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新品种江优明62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优明62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用三系不育系99A与恢复系明恢62配制的晚籼三系杂交优质水稻新品种。2010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0009)。2009-2011年在庐丰乡中坊村烟后优质晚稻新品种展示与示范种植,3年表现良好,可作晚  相似文献   

2.
<正>福龙两优29系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用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福龙S2与龙恢29配组育成的晚籼两系杂交稻新品种,于2014年5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4017)。上杭县2013年引入该品种在南阳镇试种,参加福建省晚稻新品种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抗性较强、适应性广、综合性状表现好,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现将福龙两优29在上杭试  相似文献   

3.
郭俊红 《中国种业》2014,(10):65-66
宛粳096系南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的水稻新品种。于2010年参加河南省中晚粳水稻预备试验,2011-2012年参加河南省中晚粳水稻区域试验,2013年参加河南省沿黄粳稻生产试验,完成试验程序。2014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4003)。  相似文献   

4.
<正>福龙两优863系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以自主选育的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福龙S2为母本,以自选的龙恢863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晚籼杂交水稻新品种,201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1F01)。现将福龙两优863在福建省上杭县南阳镇2008~2012年5年的试验示范情况及其产量表现、农艺性状及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费乌瑞它系荷兰HZPC公司用HZPC-35与HZPC55-37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优质、抗病马铃薯新品种。2010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引自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2010~2011年、2011~2012年参加福建省马铃薯区试,2012~2013年参加福建省马铃薯生产试验,2014年6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薯2014001)。2013~2014年我站进行展示示范,表现熟期短、鲜薯产量高、薯皮光滑、芽眼  相似文献   

6.
@@粤油丝苗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近年育成的常规优质水稻新品种,稻米品质达国标和省标优质1级。该品种丰产性好,分蘖力和抗倒性较强,后期熟色好,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2009年晚季参加广东省区域试验,2010年晚季进入复试和生产试验,2011年6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粤审稻2011024。2012年参加广东粤北单季稻品种表证试验,2012年早季参加海南省区域试验,2013年早季进行海南省区试复试。该品种适合广东粤北以外早、晚稻,粤北单季稻,以及海南省早、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7.
<正>中浙优8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有限公司合作,用优质不育系中浙A与恢T-8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迟熟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0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3年通过福建省引种通告。我镇在2012年引种中浙优8号作中稻种植,试种获得成功,2013年扩大示范规模,在各村多地  相似文献   

8.
水稻新品种通系929是吉林省通化市农科院水稻所以水稻通系103为母本、水稻91CR1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的高产、稳产、优质常规粳稻新品种。2009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7月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2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获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生产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1选育经过1995年夏季进行杂交,同年冬温室加代获得F1;F2~F5(1996-2000年)在田间采用系谱法选育,2001-年选择优良株系,稳定后进入鉴定圃观察,  相似文献   

9.
<正>泉豆13号系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本所选育的定型中间材料泉系8803为母本、定型中间材料泉系92-108为父本,通过人工去雄授粉的方法获得杂交后代材料,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选育而成的春大豆新品种。2012-2013年参加福建省春大豆区域试验,2014年参加福建省春大豆生产试验,201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豆2015002。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正>五山莉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应用优质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以五山丝苗为母本、黄莉占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水稻新品种。米质晚季达国标和省标优质2级,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2011-2013年晚季参加广东省区试,2014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2014025。1选育过程1.1杂交亲本的来源母本五山丝苗与父本黄莉占均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水稻品  相似文献   

11.
红优2155杂交稻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优2155是福安市农业局谢淼全等在2006年利用福建三明市农科所选育的恢复系明恢2155与西南科技大学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水稻不育系红矮A在福安进行测配的早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该品种表现生长势强,植株高大,穗大粒多,高产。201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审定编号为闽审稻2012001。1亲本来源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新组合金农3优3号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用金农3A与金恢3号配组选育而成的中籼三系杂交稻,该组合2010年参加福建省中稻区试,2011年续试,201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2006).该品种糙米红褐色,具有产量高、米质好、营养高的特点,适合在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种植.2012年根据省种子总站"国家水稻新品种展示与示范项目"工作部署,结合"现代农业产业(优质稻)体系建设项目",上杭县种子管理站引进金农3优3号作烟后晚稻栽培种植,田间表现综合性状好、产量高、糙米红褐色、抗性好,现将试种情况及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新组合金农3优3号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院用金农3A与金恢3号配组选育而成的中籼三系杂交稻,该组合2010年参加福建省中稻区试,2011年续试,201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2006)。该品种糙米红褐色,具有产量高、米质好、营养高的特点,适合在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种植。2012年,福建省上杭县种子管理站引进该品种做烟后晚稻试种,  相似文献   

