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相对光照度对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富士苹果树冠不同层次、部位相对光照度和果实品质分析表明,相对光照度从树冠上层到下层、外围到内膛逐渐降低,果实品质差异明显;应用一元二次回归建立相对光照度对富士苹果品质因素影响的回归方程,求解出果实品质指标最大的相对光照度,果实花青素含量对光的要求较高,相对光照度77.91%为富士苹果花青素形成的最佳相对光照度,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的最适相对光照度为60%,其它各品质因素对相对光照度要求较低,但均在52%以上。  相似文献   

2.
气象因子对红麻生长速度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4年的田间实测资料分析了气象因子对红麻进入旺长期主茎生长速度和产量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红麻进入旺长期要求平均气温在24℃以上。由于年际间春季温度上升幅度不等,使红麻进入旺长始日前后有10天以上的差异。气温、日照、蒸发等气象因子对红麻日生长速变影响极大。气温高,降水少、日照充足的伏旱年份,因地下水位高,故红麻植株高,产量也高。  相似文献   

3.
相对光照度对苹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富士苹果树冠不同层次、部位相对光照要实品质分析表明,相对光照度从树冠上层到下层,外围到内膛逐渐降低,果实品质差异明显;应用一元二次回归建立相对光照度对富士苹果品质因素影响的回归方程,坟解出果实品质指标最大的相对光照度,果实花青互含量对光的要求较高,相对光照度77.91%为富士苹果花青素形成撮佳相对光照度,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的最适相对光照度为60%,其它各品质因素对光照度要求较低,但均在52%以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土培和水培吊兰叶片气孔形态、大小、密度、开闭规律的观察比较,初步研究了2种培养条件下气孔的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土培吊兰叶片气孔比水培吊兰的气孔小,但土培吊兰叶片气孔比水培吊兰叶片气孔的密度大。从叶基、叶中、叶尖3个部位进行比较,土培的均比水培的密度大,表现为叶尖〉叶中〉叶基。叶片气孔开闭规律比较发现,土培条件下气孔开度日变化呈显双峰曲线,水培条件下气孔开度日变化双峰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高浓度CO2在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诱导了叶片气孔关闭。气孔关闭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耐旱性。本文研究了高浓度CO2对番茄气孔开度和保卫细胞中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以及NO信号分子在高浓度CO2诱导番茄气孔关闭的信号转导机制中的作用。为了确定NO的酶催化途径,本试验检测了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和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在高浓度CO2促进NO合成中的作用。【方法】本试验以番茄(Solanum lycocarpum L.)为研究材料,利用CO2培养箱(Conviron E7/2growth chambers)提供不同CO2浓度的试验环境(将培养箱中CO2浓度控制为350μL/L或800μL/L),研究不同CO2浓度和试剂处理对番茄气孔开度和保卫细胞中NO含量的影响。采用NO特异性荧光探针DAF-FM DA检测番茄保卫细胞中NO的含量。DAF-FM DA与NO反应生成一种荧光物质DAF-2 T,根据其荧光强度的高低可以判断NO的相对含量。利用NOS抑制剂L-NAME和NR抑制剂钨酸盐(tungstate),分别研究了NOS和NR在高浓度CO2促进NO合成中的作用。【结果】高浓度CO2处理6 h后,番茄气孔开度降至2.3μm,较正常气孔开度降低了32%。NO荧光法检测发现,高浓度CO2处理导致保卫细胞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加,荧光强度升高了88%。当使用c PTIO清除NO后,保卫细胞中NO含量降低了35%;气孔开度恢复至3.2μm,基本上达到正常浓度CO2处理下的气孔开度。在高浓度CO2下,200μmol/L L-NAME处理导致气孔开度增加了30%,保卫细胞中NO含量降低了33%;100μmol/L钨酸盐处理导致气孔开度增加了35%,保卫细胞中NO含量降低了40%。【结论】本文发现高浓度CO2显著提高保卫细胞中NO含量和诱导气孔关闭,清除NO后则明显抑制气孔关闭,表明NO在诱导气孔关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药理学实验显示,使用NOS抑制剂L-NAME和NR抑制剂钨酸盐均可显著降低NO含量和抑制气孔关闭,表明NOS和NR均参与了高浓度CO2诱导保卫细胞中NO的合成过程。因此,认为高浓度CO2通过NOS和NR路径促进保卫细胞中NO的合成,提高了保卫细胞中NO含量,从而诱导了番茄气孔关闭。  相似文献   

