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业宝典     
《种子世界》2005,(1):53-54
种子发芽率(germination percent of seed)又称试验室种子发芽率。在种子发芽能力试验中,于规定的条件和时间内,正常发芽的种子数与供检种子的总数的百分比。它是评定种子发芽能力及种子质量优劣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其计算方法是:  相似文献   

2.
汉桃树种子发芽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GB/T 3543.4 - 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为检验方法,对种子发芽所需时间、种子成熟度、种子含水量、光照、种子贮藏方式等影响种子发芽的内外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汉桃树种子播后第7天开始露白,第8天日平均发芽数达到最大,15天后种子发芽数基本保持不变.成熟度高的汉桃树种子发芽率极显著高于成熟度较低的种子.汉桃树种子发芽对光照要求不严,无论有光或者无光均可发芽.汉桃树种子发芽要求种子一直保持高含量的水分,鲜种子(含水量54%左右)的发芽能力最强,当种子被干燥至含水量低于10%以下时,其发芽能力将在极短的时间内丧失.由于汉桃树种子为顽拗性种子,贮藏比较困难,剥除种皮后低温高湿贮藏可保存15 d.本试验结果可为汉桃树种子检验和生产育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正>花卉产品质量的检测种子①发芽势、发芽率。a.检测仪器。电热恒温培养箱、光照发芽器及其他发芽设备,体视显微镜或手持放大镜,滤纸,吸水纸,培养皿,镊子等。b.检测方法。测定发芽势或发芽率时,每次至少测定200粒种子,经净度分析后,从充分混合的净种子中随机抽取,每重复100粒或少于100粒的若干重复。根据不同种子的特性确定适宜的培养温度及光照强度。待种子发芽后,每天检查和记载出芽的种子数,达  相似文献   

4.
棉花生产上用健壮的种子进行播种,是实现一播全苗,优质高产,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内因。准确、简易的种子检验方法和标准,能够保证健壮种子用于生产实践。据棉花种子检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设计进行了种子壮子率试验.壮子是指棉花成熟种子在发芽试验中能产生侧根的发芽种子,壮子率是壮子数占试验种子总数的百分率。本研究以翼棉12号成熟种子,经人工加速老化制备的7个不同活力的种子批为材料,进行玻璃板发芽试验,观察了发芽率、胚根长、侧根数、无侧根发芽种子数、有侧根发芽种子数和未发芽种子数等。同对进行了种子电导率(活力指标)测定和田间播种试验.用各个性状的试验平均值计算了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与田间出苗率相关系数以壮子率最大.另外,用翼棉12号和翼棉9号两个品种的7个种子批进行培养皿发芽试验,证明与翼棉12号玻璃板发芽结果相同.最后,还用建立的回归方程,进行估测出苗率与实际出苗率差值的显著性测验,证明差异均不显著,但极差和标准误以壮子率估值最低.结论:棉花种子壮子率与发芽率和电导率相比,更能准确地检验出棉花种子播种品质的真实情况. 在发芽试验过程中,随时将产生侧根的发芽种子拣出,试验结束时,数计未发芽种子和无侧根发芽种子数,从试验总种子数中减去,得壮子数,进而计算出壮子率。方法简单,容易掌握,适宜推广。应用方程计算的各级棉花种子的壮子率可作检验定级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屠礼芬  彭祺  吴雪妮  顾建伟  李春生 《种子》2022,(11):133-137
发芽率是种子质量检测的重要指标,采用高发芽率的种子用于生产,是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传统的种子发芽率检测方法需要耗费大量专业技术人员的劳动力,且存在主观不确定性。针对这一问题,引入图像分析方法,在培养箱中构建图像实时采集系统,获取种子图像;并针对培养箱中的暗光环境,设计相应的种子发芽检测算法,分析当前图像中种子的总数和已经发芽的种子数,计算发芽率。以油菜种子发芽为例进行了实验验证,证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可应用于种子的选育工作,也可用于当前种子质量评价方法的验证工具,有效提高育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党参种子发芽检验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光照、温度及发芽床等因素对党参种子萌发的影响试验表明:在光照条件下,发芽最适温度为25℃,在8~16h的光暗交替下发芽适温为15~25℃,且光照能显著提高发芽率;最适发芽床为纸上和沙上;初次计数时间为发芽后第6天,末次计数时间为发芽后第10天。  相似文献   

