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6 毫秒
1.
高水分粮食解吸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6.1%、18.2%水分籼稻谷及17.1%、20.9%水分玉米在20℃60%RH,20℃70%RH,25℃60%RH,25℃70%RH条件下的解吸试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湿度越低、原粮水分越高则解吸速度越快,粮食的解吸速度随时间递减,40小时基本达到平衡,64小时内解吸完成;解吸平衡水分与温度和相对湿度有关,与原粮水分无关。粮食的吸附滞后现象明显存在,粮食容易出现过干燥,采用可移动立式通风管通风干燥时,从避免过干燥的角度考虑,每通风40小时左右向上移动一次立式通风管比较适宜。为了保持粮食的原始品质,应控制未干燥层的粮食温度。  相似文献   

2.
粮食安全控制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少粮食生产、储运中的污染是保证粮食及其制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为确保原粮安全,通过对原粮卫生状况调查,了解粮食在不同环节的污染状况,依据HACCP的基本原理,分析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危害和关键控制点。研究表明:在生产中发现重金属含量超标较严重,提出不仅应该严格控制因施肥、灌溉等人为带入耕地的各种污染,同时也应对土壤酸度进行调控的解决方法。在粮食储运过程中,使用杀虫剂、熏蒸剂引起化学残留、粮食水分偏高、发热或储藏方法不当导致真菌毒素污染,提出建立粮食安全储藏危害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对检测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检测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在粮食改革后,粮油监测部门面临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特点,一般企业都配备了粮食快速水分测定仪。过去我们常用的水分检测方法都是采用粮食水分含量测定法GB/T5497—2008中的105℃恒重法和高温水分两次烘干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GB 5497-85标准检测玉米水分是粮食收储企业普遍使用的方法,采用GB/T 10362-2008检测玉米水分是饲料企业普遍使用的方法。在实际检验过程中,用两种标准规定的方法,对同一玉米试样进行水分测定对比,所测得的玉米水分值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步伐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市场对原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绿色、环保、保鲜等名词已成为粮食流通领域不可或缺的话题,粮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粮食仓储企业作为粮食流通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担负着粮食的  相似文献   

6.
东北是玉米的主产省份,玉米的高水分必须采用晾晒、烘干等方法进行降水处理。人工晾晒由于受到场地、天气、人员、机械等条件限制不能适应大批量降水要求。现在粮食企业大批量玉米降水都采用烘干设备降低水分,增加了机械与粮食的接触率,导致其在烘干、除杂、入仓等环节破碎率的增加。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玉米的破碎,确保其符合收购质量标准,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虽然偏高水分粮食通过机械通风降水可以达到安全储存的目的,但粮食数量的损失较大,给粮库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湖北京山国家粮食储备库从2004年开始在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的指导下进行了偏高水分粮保质储藏试验研究:采取一定的方法将粮堆外围粮食的水分降到安全标准以内,冬季尽量降低粮温、夏季粮面采用稻壳压盖隔热结合仓顶喷水降温的方法,使60%的偏高水分粮食的温度保持在15℃以下,实现安全度夏,从而减少储粮损失。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风干燥高水分玉米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实生活中,粮食加工企业往往可以收购高水分粮直接加工,粮食收储企业为了争取粮源,保持粮食流通主渠道的地位,也要收购高水分粮,因此如何处理高水分粮食已成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库利用机械通风干燥,局部处理,结合磷化氢熏蒸,保管水分超过20%的玉米,实现了高水分粮的安全度夏,且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9.
金梅  陶诚 《粮食储藏》2010,39(3):53-56
1背景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粮食购销市场的开放,粮食收购主体呈多元化发展趋势,除各级粮食储备库之外的个体、私营粮食企业进入收购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储备库为了掌握粮源,争取主动,不可避免地要收购部分高水分粮,规模偏小的储备库即使不具备粮食干燥条件也不得不轮人部分偏高水分粮,既增加了储粮安全度夏的难度,也给储粮安全带来隐患。  相似文献   

10.
冲击灭虫法     
享利·西蒙公司采用一种MK5型灭虫器,来消灭原粮和饲料中的昆虫和螨类。其工作原理为:使粮流降落到一个变速旋转的筒上,粮食就被抛入一个金属冲击器,撞击在它的内壁上。强烈的冲击可以杀死任何活等的生物体,例如昆虫的卵幼、虫和  相似文献   

