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山茱萸的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川县山茱萸的品种混杂、良种少,而且管理粗放,致使山茱萸的产量低、质量差,制约了栾川县山茱萸经济效益的发挥。因此,对山茱萸进行丰产栽培,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是振兴栾川县山茱萸产业,造福山区人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是山茱萸科梾木属的一种多年生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其果肉的药用价值很大,我国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对此早有记载。山西是我国山茱萸的产区之一,但果实产量不高,远不能满足药用的需要。因此,提高山茱萸产量是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进行山西植被调查工作中,对山茱萸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作了初步调查和研究,以期为不断扩大山茱萸种植面积,进一步提高其产量和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一、山茱萸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一)生物学特性1、物候:山茱萸在生长发育中表现  相似文献   

3.
山茱萸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茱萸是我国传统而珍贵的中药材。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山茱萸资源,综述了近30年来我国有关山茱萸生态学及生物学特性、良种选育及繁殖、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并指明了今后有关山茱萸的科研、栽培和生产等方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山茱萸科(cornaccae)山茱萸属有四个种,我国有两种:山茱萸(Macrocarpiumofficinale)和川鄂山茱萸(M.Chinense)。具有药用价值的是山茱萸,商品为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统称萸肉,又称红枣皮、药枣,为我国特产。萸肉为古老、珍贵的中药材,利用历史悠久,药用范围广,医疗价值  相似文献   

5.
伏牛山区是我国山茱萸的重点产区。西峡县位于伏牛山南麓,山茱萸基地面积达1.5万hm2,产量约占全国的一半,但现有山茱萸林大多属低效林。造成大面积低效林的主要原因是栽种不当、管理粗放。要提高山茱萸单产,除改造现有林,实行科学管理、分类经营外,高标准培育山茱萸高效林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6.
山茱萸 (CornusofficinalisSieb .etZucc.)别名萸肉、枣皮、药枣 ,属山茱萸科山茱萸属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主产于陕西、河南、山东、山西、安徽、四川等地山区。安徽省石台县七井乡是全国山茱萸重要产区之一 ,面积达 2 0 0hm2 ,萸肉年产量近 5 0t,占安徽省山茱萸总产量的 5 0 %左右。由于该地所产的山茱萸以果大、肉厚、有效成分含量高而远近闻名。在生产中 ,山茱萸产量受自然条件、水肥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落花落果问题严重 ,产量不稳 ,大小年十分明显。近年来 ,笔者结合生产实践 ,对山茱萸落花落果及大小年…  相似文献   

7.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山茱萸属木本植物。其果实去核制干后 ,称为山萸肉 ,是名贵中药材 ,具有补肾益肝、涩精止汗、健胃、利尿、益气补血等功效。山茱萸喜石灰岩发育的黑色淋溶土和花岗岩发育的山区红黄壤 ,对温度要求不严 ,- 10~ 35℃均可正常生长结果 ,适宜温度为 15~2 5℃。山茱萸喜光性不强 ,尤不喜强烈阳光照射 ,但根系发达 ,叶片表面有腊质 ,有较强抗旱力。 1994年冬在我镇杨家窝村实验 ,栽植 0 .33hm2 ,栽后第 3年见果 ,2 0 0 1年共收获山茱萸 35 5 0kg。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土肥水管理(1)土壤管理 山茱萸对…  相似文献   

8.
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林分为天麻(Gastrodia elata)、蜜环菌[Armillariella ua mellea(Vahi.Fr)Karst]生长提供了凉爽湿润的森林环境,在山茱萸林下套种天麻。天麻收获后废弃的菌材是有机肥料,既能增加经济效益,又能提高山茱萸林分质量,达到山茱萸少收天麻补、双方互相促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要]山茱萸是名贵的中药材,全国有4大产地,山西蟒河即为其一。介绍了山茱萸的生物学特性、果实的食用、医用以及树木的园林绿化价值、在山西发展现状,提出了山西发展山茱萸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山茱萸是珍贵的药用经济树种,具有寿命长、经济价值高等特点。由于一些地区的山茱萸多为习惯性放任生长的野生状态,缺乏科学管理,以致结果晚、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低。针对生产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根据山茱萸的生物学特性,经过  相似文献   