6.
日光温室内反光膜补光的实践与理论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结果表明 ,温室后墙悬挂反光膜进行补光后 ,对温室内测定点处最大光照度值无影响 ,但平均提高测定点处水平光照度值 15 4 8% ;温室内凌晨时气温、地温、墙温和被反光膜遮掩处墙温分别比对照温室低 1 1℃、1 5℃、0 9℃和 1 8℃ ,但正午时分别比对照温室高 1 6℃、1 4℃、0 3℃和低 11 4℃。温室经济产量增加 7 4 % ,当期经济效益增加 2 1元 /m2 。  相似文献   

7.
在相对湿度100%,不同的温度(25,30,35,40,45℃)条件下,比较华东葡萄和里扎马特的蒸腾速率、气孔开度、脯氨酸、POD、SOD、MDA、电导率、水势的变化,结果如下:随着温度的增加,华东葡萄和里扎马特水势下降,蒸腾速率、气孔开度、脯氨酸、MDA、电导率增加,SOD先上升,超过一定温度就下降,且数值变化幅度较大,说明高温对葡萄生理影响较大.里扎马特在35℃,华东葡萄在40℃时,POD、SOD活性达到最大,随后降低,表明超过此温度,将会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8.
短期干旱胁迫下棉花气孔表现及光合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气孔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有助于了解气孔调节真实行为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本研究以‘国欣9号’为供试棉花品种,在人工气候室利用营养液培养,设置加入PEG-6000浓度为0(对照)、1.5%、3.0%和4.5% 4个处理,处理后1~7 d每隔1 d连续测定其气孔形态、光合和叶绿素荧光指标。结果表明:加入PEG-6000 1 d后,随着处理进程的延长,棉花叶片水势、气孔长度、宽度和开度、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均呈下降趋势,气孔密度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呈上升趋势;不同处理之间,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加,也表现出相似趋势。处理后5 d和7 d,与正常处理相比,1.5%、3.0%和4.5%处理棉花气孔长度、宽度、水势、PnGsTrCi均差异显著(P<0.05),气孔长度降低幅度最小(1.17%~2.61%),Gs降低幅度最大(61.62%~69.09%),Tr降低幅度为37.62%~67.48%。相关分析表明,棉花气孔长度、宽度和开度之间极显著正相关(P<0.01),气孔宽度和气孔密度不相关。气孔长度、宽度和开度与Pn和Yield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NPQ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GsTrFv/Fm相关不显著。综上,棉花在PEG-6000诱发干旱后,通过降低气孔开度和增大气孔密度降低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叶绿素荧光指标Yield和NPQ比Fv/Fm对干旱更敏感。  相似文献   

9.
短期昼间亚高温胁迫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为了探讨日光温室春末夏初亚高温环境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环境,在番茄第1花序第1花开花当天,以25℃为对照,研究35℃昼间亚高温处理对番茄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光照度条件下,3 d以下35℃昼间亚高温处理可提高番茄净光合速率,而6 d以上昼间亚高温处理可明显降低番茄的净光合速率;同时适宜温度(对照,25℃)处理的番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未出现“光合午休”现象;而35℃昼间亚高温处理的番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出现轻度“光合午休”现象;昼间亚高温处理可提高番茄叶片气孔导度、降低气孔限制值、增加开放气孔的比率、提高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这些结果说明,在适宜光照条件下,番茄遭受昼间亚高温胁迫的初期可通过调节自身一些相关反应来适应环境,避免光合速率的降低,而当胁迫时间达到6 d以上时则会对光合作用产生不良影响,同时番茄“光合午休”现象不仅与光照度有关,而且与温度有关;昼间亚高温对番茄光合速率的影响与气孔无关,是由非气孔因素限制的。  相似文献   

