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福建省乡村生态景观林建设要求,分析了连城县乡村生态景观林的建设条件;按照分区分类的研究方法,将连城县乡村生态景观林建设区域划分为中山、低山、高丘等3个区,将乡村生态景观林类型分为休闲旅游、功能防护、屏障绿化等3个大类;根据树种选择原则和生物学特性,提出连城县各区、各类乡村生态景观林营造的主要景观树种,建立适宜连城县乡村生态景观林各类型的树种优化配置模式,为连城县乡村生态景观林项目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国外乡村人居林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乡村人居林日渐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农村绿化的核心。通过对欧洲、美国、日本和印度典型乡村人居林建设特点和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 重点探讨了乡村人居林建设在增强本地特色、提高科学规划、提升环境意识和加强村民参与方面的启示作用, 对正确科学指导我国未来新农村林业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乡村人居林建设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阶段, 乡村人居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为更好地了解乡村人居林建设进展, 为今后新农村建设和研究提供参考, 从乡村人居林结构布局、植物选择与配置、栽培种植技术、传统森林文化、功能和规划设计6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对正确科学地指导我国未来新农村林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平 《防护林科技》2016,(8):101-103
乡村生态景观林营建有利于拓展绿化空间、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促进乡村生态旅游,弘扬森林生态文化、打造乡村绿化精品。本文以顺昌县生态景观林建设为例,通过阐述生态景观林内涵、分析2016年景观林营建现状、并从营建地选择、营建规模、树种选择、苗木规格、景观林改造提升、养护与管护等方面探讨了生态景观林营建要点,并系统地分析了项目资金融合建设、适宜地块选择、创新管护机制等方面对生态景观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胶东半岛乡村人居林建设类型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胶东半岛新农村绿化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胶东半岛新农村绿化的总体思路,对胶东半岛现有的乡村人居林进行了分类,并形成了不同类型乡村人居林的发展思路,可为山东及同类地区的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福建省88个乡村的庭院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乡村庭院林植物组成丰富,共计86科、186属、245种。按植物材料划分,种类和数量组成呈现乔木>草本>灌木>藤本的趋势;按村庄类型划分,种类呈现沿海型>平地型>半山型>山区型,植株数量分布呈现沿海型>平地型>山区型>半山型,植物组成以林果和观赏用途植物为主。出现频率较高的庭院植物有桂花、龙眼、榕树、桃树、柿树、梨树、棕榈等。相似度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其中,平地型和沿海型乔木相似度最高。庭院林以乡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仅占总体比重的16.17%,且以草本的比重最高,其次为乔木,而灌木和藤本比重相对较低。植物健康状况总体优秀,其中健康植物、正常植物和不健康植物所占比重分别为5.64%、89.72%、4.64%。庭院林近期种植植物数量比重仅占9.61%,其中,近期种植植物主要为乔木和草本,多以观赏型、食用性、名贵性为主。  相似文献   

7.
珠海市不同类型乡村人居林的树种构成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珠海市10个典型乡村为对象,调查研究了庭院林、道路林、风水林和公共游憩林4种类型乡村人居林的树种构成特征,对比分析了古村和新村人居林景观差异。结果表明:1)庭院林树种主要以龙眼、黄皮、荔枝、杨桃、菠萝蜜、柚、番荔枝等果树为主,在新村的庭院中也出现三角梅、侧柏、罗汉松、米兰、桂花和鸡蛋花等观赏树种; 2)道路林以榕树、龙眼、香蕉、荔枝、黄皮、枇杷、鸡蛋花和木棉等为主,其中榕树和龙眼数量最多; 3)风水林优势树种以相思、桉树、榕树、竹、龙眼、荔枝等果树和用材树种居多,古村风水林保存比较完整,而新村风水林有逐渐缺失的趋势; 4)公共游憩林以观赏性和遮荫性较好的树木为主,主要有榕树、朴树、香樟、木棉和菩提树等,其中榕树最多。整体上古村与新村的林木景观风貌都是以乡土植物为主,但新村的树种增加了观赏树种,在栽植方式上趋向于城市绿化风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雷波县筇竹(Chimonobambusa tumidissinoda)资源总量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提出实现雷波县筇竹资源可持续发展同巩固脱贫攻坚紧密衔接乡村振兴建设目标的意见对策。【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县境内踏勘、座谈、调研,考察学习竹产业发展良好县市以及雷波县开展天然筇竹低效林改造取得的经验等方法,总结提出对策。【结果】(1)雷波县筇竹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箐口乡、黄琅镇、西宁镇等14个乡镇,总面积约为28 033 hm2。县境内筇竹生长区域海拔为1 320~2 610 m。(2)县境内筇竹资源未开展系统化经营管理。因过度无序采笋,人畜活动频繁,导致林分质量下降和筇竹林分老龄化严重,县境内筇竹林基本为低产低效林。(3)筇竹是优良的笋材两用型竹种,当地仅以售卖鲜笋为主,对筇竹竹竿、旅游资源、人文情怀等均未充分融合开发利用。加工水平和工艺简单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结论】实现筇竹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和巩固脱贫攻坚紧密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需结合实际从筇竹发展整体规划、林权制度改革、地方技术标准制定、全面开展低效林改造、人工种植、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淳安县新安江生态开发(集团)公司是经营千岛湖国有山水资源的涉林(农)企业。近年来,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开展国企联村结对,投资民宿民居项目,合作开发农业园区,举办产品营销活动。企业助力乡村振兴要沿着农旅融合、帮扶增收、技术支撑与经营模式推广、招商引资等科学路径,实现乡村与企业双赢。  相似文献   

