温度是40℃,最适pH 8.0,培养72 h左右出现产酶峰值,酶活力达50.07 U/mL。通过研究表明,菌株2N01是产蛋白酶的较好材料,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米曲霉HDF-7固定化菌体发酵产蛋白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在工业化生产豆酱的过程中,缩短发酵周期,提高原料利用率,并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利用从传统豆酱中分离得到的米曲霉(Aspergilleas oryzae)HDF-7作为出发菌株,经过海藻酸钠包埋法固定后,对其最佳固定化菌球的发酵产蛋白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固定化菌球以3%的接种量接入到中性蛋白酶发酵培养液中增殖至168 h后,其蛋白酶酶活力最高,为18.49±0.65 U/mL,利用该增殖菌球单批次发酵到24 h时,其蛋白酶活力表现最高。并可以重复分批发酵7次而蛋白酶活力保持不变。本研究通过固定化米曲霉(Aspergilleas oryzae)HDF-7菌体并优化其发酵生产蛋白酶的条件,可以缩短发酵时间,提高菌体的利用效率,并保持酶活稳定。该研究为蛋白酶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夏季野生食用菌生物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扩大对野生资源的评价和利用,2009年夏季在北京周边山区收集常见的四种野生菌黄伞、血红铆钉菇、短柄粘盖牛肝菌和马勃的子实体。利用二喹林甲酸检测法、苯酚-硫酸法以及改良后的酶活性检测法分别测定四种子实体中蛋白质和水溶性多糖的含量、蛋白酶、磷酸酶和漆酶的活性以及凝集素的活力单位,通过对上述四种野生资源测定指标进行评价,发掘出可用于深度加工的野生品种。研究发现,黄伞子实体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相对较高,分别占子实体鲜重和干重的5.12%和2.39%,并且具有凝集素的活性;四种野生菌都具有磷酸酶活性,其中马勃的酶活力最高,为339.91 U/mg;短柄粘盖牛肝菌和马勃存在微弱的漆酶活性,酶活力分别为0.341 U/mg和0.438 U/mg;在四种野生菌中未检测到蛋白酶的活性。比较结果证明黄伞子实体中的蛋白质和多糖含量较高,马勃具有较高的磷酸酶活性,这些野生资源都可以作为深加工的优势材料,进行深度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7.
萌发过程中种子贮藏物质的动员和变化规律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佳铭  李曼莉 《种子》2021,(1):56-62
种子萌发是植物生命的开端,此过程需要多种贮藏物质的动员来提供营养及能量,贮藏物质对种子萌发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种子萌发所需主要贮藏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磷)在种子萌发中的作用、动员情况和代谢变化规律,并与经劣变(老化)后的种子进行比较,从贮藏物质角度解析劣变对种子萌发和活力的影响,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温度和pH值对泥鳅成鱼肠道和肝胰脏3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以Folin-酚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及对硝基苯酚法分别测定泥鳅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及脂肪酶活力。研究发现:泥鳅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0℃、45℃、35℃;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40℃、35℃。泥鳅肠道及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pH 7.2。最适温度下,肠道3种消化酶的活力均高于肝胰脏、肠道、肝胰脏A/P值均>1。建议在泥鳅适宜的养殖水温内,应随着水温的升高适当提高泥鳅的投饵量;泥鳅的食性为偏植食性,对糖类具有较好的利用能力,泥鳅的饵料中可适当增加糖类的比重,既可满足泥鳅的营养需求又节约了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性状稳定、高产的碱性蛋白酶菌株,采用平板诱变法对产碱性蛋白酶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采用牛奶平板法及Folin测酶活法从鸡粪土样获得产碱性蛋白酶出发菌株。该菌株经亚硝基胍(NTG)诱变并利用利福平抗性株筛选获得蛋白酶活力为出发菌株34,65倍的2个变异株。因此,利用亚硝基胍作为诱变剂可产生高产酶菌株。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与拟南芥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AtCYS6相互作用的蛋白,构建其酵母双杂交诱饵表达载体。本研究利用PCR方法扩增得到拟南芥AtCYS6的基因片段,与诱饵载体pGBKT7连接构建诱饵表达载体,经双酶切以及测序检测验证重组载体构建成功后,通过醋酸锂法将诱饵表达载体pGBKT7-AtCYS6与空载体pGBKT7分别转化到Y2HGold酵母菌株,检测其是否有自激活能力以及对宿主酵母菌株是否有毒性作用。结果表明:经PCR扩增后得到了AtCYS6基因,成功构建了无自激活和没有毒性的诱饵表达载体pGBKT7-AtCYS6。本研究结果可进一步为筛选与AtCYS6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及功能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旨在分析土壤中可培养细菌菌株的氮代谢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微生物在土壤氮素转化中的可能作用机制。以2株分离自苹果园土壤的细菌菌株SY5-4和SY11-10为试材,采用传统培养方法结合分子检测技术,分别测定菌株生长特性及其氮素转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异养条件下,菌株SY5-4和SY11-10的世代时间分别为243.5 min和202.7 min。菌株生长过程中,培养液中铵态氮浓度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铵态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浓度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硝化(amoA和hao)和反硝化(nosZ、norB、nirK和nap)基因检测结果表明,菌株SY11-10具有多种氮素转化潜能。综上,供试菌株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氮素发生变化,并在菌体中检测到不同氮转化基因,表明菌株参与多种氮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12.
