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养殖     
蛙出血病的诊断 蛙出血病(蝌蚪发病又被称为暴发性出血败血症)是由温和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当水质较差,水温变化(秋季)过大时,极易发生。 该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可达70%),死亡率高(40-70%,最高达100%),危害极为严重。流行范围很广,尤以华东地区流行最甚。蝌蚪发病多集中在4厘米以上的个体,且以临近变态或正在变态的蝌蚪为最,从刚变态的幼蛙到成蛙,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均有发生。 1.蝌蚪发病时,其症状表现为:腹部肿大,表面有斑点状出血;眼球时有充血,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粘膜。轻压则红膜脱落,眼球…  相似文献   

2.
又称为蛙出血病、蝌蚪暴发性出血败血症。【病原、病因】病原为温和气单胞菌。当水质较差,气温变化过大时,极易发生该病。【流行及危害】流行范围极广,尤以华东流行最甚,该病有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特点,发病率可达70%,死亡率在40%~70%,最高达100%,危害极严重,蝌蚪发病多集中在4cm以上的个体,且以临近变态或正在变态的蝌蚪为最,从刚变态的幼蛙到成蛙。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均有发生。【症状】蝌蚪发病时,其症状表现为腹水明显,腹部表面似有透明斑或斑点状出血,眼球时有充血,表面覆盖有一层红色粘膜,轻压则红膜脱落,眼球突出;切下表…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对中国林蛙蝌蚪期的3种不同饲料配方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T1组饲料喂养的蝌蚪变态后的幼蛙体重最大、身体最长(分别为0.347g、1.64cm);T3组饲料所喂养的蝌蚪生长速度快,完成变态的时间最短(34.8d);T2组饲料喂养的蝌蚪生长最慢,完成变态所需的时间最长(39.2d),变态后的幼蛙体重最小(0.276g);各组中蝌蚪的成活率和变态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产》2000,295(6)
[症状及流行情况]病蛙焦躁不安,乱窜,常钻入泥中;严重时,蛙瘫软无力,趴卧池边或浅滩上,不进食;捕捉时很少挣扎,常常弓背镐头,伸腿闭眼;蝌蚪发病后游动迟缓,腹部肿胀;解剖时可见肠空无食物,而有大量黄色粘液充斥其间,肠壁充血发炎,腹腔内有使水。在投食不均匀及投喂变质不洁饲料时,容易引发此病,从而造成大量死亡。脸面用前仅能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作初步的诊断。畅治方法]预防:1.蛙类感染细菌病往往是条件性的。平时操作时注意水质调控(配合使用底净、活性酵素)、饲料投喂方式(在一小时内吃完)、水体消毒(用富江…  相似文献   

5.
配合饲料、变态素对蟾蜍蝌蚪变态的影响熊晓英(江西省水产科研所)近年来,牛蛙、美国青蛙得到广泛养殖。关于蛙类的繁殖、饲料、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都见过报导,但有关配合饲料,变态素对蝌蚪变态的影响还未见过报导,本试验将用特制的配合饲料,一定浓度的变态素来研...  相似文献   

6.
刘焕亮 《科学养鱼》2003,(12):14-15
三、蝌蚪培育蛙类胚后发育的第一个时期是蝌蚪期,为水栖阶段,其后期则为由水栖向水陆两栖过渡的变态阶段,即蝌蚪变态为稚蛙。该发育期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结构都发生一系列的规律性变化,身体外形由鱼型变为蛙型,呼吸器官由鳃变为肺,其趋势是由适应水中生活向适应陆地生活转变。由蝌蚪变为稚蛙的变态期时间较短,一般为10天左右。各种蛙类蝌蚪发育期持续的时间(蝌蚪培育期)取决于种的遗传性,虎纹蛙为28~35天,棘胸蛙为60~80天,中国林蛙为31~41天,牛蛙为50~85天,猪蛙为60~80天;同时也受温度、营养和放养密度等外界因素影响。蛙类蝌蚪的栖…  相似文献   

