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蚕的中肠型多角体病是一种病毒病,各地发生较多,是一种重要蚕病.1、病征:中肠型多角体蚕病的外观病征和软化病类似.即发育不齐,体驱萎缩或呈空头,患病严重个体,粪便为乳白色,粪中含有大量多角体.本病发生于1—5龄,5龄后期易暴发;5龄后期感染个体变为不结茧蚕.最显著的病征是:解剖病蚕中肠,几乎全变为混浊乳白色,而前肠、后肠与健康蚕同样不发生病变.发病初期仅中肠后端部份呈乳白色,随病势发展,乳白色扩展到前方,用显微镜观察,和后肠连接的中肠部份,只有少数细胞群变为乳白色,原因是形成多角体量少,这部份的前方则一般都呈乳白色.  相似文献   

2.
微粒子病过去就广泛发生,特别是法国,曾一时大量蔓延,使蚕丝生产频于危机.由于巴斯德发现了病原体,采取了有效措施,现已较少发生,但至今仍有注意的必要.1、病征:微粒子病是慢性病,感染初期从外观上难以发现.随病势发展,食欲不振,动作呆滞.成长缓慢,蚕体细小,即发生所谓迟眠蚕和小蚕,蚕儿经过不齐.最明显病征是:皮肤出现各种大小黑褐色病斑,和金毛虫螫伤斑相似,但能根据其他病征区别,即使是  相似文献   

3.
蚕血液型脓病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血液型脓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春蚕、夏蚕和秋蚕都有不同程度地发生。它是由核型多角体病毒寄生蚕体而引起发病的,各龄蚕都可以感染发病。发病的症状表现有不眠蚕、起节蚕、高节蚕、脓蚕。病蚕运动狂躁、体色乳白、皮肤易破、流出脓汁、污染蚕座、传染健蚕,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4.
卢德 《广西蚕业》2002,39(2):43-43
有位蚕农来信说 :“今年几乎每批蚕均遭受到蚕脓病的毁灭性打击 ,每批都先洗匾干净之后 ,再喷洒漂白粉液 ,蚕期添食氯霉素 ,每日定时撒新鲜石灰 ,但每批的三至四龄就开始出现脓病蚕 ,以起蚕居多 ,待到五龄的第四、五天就死光了。”从这位蚕农来信内容看 ,脓病无法控制主要是消毒不彻底 ,因为养蚕一旦发生了脓病 ,随着病蚕胃液和血液脓液的流出 ,大量病毒污染蚕匾、蚕具、人手。假如死蚕随地乱扔 ,还会随着养蚕人员的活动 ,传播到整个养蚕环境中 ,致使病毒难于被消毒干净 ,只要养蚕环境中仍有病毒存在 ,脓病蚕就会批批发生 ,难以控制。所以 ,…  相似文献   

5.
于永霞 《广西蚕业》2005,42(2):49-50
近来,有许多蚕农来电反映:“养蚕最头疼的是每批五龄蚕都发生脓病,给蚕添食什么药都试过了,不管用”。现就这个问题做一下解答。蚕农说的脓病是指家蚕血液型脓病,是广西蚕区经常发生的一种蚕病,养蚕户一旦发生这种病,非常难控制,往往出现批批蚕都发生脓病的现象。这里强调要控制住脓病蚕的发生,办法在于防而不是治疗。  相似文献   

6.
蚕病述要     
病毒病蚕的主要病毒病,有核型多角体病、质型多角体病,空头性软化病三种,其中核型多角体病在春蚕的壮蚕期容易发生,与此不同,质型多角体病和空头性软化病在早秋的壮蚕期大面积发生,往往成为歉收的原因。 (一)核型多角体病本病也称脓病,世界养蚕国家包括日本在内很早就已知道是一种病毒病。 1.病征幼虫特别壮蚕呈现的病征,首先体色有一点像污染(脏)那样的变色,其  相似文献   

7.
为害蚕儿的主要蚕病有软化病、硬化病及脓病.从最近的动向看来,软化病和脓病成为危害的主体.根据养蚕统计年报,1979年蚕作良好,蚕病危害损失率降低到1.8%,其中软化病和脓病所造成的损失率占85%,它的为害85%以上发生在初、晚秋蚕期.统计上所指的软化病,按病原不同可分两类.由病毒引起的中肠型脓病及病毒性软化病等一类软化病占为害的大多数,由细菌引起的所谓细菌性软化病为害较少.鉴于脓病(核多角体病)也是病毒病,所以本文打  相似文献   

8.
<正> 1995年春蚕,全省普遍大发脓病,蚕茧大减产,今年(1997)秋季、南充嘉陵区文峰乡七、八、九村,一些农户,蚕至三龄时大发脓病损失严重。脓病之名是根据此病发生后流出乳白色脓汁而定名的,又叫血液型脓病,病蚕的血液变成浑浊不清似脓汁一样,根据现代微生物科学研究证明病原为一种病毒,进入  相似文献   