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是硒代半胱氨酸的甲基化衍生物,其特殊的甲基化结构使其能在β-裂解酶的作用下,直接分解生成甲基化硒进入甲基硒代谢池。相对于无机硒及其他有机硒,其在人体内具有毒性低、生物利用率高、抗癌活性强等特点。主要介绍了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的化学合成方法及其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主要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3.
旨在获得黄精转录组数据库并挖掘参与其种子发育和休眠解除相关基因,以休眠解除前后的黄精种胚为试材,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手段对供试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并进行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黄精种子休眠解除前后样品中共得到79716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的表达基因有60074个,下调的表达基因有19642个。休眠解除前后的黄精种胚中共有130284个差异表达基因被GO功能注释到生物进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3个大类56个亚类,注释的差异表达基因与代谢过程、生物调控、细胞组分合成和酶催化活性等密切相关。KEGG代谢通路结果表明,共有65038个差异表达基因,涉及138个代谢通路,主要参与碳代谢、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和多糖的代谢。基于KEGG数据库中注释结果,共发现15条与黄精种胚休眠解除相关的代谢通路。黄精种子发育与休眠解除过程,大量的种胚形态建成、多糖分解及蛋白质合成差异基因参与表达,并涉及到多个代谢途径的相互作用,构成复杂的休眠解除调控网络。  相似文献   

14.
木糖还原酶氧化木糖生成木糖醇,处于木糖代谢的节点位置。酿酒酵母自身不具有木糖还原酶,不能利用木糖生产乙醇。因此,可以在酿酒酵母体内引入木糖还原酶基因xyl1,完善木糖代谢流,提高酿酒酵母的木糖利用率和乙醇得率。本研究利用PCR方法,根据木糖还原酶基因xyl1序列相似的特点,设计1对引物,以休哈塔假丝酵母基因组DNA和质粒PKT0150为模板,克隆得到了木糖还原酶基因xyl1,长度为1110 bp,有3个碱基缺失,ORF位于11-982位,全长为972 bp,编码323个氨基酸,缺失的3个碱基TTG位于ORF后10、11、12位。结果表明该片段为HDYXHT-20335木糖还原酶基因序列,为构建利用木糖高产乙醇的酵母菌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干旱胁迫对马铃薯的损伤以及复水对其保护效果,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了马铃薯代谢途径中基因表达研究。试验采用盆栽法,设干旱处理(40%土壤相对含水量,DT)和干旱对照(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并持续14d,CK)、复水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40%维持14d后恢复至土壤相对含水量的70%,RT)和复水对照(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70%并维持21d,RCK),研究干旱胁迫与复水处理对马铃薯体内淀粉及糖代谢途径的影响。DT与CK处理相比,有655个基因表达发生显著变化,其中与淀粉及糖代谢途径相关的有13个基因,上调表达的有9个,下调表达的有4个,涉及的酶有11个;RT与RCK处理相比,差异表达基因有644个,与淀粉及糖代谢途径相关的有5个,上调表达的有3个,下调表达的有2个,涉及的酶有4个。干旱胁迫后,淀粉及糖代谢途径中13个基因表达发生变化,涉及代谢途径中11个酶,功能与糖基水解酶、蔗糖合酶、糖基转移酶、淀粉合酶和果胶酯酶相关。复水后,有5个基因表达仍呈显著差异,影响4个酶,发生差异表达的基因数和涉及酶的数量分别减少了8和7个,下降幅度较为明显。虽然不是完全修复,但整体修复效果较好,补...  相似文献   

16.
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 EBR)是一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油菜素内酯类(brassinosteroids, BRs)植物生长调节剂, 它能有效增强植物对低温的耐受性, 但EBR在蛋白质组水平上对水稻幼苗响应低温胁迫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用0.1 mg L -1 EBR和蒸馏水分别浸泡萌发的日本晴种子, 然后提取4°C胁迫培养和26°C正常培养幼苗的总蛋白, 进行质谱非标(label-free)定量分析和平行反应监测(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 PRM)验证。最终共鉴定出5778个蛋白质, 其中, 在有定量信息的4834个蛋白中, 401个上调和220个下调蛋白与EBR影响水稻幼苗响应低温胁迫有关。功能分析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 上调蛋白主要与RNA结合或水解酶活性等分子功能相关, 并富集在碳代谢、叶酸合成和氨基酸生物合成等途径中; 下调蛋白主要与催化活性和氧化还原酶活性相关, 主要涉及卟啉和叶绿素代谢等代谢途径。PRM验证结果和文献证据显示, 分布在碳代谢和苯丙素代谢通路中的NADP-苹果酸酶、过氧化物酶、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烯醇化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和丙酮酸激酶参与了EBR对低温胁迫水稻幼苗的调控, 提示BRs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水稻幼苗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相似文献   

17.
