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辉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485-6487
[目的]为防治天牛类蛀干害虫对绿化树木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河北省和北京市7个市(县)的15个植柳地点随机调查柳树2 760株。[结果] 在河北省,光肩星天牛危害幼龄柳树的被害率超过22.9%,危害中老龄柳树的被害率达50.8%。各地柳树受桑天牛危害较轻且差别不大,有虫株率为0.74%~7.35%,虫口密度为0.010~0.074头/株。保定栽植2年的4个柳树品种或品系的光肩星天牛有虫株率是桑天牛的9.62倍,虫口密度是桑天牛的45.67倍;在绦柳上光肩星天牛有虫株率是桑天牛的14.03倍,虫口密度是桑天牛的92.61倍;在旱柳上光肩星天牛有虫株率是桑天牛的17.51倍,虫口密度是桑天牛的76.71倍;在馒头柳上光肩星天牛有虫株率是桑天牛的1.20倍,虫口密度是桑天牛的5.36倍。[结论] 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植保及钻蛀性害虫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防治阜阳周边大量营造的杨树被蛀干害虫天牛(主要以杨树为对象)的破坏,提高林木质量和生产力。该试验通过应用药签,对林木蛀干性害虫天牛进行调查与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时间为8-9月份时,药签防治后虫口密度和虫株率下降最高分别达96.5%和90.2%;高度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显著下降,呈强负相关;虫口密度与胸径也存在负相关,而高度与胸径呈正相关性,但相关性都不是很强。  相似文献   

3.
磷化铝药签防治杨树天牛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凤阳县大面积杨树林遭受蛀干害虫天牛的危害,选择立地条件、造林时间、栽植品种等相一致的4片幼林中受危害最严重的杨树作为主要寄主材料,利用磷化铝药签对杨树天牛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药签防治杨树天牛幼虫的最佳时间是9月份,防治效果最好。防治前、后杨树林平均虫口密度由1.80条/株下降至0.16条/株,平均虫株率、虫口密度分别下降了87.5%和90.9%。(2)药签防治施药集中、简单、环保,防治成本低,木材经济收入提高。4a生杨树防治前后蓄积平均增加2.1m3/hm2,而防治成本比其它药物喷射法节约29.40元/hm2。但由于杨树蛀干害虫防治系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生产中,还应与人工物理法、天敌生物防治、营林措施及种苗产地、调运检疫和复检制度落实等相结合,实行综合防治,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为害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罗浮栲林分的蛀干害虫种类及为害特征,为准确识别害虫与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辅以无人机观测,并结合不定期枯死木套笼观察,记录罗浮栲林分蛀干害虫的为害特征,并对采集的蛀干害虫进行鉴定。[结果]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内罗浮栲林分存在4种蛀干害虫,分别为后刺拟棘天牛(Neacanista retrospinosa)、紫缘长绿天牛(Chloridolum lameeri)、红腹柄天牛(Aphrodisium faldermannii rufiventris)和皱绿柄天牛(A.gibbicolle)。其中,后刺拟棘天牛占采集天牛总数的81.1%,为优势种群;4种天牛在形态学上差异明显,易于区分;4种天牛幼虫均蛀食韧皮部和木质部,但蛀干特征有一定的差异,也可作为初步鉴别害虫种类的参考依据。[结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内罗浮栲林分目前遭受多种蛀干天牛的危害。其中,红腹柄天牛的危害相较本世纪初明显减弱;新发现了紫缘长绿天牛和皱绿柄天牛;后刺拟棘天牛种群数量较高,已造成严重损失,是当前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一、蛀干害虫天牛的防治桑天牛、光肩星天牛和锈色粒肩天牛等是危害我县城乡绿化和造林树木的主要蛀干害虫。桑天牛、锈色粒肩天牛2年发生1代,光肩星天牛1年发生1代。越冬幼虫4月中、下旬开始活动,5月中、下旬化蛹,6月上、中旬开始羽化,6月中旬-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成虫产卵期为6月中旬-8月上旬。防治方法:1.毒杀幼虫法:对流树液、有湿印或有木屑排出的地方找出天牛幼虫蛀入孔,①用磷化锌毒签插入蛀孔中;②或用磷化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不同防治方式对法国梧桐蛀干害虫天牛的防治效果并探究最佳防治措施,分别采用人工挖虫、药剂打孔注射(10%甲维·吡虫啉可溶液剂)、毒签杀虫、药剂喷淋(8%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800倍液)及人工挖虫+药剂打孔注射+药剂喷淋组合防治的方式进行法国梧桐天牛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人工挖虫+打孔注药+药剂喷淋相结合的方式防治天牛效果最好,防治后15 d、1年虫口减退率均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不同防治方式对法国梧桐蛀干性害虫星天牛的防治效果并探究最佳防治措施,分别采用物理防治(人工挖虫)、药剂打孔注射、药剂毒签堵孔、药剂喷淋及“物理防治+药剂打孔注射+药剂喷雾”组合防治的方法,进行法国梧桐天牛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本文通过比较当前主要防治措施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物理防治(人工挖虫)+ 8%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喷洒树干+10%甲维.吡虫啉可溶液剂打孔注药”相结合的方式防治天牛,效果稳定,防治后15天、1年、2年虫口减退率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8.