7.
3.饲养管理(1)投饲蛾蚪孵出3~6天后,卵黄囊吸收完毕,此时开始吃食,须投喂人工饲料,如蛋黄汁、豆浆等,均匀泼洒投喂;7~30天时,蝌蚪由1.7cm增长至4.2cm,并长出尾芽,可投喂螺肉、鱼肉、鱼肠和动物内脏(未腐烂变质)、玉米粉、米糠、麸皮、豆饼等,每1000只蝌蚪日投饲量40~70g(动物性饲料占60%,植物性饲料40%);30天后到变态,每100只蝌蚪日投饲量40~80g(动物性饲料占40%,植物性饲料60%)。糠、麸皮等粉状饲料煮熟搓成团投喂,鱼肠、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饲料切碎投喂较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邵武市、顺昌县两地美国青蛙(以下简称美蛙)主养区,暴发流行严重的美蛙红腿、腐皮并发病。其特点是范围广、时间长、死亡率高(30%~100%)。从蝌蚪至成蛙各阶段均可发病,给许多养殖户带来严重的损失。笔者在2004年以来,接诊的邵武市卫闽、本县等各养殖户18例病例,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采取改善养殖环境、平衡饲料、外消口服的综合诊治方法,结果9例痊愈、6例治疗有效、3例无效。现将诊治技术简介如下,供养蛙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9.
人工饲养棘胸蛙蝌蚪变态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胸蛙从人工孵化到变态需80~90d,变态后体长、体重均较变态前有所减少,变态期间摄食减少,动物性饵料能加速蝌蚪的变态发育,植物性饵料则能延缓蝌蚪的变态。  相似文献   

10.
一.蝌蚪的饵用价值 蝌蚪尾部肌肉发达,可作为牛蛙和虎纹蛙等食用蛙类的活饵料。笔者曾用蟾蜍蝌蚪养虎纺蛙蝌蚪直至变态;也曾用泽蛙和沼蛙的蝌蚪喂养牛蛙幼蛙与成蛙,效果良好。 二.利用蝌蚪当饵料的可行性 1.资源丰富,四季皆有蝌蚪可供利用。 2.生长快、易培养,一个月左右可充当饵料。 3.养、护、捕结合,促进蛙类繁衍。自然蚧的蛙类,在无人保护的情况下,产卵虽多却存活很少。人工培养蝌蚪则可在捕获的同时留下一些让其变态成蛙,放归田野继续繁衍,  相似文献   

11.
<正>温度是影响两栖动物变态发育时长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高温可促进蝌蚪生长发育,缩短变态时长,低温则延迟发育进程,延长变态时长[1-5]。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是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两栖动物,也是稻蛙综合种养的主要蛙种之一[6]。变态前后,蝌蚪的规格、对植物血凝素(PHA-P)的反应,受高温[3-5]、  相似文献   

12.
邓菊云 《内陆水产》1997,22(7):26-27
牛蛙、美国青蛙从蝌蚪变态成幼蛙,生理生态发生显著变化。一是从完全依赖水中生活,靠鳃呼吸,变态成能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二是从完全摄食水中浮游生物饵料,变成只捕食有动态感的活体饵料,对静止不动的饵料不捕食。变态后幼蛙的这种生理生态变化,无疑给幼蛙养殖技术、饵类品种和饵料营养,饵料投喂方法及水陆养殖环境管理带来根本变化。从对变态幼蛙早期的实际词养管理的调查情况来看,存在着诸多不适幼蛙生理生态变化的问题,以致普遍产生变态幼蛙营养缺乏症,幼蛙生长缓慢,甚至大批死亡。对于变态幼蛙营养缺乏症及产生原因,尚…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区林蛙野外封沟养殖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试验结果和群众经济,阐述了东北长白山区林蛙野外封沟养殖的技术措施,包括:场地选择及建设、蛙卵收集野外孵化、蝌蚪与变态蝌蚪的饲养、变态幼蛙与林蛙的林中生活管理以及成蛙回捕方法等。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0月底,厦门地区一些牛蛙(Rana catasbianay)养殖场养殖的牛蛙暴发流行传染病,造成大批成蛙和幼蛙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分离鉴定,确定其主要致病原为迟缓爱德华氏野生型(Edwardsiella tarda)。该菌具有溶血性,对SPF小鼠有强致死作用,对幼蛙和蝌蚪致病力较小,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和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美蛙、牛蛙由蜊蚪(幼稚体)转变成成体这一过程,称为变态。整个变态期间约70—80天。刚孵出的蝌蚪无四肢,生有侧扁的长尾,用外鳃呼吸。25-27日龄时,开始长出后肢;70日龄左右,开始长出前肢,此时尾部补吸收消失,鳃也退化,肺部开始发育;约75日龄后,完全变成幼蛙。 蝌蚪在整个变态期中有两个危险阶段:一是在前肢即将要长出时,为蝌蚪第一危险  相似文献   