11.
山茱萸优良类型与优良单株选择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茱萸(Macrocar pium officinale)为山茱萸科,山茱萸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是一种名贵的药用植物,栽培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山茱萸多采用实生繁殖,变异较大,类型较多。现有的结果树良莠不齐,产量高低不一,品质差异较大,影响了山茱萸的生产和发展。为了解决生产中的良种问题,1987~1990年,我们在山茱萸主产地陕西省周至县开展了此项研究。1 自然概况和山茱萸资源分布周至县南依秦岭,北临渭河,地处东经107°39′~108°31′,北纬33°42′~34°14′。  相似文献   

12.
山茱萸是重要的经济树种 ,也是常用的特产药用树。以果肉供药用 ,具有补益肝肾、涩精敛汗的功能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山茱萸具有抗癌、抗艾滋病毒的新功能 ,市场供不应求 ,前景广阔。但因栽培技术落后 ,加之管理粗放 ,致使山茱萸品种混杂、病虫害严重、产量低、质量差 ,远不能满足中药现代化的要求。经我们近几年的试验研究与实践 ,将山茱萸高产栽培技术作一总结。1 科学栽种1.1 选用良种壮苗山茱萸高产的基础首先是选育优良的品种 ,要按照丰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标准 ,选出优良单株 ,采用嫁接、扦插、压条等无性繁殖方法进行繁殖并进行区…  相似文献   

13.
<正> 山茱萸是寿命长、经济价值高的经济树种,果肉为珍贵木本药材,药用价值高,用途广,畅销国内外,很有发展前途。但山茱萸存在着始果期迟、大小年明显,产量不稳、品种杂乱、嫁接和扦插不易成活等问题。为了改变山茱萸的半野生状态,逐步改造低产园,实现良种化,1987—1992年,我们对不同树龄的山茱萸进行了嫁接试验,使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山茱萸属木本植物.其果实去核制干后,称为山萸肉,是名贵中药材,具有补肾益肝、涩精止汗、健胃、利尿、益气补血等功效.山茱萸喜石灰岩发育的黑色淋溶土和花岗岩发育的山区红黄壤,对温度要求不严,-10~35℃均可正常生长结果,适宜温度为15~25℃.山茱萸喜光性不强,尤不喜强烈阳光照射,但根系发达,叶片表面有腊质,有较强抗旱力.1994年冬在我镇杨家窝村实验,栽植0.33hm2,栽后第3年见果,2001年共收获山茱萸3 550 kg.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山茱萸是珍贵的药用经济树种,具有寿命长、经济价值高等特点。近年来在豫西山区得以广泛栽植,由于多为习惯性放任生长,缺乏科学管理,以致结果晚、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低。为提高林农经济收入,以大量的生产实践和对比试验对山茱萸栽培进行观察与分析,为山茱萸丰产栽培提供配套技术措施和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山茱萸[Macrocarpium officinale(Sied.etZuce.)Nakai]是珍贵的药用经济树种,具有寿命长,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已成为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由于一些山区的山茱萸多为习惯性放任生长的野生状态,缺乏科学管理,以致结果晚、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低。针对生产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根据山茱萸的生物学特性,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对山茱萸栽培技术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旨在为山茱萸的早实、丰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山茱萸[Macrocarpium officinale (Sieb.et Zuce.)Nakai]是珍贵的药用经济树种.具有寿命长、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已成为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对山茱萸栽培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摸索出了一套山茱萸的早实.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山茱萸Cornus of ficinalis Sieb.原产于我国,是1种药用价值很高的经济树种,在世界上分布比较稀少。果肉入药可健胃、补肝肾、治贫血、腰痛、治神经和心脏衰弱症,誉为"红衣仙子"的美称。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直接影响山茱萸的生长发育。受害植株,枝条枯、叶片焦、果实脱落、使其产量低、质量差,因此加强山茱萸病  相似文献   

19.
山茱萸低产林无公害综合丰产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分析山茱萸低产的原因,按照生产无公害药材标准,采取垦复、配置抗旱设施、施肥、品种改良、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综合丰产培育技术措施,从而达到恢复山茱萸树势,提高产量,生产出优质无公害山茱萸药材的目的,实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20.
山茱萸蛀果蛾(Asiacar posina carnusrora Yang)。又名石枣虫,萸肉虫,药枣虫,属鳞翅目蛀果蛾科,是山茱萸产区的主要害虫。我省秦巴山区的山茱萸产区尤为严重,受害果率30%~40%,严重的达70%以上。2000-2003年在丹凤县流岭山区的寺坪镇、月日乡、花园乡、竹林关镇等重点山茱萸产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