11.
粮食储藏期间水分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近几年对粮食储藏期间水分变化的检测,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储藏期、不同粮温、不同通风方法对粮食水分变化影响的对比,分析粮食在储藏期间水分变化的原因,并提出减少粮食水分损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粮食市场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发展,粮食在收购、存储等环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粮食购销多渠道经营,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和提高种粮的积极性,国有收储企业根据市场需要不可避免地收购部分高水分粮食,导致储粮期间因通风降温引起的水分减量损失严重,以及通风能耗增加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粮食仓储行业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我库利用本地气候条件,结合本库实际情况对储存的粮食综合运用大功率离心风机和小功率轴流风机通风降温、保水技术,有效降低了粮食温度,减少了储粮水分损失,在储粮降温、保水和节能降耗方面取  相似文献   

13.
粮食仓储企业目前普遍使用熏蒸剂防治储粮害虫,但农户储粮由于受操作技术、安全因素、经济因素、储粮环境(特别是密封条件)等条件的限制,要推广这一方法困难较大。而粮食保护剂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优点,可直接拌人原粮、种子粮中,不受密封条件的限制,处理后不致造成污染,也不影响粮食的食用、种用品质,操作方便安全,易于在农户中推广使用。因此,在农户中大力推广粮食保护剂,对减少储粮损失、提高储粮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目前东北地区原粮收购现状分析,发现了粮食收购流程存在的问题井提出具体解决措施。对国家粮食收购资金监管进一步科学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翻粮机在实仓储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库每年都要进行储备粮轮换工作,特别是粮食收获季节的新粮入仓,由于受到气候条件、仓容、粮食来源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出现高水分粮食直接入仓的现象,此时,必须对粮食进行适度的干燥作业,才能保证其安全储藏。而现有的粮食干燥方法中,目前除了采用谷物烘干机外,多采用直接对粮堆通风进行干燥作业,但此种作业方式存在水分下降不均匀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CO2气调储粮技术对粮食真菌的抑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进行了粮食在不同CO2气体浓度、不同粮食水分、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储藏后的粮食真菌区系变化情况、尤其是在粮食水分较高、储藏温度较高的条件下CO2对粮食真菌的抑制效果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和绵阳CO2气调库粮食真菌的区系变化实仓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O2气调储粮方法对水分在15%以内的各种粮食上着生的粮食真菌于15~35℃的温度范围内在较长时间内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用于低水分粮的长期储藏;60%高浓度的CO2对水分在15%~16%的高水分粮于15~25℃温度范围短时间内(品质较差的粮食15天、品质较好的粮食140天左右)有较好的防霉作用,但粮食感官品质有所下降;35%以下浓度的CO2对高水分粮在15~35℃温度范围内均不能较好地抑制粮食真菌的生长,粮食储藏一段时间后就发生霉变;CO2不适宜于高水分粮在常温下的长期储藏,即使是60%以上浓度的CO2也不能很好地抑制高水分粮上着生的引起粮食霉变的储藏性真菌。  相似文献   

17.
在贮粮上使用的农药必须是能迅速降解成无毒的化合物,或本身对哺乳动物的毒性很低。而马拉硫磷正是具备了这些条件它用在贮粮上已有多年的历史,国外普遍地应用来直接处理贮粮。澳大利亚和阿根廷通常规定,所有出口小麦用马拉硫磷处理。我国在《为颁发试行粮食中有关毒物标准的通知》中。对修订后粮食中(指原粮)有关毒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一般深层粮堆通风干燥中存在的水分垂直分层问题 ,开发了移动组合式立体通风系统 ,并应用该系统在江西南昌进行了稻谷通风干燥试验。试验原粮 15 33t,平均水分 17.4 %。从 2 0 0 3年 1月 2 5日到 4月 2 4日 ,利用地上笼风道通风 198小时 ,移动组合式立体通风 2 0 0小时 ,各层水分分别降低为表层 15 .3% ,上层 14 .7% ,中层 13.7% ,下层14 .4 % ,全仓平均 14 .5 % ,水分梯度小于 0 .6 % /m粮层 ,各层水分最大相差 1.6 % ,明显改善了水分的垂直分层现象。试验共耗电 190 6 8kW·h ,单位能耗 0 .37kW·h/kg水。干燥前后稻谷的发芽率等品质指标无明显变化 ,较好地保持了粮食的原始品质。  相似文献   

19.
从样品粉碎粒度,几种不同的粮食水分测试方法等角度,测定了新研制的JSFM-1型粮食水分测试专用磨对3种粮食水分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该磨性能稳定,试样在粉碎过程中无水分损失,测定结果符合ISO712推荐标准方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将从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小麦、玉米、稻谷、大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产品征收5%至25%不等的出口暂定关税。这是继2007年12月20目起取消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84类原粮及制粉产品的出口退税后,我国政府再次通过税收杠杆抑制近期增长过快的粮食出口,引导粮食向国内供给,以期平抑其价格上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