7.
赤霉素对猕猴桃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赤霉素对猕猴桃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上海同瑞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75%的赤霉素结晶粉对猕猴桃种子进行处理,在猕猴桃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下实验,结果表明,用赤霉素处理的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明显高于对照,尤其是发芽势明显增强,两次实验4次重复平均发芽数在播后第20天(发芽势记载日期)比对照高38.3%~80.1%,在播后第19天高67.2%~140.4%,同时萌发的时间缩短,比对照早2~4d;不同浓度处理之间的发芽率随着浓度的增加也有增效作用,浓度越大,发芽率越高,在播后第19天的发芽率在39.3%~56.5%之间,第24天的发芽率在94.3%~99%之间.  相似文献   

8.
辣椒种子快速发芽法四川省凉山州种子站(615000)李霞按国家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3543-83规定,辣椒种子发芽床为纱布或滤纸,计算发芽势为6天,发芽率为14天。在纱布或滤纸法中水分不易控制,种子容易霉烂,而且时间长。采用毛巾卷发芽法则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9.
海蓬子种子的发芽特性与贮存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良俊 《种子》2005,24(5):33-35
海蓬子可作为一种盐生油料植物种植开发.通过对海蓬子种子的发芽特性和贮存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海蓬子有明显的休眠特性,休眠期约为90d;种子发芽数为第4天最高,第10天发芽率>5%;在半年的贮存时间内,果穗贮藏较脱粒贮藏有显著的差异;初步的试验结果显示,采收黄熟种子贮藏比过熟种子贮藏更有利于延长种子寿命.图1显示,种子发芽数为第4天最高,第8天后发芽数已明显减少,第10天发芽率>5%.  相似文献   

10.
披针叶黄华种子硬实与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披针叶黄华种子的形态特征、种子大小、千粒重和硬实率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浓硫酸和热水浸种及机械摩擦处理破除种子硬实,同时,对其发芽的温度和发芽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披针叶黄华种子长4.690mm,宽3.616mm,厚2.328mm,净度为98.9%,千粒重为27.64 g,自然成熟后硬实率达85.5%;破除硬实方法中,以沙子研磨的处理效果最好,种子发芽率达89.2%,浓硫酸处理5 min也可使种子发芽率显著提高,热水处理效果最差;23℃(14 h)/15℃(10 h)的变温条件是披针叶黄华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20℃和25℃亦为较适宜的发芽温度;在滤纸、双层纱布上培养,其种子发芽率高于在河沙和沙质土壤上的.  相似文献   

11.
正GB/T3543.4-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规定了种子发芽率的概念,种子发芽率是在规定的条件下长成的正常幼苗数占供检种子数的百分率,规定了玉米种子发芽率时间是7个工作日,也就是说在种子发芽过程在规定时间内给它最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等充分条件,达到发芽率的最大潜力。本方法研究的目的是找到检测玉米种子发芽率的时间点,缩短玉米种子发芽时间,达到最高发芽率,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秦艽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秦艽种子为材料进行发芽床、温度、浸种及光照等不同处理的发芽试验,确定适宜秦艽种子发芽的最适条件,为秦艽种子质量检测方法提供参考依据.设置沙床、纸床2种方式,不同预处理,15℃、20℃、25℃、30℃4种温度恒温处理;见光和避光2种光照形式,采用标准发芽技术进行试验,考察不同处理对秦艽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秦艽种子在有光照的条件下20℃时采用纸上发芽率最高,可达81.33%,预处理对秦艽种子发芽无显著影响.秦艽种子发芽计数时间确定为第10天进行初次计数,第18天进行末次计数.20℃时,采用光暗交替的纸床发芽形式更适合秦艽种子的发芽.  相似文献   

