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VC聚磷酸酯对罗氏沼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凯  李江  胡志洲 《淡水渔业》1999,29(2):19-20
随着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的研究进展,VC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逾来逾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水产动物机体本身不能合成VC,必需由饵料供给,当VC缺乏时,水产动物则表现出厌食,抗病力差,生长迟缓等症状。由于VC在空气中、高温下极不稳定,容易被氧化而失去活性,因此目前国内外都在研究稳定型VC,其中VC聚磷酸酯的研究及应用较为广泛。为了考察饲料中添加VC聚磷酸酯对罗氏沼虾生长的影响,我们于1998年7月进行了如下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饲料试验饲料基础配方如表1,各组饲料除复合维生素中VC含量不同外,…  相似文献   

2.
不同剂型维生素C对罗非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剂型Vc对奥尼罗非鱼的饲喂效果。结果表明,添加Vc的5个试验组的增重率、饲料转化率均优于对照组,而稳定型Vc组又优于结晶Vc组,各稳定型Vc组以Vc磷酸脂镁和Vc硫酸脂钾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VC对鱼虾营养的重要性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但结晶VC由于受光、热、氧、无机盐、湿度等的影响很容易失去活性。而饲料加工过程使VC极易被破坏。制粒后的贮存、饲喂时的水浸也会使饲料中VC受损失。为了改善VC的稳定性,使之更适用于饲料,人们开发出多种稳定型VC商品,如VC钙钠盐、包膜VC(包括乙基纤维素、脂肪和硅酮等包膜剂包被VC的产品)、VC衍生物(如VC—2—硫酸酯、VC—2—单磷酸酯、VC脂肪酸酯、VC—2—聚磷酸酯)等。上述稳定型VC商品中,VC钙钠盐、包膜VC、VC—2—单磷酸酯在饲料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自从C.G.Mead和F.J.Finamore(1969)从丰年虫囊胚中提取出维生素C硫酸酯以来,维生素C硫酸酯的研究已积累大量的资料,科学界对维生素C硫酸酯的生物学作用也越来越清楚。由于维生素C硫酸酯的高度稳定性和在水产动物体中的生物学活性,使用维生素C硫酸酯代替普通维C添加于饲料中,引起水产业人士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C是水生动物所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因其自身不能合成,所以必需从外界获取。本试验采用本所研制的包膜Vc,日本产包膜Vc及普通维生素C作为材料,在鲤鱼饲料中添加相同的量,进行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鱼种与试验池挑选健康无病、规格整齐的当年鲤鱼种为试验用鱼。试验池为水泥结构圆形池,直径4m,池深1.2m,配有进排水装置,水源为机井水。1.2饲料配制基础配方为鱼粉25%、酵母15%、豆饼25%、棉仁饼5%、小麦粉15%、麸皮13%、矿物质2%。所用3种原料Vc的有效含量…  相似文献   

6.
高稳定VC(安心多)使用效果好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多种维生素c。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的专家张淑华等人专门做了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安心多——美国辉瑞公司生产的高稳定VC硫酸酯钾,由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在对虾体内具有较高利用率而显示最优良效果。与其余4种...  相似文献   

7.
罗氏沼虾对维生素C的需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每公斤饲料分别添加0、50、100、200、400、800mg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LAPP)的半纯化饲料饲养初始体重约5.52g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9周。结果表明,添加LAPP使罗氏沼虾的相对增重率显著升高,蜕壳频率增加,蜕壳周期缩短。添加量达到50mg/kg的,可以保证罗氏沼虾正常蜕壳。肝胰脏和血淋巴中的Vc含量随饲料中LAPP水平的上升而上升,LAPP的添加量达200mg/kg时,肝胰脏中的Vc达到饱和;而血淋巴中的Vc含量则随饲料中LAPP水平的上升一直上升。若饲料中缺乏LAPP,则罗氏沼虾全虾的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下降,而肝胰脏中的粗脂肪含量上升。以增重率为指标,用突破点直线回归法确定罗氏沼虾饲料中Vc多聚磷酸酯的适宜含量为111.9mg/kg。  相似文献   

8.
青鱼对抗坏血酸-2-硫酸酯吸收利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坏血酸-2-硫酸酯作为青鱼鱼种饲料中的维生素C源,设计一个六水平的单因子试验。经三个月的饲养,各组试验鱼于二周后表现出运动迟缓,脊柱弯曲,肌肉、皮肤、口、鳍等出血症状;定期测定各组鱼的大脑、皮肤、肌肉、肝脏、肾脏中维生素C的含量,并对各次测定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这些组织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表明抗坏血酸-2-硫酸酯在青鱼体内没有发挥维生素C的作用。青鱼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依赖食物提供维生素C,但不能利用抗坏血酸-2-硫酸酯。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剂型维生素C对锦鲤生长性能及其组织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按饲料中维生素C有效含量为50、100、150、200 mg/kg的剂量分别添加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和包膜维生素C,进行为期60 d的锦鲤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当分别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100~200 mg/kg和包膜维生素C 150~200 mg/kg (均以有效维生素C含量计)时,锦鲤生长速度较快,成活率较高,尤其是有效维生素C含量分别在150 mg/kg和200 mg/kg时,锦鲤肌肉和肝脏组织维生素C含量最高,且肝脏的维生素C含量高于肌肉;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对锦鲤的生长促进效果优于添加包膜维生素C。  相似文献   

