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innaeus)引进我国10周年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8月,黄海水产研究所雷霁霖教授首次从英国将大菱鲆引进中国,进行增养殖实验。到今年8月份已经10周年了。目前大菱鲆养殖已成为我国北方海洋经济的一个新的亮点,成为海水养殖第四次浪潮的新兴产业。作者回顾了大菱鲆引进以来的研究和开发历程,坚信大菱鲆养殖业能够发展成为我国北方沿海地区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
姚志刚 《河北渔业》2003,(2):38-38,40
大菱鲆(Scophthlmusmaximus)原产于欧洲,是一种海水底栖肉食鲆鲽鱼类,欧洲已达到产业化养殖水平。它性格温顺,适应低水温生活,生长迅速,容易接受配合饲料,易于集约化养殖。我国由黄海水产研究所于1 992年引进并在山东试养成功,1 999年人工育苗成功,目前国内在山东、河北、辽宁沿渤海地区已形成养殖高潮,苗种需求量很大。但目前育苗成活率普遍偏低,即使在欧洲国家商业育苗场,育苗成活率也只有3%~6%(FFI .1 997) ,国内厂家育苗成活率更低,严重制约着大菱鲆养殖业的发展。我们于2 0 0 2年2月1日初进行了大菱鲆人工育苗试验研究,育苗成活率达…  相似文献   

3.
大菱鲆为栖息于大西洋东北部沿岸的特有的海水鱼类。其最佳养殖水温10-20℃,耐受极端温度0-30℃,1龄鱼的生活水温为3-26℃,2龄以上对高温的适应性略有下降。大菱鲆是欧洲著名的海水养殖良种,受到国际养殖界的高度重视,并在不断扩大其养殖范围。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2000年9月14日,经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确认大菱鲆为适宜在我国水产养殖生产中推广的从境外引进的品种。现已推广到山东、大连等沿海地区。大菱鲆主要养殖方式为工厂化养殖和海上网箱养殖,目前在工厂化条件下,5厘米的苗入池…  相似文献   

4.
大菱鲆自1992年引进以来,已发展成为我国北方优秀的水产养殖品种和工厂化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但由于其繁殖难度大、成活率低、白化率高,制约了大菱鲆工厂化养殖的进一步发展。日照市同翔大菱鲆工作室自2003年以来根据专家理论结合自己操作经验取得大菱鲆育苗成活率10%以上、原色率80%以上的业绩。现将有关技术问题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现代渔业信息》2006,21(3):3-3
雷霁霖,男,1935年5月生于福建宁化,畲族。1954-1958年就读于山东大学生物系动物学专业,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工作,历任养殖生态研究室副主任和主任、海水养殖研究中心副主任、所长助理、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委员;现任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和博导、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顾问、山东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青岛市水产养殖专家组成员、青岛三高大菱鲆研究所所长等职,是国内外知名的海水鱼类养殖学家。  相似文献   

6.
仲雷 《齐鲁渔业》2008,25(3):14-15
近年来,由于比目鱼类,如牙鲆、大菱鲆和大西洋大比目鱼的养殖成功,我国掀起了海水养殖比目鱼的高潮。欧洲鳎是欧洲水产市场上的传统产品。很受欢迎。下面将欧洲鳎的育苗和养殖研究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7.
各地信息     
大菱鲆之父、我国著名的海水增养殖学家雷霁霖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本刊讯:从Internet网上获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大菱鲆之父、海水鱼类增养殖学科带头人、工厂化育苗和养殖产业化的主要奠基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生物学家雷霁霖教授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荣获我国学术领域上最高荣誉称号。雷霁霖教授刻苦攻关海水鱼增养殖研究领域一个一个关键性难题,为我国海水鱼增养殖业发展,对推动我国海水养殖第四次“高潮”的兴起作出卓越的贡献。我们深信雷霁霖教授当选新院士后,将为我国海水鱼增养殖及可持续健康…  相似文献   

8.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是欧洲名贵经济鱼类,由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雷霁霖院士于1992年引入我国,并于1998年突破了大菱鲆人工育苗技术难关,为开展大菱鲆工厂化养殖打下了坚实基础.葫芦岛市于2000年从山东及法国引进大菱鲆鱼苗开始进行工厂化养殖,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海水养殖得到了迅速发展,一些名优产品如大菱鲆、牙鲆、石斑鱼、河豚等鱼类的养殖倍受青睐。为了提高这些品种的养殖技术,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与日本栽培渔业协会拟于10月份分别在河北省秦皇岛市、福建省厦门市共同举办海水水产增养殖技术培训班,邀请中日两国知名海水养殖专家进行授课。现将培训班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秦皇岛培训班:请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协办。 (一)培训内容及主讲人 1.日本国的水产增殖情况──日栽协总部计划课长野上欣也; 2牙秆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黄海水产研…  相似文献   

10.
大菱鲆(Scophthlmusmaximus)原产于欧洲,自然界主要分布于大西洋东岸沿岸的北海和黑海西部,地中海沿岸也有分布,是一种海水底栖肉食鲆鲽鱼类。欧洲已达到产业化养殖水平,它性情温顺,适应低水温生活,生长迅速,容易接受配合饲料,易于集约化养殖。我国由黄海水产研究所于1992年引进并在山东试养成功,1999年人工育苗成功,目前国内在山东、河北、辽宁沿渤海地区已形成养殖高潮,人工苗种需求量很大。我们在2002、2003年连续两年进行了大菱鲆的人工育苗工作,育成率达8%左右,略高于国际平均水平(3%~6%),现将人工育苗技术介绍如下。一、育苗设施利用…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2015年12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海水鱼类养殖学家,我国海水鱼类增养殖理论与技术的主要奠基人、工厂化育苗与养殖产业化的开拓者,工业化养殖理念的创建人、"大菱鲆之父"、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雷霁霖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青岛逝世,享年80岁。  相似文献   

