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海水及氨水对九孔鲍卵催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于水温26℃、盐度32的条件下和水温24℃、盐度32以及产卵后用0.002%的氨水刺激卵子的条件下,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九孔鲍排出体外的成熟未受精卵的形态,并研究了形态与时间、受精与时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6℃、盐度为32的条件下,卵子在排出后开始吸水膨胀,卵趋于卵膜中间。产卵20min后,卵子吸收了一定水分,卵才有受精能力,在排卵后25-50min,在用有很强活力的精子的前提下,受精率达到最高值,而在排卵2h后,卵子开始失水,卵趋于卵膜一侧,卵的受精能力开始大幅度下降。在水温24℃、盐度为32及产卵后用0.002%的氨水刺激卵子的条件下,6min后,卵子吸收了一定水分,卵大多数成熟。  相似文献   

2.
一、生活史贝尼登虫虫体扁平,成虫体长在5.0~11.6毫米,5.4毫米以上为成熟个体。因为吸附在宿主的体表,故前端有2个吸盘,后端有1个圆形的固着盘。成熟卵的形状为四面体,一端有长丝。成熟个体分批产卵,每次产卵量为50~200粒。产出的卵在海水中漂浮期间,用长丝缠绕在网箱的网眼上。卵在20℃水温中,经7~8天孵化,成为孵化幼虫,在20~26℃的水温下,再经20日,生长到5.8毫米以上。即重复着产卵→卵附着在网箱上→孵化幼虫→附着在鱼体表→幼虫→成虫这样的生命周期。贝尼登虫靠摄食鱼体表的上皮细胞或…  相似文献   

3.
枝角类适种探索和休眠卵的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汉良  刘汉 《水产科学》1999,18(5):8-11
实验表明多刺裸腹蚤是最易培养的淡水枝角类。适宜条件下接种后6d可达5000个/L的生一,人为改变饵 料及水温条件可获得大量休眠卵。休眠卵无休眠期,适宜条件下可卵化。孵化时数与水温的为H=474.3259-29.4515T+0.4783T^2。干燥低温保存休眠卵效果较好。1年后的孵化率可达60%。  相似文献   

4.
1 鱼苗孵化及苗种培育1.1 人工催产 水温控制在21℃-23℃左右,催产季节在4月下旬至6月。每尾雌鳅注射HCG 100~150国际单位或LRH-A5~10ug,雄鳅剂量减半。注射后按雌雄比例 1:2或者1:3放入水缸或水池中,8~10hr后产卵。人工投精的操作方法是:用手轻挤雌雄亲鳅腹部,把卵粒和精液在短时间内同时挤入事先清洗干净的瓷盆内,使卵粒和精液充分混合受精,撒在鱼巢上,放入孵化器进行孵化。受精卵在水温20℃-30℃范围内都能正常孵化。孵化的适宜水温为20℃~28℃,每天需换水2次,约30…  相似文献   

5.
2008年4~5月对兴凯湖自然保护区极北鲵的产卵场所和产卵习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极北鲵适宜在水深为10~70cm、多枯草的沼泽区域产卵;多数极北鲵产出2条胶囊质的卵袋(占79.3%),少数只产1条卵袋(占12.1%)或3条卵袋(8.6%);每个卵袋内含有受精卵数为23~98(M=64.3)个;极北鲵产卵时的水温为4~19.5℃,产卵时间为4月15 13到23日,产卵期9d,产卵的高峰期在4月17日到20日,为4d;极北鲵在产卵时对水深有一定的选择性,卵袋主要集中分布在11~40cm的水深范围之内;极北鲵的休眠洞穴都在水田的田埂和沼泽沿岸及路边等离水较近的地方.通过室内孵化试验(水温9~23℃、水深10cm)发现极北鲵卵袋的室内孵化率为87.81%.研究发现极北鲵在兴凯湖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分布区为龙王庙核心区和稻田区域.而集中分布区为龙王庙核心区内.  相似文献   

6.
影响异育银鲫人工繁殖的主要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育银鲫的适宜催产水温为18 —22℃之间。低于适宜温度下限, 温度影响较大, 不仅影响产卵、受精和孵化, 而且孵出的鱼苗体质较弱, 成活率较低; 高于适宜温度上限, 温度的影响则不十分严重。在繁殖季节, 已发育成熟的亲鱼, 捕捞转池会严重影响其催产和产卵。不同品系或不同年龄的亲鱼, 其对催产剂的需求量不同。1 龄的异育银鲫有部分达到性成熟, 可以催产并产出卵, 但只有体重在250 克以上的鱼, 其产出的卵才有较高的受精率和孵化率。  相似文献   