10.
闽浙乡村行道树种结构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新农村建设政策的稳步推进,乡村道路建设的不断改善,乡村行道树的建设逐渐受到重视.道路绿化具有生态保护、交通辅助、景观组织和文化隐喻等功能[1].当前,全国正开展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乡村行道树作为绿化的重要内容,在村庄内部,村庄与村庄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化系统,合理选用乡村行道树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乡村道路质量、美化乡村景观以及提高经济效益都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有关行道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2-5],在一定区域尺度,有关乡村道路绿化树种选择、树种组成、树种特征、生长要素等等方面,目前尚无人涉及研究~[6-8],难以为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We investigated habitat segregation and patterns of species diversity of trees in relation to variations in fluvial and geomorphic disturbances (erosion or sedimentation) along a longitudinal stream gradient from V-shaped valley to alluvial fan and between valley and adjacent hill slopes in a warm-temperate mountainous riparian forest in Kyushu, southwestern Japan. We longitudinally divided the riparian area into four geomorphic zones: V-shaped valley (VV-zone), upper fan (UF-zone), middle fan (MF-zone), and lower fan (LF-zone). We surveyed the distribution of tree species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3 cm) in the four riparian zones and in additional plots on hill slopes (SL-zone) representing the broader, nonriparian forest matrix. 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ordination demonstrated variations in species composition along the longitudinal stream gradient. Species guild analysis based on the detection of the species preferred zone by a bootstrap method revealed a guild structure corresponding to each geomorphic zone. The four riparian zones were differentiated from the SL-zone by having a low proportion of SL-guild species and a high proportion of infrequent species that were characterized by deciduous leaf habit. The LF-zone was the most differentiated and was characterized by low tree density and specialist species established on the flat and unstable soil surface created by frequent deposition of sediment. The UF- and MF-zon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tree density and species richness (particularly of infrequent species) established on the stable ground surface of a high alluvial terrace. Microsite heterogeneity produced by channel formation may also maintain a high species diversity in the riparian zones.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木麻黄林林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对海口市海岸带不同林分结构的木麻黄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因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木麻黄海防林林下群落物种组成简单,有物种约52种,隶属于29科46属;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S)、Simpson指数(D)及Shannon-Wiener指数(H’)均较低,物种丰富度随人为干扰增强而减少;林地土壤含水量极低,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等重要土壤养分极为缺乏。土壤因子与物种多样性的简单相关性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含量与多样性指数S、H’和D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初步认为这些因子是影响海口市木麻黄海防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土壤因子。  相似文献   

13.
对山地城市类型、布局结构及其特点进行阐述,分析山地城市森林影响因子及特点,认为我国西部山地城市森林具有四大特点: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以乔木为主体,自然林覆盖率和自然度0.5以上林地占城市绿地的30%以上;大型城市绿地斑块内自然、半自然林地比例较高,占斑块的20%以上;坡地林地率较高,林地率大于50%,群落结构稳定;坡地物种乡土性高,优势种明显,以自然次生林为主,并具有一定的面积和乔木数量。建议充分利用现有山地资源,从保护自然植被着手,充分保护环境基础设施,构建和完善城市组团隔离带和城周生态屏障,以形成山地城市特点鲜明的城市森林绿色生态网络。  相似文献   

14.
四川秦巴山区引种丛生竹冻害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笋竹产业是四川秦巴山区生态经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丛生竹引种及资源培植是构建区域笋竹基地周年产笋的关键。冬季低温冻害是丛生竹引种及资源培植的主要制约因子。通过对12个竹种定植3年的冻害监测分析,各丛生竹均有不同程度的冻害,冻害程度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竹种和不同的丛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纬度梯度冻害程度要大于海拔梯度,但任山地立地条件下,海拔控制尤为重要。推荐了5个适宜四川秦巴山区域低山河谷、丘陵区立地条件的丛生竹竹种。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掌握龙王山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的林分结构特征,设置了3个100m×100m样地,对其中的6个30m×30m样方,进行群落和林分调查。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龙王山落叶阔叶林中树种种类多,优势树种为小叶白辛树和锐齿槲栎,林分树种组成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林分株数密度平均为1511株/hm2,林分样地间差异不明显。胸径分布呈典型的倒"J"型;树高主要集中在4-9m的树高级,分布则呈偏左的正态分布。林分结构总体上具有多树种复层异龄的基本特征,具有良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盐城滨海湿地是江苏省重要的滩涂湿地,在珍稀动植物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滩涂湿地的过度开发利用,盐城滨海湿地正面临严重的破坏,生态功能逐渐退化.湿地植被恢复是退化湿地生态修复最重要的措施之一.该文基于盐城滨海湿地的退化现状和退化原因,提出了盐城滨海湿地植被恢复需遵循的生态学原则,包括:生态系统完整性、自然演替、优先...  相似文献   

17.
广东竹林自然区划续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论述广东3条气候带的竹类植物分布情况,并提供广东竹类植物名录。  相似文献   

18.
侧柏水土保持林密度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侧柏人工林胸径和冠幅的相关关系 ,编制了适宜经营密度表。通过 10年观测 ,侵蚀模数与植被覆盖率的定量关系 ,石灰岩低山区土壤允许流失量 6 0t/km2 .a作为无明显侵蚀的界限。当水土保持林覆盖率为 4 9.3%时 ,土壤流失量等于允许流失量 ,此时径阶 4、6、8、10、12、14、16、18、2 0cm的侧柏每 6 6 6 .7m2 保留株数分别为 2 95、186、12 1、87、6 2、5 1、4 1、34、2 8株。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 Soil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forest ecological system, which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forest eco- environment effect. Soil moistur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watershed water balance and hydrological cycle,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in ecological system. With the appearance of SPAC (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 conception, some basic conceptions and contents about soil moisture had been researched thoroughly (Li Hongjian, et al, 2003; 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