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交育种法的要点包括亲本选择、选配,F1代回交子代处理,回交的次数,回交子代需种植的群体规模,自交,株系的比较鉴定。通过分析,指出回交法在西瓜育种上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枝条颜色变异的原因,以金枝黄花柳回交子代及其亲本为材料,分析子代枝条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及性状与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显示,金枝型回交子代枝条表现为黄色到橙色,普通型回交子代枝条表现为墨绿色至棕色,不同单株个体之间存在颜色差异。枝条转录组共检测到差异表达基因2 499个,其中上调基因984个,下调基因1 515个。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发现,卟啉与叶绿素代谢通路(KEGG&ko00860)中与色素合成有关的基因表达量存在差异,其中叶绿素/细菌叶绿素a合成酶(2.5.1.133;2.5.1.62)与叶绿素/细菌叶绿素a还原酶(1.3.1.111)基因表达上调,叶绿素酶(3.1.1.14)基因表达下调。基因差异表达会影响代谢通路,进而影响枝条中叶绿素的含量,导致枝条颜色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菜薹随体—染色体初级三体的筛选与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菜薹品种‘青露菜心’为材料,采用核型分析和形态学鉴定的方法,从三倍体与二倍体的回交子代中筛选SAT–染色体初级三体。共鉴定了374个回交子代,获得了1株SAT–染色体初级三体。SAT–染色体初级三体生长发育基本正常,但柱头高出雄蕊,(n + 1)雌、雄配子的传递率分别为6.04%和3.20%。  相似文献   

4.
针对小葱市场需求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测交、回交、自交及育性鉴定方式进行雄性不育系及自交系的选育,创制小葱种质7份,利用三系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出速生、高产、优质的小葱新品系“冀快葱1号”和优质、速生、直立性好的小葱新品系“冀快葱2号”,提升了小葱育种的速度,使我国小葱育种迈上了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番茄晚疫病抗性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抗病品系‘CLN2037’和感病品系‘236’、‘238’为试材,通过田间抗感杂交、回交,于真叶期接种番茄晚疫病菌生理小种T1,2,鉴定子代的抗病性分离情况。结果表明:品系‘CLN2037’对番茄晚疫病的抗病性为单基因部分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6.
封面良种──红玉柑简介红玉柑作为我国柑桔有性杂交育种中第一个通过回交途径获得的新的品种类型。1989年通过省级鉴定,1991年获省农业厅杂柑类评比一等奖。该品种系浙江省科学院柑桔研究所1974年以黄岩少核本地早“新本一号”为母本,以伏今夏橙的珠心系“...  相似文献   

7.
陕西华县辛辣蔬菜研究所同延龄所长主持的“洋葱雄性不育系选育与利用”研究课题,2005年3月30日在陕西杨凌通过专家组的鉴定验收。该课题通过多代回交选育获得了洋葱雄性不育系及相应的保持系,研究解决了洋葱杂交制种中父、母本花期不遇的问题,洋葱抗未熟抽薹育种及与洋葱品质、耐贮性相关的单心率育种等技术问题.并利用雄性不育系成功的培育出洋葱杂交一代——金罐一号和黄高早丰一号等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黄瓜果长遗传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黄瓜果长遗传力,是进行新品种选育的重要依据。有关黄瓜果长这一数量性状遗传力的研究,在国内报道不多。本试验是结合黄瓜育种得到的资料,来说明果长这一数量性状的遗传力。 材料与方法 试验采用斯威特x长春密刺和斯威特x律研四号两个杂交组合,美国引进品种斯威特是华南黄瓜类型,津研四号是华北长黄瓜类型,长春密刺是北方密刺型品种。三个亲本品种都是四代纯合自交系。1985年冬春温室日组合,1986年越冬温室种植F1,进行了自交和回交,1987年春露地采用地膜覆盖种植三个亲本、两个F1、两个F2、四个回交一代。试验…  相似文献   

9.
《蔬菜》2003,(1)
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铁华、副研究员王淑芬创立的“甘薯计划集团杂交育种法”,已由国家科委组织的专家组验收认定,这标志着我国的薯类育种技术已迈进国际先进行列。验收组的鉴定意见认为,此项技术改进了美国JONES提出的“随机杂交集团育种法”程序复杂、育种年限长、需要场地大、随机性大以及不利于按育种目标定向选择等弊端,育种年限可缩短4年。经过育种实践证实,这种方法比常规育种法提高杂交制种效果53.6 %,产量选择效果提高13.3 %,可提高新品种选育效果1.5倍,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甘薯育种新方法。甘薯计…  相似文献   

