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去除或者保留玉米分蘖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种植密度为2667~5333株/667m~2时,去除分蘖或保留分蘖,对玉米的生育期、生物学性状、产量无显著影响。明确了在玉米生产中,保留分蘖能降低田间管理成本,是玉米生产节本增效的技术措施之一。对提高该区域玉米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去除分蘖对产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向前 《中国种业》2015,(12):69-70
摘要:吉林省湿润冷凉区,通过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去除或者保留分蘖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种植密度2667-5333株/667m2时,去除分蘖或保留分蘖,对玉米的生育期、生物学性状、产量无显著影响。明确了在玉米生产中,保留分蘖能降低田间管理成本,是玉米生产节本增效的技术措施之一。对提高该区域玉米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分蘖特性比较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分蘖特性差异,以及分蘖对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本研究以37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多重比较和相关性分析,比较了不同玉米品种的分蘖率差异,分析了分蘖率与株高、穗位高、产量及其构成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品种间的分蘖率差异显著,根据分蘖率的高低可将玉米品种分为高、中、低3种分蘖类型。‘DK56’的分蘖率最高,达到93.33%;‘浚单211’的分蘖率最低,为0.00%。分蘖率与株高和低分蘖品种的穗行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23和0.609;分蘖率与穗位高、行粒数、百粒重和产量等性状相关不显著。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分蘖率差异显著,去留分蘖不会对玉米产量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4.
种植方式对黑麦草生育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种植方式对黑麦草生育特性的影响,以钻石T和特高多花黑麦草为材料,采用稻底撒播、浅沟撒播、翻耕条播和翻耕撒播4种种植方式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方式对黑麦草出苗速度有较大影响,但对生育期影响不大,各播种方式生育期从抽穗期起开始接近,到成熟期基本一致;1月中旬后,黑麦草株高进入快速生长期,生物产量也快速提高,株高与产量增长呈正相关;黑麦草分蘖数存在1个高峰值,其分蘖减少是因田间覆盖度增大,部分分蘖由于光照不足成为分蘖无效甚至死亡,此时产草量的增加主要依靠植株增大和向上生长形成;翻耕条播产草量最高,土壤精细耕作是提高稻田轮作黑麦草产量的重要因素;2个品种产量在3月中旬都有一个峰值,此时黑麦草可为牲畜提供大量草料.种植方式对黑麦草生育特性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对根系和产草量影响最大,采用翻耕播种是提高黑麦草产草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的生理性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归纳了不同密度下,玉米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也对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进行了总结。不同玉米品种对种植密度的反应不同,只有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下,玉米的生理指标都达到最适值,并且实现玉米群体产量的最大值,为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夏直播玉米分蘖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米是禾本科玉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本身具有分蘖的特性。玉米近地表的叶腋处可生分蘖,分蘖的多少与品种、类型、土壤肥力及种植密度有关。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经人们不断驯化筛选,逐渐选择出了分蘖较少的玉米品种。目前生产上因用途不同,选用的玉米品种的分蘖能力也不同。青贮玉米品种分蘖力强,分蘖多,产量高;甜糯玉米品种较粮饲兼用玉米分蘖力强;叶片窄长的品种,分蘖能力强。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不同品种去除分蘖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吉林省湿润冷凉区,开展了不同玉米品种的分蘖对产量的影响试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4200株/667m2时,去除分蘖或保留分蘖对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无显著影响。明确了每667m2种植4200株时可以保留分蘖,达到省工省力、节约成本、明显增加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的,为提升本区域玉米高产高效的生产能力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为明确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分蘖特性差异,以及分蘖对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37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多重比较和相关性分析,比较了不同玉米品种的分蘖率差异,分析了分蘖率与株高、穗位高、产量及其构成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品种间的分蘖率差异显著,根据分蘖率的高低可将玉米品种分为高、中、低三种分蘖类型。‘DK56’的分蘖率最高,达到93.33%;‘浚单211’的分蘖率最低,为0.00%。分蘖率与株高和低分蘖品种的穗行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23和0.609;分蘖率与穗位高、行粒数、百粒重和产量等性状相关不显著。【结论】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分蘖率差异显著,去留分蘖不会对玉米产量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9.
用大刍草作受体和现代玉米杂交,对产生的"中间型"种子进行种植观察,其后代出现分蘖、分枝、多穗;由此我们认为玉米的进化过程是:分蘖→分枝→多穗→现代玉米;现代玉米出现分蘖、分枝、多穗均属"返祖现象"。  相似文献   

10.
玉米的分蘖是其苗期常见的生长现象,通常认为分蘖会带来玉米营养的分散,也有人认为不进行处理的分蘖也对产量有一定的正面作用。对不同密度下玉米分蘖处理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黑龙江省各地雨水比较充沛,玉米多出现分蘖、多穗、香蕉穗等现象。各地纷纷有农民和经销商进行咨询。本文就玉米分蘖、多穗、香蕉穗产生原因,对产量性状影响及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1玉米原始性状假想玉米是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它原本具有禾本科的普遍特性,只是在人为选育与驯化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变异。试想玉米最原始性状也应与水稻、小麦等作物相似,具有多分蘖性,主茎和分蘖(侧茎)顶  相似文献   

