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耶氏菌接种于改良PBS,普通蛋白胨水和生理盐水中,置4℃冰箱内定期观察。结果耶氏菌在这三种培养基中既能增菌又能长期保菌;无论纯菌还是现场猪粪标本中的耶氏菌均能在改良PBS中存活5年以上,且菌株不发生变异。证明PBS是一种增菌与保菌的理想培养基。  相似文献   

2.
皮癣菌和皮癣菌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3.
增菌培养基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自制的增菌培养基按比例添加于猪丹毒G4T10株活疫苗、猪多杀性巴氏杆菌EO630株活疫苗、猪多杀性巴氏杆菌A型CA株活疫苗、猪链球菌ST-171株活疫苗的培养。结果上述四种疫苗比使用常规培养基培养的菌数分别提高44%;34%;95%和59%;增菌的效果明显。这也说明了在其他工艺条件较稳定的情况下,增加培养基中细菌所需的营养成分和数量,对获取高浓度菌数的重要性。添加增菌培养基后,不会影响上述四种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菌数的提高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防控细菌耐药性是目前兽医药界研讨的热点。本文根据兽医菌毒虫(细菌、病毒、球虫)的耐药现象与耐药机制,提出“耐药菌疾病”和“耐药菌流行病”的概念及6+4项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6.
本文通过对土著菌菌床养猪技术的原理、土著菌的制备和土著菌与商品菌种的比较分析3个方面论述了土著菌在菌床生态养猪中的应用,以期推动土著菌菌床养猪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8.
皮肤癣菌性假足菌肿是一种罕见的深层真菌感染。为了提高对此疾病的认知,本病例通过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诊断,进而根据诊断结果用药治疗。采集患猫皮下结节样本进行细胞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真菌培养。细胞学检查可见多核巨细胞和上皮样巨噬细胞吞噬蓝黑色物质和真菌菌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肉芽肿中心包含大量未着色的菌丝;真菌培养结果为犬小孢子菌的大分生孢子。综合诊断为猫皮肤癣菌性假足菌肿。治疗采用口服抗真菌药物和病灶内清创、外科切除结节相结合的方案,通过后续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检查,监测口服抗真菌药物对机体造成的副作用,结果表明该患猫恢复良好,服药期间肝酶指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7,(6):130-137
本研究旨在探讨MTT法用于沙门菌(Salmonella)活菌计数的可行性及操作的最佳试验条件。通过改变波长、反应时间、试剂剂量等,确定MTT法测沙门菌活菌数的最佳试验条件,同时采用Pearson相关模型进行双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TT检测沙门菌活菌数与平板计数法的测量结果是一致的,并且不同生长阶段的沙门菌对检测结果没有影响。研究表明MTT法用于检测沙门菌活菌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对47份细菌分离物进行了鼻疽诺卡氏菌的鉴定,其中15份分离物采自艾尔伯塔,9份采自安大略,各2份采自新布伦瑞克、纽芬兰、新斯科舍地区与流行性乳腺炎有关的临床病例。另外17份分离物采自患流行性乳腺炎奶牛场的储奶槽。所有分离物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表明,霉菌酸量的多少与诺卡氏菌属一致,且对50μg/ml的强力霉素C均有抵抗力;在有50μg/ml硫酸卡那霉素存在时,45株生长较好,2株生长减缓;  相似文献   

11.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增菌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主要分析了布鲁菌病的病原、易感动物、传播途径等,同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防控措施,以期为临床有效防控布鲁菌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钟玉荷 《兽医导刊》2016,(4):133-134
鸭肺炎主要由真菌或酵母菌感染而引起的肺部炎症问题,以雏鸭多发为主,其最常见的病原菌为烟曲霉菌及肺炎克雷伯氏菌.此病发病率高,致死率大,主要通过空气及饲料传播使家禽感染发病,另外还有饲养过程中的问题(如圈舍狭小,阴暗,封闭性较强)也可诱发此病.  相似文献   

14.
我国首见兔絮状表皮癣菌所致皮癣菌病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5月,重庆江津市某镇一农户饲养家兔150只,其中15只幼兔陆续发病,已死2只,送来2只到我院诊治,诊断为皮肤癣菌病。患兔先于面部出现红斑或红疹,瘙痒不安,头顶、眼眶、鼻梁、面颊等处皮损,脱毛,逐渐形成黄白色或灰白色痂皮或鳞屑,继之腹下,四支...  相似文献   

15.
主要分析了布鲁菌病的病原、易感动物、传播途径等,同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防控措施,以期为临床有效防控布鲁菌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堇色毛癣菌所致猪皮癣菌病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癣菌为人兽共患病。为查清本院实习牧场及荣昌县农场等单位饲养种猪皮癣病病原菌和流行情况,在1997年11月,对我院牧场4头母猪和县农场20头种猪(其中2头种公猪)进行普查。患猪呈现脱毛,擦痒,擦后皮损加剧并逐渐扩展,头、躯干及四肢上部可见指盖或铜钱大...  相似文献   

18.
19.
沙门菌病(salmonellosis)是由沙门菌属(Salmonella)细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畜禽沙门菌病的有效途径。由于当前使用的沙门菌减毒疫苗成本较高,免疫效果不稳定,免疫程序复杂,导致使用率不高。口服植物型沙门菌疫苗具有产量高、生产时间短、成本低、安全性高等特点。对口服植物型沙门菌疫苗的研究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广泛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丰富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EMI)的防治方法,筛选对伊丽莎白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采用稀释涂布法对蚓粪中的EMI拮抗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了分离菌株LM-7的分类地位;研究拮抗菌株LM-7对EMI的最佳抑菌条件及其抑菌活性物质。结果显示,LM-7为抗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antibioticus),在PDA培养基上对EMI的抑菌效果最佳,圈径比为11.13。LM-7胞内含有聚酮合酶基因PKS-Ⅰ、PKS-Ⅱ和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基因(NRPS),抑菌活性成分与非核糖体多肽和聚酮类次级代谢产物有关,其抑菌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胞外分泌物中。研究表明,LM-7菌株可作为防治EMI的备选菌株,其发酵液具有开发为新颖结构活性化合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