绍了光肩星天牛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总结了其综合防治技术,为柳树蛀干害虫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柳树蛀干害虫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学平  姬秀枝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167-167,172
介绍了光肩星天牛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总结了其综合防治技术,以为柳树蛀干害虫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川硬皮肿腿蜂防治柳树星天牛试验初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杜开书  周祖基  杨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04-3105
星天牛是一类以杨树、柳树等为食的蛀干害虫,利用川硬皮肿腿蜂来防治其幼虫,结果表明,川硬上肿腿蜂对天牛幼虫的寄生效果最高可达43.63%,最低的也可达5.17%,2次平均可达26.93%。表明川硬皮肿腿蜂防治星天牛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6种药剂防治3代三化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更好地为防治水稻三化螟的危害提供指导。[方法]在水稻破口期,以不同用药量和用药次数的6种市售药剂进行防治3代三化螟的药效比较试验。[结果]一次用药效果较差,以破口期两次用药,防效最好。第一次用50%赛利EC 100 ml,第二次20%强杀螟EC 80 ml组合防治效果最好,白穗率为0.87%,相对防效为96.51%;第一次20%三唑磷EC 150 ml,第二次20%强杀螟EC 80 ml白穗率为0.94%,相对防效为96.24%。[结论]50%赛利、20%三唑磷、20%强杀螟是防治三化螟的高效药剂,杀虫双不能作为防治三化螟的主体药剂。以破口期为标准来指导防治较为恰当,只有破口期两次用药,才能达到控制3代三化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期,为水稻二化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2.2%甲维盐ME10、20、30ga.i./ha,5%氟虫腈SC30ga.i./ha,20%三唑磷EC400ga.i./ha3种药剂5个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在水稻二化螟卵孵高峰期进行喷药处理。于空白对照区水稻受害症状明显或为害定型后调查水稻枯心率(白穗率)、防治效果及保苗效果等;试验期间观察2.2%甲维盐ME对水稻及有益生物有无药害。【结果】2.2%甲维盐ME防治1代二化螟,药后36d保苗效果达90.0%~100.0%,杀虫效果达92.0%~100.0%;防治2代二化螟,药后30d白穗率控制在0.3%~1.2%,受虫害株率控制在0.2%~1.8%,防效可达85.0%~98.7%。试验期间未发现2.2%甲维盐ME对水稻、有益昆虫、水生生物等产生明显不良影响。【结论】2.2%甲维盐ME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高、持效期长,在水稻二化螟卵孵高峰期,推荐以2.2%甲维盐ME15~30ga.i./ha进行喷雾防治,能有效控制二化螟危害,且环境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从罹病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幼虫刻槽中分离的菌株BH-1的16S rDNA系统发育及该菌株杀虫特性。[方法]常规细菌鉴定,将BH-1接种健康天牛后观察杀虫效果并通过设计特异引物扩增其16S rDNA序列,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用1010cfu/ml BH-1菌液接种2龄天牛幼虫8 d后致死率达72.7%。BH-1与GenBank收录的Serratia marcescens的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达99.5%,同时结合细菌的部分常规鉴定结果,鉴定出BH-1菌株为粘质沙雷氏菌(S.marcescens)。[结论]BH-1的发现为天牛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 Ganglbauer 是我国林业上的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补充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以幼虫在树干内蛀食危害,成虫在树干和枝条上刻槽产卵造成破伤口导致树木干枯.危害轻者使树木枝枯叶黄,生长衰弱;重者大面积整株死亡并降低用材价值,对新疆的绿洲生态安全和林业发展都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为了掌握该天牛的防治最佳时机进行有效控制,对其主要习性和发生规律进行系统的观测.[方法]从2006~2009年采用物候、期距、形态特征和有效积温预测法,对黄斑星天牛发生期预测预报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对该天牛的成虫、蛹、幼虫和卵的发生期预测预报方法.[结论]制定了黄斑星天牛发生期预测预报方法,为准确预报该天牛各虫期出现时间提出了科学的方法,并为选择最佳防治时机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发亮  叶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31-232,308
[目的]详细介绍0.5%依维菌素微乳剂的研制过程及性能测定技术。[方法]对0.5%依维菌素微乳剂的配方进行研究,筛选出最优良的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确定其最佳配方和制备方法,并对0.5%依维菌素微乳剂的质量指标和性能及防治效果进行测定,分析不同水质对其研制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0.5%依维菌素液乳剂含水量约为67%,加水稀释后在水中分散的油珠直径比乳油制剂稀释的小,显著提高了防治效果和原药利用率。同时不燃爆,贮运安全。[结论]0.5%依维菌素微乳剂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农药新制剂。  相似文献   

16.