14.
超甜玉米新品种闽甜10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培育适宜福建省种植的甜玉米新品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耕作轮作研究所和福建省种子总站以闽甜系 0059为母本、闽甜系 0165为父本,组配选育出甜玉米杂交新品种闽甜 107.该组合已于 2005年 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余蕾 《中国种业》2016,(7):72-72
<正>泸优明占系用泸香618A与双抗明占配组育成的晚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于201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3007)。近年来,福建省沙县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耕、种、治、收、烘干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实现农机、农艺融合。2014年引进泸优明占在沙县高桥镇官庄村作机收低留桩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种植示范,面积3.56hm~2;2015年列入沙县实施福建省粮食产能区增产模式攻关与推广项目机收  相似文献   

16.
漳佳占是福建省漳州市农科所育成的具有优质、高产相结合的早籼稻新品种,于 2005年 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王剑锋 《种子世界》2009,(10):48-49
Ⅱ优318高产水稻新品种是由四川省双富种子有限公司、四川省双丰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育成的三系杂交稻新品种。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07。  相似文献   

18.
绿香313(原名绿香78313)系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绿丹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优质不育系绿香1378A号恢复系泸恢7313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优质杂交稻新组合。其中不育系绿香1378A与恢复系泸恢7313均于2006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田间技术鉴定。福建省种子总站于2005年引进绿香313作为中稻种植,2005年、2006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组区试,2007年参加福建省生产试验。2007年9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业组成员对绿香313进行田间现场考察,认为该组合米质优,丰产性好,抗性较强,适应性广,拟推荐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予以审定。  相似文献   

19.
统计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四省(区)于1999-2018年通过审定以及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获得授权的水稻品种信息,主要分析水稻品种的时空分布、类型分布以及第一选育单位等情况。华南稻区1999-2018年通过审定水稻品次数占当年全国品次数的百分比总体平稳,年度占比平均值为23.3%,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分别为10%、6.4%、5%和1.8%;华南稻区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的水稻品次数占全国的14.3%,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分别为4.6%、3.9%、5.0%和0.8%。常规稻占华南稻区审定水稻品种的19.1%,杂交稻占77.7%;获得授权水稻品种占比中,常规稻(含恢复系、保持系等杂交稻亲本)占45.6%,杂交稻占18.9%。三系杂交稻占审定水稻品种的64.8%,两系杂交稻占12.9%;获得授权的三系杂交稻占15.9%,两系杂交稻占3.0%。三系不育系占审定水稻品种的2.6%,两系不育系占0.5%;三系不育系占授权品种的18.5%,两系不育系占6.5%。通过审定水稻品种的第一选育单位为科研院所(含高校)为69.2%,种业公司为29.1%,政府机构为0.7%,个人为1.0%;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水稻品种的第一选育单位为科研院所(含高校)为68.1%,种业公司为19.4%,政府机构仅在2003年发生,个人为2.3%。以上数值均指不同年度占比汇总的20年平均值。华南稻区是全国水稻品种创新的重要区域,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杂交水稻在华南稻区审定品种中占主导地位,三系法是近20年华南稻区最重要的水稻育种途径。华南稻区的水稻育种力量主要集中在科研单位,2016年后种业公司作为华南稻区水稻审定品种选育单位的份额大幅上升;科研院所在华南稻区的水稻新品种保护工作中一直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1990年3月中旬,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对全省大季作物水稻(籼、粳、糯)、玉米、大豆新品种组织了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参加新品种区域试验的水稻中籼品种有9个,粳稻品种7个,糯稻品种7个;大豆新品种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