10.
控制灌溉水稻气孔导度变化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根据江西示范区的现场试验资料,分析了晚稻叶片气孔导度的日变化以及全生育期内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控制灌溉条件下叶片气孔导度与外界影响因子等的相互关系,并对气孔导度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气孔导度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日变化规律,较低的土壤水分加大了其在中午的下降幅度;全生育期气孔导度先升后降,并随土壤水分降低而降低,灌水后出现反弹;叶气温差是影响气孔导度的关键因素;在一定的空气温度和CO2浓度范围内,气孔导度随之增加而增加,超出该范围后,则出现下降趋势。引入叶气温差考虑土壤水分与植物水分亏缺的影响,建立了改进的Leuning-Ball模型,模型对大田试验数据的解释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菜豆四个不同抗热性品种的气孔特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不同抗热性的四个菜豆品种叶片为试材,研究在热锻炼过程中气孔特性的变化与抗热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论在25℃演唱温下或38℃的高温下,抗热品种比不抗热品种气孔阻抗都低,气孔开度大,而且在38℃下,抗热品种能维持较长时间的低气孔阻抗;4个参试品种中,抗热品种的气孔密度显著大于不抗热品种。本讲一步讨论了不同品种抗热性差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用LI-6400光合仪对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和俄罗斯沙棘&#215;中国沙棘光合特性及影响因子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表明三者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中国沙棘光合“午休”现象较轻,日光合速率和午后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极显著(P〈0.01)高于俄罗斯沙棘和俄罗斯沙棘&#215;中国沙棘。中国沙棘光合作用最适气孔导度、大气CO2浓度、空气相对湿度比俄罗斯沙棘小,最适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温、光合有效辐射比俄罗斯沙棘高。中国沙棘在最适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和大气CO2浓度下的光合速率比俄罗斯沙棘高;在最适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下的光合速率比俄罗斯沙棘低。俄罗斯沙棘&#215;中国沙棘光合“午休”现象比中国沙棘强,比俄罗斯沙棘弱,午后光合速率与俄罗斯沙棘相近;俄罗斯沙棘&#215;中国沙棘最适气孔导度、大气CO2浓度高于中国沙棘和俄罗斯沙棘,最适胞间CO2浓度低于中国沙棘和俄罗斯沙棘,最适蒸腾速率、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居于中国沙棘和俄罗斯沙棘之间。俄罗斯沙棘&#215;中国沙棘在最适气孔导度下的光合速率高于中国沙棘和俄罗斯沙棘;在最适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温、大气CO2浓度、空气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下的光合速率低于中国沙棘和俄罗斯沙棘。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和俄罗斯沙棘&#215;中国沙棘的光合速率均与上午的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温、大气CO2浓度、空气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显著相关,均为“抛物线”关系。  相似文献   

13.
烟草气孔导度对光强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孔导度模型是评价植物叶片气孔调节的重要工具。为比较几种常用的气孔导度模型对烟草的适用性, 本研究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 测定了大田条件下, 烟草叶片在控CO2(390 μmol·mol-1)和控温(20 ℃、25 ℃、30 ℃和35 ℃)情况下的气孔导度光响应曲线。以Ball-Berry模型(BB模型)、Leuning修正模型(BBL模型)、叶子飘和于强推导的机理模型(BBY模型), 对各温度下烟草的气孔导度进行拟合和比较, 将气孔导度模型与净光合速率的光响应修正模型进行耦合(耦合模型), 研究了烟草气孔导度的光响应特征, 并与Jarvis模型进行比较。拟合结果表明, 较之BB模型和BBL模型, BBY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各温度下烟草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耦合模型和Jarvis模型都能较好地拟合烟草气孔导度对光强的响应曲线, 但耦合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 且可以直接估算最大气孔导度和对应的饱和光强, 同时可以研究最大气孔导度与最大净光合速率是否同步的问题。结果表明, 各温度下, 烟草最大气孔导度与最大净光合速率并不同步。20 ℃下气孔导度早于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 而其余温度下气孔导度晚于净光合速率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
农业气候资源数值模拟中气候资料处理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农业气候资源数值模拟研究中历年平均逐日气温及太阳辐射日变化过程的模拟模式。验证结果表明;逐日气温反演值与实际值的最大误差仅在1℃左右,由此带来的气候生产力数值模拟相对误差为1.33%;利用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的实测资料验证辐射日变化模式,结果表明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10%。  相似文献   

15.
黄土半干旱区油松苗木蒸腾特性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分析土壤水分与气象因子对油松蒸腾作用的影响程度,提高造林成活率,并为林地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2004年生长季典型晴天,采用盆栽试验,人为控制土壤水分,利用针叶Li-1600稳态气孔仪和BP-3400精密天平等仪器,对黄土半干旱区油松苗木的蒸腾特性及其影响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油松蒸腾速率和气孔阻力的日变化曲线分别呈“双峰型”和“W”型;在典型晴天下,蒸腾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呈三次曲线相关,7、8和10月份,油松叶片蒸腾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对应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7.7%、19.8%和17.5%。蒸腾速率除自身生理特性的影响外,还受土壤水分和气象因子综合影响,当土壤水分充足时,蒸腾速率与气象因子相关性高;当土壤水分产生胁迫时,蒸腾速率与气象因子相关性降低。在严重土壤水分胁迫下,7和8月份气温对蒸腾作用的影响最大,10月份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最大。在土壤充分供水的条件下,7月份空气相对湿度对蒸腾作用的影响最大,8月份是气温,10月份是叶温。  相似文献   