李跃飞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166-4167
[目的]筛选防治星天牛的理想药剂。[方法]在星天牛成虫羽化初期用药,研究15%吡虫啉微胶囊剂、50%杀螟硫磷EC、80%敌敌畏EC对多年生三角枫、柳树等树木上星天牛的防治效果。[结果]15%吡虫啉微胶囊剂在树冠和主干均匀喷雾对星天牛成虫的防效好于50%杀螟硫磷EC、80%敌敌畏EC。施用15%吡虫啉微胶囊剂4 000、3 000倍液,药后1 d树冠下死亡的星天牛成虫数分别为2.50、4.75头,药后3 d分别为3.50、5.25头,药后30 d对星天牛幼虫的防效分别为89.3%、91.3%,药后60 d对星天牛幼虫的防效分别为91.3%、92.9%。[结论]15%吡虫啉微胶囊剂是防治星天牛较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17.
高越  陆俊姣  庾琴  张润祥  韩巨才  范仁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072-20075,20082
[目的]研究25%高氧.辛硫磷乳油对枣步曲的室内增效活性及对枣步曲和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设置5种不同混配比例,对25%高氯.辛硫磷乳油进行了室内增效活性研究,并根据最佳配比设置不同浓度,进行了田间应用研究。[结果]室内增效活性试验结果表明,25%高氯.辛硫磷乳油以2.5∶22.5、3∶22、3.5∶21.5的比例混配,共毒系数分别为144.4、134.1、137.4,均大于120,复配后表现为增效,且3种配比对枣步曲幼虫的LD50值分别为0.116 5、0.112 7、0.098 7μg/g,均对枣步曲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但从共毒系数和经济效益分析,高效氯氰菊酯和辛硫磷乳油以2.5∶22.5比例混配最佳。田间应用及大面积推广应用试验结果表明,25%高氯.辛硫磷乳油稀释1 000~2 000倍,对枣步曲药后3 d防效为86.80%~100%,药后7 d防效为88.10%~100%,对枣步曲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5%高氯.辛硫磷乳油稀释1 000~2 000倍,对桃小食心虫药后5 d防效为65.15%~99.57%,药后10 d防效为72.77%~99.29%,药后15 d防效为70.75%~100%,对桃小食心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均好于单剂对照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40%辛硫磷乳油。[结论]25%高氯.辛硫磷乳油的最佳使用剂量以1 000~2 000倍为宜;施药适期为枣步曲3龄幼虫前盛发期或桃小食心虫卵孵化盛末期;用药后5~10 d可有效控制虫害,对枣树生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黄连木种子小蜂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防治黄连木种子小蜂筛选出方便、高效的方法。[方法]以36%啶虫脒、10%吡虫啉和48%乐斯本为供试药剂,分别采用灌根法、注干法和喷雾法施药,通过比较其防治效果筛选出黄连木种子小蜂的最佳防治方法。[结果]在3种施药方法中,注干法的防治效果最佳。其平均虫果率为17.47%;喷雾法的防治效果次之,其平均虫果率为33.24%;灌根法的防治效果最差,其平均虫果率为41.44%。注干法的平均虫果率极显著低于其他方法及对照。当所有供试药剂都采用注干法施用时,10%吡虫啉的防治效果最佳,其平均虫果率为6.70%;36%啶虫眯的防治效果次之,其平均虫果率为19.00%;48%乐斯本的防治效果最差,其平均虫果率为26.70%;3种药剂处理的平均虫果率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结论]黄连木种子小蜂的最佳化学防治措施是注干法施用10%吡虫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东北地区防治大豆食心虫的赤眼蜂优势种,以满足大豆食心虫生物防治的需求。[方法]在半自然条件(田间网罩)下,测试不同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寄生潜能;在大豆生产田条件下,调查不同赤眼蜂蜂种对大豆食心虫卵寄生率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螟黄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卵粒校正寄生率为70.1%,防治效果达67.0%。[结论]螟黄赤眼蜂可有效控制大豆食心虫的危害,减少农药的用量,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20.
夏新  丛斌  宋立秋  刘洪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795-5795,5797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地理种群和不同化性亚洲玉米螟的有效积温和存活率。[方法]采用直线最优法对采自我国北方不同地区的亚洲玉米螟一化性、二化性、三化性种群的有效积温和存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一化性种群有效积温最高,二化性种群次之,三化性种群最低;除成虫外,其它虫态(卵、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均为三化性的最高,二化性居中,一化性最低,成虫则刚好相反。在每一个供试温度(152、02、53、03、5℃)下一化性的存活率最高,二化性次之,三化性最低。[结论]在供试的5个温度梯度中,25℃是亚洲玉米螟发育的最适温度,不同地理种群和不同化性的亚洲玉米螟的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