7.
2005~2007年春、夏期间,在浙江南麂岛开展了真蛸亲体培育、产卵及孵化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亲蛸培育成活率为77.5%~95.5%,平均产卵率为68.0%~83.3%。不搭配雄体产卵率为65.0%,搭配一定比例的雄体后产卵率达92.5%,最高达100%。不同附卵器附卵效果以方形鲍鱼箱为最好,圆形鲍鱼皮桶次之,扇贝笼最差。在南麂海域暂养在网箱中的真蛸当水温上升到13.5℃以上时就开始有少量产卵,多数开始产卵在16.0℃左右,主要产卵期在4~6月。不同个体真蛸的产卵量变化很大,少者只有22 632粒,多者达170 684粒,平均102 665粒,平均每颗卵粒重量在1.670~2.207 mg之间,大小为长2.8~3.1 mm、宽0.915~0.950 mm。在水温13.5~28.0℃范围内,真蛸卵可以正常孵化,孵化率达60.0%~80.0%,超过28℃时孵化率明显下降。真蛸卵的孵化时间较长,至少需要20 d以上。孵化时间长短与水温关系密切,水温越高,孵化时间越短。孵化期间平均水温16.5℃,整个孵化时间长达47 d。当孵化期间平均水温为21.6℃时,从产卵到稚蛸出膜大致需要25 d左右。此外,还发现亲蛸护卵可以减少疾病,提高孵化率,本文也论述了有关其对疾病防治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采用人工鱼巢及孵化暂养槽对产粘性卵鱼类的早期资源进行监测,为制定减少三峡水库在消落过程中对消落带产粘性卵鱼类繁殖的影响的保护措施提供支持。2016-2017年,在三峡水库重庆木洞江段桃花岛内河中段设置人工鱼巢(采用水生植物作为粘性卵附着物)和孵化暂养槽,对产粘性卵鱼类的早期资源及同步水温、水文状况进行103d监测。结果表明,鱼巢当天有新增卵(1~5级)的天数为52d(占监测天数的50.5%),其中产卵量较多(3~5级)的天数有19d(占监测天数的18.5%),主要集中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产卵时水温范围为13~30℃,产卵盛期水温范围为16~29℃。选取的29批卵孵化、存活率高达90%以上,苗体健壮。平均孵化水温在14.28-29.5℃时,孵化时间为1~8d。初步鉴定出在鱼巢上产卵的鱼有10余种。人工鱼巢和孵化暂养槽可直接作为产粘性卵鱼类资源恢复的技术手段,同时也可以作为鱼类产卵规律研究及资源调查的科研工具。  相似文献   

9.
吴建军 《内陆水产》1998,23(7):25-25
产卵期是亲鳖的一个特殊时期。此阶段,亲鳖需摄取大量营养物质供生殖所需,同时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但此时期由于温度高、亲鳖活动频繁,摄食量大,恰恰是疾病发生的高峰时期,如有疏忽,往往会导致鳖病发生,甚至引起大量死亡。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亲鳖产中死亡的原因11雌鳖难产死亡鳖卵属羊膜卵类型,其特点是卵外包一层石灰质的硬壳,07-zkg’只的亲鳖怀卵量可多达80-120枚,雌鳖的卵巢在腹腔中由中肾管组成,再由输卵管通人泄殖腔。怀卵累累的雌鳖在产卵期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容易导致卵在体内破裂或在输卵管中受阻而引起难产…  相似文献   

10.
棘胸蛙人工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应用生理生态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地进行棘胸蛙人工繁殖的研究结果。福建地区,5月前后是棘胸蛙人工催产的最佳季节;在山涧流水式的产卵池中,注射LRH—A人工诱导产卵,有效剂量50—200微克/个,水温18—28℃,效应时间61.5—80小时,产卵率96.3%;应用激素人工诱导产出的卵球有良好的受精与发育能力,自行受精的卵球受精率71.9%,人工授精的卵球受精率81.9%;采用流水网箱孵化,平均孵化率可达70%以上(70.3—91.0%),平均水温20—26.5℃,孵化时间144—238小时,胚胎发育积温3816—4760度时;出膜后6—7天的幼蝌蚪,全长1.8—2.1厘米(S_(25)),具有主动摄食和游泳能力,可进行人工投饵养育。文中对不同种类激素人工诱导产卵效果差异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许多养鱼者在鱼苗鱼种运输途中,发现鱼浮头,就不加思索地加入又清又凉的井水,以为这样能挽救鱼苗鱼种,结果适得其反,大部分或全部的苗种惨遭死亡。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井水的水温与装鱼容器中水温温差太大,造成感冒死亡。在苗种运输季节,普通水的水温一般是20~28℃,夏天运输鱼种有时超过35℃,而井水水温一般为10~16℃。  相似文献   

