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黄粉虫是危害梨果的普通害虫,在没有推广梨果套袋时,对其无需单独防治,在除治其它害虫的同时该虫即可消灭,因此不是重点防治对象。近几年随着套袋梨的推广,黄粉虫逐渐泛滥成灾。特别是近几年果品价格下滑,造成果园管理粗放,使黄粉虫的基数连年剧增,现在不仅树体的翘皮里有,果台上在发生盛期也有,给套袋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有效地控制黄粉虫的危害成了当前套袋梨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套袋鸭梨果面黑点的成因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梨套袋是目前栽培中的标准方法,但套袋后的鸭梨往往在果面形成黑点,发生率可达60%以上,严重影响果实的外观和质量。研究发现,果面黑点的形成有多种原因,最主要的是梨黄粉蚜和梨木虱等害虫入袋为害造成的。防治方法是田间防治加防止入袋技术,可有效地降低套袋鸭梨的果面黑点率。  相似文献   

3.
1 掌握好时间花后1月左右(5月中旬~6月中旬)是套袋最佳时机,套袋过早,疏果的任务完成过晚,易受梨黑星病、轮纹病、黄粉虫等病虫侵染危害,且果面色泽变化小,失去套袋意义。2 袋与果保持适当距离套袋时,纸袋要先撑开,套入后使袋纸与梨果保持1~2cm间隙,以防蝽象危害梨果,袋口要系在果柄上部近果胎处并注意将袋口捏严扎紧,不留喇叭口,以防黄粉虫、康氏粉蚧等害虫进入袋内危害梨果,或喷药时药液流入袋内造成果面污染及药害。3 套袋前后管理技术(1)疏果。套袋前按标准细致疏果,百枝留果40~50个,必须保证梨果是“80”头上商品果占80%以上,疏…  相似文献   

4.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是梨、桃、李等经济果树的重要害虫之一。为切实明确果实套袋方法在防控梨小食心虫上的应用,研究比较了不同时间、不同程度的和不同部位梨果套袋处理对梨小食心虫危害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程度和套袋时间可显著影响梨小食心虫蛀果率及虫口数量,套袋时间越早、套袋程度越高,效果较好,梨树落花后20—40天后进行100%套袋,蛀果减退率96.96%,虫口减退率达90.51%;10%、30%套袋效果与不进行套袋无显著性差异;仅套取上部果实较仅套取中部果实和仅套取下部梨果,对梨小食心虫防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针对近几年梨小食心虫在永仁县的危害情况,根据该虫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为害症状和发生规律,提出了在不同时期采取梨果套袋、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冠县是山东省梨主产区之一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引进绿宝石、丰水、黄金、新红巴梨等新品种 ,采用果实套袋生产高档优质绿色果品 ,规模大、效益好。成功地克服了常见病虫害如梨轮纹病、梨黑星病、梨小食心虫对果实的危害 ,又避免了农药残留。套袋后果实生长小环境的改变使病虫发生规律和种类有了新的变化。梨黄粉虫、梨木虱、梨康氏粉蚧、梨黑点病等突显为新的果实病虫害。 2 0 0 0年冠县苗圃承担国家林业局 948项目“西洋梨贮藏保鲜技术引进”课题中田间试验部分 ,着重研究新品种梨套袋果实病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结如下。1 套袋后常…  相似文献   

7.
梨果套袋具有改善果实外观、防治果实病虫害、减少果实农药残留量、防止果面污染等作用,是生产高档梨果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一)果实袋的种类1.单层石蜡袋:该袋为淡黄色或浅褐色,较耐雨淋、结实,可避免袋贴果实。这种袋成本低,制作容易,在生产中能大量应用(石家庄果树所出品)。2.双层纸袋:该袋外层浅黄色,内层白色,双层纸都带蜡,韧性好。袋上口处有一3厘米的铁丝。是目前效果最好的一种(以日本少林制袋公司生产的最好)。(二)套袋方法套袋应掌握五套五不套的原则,套强不套弱、套上不套下、套外不套内、套大不套小、套整(株)不套…  相似文献   

8.
梨小食心虫简称梨小,又名梨小蛀果蛾、小食心虫,是梨树的重要害虫,除为害梨、桃树外,也为害李、杏、苹果、山楂等,在梨树与桃树混栽的果园中为害严重,发生情况复杂,严重影响果品质量及产量。春季幼虫主要为害桃梢,夏季一部分幼虫为害桃梢,另一部分为害梨果,秋季主要为害梨果。桃梢被害,幼虫多从新梢顶端2-3片叶的叶柄基部蛀入,在蛀孔处有流胶及虫粪,不久新梢顶端萎蔫枯死。  相似文献   