9.
蚕农一般把“血液型肤病”称作“脓病”,把这种病蚕叫“脓蚕”,“肤病是农村养蚕的多发病和常见病,目前无药可治.一旦脓病蚕发生,其最终结局只能是死亡.因此,对待蚕的脓病,应该以预防为主.1、全面消毒.实验证明,无菌饲养条件下,蚕不会发生任何传染性疾病.因此,彻底、全面的消毒,是防“脓”的首要和根本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崇义县属典型的山区,空气流动较平原差,农民所居住的房屋以传统的泥墙,小单间保暖式房间结构为主体,窗门小,不对称,且一般建在背山不通风处,房屋虽有冬暖夏凉之功能,可房屋内潮湿不通风,然而蚕儿为群体生活,蚕粪与桑叶混在一起,蚕儿容易发生病害,尤其是7、8月份养蚕,血液型脓病发生率约占蚕病70%~80%,给蚕桑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笔者现就家蚕血液型脓病防治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正>家蚕体腔型脓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当小蚕期感染病毒后,一般经过3天~4天就发病死亡,大蚕约需4天~6天。而且气温越高,蚕儿发病越重。蚕儿发病后,食桑很少或停止食桑,在蚕座内狂躁爬行。体躯肿胀,体色变成乳白色,体皮易破裂。另  相似文献   

12.
家蚕感染脓病软化病后,能否长期潜伏于体内,并不表现病征,在遭遇不良环境条件的袭击时,这种潜伏的病毒,迅速增殖,使蚕病突然暴发呢?也就是脓病软化病有否隐性感染呢?这是探明环境诱发脓病软化病的实质的一个重要问题。Kridge(1958)提出家蚕  相似文献   

13.
<正> 蚕种是一种生产资料,是蚕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桑蚕普种是为丝厂生产优质、高产原料茧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要求普种既是优良的杂交组合,又要质量过硬而合格。 近年来,有些蚕农反映:“蚕子越来越不好养,很易发生脓病,是否与蚕种有关?”对于此类询问,过去我们都回答“脓病与蚕种无关”,但经多次的调查与观察发现,上述回答并不准确,如同一人饲养的同品种蚕儿,为什么脓病蚕中多数是白蚕(老七字号、锦绫号品种);又同一户饲养的蚕儿,尾批蚕中的异斑蚕比首批蚕多;同季别同品种同一人饲养,不  相似文献   

14.
应用灭菌饲养方法,对五龄起蚕以5℃低温冲击或职0.5%福尔马林(含0.5%HcoH)添食24小时,其结果,很少发生脓病或没有发生脓病;而在普通蚕室内饲养条件下,经同样低温冲击或福尔马林添食,其血液型脓病(N)、胃肠型脓病(C)以及并发型脓病(NC)等病毒病发生很多;同时发现,不同龄期的起蚕经低温冲击后,对病毒的感染性有显著的不同。接触低温冲击后,稚蚕期对病毒感染性提高不大,而壮蚕期对病毒的感染性比未经低温冲击的同龄蚕,提高达一亿倍左右。因此我们认为,所谓“五龄起蚕低温冲击或福尔马林添食刺激诱发脓病”的实质,主要是由于刺激因素引起蚕儿生理机能的虚弱和紊乱,提高了蚕体对病毒的感染性而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15.
不结茧蚕与特定的蚕病不同,一直到熟蚕,从外表上看与健康蚕没有什么不同,但上簇之后不能吐丝结茧,所以叫做不吐丝蚕或者不结茧蚕。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疾病、遗传、生理性失调等,现分述如下: (一)因脓病引起不结茧蚕脓病多角体在吐丝口附近的筋肉和神经、气管等处形成、使吐丝机能发生紊乱而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存在于泥土地中的家蚕中肠型脓病病原,在室内自然环境中越冬后,对蚕的致病力显著降低.收集经越冬的病原添食感染后无病征出现的五龄蚕后期蚕粪,应用生测法检查有病原性,应用C.B.B法检查有多角体(CPB)存在.农村蚕室调查也表明.春蚕期虽未发现中肠型脓病,但在中秋蚕期,仍有该病出现.可以认为,多数是由于春蚕带毒蚕粪污染环境成为下一蚕期发病的感染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7.
蚕病是高速度发展蚕桑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通常所見的蚕病有脓病、軟化病、白僵病、微粒子病、蝇蛆病,其中除蝇蛆病外,都是强烈的傳染病。蚕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規律,病原感染是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脓病的病原是滤过性病毒(又称病毒),  相似文献   

18.
家蚕血液脓病病毒容易经伤口或食下进入蚕体,在不良环境条件下更易引起感染发病。要防治血液型脓病的发生就要从养蚕布局,蚕前、蚕中、蚕后严格消毒,改善饲养环境,加强桑园管理,选采适熟叶,添食抗菌药剂和石灰水等全方位采取防治措施,创造适合蚕儿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增强蚕儿体质,切断传染源,才能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蚕病的诊断     
一、小蚕期 1.食欲不振,经过延长,发生细蚕,迟眠蚕,起缩蚕时: a.在眠的前后毙死者,为传染性软化病或微粒子病。 b.蚕虽然大小不齐,但不毙死时为氟化物,二氧化硫等公害。 2.一眠时,体色少带暗色而突然毙死者为曲霉病。 3.蚕的行动非常活泼者,为脓病或杀虫剂的中毒。 4.二龄或三龄蚕,尾部弯曲,将它伸直时皮肤易破而出血。这种情况是患曲霉病。 5.肛门变成暗褐色,可见便秘和脱肛  相似文献   

20.
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淑红 《四川蚕业》2006,34(2):37-37
1发病特征及危害血液型脓病俗称高节蚕,系感染细胞核多角体病毒所致,传染途径为食下传染及创伤传染,发病多在3龄~老熟,尤以5龄中后期最为严重。本病属亚急性传染病,小蚕感染后经3~4天发病死亡,大蚕经4~6天发病;外温高时病程加快。病症在不同的阶段分别表现为不眠蚕、起节蚕、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