13.
牛大力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绍嫦  白隆华 《种子》2012,31(8):36-38
目的:研究牛大力种子萌发特性,找到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为牛大力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提供种苗繁育途径和方法。方法:测定牛大力种子形态、千粒重和含水量,研究在不同浸种时间、不同光照、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并进一步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比较在不同发芽床培养下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始发芽粒数和发芽天数的差异。结果:牛大力种子平均长度为1 042.24 mm,宽度为925.34 mm,长宽比为1.13,百粒重平均为45.00 g,含水量为2.51%。在光照、温度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种子浸种24 h发芽率最高;在较适宜的浸种时间和温度条件下,种子在光照下培养的发芽率极显著高于在黑暗下培养的发芽率;随着温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先升后降,25~30℃最适合种子萌发;不同发芽床对牛大力种子发芽率有影响,纸上发芽率(92.00%)和发芽指数(15.78)均最高,且始发芽粒数最多(9粒),发芽所需天数最短(14.67 d)。结论:在双层纸床上,浸种24 h,25℃,光照条件,最适宜牛大力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4.
以3种常规水稻种子作为材料,使用滤纸发芽床和3g/L、6g/L、10g/L、15g/L、20g/L 5种琼脂浓度发芽床作为介质,测定并分析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不正常苗率、第7天芽长、第7天根长等指标。结果发现,发芽率测定时不同浓度琼脂发芽床与滤纸发芽床无显著差异,可以使用琼脂发芽床替代滤纸发芽床,且以3~10g/L浓度最佳;琼脂发芽床上发芽的水稻幼苗根系显著优于滤纸发芽床,在培养健壮幼苗时可以选用10~15g/L浓度的琼脂发芽床。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温度、光照、贮藏时间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梅叶冬青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梅叶冬青种子存在休眠期,度过休眠期后发芽率迅速增加,发芽率到达峰值后迅速下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其中GA3效果最佳,其适宜的浸种浓度为50~100 mg/L;光照对梅叶冬青种子萌发没有影响;梅叶冬青种子适宜发芽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华重楼种子最佳预处理方法,为生产上及早破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提供指导.方法:新鲜的华重楼种子经不同去皮方式、不同层积基质及不同浸种药剂处理后,于18℃层积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每周观察并记录,比较分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平均发芽天数的差异.结果:与带皮种子相比,冷冻去皮可显著缩短种子平均发芽天数,而砂搓、纱布、手剥去皮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有显著降低;与壤土基质相比,细砂、蛭石、木屑层积的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均有显著提高,且蛭石基质层积可显著缩短平均发芽天数;NaN3、H2O2、KNO3浸种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结论:华重楼生产上宜采用冷冻法去除种子外种皮,使用0.001%浓度的H2 O2浸种14 h后于18℃蛭石中层积.  相似文献   

17.
试验设置了不同温度、光照和PEG等梯度处理,以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等作为测定指标,筛选牛心朴子种子的最优发芽条件并确定种子对干旱胁迫的忍耐能力。结果表明:1)牛心朴子种子不存在休眠现象,最适的萌发恒温范围为20~30℃,且萌发的起始温度较低,为10℃。光照条件不是限制种子萌发的关键条件,但黑暗条件会影响种子的活力;2)低浓度(5%)的PEG对牛心朴子种子胚根的伸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胚芽则表现为抑制作用;随着PEG浓度的增加,胚根/胚芽比值亦增大,而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萌发胁迫指数以及种子萌发抗旱指数则呈明显的下降趋势;3)牛心朴子种子对干旱胁迫具有一定的忍耐能力,在15%浓度的PEG溶液胁迫下,种子可正常萌发;4)牛心朴子种子发芽较快,在置床后的第3天便有超过70%的种子萌发,故推荐该种子萌发的初次计数时间为置种后的第3天,末次计数时间为第8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山绿茶种子萌发特性,找到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为山绿茶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提供种苗繁育途径和方法。方法:测定山绿茶种子形态、千粒重和含水量,研究在不同浸种时间、不同光照、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并进一步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比较不同贮藏时间下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始发芽粒数和发芽天数的差异。结果:山绿茶种子平均长度为2.84 mm,宽度为1.11 mm,长宽比为2.50,千粒重平均为0.716 9 g,平均含水量为12.36%。在光照、温度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种子浸种24 h发芽率最高;在较适宜的浸种时间和温度条件下,种子在光照下培养的发芽率极显著高于在黑暗下培养的发芽率;随着温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先升后降,30℃最适合种子萌发;不同的贮藏时间对山绿茶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始发芽粒数和发芽天数均有影响,4℃低温贮藏3个月的发芽率(96.33%)和发芽指数(13.78)均最高,且始发芽粒数最多(24粒),发芽所需天数最短(28 d)。结论:低温贮藏3个月,浸种24 h,30℃,光照条件,最适宜山绿茶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川续断种子的吸水萌芽特性,为川续断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种子吸水的研究采用重量法,种子发芽条件研究根据常规发芽试验进行。结果:川续断种子入水后前6h为种子快速吸水阶段,吸水量占最大吸水量的87.2%,20h内吸水饱和,其吸水量为种子平均重量的97.3%左右;川续断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25℃,最适温度为20℃。发芽初次计数时间为置床后第5天,末次计数时间为置床后第15天,发芽势统计时间为第8天。结论:川续断具有快速吸水的生物学特性;温度对川续断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有显著影响,光照有利于种子发芽。  相似文献   

20.
提高棉花种子发芽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彩花 《种子科技》2011,29(7):37-37
发芽率是指在规定的条件和时间内,长成的正常幼苗数占供检种子数的百分率。要提高种子发芽率,就必须有健康、饱满的种子。多年来,棉花种子发芽率低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现就如何采取措施,提高棉花种子的发芽率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