玉米籽粒发育早期,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分裂与增大活跃,为后续贮藏物质的合成形成充足库容。为阐明籽粒早期发育的蛋白合成、积累与调控过程,本研究以夏玉米品种登海661为试验材料,在开花期人工饱和授粉后第3、第5、第10天取果穗中部籽粒,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定量(iTRAQ)技术分析其蛋白差异表达特性。玉米籽粒早期发育阶段总计鉴定及定量2639种蛋白,这些蛋白涉及多种生物过程与分子功能,其中代谢过程和分子过程是最主要的2个生物过程;催化活性和绑定功能是最主要的2个分子功能,这些生物过程与分子功能对籽粒早期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37种蛋白在籽粒发育早期显著差异表达,其功能涉及蛋白代谢、胁迫响应、细胞生长与分裂、碳水化合物与能量代谢、转运、次生物质代谢、淀粉合成、转录、油脂代谢、信号转导、氨基酸代谢等。其中,表达差异较大的是与蛋白代谢、胁迫响应、细胞生长与分裂以及碳水化合物与能量代谢相关的蛋白。表达模式聚类结果显示这些不同功能类别的蛋白协同表达,共同调控玉米籽粒的早期发育。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选择和评价桑黄原生质体融合菌株 方法 应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凝胶电泳技术, 对5个供试菌株的酯酶同工酶进行测定,并对供试菌株进行液体培养,测定各菌株的生物量及发酵液中胞外多糖含量、总黄酮含量、酯酶活性及pH。 结果 融合菌株与亲本具有共同的基础条带,同时还产生了自身特异性条带,融合菌株SR002、SR003菌丝生物量是亲本SA04的3倍。SR005菌株合成胞外多糖速率最快,但SR002胞外多糖产量最高,较亲本SA02增加到1.8倍。融合菌株SR005在培养后期发酵液中酯酶活性最高。SR002、SR003两菌株亲缘关系极为相近。结论 筛选得到的SR002菌株经进一步遗传稳定性验证后可用于以获得生物量、胞外多糖为目的的液体发酵培养。  相似文献   

19.
继代培养对球孢白僵菌毒素产生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代培养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毒力及毒力相关因素等均会产生影响,研究了继代培养对球孢白僵菌毒素产生水平的影响。对野生球孢白僵菌D6-2和L1-1菌株进行室内培养基继代培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其代谢产物中已报道的2种毒素2-氯杀鼠灵酮和间甲基苯甲酸甲酯在不同世代的代谢水平进行了检测。对2株供试球孢白僵菌菌株,收集不同世代在SDAY培养基中培养相同时间后等量的白僵菌培养液,经过有机溶剂提取脂溶性部分,经HPLC定量检测,2个供试菌株各世代培养液中均只有F1代代谢产物中检测出了2-氯杀鼠灵酮,而F2~F5代未检测到,并且供试菌株各世代代谢产物中均未检测到间甲基苯甲酸甲酯;并且发现在继代培养过程中,有未知化合物产生水平未随着世代增加而发生显著变化。不同白僵菌菌株毒素的代谢种类存在差异,并且继代培养会降低某些毒素的代谢水平,也许是继代培养导致供试菌株毒力下降的原因之一;对于其他种类白僵菌毒素在继代培养过程中的代谢水平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低氮条件下化感与非化感水稻异戊二烯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与正常氮条件下相比,低氮条件下化感和非化感水稻与萜类物质合成相关的12个关键酶基因表达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化感水稻PI312777有6个基因表达下调,6个基因则上调;而非化感水稻Lemont有7个基因表达下调,5个基因表达上调。在供氮条件从高向低改变的过程中,两水稻中有11个基因的表达行为(上调或下调)相同,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它们萜类代谢相关基因在响应供氮环境变化的行为生态上是相同或相似的。低氮引起两水稻催化生成与化感物质相关的单萜、倍半萜、二萜、三萜类物质的合成酶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下降,从而认为营养胁迫引起水稻化感抑草作用增强与萜类物质代谢变化无关。还讨论了营养胁迫引起萜类物质代谢变化与内源激素合成和生长速率减缓的关系,认为水稻甲羟戊酸代谢途径支路中3-羟基-3-甲基戊二单酰CoA合酶、3-羟基-3-甲基戊二单酰CoA还原酶和甲羟戊酸激酶相关基因表达量不同程度的上调,维持了生长所必需的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