12.
制种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自东北至西南狭长的玉米种植带中,70%以上的玉米种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辽西是辽宁省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杂交玉米制种和商品玉米种植在本地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由于制种基地的相对固定和规范化建设,玉米制种轮作倒茬困难较大,重茬种植现象比较突出,玉米丝黑穗病经常发生.由于玉米杂交种的发病率与双亲自交系的抗病程度关系密切,而且玉米丝黑穗病不存在明显的生理分化,凡是高抗的自交系或杂交种在各地区均表现为高抗,凡高感的自交系或杂交种均表现高感.因此,随着玉米制种组合的增多,感病品种的种植,加之品种间差异很大,一般都是出穗后才显露症状,少数自交系在苗期即显露症状,对玉米的产量影响极大,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已经成为影响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玉米空秆是指玉米植株不结果穗或有果穗而无籽粒的现象。在生产中,玉米空秆现象极为普遍,据调查玉米空秆率一般在2%以上,严重的可达20%~30%。空秆成为玉米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障碍。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本人总结了一些造成玉米空秆的原因及玉米空秆的预防措施,能有效减少玉米空秆的发生,提高玉米产量,促进农业增产增收。1玉米空秆的成因造成玉米空秆的原因很多,主要与植物生理、外界环境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朱家慧 《种子世界》2021,(11):0021-0023
我国是玉米种植的发源地,在东北、华北、西南地区都有广泛种植,其中东北地区的产量是最多。科学化应用于玉米种植新技术,在提高玉米质量及产量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农业技术创新发展视角下,种植技术包含高产栽培技术、增密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结合实际情况来种植玉米,其中对玉米种植中的新技术应用合理性及应用过程等一一进行分析,这对提高玉米种植效率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考虑到玉米的质量和产量与环境因素、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多种因素有关,从新技术实践应用的角度展开套盾,旨在实现细腻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下效果提升,并达到玉米增产增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正>山西省屯留县地处上党盆地,光照充足,土地肥沃,无霜期长达160d,种植玉米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近年,病害有加重趋势,严重的达10%,对玉米的产量造成很大损失。1病害发生特点玉米丝黑穗病在我国春玉米种植区普遍发生,在东北、华北北部、西北和西南丘陵地区发生较严重,田间发病率2%~8%,重病田发病率60%~70%,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6.
施肥水平与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的效应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谭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1):177-182
为探讨不同施肥水平与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作用效应,以玉米杂交种‘桂单0810’为材料,裂区设计,设置4个施肥水平和6个种植密度,进行一年两季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与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都有显著的作用效应;随着施肥水平提高,氮素利用率、氮素农学效率、氮素生理效率均有所降低,同一施肥水平随密度增加,氮素利用率、氮素农学效率、氮素生理效率均有所提高,通过调节种植密度可以较好发挥氮素的作用效率;以(A2)施纯N 225.0 kg/hm2、P2O5 75.0 kg/hm2、K2O 187.5 kg/hm2与种植密度在(B3)52500株/hm2至(B4)60000株/hm2玉米产量可达7913.2~8207.8 kg/hm2是一种较优的密、肥配合选择。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种植过程中,品种的选择和病虫害的防治是决定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对玉米品种的选择及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促进我国玉米种植产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春播玉米新品种A137在适宜区域生态环境下的最佳种植密度,确保该品种能获得较高产量,设置45 000、52 500、60 000、67 500、75 000株/hm25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春播玉米A137在不同种植密度下产量、穗部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性表现.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A137产量表现为先...  相似文献   

19.
张斯琴 《种子世界》2021,(10):0099-0101
科尔沁位于内蒙古半干旱区域,水资源有限,覆膜灌溉等措施对当地春玉米生长以及产量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基于此,本次研究在不同覆膜灌溉状态下,对科尔沁地区春玉米生长生理及产量的影响。就研究结果可知,科尔沁地区在进行春玉米种植时,选择垄沟全覆膜雨养模式,即垄沟比为 50∶30,灌溉量在 38mm 时,能够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玉米产量较高,且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可在科尔沁地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华劲松 《作物杂志》2012,28(5):131-135
研究了攀西地区玉米/芸豆间作种植方式下,种植密度对芸豆群体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芸豆中后期群体田间小气候有明显的影响,种植密度从低到高,群体内相对湿度逐渐升高,温度逐渐下降,冠层上层CO2浓度减小,下层CO2浓度增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群体下层透光率(T)减小,叶面积指数(LAI)增大,但密度过大LAI峰值出现较早,高值期持续时间变短,下降速度快;产量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过大,产量反而下降。试验结果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15.6万株/hm2种植密度不仅能够保证个体生育状况和群体通风透光条件,而且能实现产量构成因素最佳配置,充分利用地力和空间,获得高产,是攀西地区玉米/芸豆间作中适宜的芸豆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