16.
网箱养蛙技术(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龙建军 《内陆水产》1997,22(6):22-22
3.3日常管理蝌蚪以鳃呼吸,应经常刷洗网箱,保持网箱良好的透水性能,使箱内水质清新、溶氧充足。蝌蚪变态期间宜向网箱内投些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供变态蝌蚪栖息,并设置食台,及时进行人工驯食。在幼蛙和成蛙养殖期,一般每星期需要刷洗网衣1次。高温季节注意搭盖遮阳棚,适当加大网箱入水深度。越冬期间,网箱入水深度需1.2m左右,上搭厚实茅棚。如遇严寒冰冻,应经常敲开结冰或清除箱内冰块。变态后即将越冬的幼蛙,要加强饲养管理,多投喂小鱼、小虾、蚯蚓、蛆等活食,催肥体质越冬。3.4病害防治病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17.
齐俊良 《畜禽业》2003,(3):17-17
1流行病学近两年在枣庄地区及周边的邹县、费县、莒县、苍山以及江苏的徐州等县市发生了大范围的鸡痘流行,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发病鸡群除表现为传统的皮肤型和粘膜型鸡痘之外,还表现为内脏型和眼鼻型(暂定名)鸡痘,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夏秋季节严重。各种日龄、品种的鸡都可发病,鹌鹑、孔雀亦发生,尤以产蛋鸡最为严重。雏鸡最早可在6~7日龄发病,肉鸡一般在4~6周龄发病。本病的流行特点是发生范围广,主要引起鸡群的呼吸症状,发育受阻,发病率可达10%~70%,鸡的死亡率不高,一般不超过20%。但是常因…  相似文献   

18.
牛蛙养殖技术讲座 第四讲 牛蛙幼蛙的养殖技术牛蛙幼蛙是指蝌蚪变态后到当年越冬前的牛蛙,体重一般在100g以下。由于幼蛙的适应能力较差,饲养管理工作尤应细致,这对整个生产有很大影响。一、幼蛙池的建造幼蛙池可选用水泥或土地。水泥池面积以30~50m2为宜...  相似文献   

19.
朱炳全  傅军 《齐鲁渔业》2000,17(6):40-42
7石蛙成蛙的饲养管理 石蛙成蛙的食性很广,但以蚯蚓、昆虫幼虫、飞蛾等为主食,基本饲养管理与幼蛙相似。同时注意防止鼠、蛇进入池中,作者曾发现一只种蛙吞吃了一只老鼠,结果自己也死了;一只大的褐家鼠跑入种蛙池,蛙与鼠相斗,死了十多只种蛙。8石蛙的安全越冬 蝌蚪的越冬可在室内进行,如发生水表面结冰则应将冰面敲破,以使水体有一定的氧气交换,不至于使蝌蚪窒息死亡。可采用细水常流、蛙池加盖、保温等防冻措施。幼蛙冬眠一般水深为 15 cm左右,以不淹没洞穴为宜,并留有一定的陆地,遇低温冰冻天气,应用塑料薄膜加盖保温…  相似文献   

20.
我市一养殖户的牛蛙出现脑膜炎脓毒性黄杆菌病,造成极大经济损失。现将防治经验介绍如下:一、病原体脑膜炎脓毒性黄杆菌。二、流行增况及危害此病发病范围广,主要流行于7~9月间,以7、8两个月为高峰期。传染性强、用蚣、幼蛙、成蛙及亲蛙均易感染,以组料和亲蛙的死亡率最大。且蛙龄越大,病程越长,亲蛙一般在出现症状后3~5天死亡。三、症状病蛙精神不振,行动迟缓,食欲减退,肛门红肿,眼球外突,有双目失明和腹水现象。解剖可见:肝脏肿大,发黑,脾脏缩小,脂肪层变薄,肠道有明显出血现象。病幼蛙在水中打转,类似中毒、神经性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