12.
刘文善 《齐鲁渔业》2000,17(3):27-27
大菱纤(scophtalmus maximus)属鲽形目、鲆科、菱鲆属,原产于西欧沿海,是目前西欧主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大菱鲆品质优良,商品价值高,生长速度快,极易驯化养殖,抗病能力强,对不良环境也有较强的耐性,是一理想的养殖品种。大菱鲆于1992年由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引入我国,市场前景十分看好。然而迄今为止,大菱鲆的育苗技术尚未推广普及,苗种数量、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本文简要介绍目前西欧的大菱鲆育苗技术要点,以供生产单位参考。1亲鱼促熟1.1繁殖生物学野生大菱鲆雌鱼3龄成…  相似文献   

13.
<正>大菱鲆是一种优质的冷水性海水养殖鱼类,自1992年引入我国以来,其养殖规模不断增加,目前已成为我国北方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大菱鲆养殖时间的延长,各种问题也相继出现,例如种质退化、病害频发等,其中病害问题是制约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大菱鲆的各种病害中,表皮突起症是对大菱鲆养殖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目前对这种病害如何进行防控的报道还很少,现笔者针对其主要  相似文献   

14.
先见 《现代渔业信息》2004,19(12):38-38
病毒防治技术是大菱鲆养殖生产中的一个关键技术。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大菱鲆研究专家认为,大菱鲆的疾病防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纯依赖药物治疗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建议应首先从营养、水质控制和育苗工艺上下功夫;其次是加强鱼类免疫增强剂和育苗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最后才是开展有针对性的药物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大菱鲆工厂化养殖是近二十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海水鱼养殖新兴产业。基于大菱鲆优于其它鱼种的诸多优势,一经从国外引进并突破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关口后,大菱鲆工厂化养殖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大菱鲆工厂化养殖在环黄渤海沿岸形成了一个规模空前的新兴产业带,从辽宁、河北、  相似文献   

16.
信息集粹     
《齐鲁渔业》2004,21(2):55-56
威海成为重要水产苗种供应地 近年来,威海市将海水育苗作为促进养殖业发展的基础环节,不断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抢占苗种培育的制高点,成为国内重要的水产苗种供应地。 威海是全国海带的主产区,去年全市海带育苗水体近4万平方米,培育海带苗40多亿株,不仅供应了本地海带养殖企业,而且俏销烟台、大连等地。为解决鱼苗供应不足问题,威海市聘请国内外专家深入研究、共同攻关,攻克了牙鲆、大菱鲆育苗技术,山东华新海大海  相似文献   

17.
军曹鱼(Rachy centron Canadum)亦称海鲡,隶属鲈形目军曹鱼料、军曹鱼属,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东太平洋除外)等热带水域,我国南海沿海亦有分布,但产量较低。为热带海水鱼类,不耐低温,广盐性,由于它具有食性杂、易饲养、病害少、肉质鲜美,可以与大西洋鲑媲美,经济价值高。经一周年养殖当年增重可达6kg-8kg,是海水网箱养殖中生长最快,最具产业化前景的鱼类之一。近年来已成为我国广东、海南沿海的重要海水网箱养殖品种。军曹鱼天然苗种大小不均,数量少,不能满足水产养殖发展的需求,制约了军曹鱼养殖的产业化进程,2003-2006年,笔者根据天然水体中军曹鱼的繁殖习性,摸索军曹鱼人工催产池塘生态育苗技术,连年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深井海水+温室大棚”的养殖模式在北方沿海各地得到了极大推广。但这种养殖模式也导致地下井盐水资源逐渐减少,因此如何合理、充分利用地下井盐水成为摆在科研、推广单位和广大养殖户面前的难题。乳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与山东科合高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探索工厂化养殖大菱鲆及海参育保苗的地下水再利用养殖海参的新模式,即将工厂化养殖大菱鲆和海参育保苗的污水经过排水系统排入沉淀池,污水经充分沉淀后,再循环利用,排入室外海参养殖池。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是一种优质的冷水性海水养殖鱼类,自1992年引入我国以来,其养殖规模不断增加,目前已成为我国北方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大菱鲆养殖时间的延长,各种问题也随之出现,例如种质退化、管理混乱、病害频发等,其中病害问题是制约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大菱鲆的各种病害中,红嘴病是对大菱鲆养殖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在河北省各养殖场频发,尤其在每年的6-10月  相似文献   

20.
大菱鲆是欧洲名贵的经济鱼种,它适应低水温环境、生长快、抗逆性强、肉质细嫩、胶质丰富、口感独特,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的喜爱.自1992年引入我国以来,水产专家们创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温室大棚+深井海水"的工厂化养殖模式,养殖技术十分成熟,在我国北方沿海迅速发展成为一项特色产业,养殖年产量近5万吨,年总产值超过40亿元,成为我国北方海水养殖的一项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