10.
在食用菌菌种复壮过程中,多孢育种法可替代单孢育种法,可作为菌种复壮的常规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11.
核基因雄性不育在不同生态型大白菜间的转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岳艳玲  冯辉 《中国蔬菜》2005,1(7):22-22
大白菜复等位基因型雄性不育系具有雄蕊退化彻底、不育性稳定等特点,是一类比较理想的雄性不育材料。但由于该类不育系不能通过连续回交进行保持,也就不能用一般的饱和回交法进行转育,造成了这类不育系转育难的问题。迄今为止,该不育系并未在生产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只限于最初育成不育系的少数几个单位在个别生态型(直筒型)品种的优势育种上应用〔1,2〕。为了拓宽该类核基因雄性不育的应用范围,改善原有不育系遗传基础狭窄、类型单一的状况,本试验根据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3,4〕,探索了核基因雄性不育在不同生态型大白菜间的转育,获得了卵圆…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研究影响中国北方夏季白菜生产的多种主要因素为依据,简要阐明选育北方夏季白菜新品种以高抗病毒和耐高温干旱为主要育种方向,初步提出适宜北方夏播白菜新品种以夏阳类白菜自交分离选择,当地良种自交纯化、定向回交,使其基因重组及抗病、抗逆性鉴定为主要育种技术,创造出新的育种材料,并用山东农科院蔬菜所育成的适宜北方夏播白菜新品种结果为佐证,开展了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幼龄苹果树抗寒力早期鉴定方法——膜脂脂肪酸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果树抗寒育种和引种工作中,为确定子代或所引材料的抗寒力,育种工作者常需耗费10几年的时间,调查其自然越冬期间的冻害表现,尤其是调查酷寒年份的冻害表现,而酷寒年份一般10年左右才出现一次。因此,如何缩短调查年限,早期预测果树抗寒力,早已成为人们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在确认了重庆市辣椒病毒病侵染的主要毒原为TMV和CMV,株系分别为TMV-PM、CMV-POM、CMV-PmM的基础上,对我所保存的280份辣椒种质资源进行田问及室内病毒病抗性鉴定,获得3份抗TMV或抗CMV的材料:65尖、159、270。通过前期配合力测定,对3份抗源分别采用优势育种原理直接利用的方法和采用回交转育创新育种材料的方法,获得了抗TMV和CMV、性状稳定、优良的育种新材料5份;利用抗源65尖直接配组,初选出强优势组合B2005和B2015,利用5份抗源转育新材料作杂优亲本配组,初选出强优势组合6个。  相似文献   

15.
丁云花  简元才 《蔬菜》2005,(12):8-8
花椰菜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类蔬菜。由于其营养丰富、风味鲜美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花椰菜生产发展很快,栽培面积迅速上升,已成为我国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为了丰富、更新花椰菜品种,提高花球产量和品质,改进育种技术,本课题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花椰菜品种改良育种研究,利用胞质雄性不育材料,通过多代连续回交转育获得一批不育性稳定的花椰菜胞质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16.
紫燕1号是安徽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育种研究室育成的辣味型彩色椒一代杂种.其母本9708A是从安庆早椒经航天搭载变异材料中选育的不育株,经5代回交选择育成的优良不育系,其父本9718是从国外紫色甜椒中经多代自交定向选育的优良株系.  相似文献   

17.
“紫燕1号”是安徽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育种研究室育成的辣味型一代杂种彩色椒。其母本9708A是从“安庆早椒”经航天搭载变异材料中选育的不育株,经5代回交选择育成的优良不育系,其父本9718是从国外紫色甜椒中经多代自交定向选育的优良株系。  相似文献   

18.
试验表明,黄瓜雌性系回交后代,具有多代的回交优势。杂种一代(HF1)优势率为18.9% ̄32.5%,HF2(BC1)优势率为7.3% ̄46.1%,HF3(BC2)优势率为11.4% ̄20.1%,HF4(BC3)的优势率为9.3% ̄15.7%,表现较强的多代杂种优势。回交后代的抗病性,随着回交代数的增加,有不断增强的趋势,从而为开展黄瓜多代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霞  牛晓雪  路远  包艳存  李保华  牟萌  杨林 《蔬菜》2023,(11):35-40
摘要:为了推进芦笋的全雄育种工作,从芦笋性别分化的遗传基础、雄性两性花的诱导、芦笋雄性两性株的鉴定与应用等方面综述芦笋雄性两性株的研究进展,并指出未来要加大芦笋种质资源的搜集、利用,利用染色体分带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等对芦笋两性株染色体配对开展精细研究,利用高通量分子测序技术开展芦笋雄性两性株遗传机理的研究,并研究表观遗传修饰对芦笋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的调控如何稳定地遗传给子代。  相似文献   

20.
对三个经济性状显著不同的甜菜品系根据个体表现型所划分的集团子代,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品系间和集团间的根重及含糖差异均显著;在集团间,根重以优良集团子代最高,含糖以普通集团子代最高,二者与低劣集团子代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与品系比,集团的经济性状,特别是,含糖率的遗传力大幅度下降,致使响应值很低,其性状特征不能稳定地传给后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