16.
<正> 对锦州市塑料厂生产的“耐低温、防老化、无滴防尘膜(简称“无滴膜”,下同)与普通膜”应用在保护地大棚生产上的气象效应进行对比鉴定,结果表明,“无滴膜”增温效果明显(气温、地温);光照度增强,可见光透过率提高了,红外光透过率降低,延长膜的使用寿命;植株生长加快(干物重,茎粗等);产量提高了23%,产值增加了36%。一、试验基本情况试验地点在锦州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基地和北郊蔬菜繁种场。大棚东西走向,跨度为10米棚顶最高处2.4米,钢  相似文献   

17.
为探求南方丘陵地区油茶叶片气孔导度最优响应模型,该研究于2020年和2021年对油茶叶片的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CO2浓度等参数进行观测,运用9种不同组合的Jarvis模型以及2种不同CO2浓度(叶片CO2浓度和胞间CO2浓度)计算的Ball-Woodrow-Berry(BWB)模型和Ball-Berry-Leuning(BBL)模型对油茶叶片气孔导度进行模拟,并引入油茶叶片叶气温差、气孔内外CO2浓度差对Jarvis模型和BBL模型进行修正和比较。结果表明:去除土壤水分函数提高了Jarvis模型的模拟效果,说明在南方丘陵区利用Jarvis模型时可以忽略土壤水分这一因子的影响。Jarvis-8模型以及用叶片CO2浓度计算出的BWB和BBL模型对油茶气孔导度模拟效果较好。在三种经典模型中,BBL模型的相关系数最大(R2=0.76),绝对值平均误差最小(0.015),说明其对油茶气孔导度模拟的效果较好。在引入两种参数后,叶气温差对Jarvis-8模型和BBL模型的模拟效果有所提高,但不显著;气孔内外CO2浓度差对Jarvis-8模型无明显改变,但显著提高了BBL模型的精度,引入气孔内外CO2浓度差后的BBL-C模型相关系数从BBL模型的0.76提高到了0.95,模型斜率非常接近于1(1.004),模拟结果贴近于实测的气孔导度值,很好地模拟了2020年(R2=0.92)和2021年(R2=0.95)油茶生长关键期的叶片气孔导度值以及不同场景下的油茶气孔导度日变化值。因此推荐引入气孔内外CO2浓度差的 BBL模型作为南方丘陵区油茶叶片气孔导度响应模型。研究结果可为南方丘陵区油茶气孔导度模型选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农业气候资源数值模拟研究中历年平均逐日气温及太阳辐射日变化过程的模拟模式。验证结果表明:逐日气温反演值与实际值的最大误差仅在1℃左右,由此带来的气候生产力数值模拟相对误差为1.33%;利用中国科学院城综合试验站的实资料验证辐射日变化模式,结果表明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10%。  相似文献   

19.
试验研究不同环境因子对西洋参叶片蒸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环境温度与湿度变化明显影响西洋参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变化。西洋参植株生长势与叶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的变化关系密切 ,健壮西洋参植株叶片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及叶片气孔开张度对逆境的适应性和自调控能力均高于纤弱植株。晴天参棚 17.5 %、2 5 .8%和 35 .4 % 3种透光率下西洋参叶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不同 ,表现为午前高峰型、午间高峰型和双峰型 ;夏季强光高温条件下气孔导度和气温是影响西洋参叶片蒸腾速率变化的最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0.
不同灌木树种蒸腾速率时空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测定4个水土保持灌木树种不同时期蒸腾速率及其影响因子的基础上,对不同树种蒸腾速率的时空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蒸腾速率与其影响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种灌木蒸腾速率日变化总趋势为清晨较小,在中午12:00左右基本达到峰值,至18:00左右降至低谷,不同树种日变化有一定差异;旱季4种灌木蒸腾速率的大小顺序为黄荆>黄栌>连翘>绣线菊;雨季4种灌木蒸腾速率的大小顺序为黄荆>绣线菊>连翘>黄栌。4种灌木蒸腾速率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在5月份呈降低趋势,从6月初又逐渐回升,在7月中旬达到最大值后回落。蒸腾速率在空间上的变化特征是上部最大,中部次之,下部最小。4种灌木的蒸腾速率均与光合有效辐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以及气孔导度4个因子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