9.
梨树套袋前防治病虫害应重点防治对套袋梨造成严重危害的病虫。这些病虫主要有康氏粉蚧、黄粉虫、黑星病、黑斑病、缺素症等。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鸭梨外在质量和发展绿色食品之所需,梨果套袋技术在南皮县早已被广泛推广应用。套袋中,普通腊质纸袋(无药袋)又以其价格低廉且耐雨水冲刷,为广大果农所接受。但普通腊纸袋面临的一个最主要问题是黄粉虫入袋侵害梨果,使梨果大量脱落,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水果套袋技术在汶上县得到广泛应用 ,并取得一定效果。生产的套袋鲜果受到广大生产者及消费者的欢迎 ,尤其是套袋果实农药残留量低 ,是今后生产绿色、无污染果品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由于果实套袋具有一定的防治果实病虫害的作用。近年来笔者对梨树套袋后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防治措施进行了观察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 虫害及其防治1 梨木虱。在通常情况下并不直接危害果实 ,但叶片上的梨木虱分泌的粘液会滴在袋外 ,或经雨水冲刷流入袋内 ,这时梨木虱若虫会随之进入袋内危害 ,造成袋内果面黑斑。尤其是鸭梨 ,对…  相似文献   

12.
梨绿吉丁虫是危害梨果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对榆次区梨绿吉丁虫连续四年的观察,摸清了该虫在榆次区的发生时间、危害状况、生活史以及生态习性,提出了综合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套袋鸭梨果面黑点成因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套袋鸭梨果面黑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套袋鸭梨果面可出现3种不同的斑点,即黄粉虫为害造成的斑点、梨森虱及春粘液造成的斑点,另外还有一种黑点。这种黑点产生的主导因素是高湿度和梨果实袋的通透性能差。经保温,在3-17d内可使00%梨果产生黑点。通透性差的药蜡梨袋赤点果率达27.09%,为对照袋的18.3倍。  相似文献   

14.
套袋丰水梨果实发生日灼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建妹  徐华 《江苏林业科技》2002,29(5):35-35,39
分析了套袋丰水梨果实发生日灼主要是由高温干旱、阳光直射果实和袋内温度过高造成的;提出了以预防为主,掌握正确的套袋技术,采用叶面喷水,提高叶面积指数和加强肥水管理措施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李百健 《江苏林业科技》1998,25(1):41-42,49
论述了梨锈病,梨黑星病,梨轮纹病,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梨星毛虫,梨花网蝽等梨树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其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梨树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我国是世界第一产梨大国,河北省是梨果重要产区,产量和面积均居全国首位。梨果作为河北省传统优势果品,资源丰富,群众生产积极性高,已成为当地主要经济支柱产业。在优质梨果生产过程中,梨树病虫害的防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当前梨果生产中的主要问题之一。了解梨树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掌握关键防治技术,对于生产优质梨果、提高梨果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产量和效益至关  相似文献   

17.
房春果 《防护林科技》2016,(10):109-110
桃小食心虫是新宾山区危害梨果的重要害虫,在防治不当情况下桃小蛀果率可达60%~90%,给梨果生产带来严重经济损失。桃小食心虫出土期盛期在6月中、下旬,成虫产卵及卵孵化盛期在7月上、中旬;在出土初期和树上卵果率达到1%时应及时进行地面用药和树上防治,防治时应尽可能选用无虫害农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梨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土壤管理、肥水管理、疏花疏果、果买套袋、病虫害防治、修剪管理、果实采收等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巨峰葡萄套袋后应加强对新梢和叶片病虫害的防治,尤其对葡萄白腐病、炭疽病、褐斑病、红蜘蛛、葡萄灰霉病等要进行重点防治,同时经常检查袋内果穗是否有新病虫害发生,以便及早防治。  相似文献   

20.
黄金梨果锈的成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彦青 《河北林果研究》2003,18(4):355-358,363
通过3a对黄金梨果锈的调查研究,发现黄金梨果锈的症状有锈斑型和锈点型2种。锈斑型多数于套袋前发生,锈点型则主要于套袋后发生,锈果率为83.4%。果锈发生的原因除与其自身特性有关外,还与周围环境和管理水平关系密切。肥水管理、果实套袋和适当早采是预防果锈发生的关键技术,但任何单一的防治技术效果都不好,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