10.
以抗坏血酸-2硫酸酯作为青鱼鱼种饲料中的维生素C源,设计一个六水平的单因子试验。经三个月的饲养,各组试验鱼于二周后表现出运动迟缓,脊柱弯曲,肌肉、皮肤、口、鳍等出血症状;定期测定各组鱼的大脑、皮肤、肌肉、肝脏、肾脏中维生素C的含量,并对各种测定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这些组织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表现抗坏血酸-2-硫酸酯在青鱼体内没有发挥维生素C的作用。青鱼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依赖食  相似文献   

11.
一种维生素C新剂型──Vc微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种维生素C新剂型──Vc微囊玛莉萍,王海明(杭州高成添加剂厂,杭州310012)维生素是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其中维生素C(抗坏血酸)对增强机体抵抗力、保护微血管、预防坏血病、促进伤口愈合等有重要作用。据研究,大多数脊椎动物能在体内合成L...  相似文献   

12.
VC聚磷酸酯作为草鱼VC来源的饲养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华  廖朝兴 《淡水渔业》1996,26(3):11-13
VC聚磷酸酯作为草鱼VC来源的饲养效果文华,廖朝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荆沙市434000)VC(L-抗坏血酸)是动物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必不可少的,由于鱼类缺少合成VC所必需的L-古洛糖酸内酯酶,在体内不能合成VC,故只能通过食物获取外...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E(VE)是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它与水产动物机体的代谢、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抗病力、繁殖功能等密切相关。综述了维生素E在水产动物中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  相似文献   

14.
维生素D3是水产养殖动物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在维持水产动物正常生长、发育和营养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水产动物几乎不能合成维生素D3,主要通过食物获取。为了深入解析维生素D3调控水产动物糖脂代谢的机制,本文综述了近12年来最新的研究进展,包括分水产动物对饲料维生素D3需求量及其影响因素、维生素D3吸收、转运和代谢机理,以及维生素D3调控糖脂代谢的机制。已有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水产动物维生素D3营养生理、代谢和对糖脂代谢的调控,但仍有很多重要的科学问题尚未解决。重点需制定统一的 “水产动物维生素D3需求量”评价标准,加强维生素D3对水产动物糖脂代谢及机制的研究,从而为水产动物维生素D3营养的精准调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水产动物的维生素E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生素E(VE)是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它与水产动物机体的代谢、抗氧化功能、免疫功能、抗病力、繁殖功能密切相关。综述了维生素E在水产动物中的生理功能、缺乏症、需要量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不同剂型维生素C对黄颡鱼生长和几种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是新兴淡水养殖对象,其养殖技术和适宜饲料蛋白及维生素C磷酸酯的需要量等已有报道,但对包膜维生素C的生长和免疫反应目前尚未见报道,而维生素C是鱼正常生长和抗病的重要微量营养素。为此,在水温(22.0±3.0)℃下,将平均体质量10.0 g的黄颡鱼幼鱼放养在30个60 cm×60 cm×120 cm的微流水网箱中,投喂以鱼粉为蛋白源,粗蛋白含量40.0%和粗脂肪8.0%的半精制饲料,按300 mg.kg-1、600 mg.kg-1、900 mg.kg-1、1 200 mg.kg-1和1 500 mg.kg-1的剂量分别添加维生素C磷酸酯和包膜维生素C。经90 d的饲养表明,饲料中维生素C磷酸酯和包膜维生素C的添加量分别为1 110~1 200 mg.kg-1和659~900 mg.kg-1时,黄颡鱼生长最快,饲料系数最低;添加量为1 200 mg.kg-1和600 mg.kg-1时,血清总蛋白含量最高;961 mg.kg-1和981 mg.kg-1时,溶菌酶活性最高;747 mg.kg-1和507 mg.kg-1时,淀粉酶活性最高;1 014 mg.kg-1和919 mg.kg-1时,蛋白酶活性最高。包膜维生素C的效果优于磷酸酯维生素C,这与其具稳定性且进入机体后缓释及蛋白酶活性和免疫力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促进中国对虾生长防病治病新途径,进行了多种剂型VC和病免的使用效果试验,结果:不同剂型VC喂养对虾均优于对照组,其中以VC硫酸酯钾效果最好,病免在虾病大暴发情况下有明显的抑制病害作用,并能提高对虾成活率和增重率。  相似文献   

18.
一、生物添加剂的概念微生物制剂饲料添加剂简称生物添加剂,是指含一定数量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产品,其成分包括菌体、酶、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促生长因子等,可补充配合饲料营养成分的不足,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饲料回味,提高适口性,促进水产动物正常发育和加速生长,还可防治水产动物疾病。二、生物添加剂的理论依据据添加的目的和作用机理,常用的饲料添加剂分为两大类,即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营养性添加剂有: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包括常量元素、微量元素)。非营养性添加剂有:促生长剂、防霉剂…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动物的养殖密度大幅度增加,大量投喂配合饵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些水产动物的生活习性。为了维持鱼虾的正常生理功能,提高生长速度,投喂优质高效的配合饲料非常重要。在饲料的基本营养指标如蛋白质、能量等满足需要的前提下,添加剂对配合饵料的质量起着关键作用。鱼虾配合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很多,本文旨在对营养性添加剂作一介绍。一、维生素现已查明,11种水溶性维生素与4种脂溶性维生素都是水产养殖动物的必需维生素。原认为对氨基苯甲酸是必不可少的,新近研究结果表明,对氨基苯甲酸是泛酸的组成要素…  相似文献   

20.
维生素C对水产动物促生长和免疫增强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有关维生素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产动物对维生素C的需求量以及其对水产动物的生理影响的产生机理等方面。本文系统地综述了近些年来国际和国内关于维生素C在水产动物饲料中的主要应用衍生物的需求量以及其重要生理功能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