12.
长江流域一般到4月中下旬、水温稳定后,才进行鲤鱼、鲫鱼产卵孵化工作。塑料大棚内的鱼池,水温比棚外鱼池约高1~3℃甚至高5~7℃。鲤鱼、鲫鱼在清明前后产卵,在塑料大棚内把附着鲤鱼卵的鱼巢,放在鱼池中的聚乙稀网箱里,上面用水不间断地喷淋,直至鱼苗孵出能平游时,  相似文献   

13.
提高淡水白鲳孵化率和出苗率的措施一、亲鱼的选择:根据淡水白鲳的繁殖特性,3龄鱼性腺成熟,自然状态下,在外界环境综合刺激下才产卵,如降雨、水温突变升高等;人工繁殖必须经催情才产卵,一般在5-10月,水温22℃时就可催产,最适水温28-30℃;亲鱼个体健...  相似文献   

14.
鮸鱼性腺发育人为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根据鮸鱼自然繁殖习性,模拟其自然繁殖生境,采用调控水温、光照,并结合注射生物激素,对舟山近海鮸鱼的性腺发育进行人为调控。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控水温、光照周期和注射外源激素能使鮸鱼由原来在9~10月份产卵提前到6月份产卵;而仅调控水温只能提前至8月份产卵;仅调控光照或仅在春季注射激素,不会使鮸鱼提前产卵。经调控后6月份产出的卵其受精率、孵化率和畸形率与9~10月份相比差异不显著。同时对调控方法和对不同年龄亲鱼的调控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锯缘青蟹亲蟹驯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多年来对锯缘青蟹亲蟹的驯养表明,双侧切除眼柄,与单侧切眼柄相比,虽能有效地促进亲蟹性蟹性腺成熟和产卵,但抱卵蟹却有些行为异常,尤其是在孵化前夕常常出现异常蜕壳而死亡。新蟹的日摄食量随生殖活动而变化,其变化幅度很大,性腺已发育成熟的个体在产卵前一段时间摄食量比较低,产卵前后则完全停止摄食。怀卵量与其体重成正相关,一般每尾亲蟹的抱卵量为200万-350万粒。卵每克(湿重)所含卵数随胎胚发育而有明显的不  相似文献   

16.
郑威 《科学养鱼》1992,(5):15-15
生活习性螯虾适应性强,在江、湖、沟渠及池塘、稻田中均能生长繁殖,尤喜栖息于浅水域,常攀缘在水草、石块和其他固着物上。白天多隐蔽,觅食、蜕壳,交配,产卵多在夜间进行。水温15~33℃生活正常:15℃以下活动减弱;10℃以下很少觅食;8℃以下进入越冬期,不摄食,生长停滞;3℃以下部分体弱虾死亡。食性螯虾的食性随各发育阶段而异,刚孵出的蚤状幼体以其自身卵黄为营养;第一次蜕壳后开始摄食浮游植物及小型枝角类  相似文献   

17.
中国蛤蜊的诱导产卵和胚胎发育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常规方法对成熟期的中国蛤蜊进行人工诱导产卵,可获得大量的受精卵,且受精卵能正常分裂发育。中国蛤蜊卵呈圆球形,粉红色,卵径50Ixm、卵核径约20um。精卵在水中相遇后立即受精,在24~24.5℃的水温条件下,24h后进入D型幼虫期,4.5d进入壳顶初期,8~10d进入壳顶后期。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罗氏沼虾亲虾培育,人工半咸水育苗技术,结果表明:水温28.5±0.5℃时,罗氏沼虾相邻两次产卵间隔时间为30-40天,从产卵到第一期蚤状幼体孵出需14—16天,水温29.5±0.5℃时,从第一期蚤状幼体卵出到虾苗淡化需26天。水簇箱中进行罗氏沼虾育苗试验,取得了淡化虾苗产量为81尾/升和94尾/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红螯螯虾的产卵量与个体大小有一定关系,体重24.5-85.2g,产卵量185-594粒,其相对产卵量为每克体重7-8粒。整个孵化过程所需要的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当20-33℃时,孵化出膜时间为20-40d,其最适孵化水温为28-30℃。  相似文献   

20.
中草药苦楝毛莨防治鳋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鳋病是养殖鱼类最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病原有大中华鳋、鲢中华鳋、日本新鳋、锚头鳋及狭腹鳋。在长江流域、两广地区,每年4-11月。是鳋类产卵繁殖季节.虫体繁殖和活动对被寄生的鱼类造成刺激,病鱼在水中骚痒不安,在水面急游、摩擦、撞击.鲢中华鳋还引起花白鲢的翘尾巴症状.预示虫体侵袭强度大。加之色体缺乏营养而消瘦衰弱,易致死亡.严重影响着养鱼业的发展。驱除、杀灭继类的药物较多,六十年代曾使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但对浮游植物的影响较大,七十年K及八十年代分别由敌百虫粉剂、敌百虫晶体所代替,九十年代晶体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