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水观赏鱼贸易是海洋水族馆贸易行业的重要部分,是一项价值十几亿美元的产业,每年交易量达数百万尾,且需求量逐年上升,但由于严重依赖野生资源捕捞而使该行业饱受争议。目前,90%~95%的海水观赏鱼由野生捕捞获得,在已知的数千种珊瑚礁鱼类中,有一半以上在缺乏或无监测情况下进行贸易,自然资源面临严重威胁。观赏性水产从业者和消费者有责任保护野生捕获物种的可持续发展,海水观赏鱼的养殖被认为是一种保护野生资源的有效手段,但仍有许多技术问题阻碍其发展。文章结合相关数据和文献,概述了国际海水观赏鱼产业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海水观赏鱼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旨在为中国海水观赏鱼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然而,由于资源的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海洋渔业资源不断衰退,海洋捕捞业的发展遇到了困境。传统上海洋渔业主要研究学科之一的海洋捕捞学科,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拓展研究领域,开创海洋捕捞学科研究的新局面,这是海洋捕捞学科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从海洋捕捞学科的发展现状,海洋捕捞学科研究涉及的领域,海洋捕捞学科研究的发展方向,更新充实知识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关于海洋捕捞学科发展的一些有建设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拖网是海洋渔业中捕捞效能最高的渔具,不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无论在国营渔业中还是在群众渔业中都处于重要地位,其产量在各类海洋渔具中占首位。但是,由于拖网是一种积极性渔法,实施强制性(?)捕作业,所以对捕捞对象的选择性能较差,凡是处于其扫过的水体中的鱼虾蟹贝类等均难以逃脱劫难。尤其在沿岸近海渔场进行底拖网作业时,大量捕获各类海洋幼体,对海洋渔业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一些  相似文献   

4.
我国近海渔业资源自七十年代始日渐衰退。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海洋捕捞强度与海洋渔业资源间的矛盾更日益加剧。固然造成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海洋捕捞强度盲目增长,却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仍在继续衰退。特别是底层或近底层鱼类资源已严重过度利用;一些传统捕捞品种或渔场已形不成渔汛;一些主要渔获对象的小型化,低龄化和性成熟期提前的现象也更加明显。控制捕捞强度,限定捕捞渔船数量、马力.是对渔业资源具有一定主动性的、直接的管理方式,它代表了现代渔l资源管理的趋势,是资源管…  相似文献   

5.
为了控制近海捕捞机动渔船的盲目增长,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对海洋捕捞强度实行宏观控制,逐步实现捕捞强度与资源状况相适应,促进海洋渔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对海洋捕捞强度实行渔船数量和功率双指标控制,所有海洋捕捞机动生产渔船一律换发新版渔业捕捞许可证,纳入捕捞强度控制管理范围,贴附马力凭证。现就有突换证事项通告如下:一、实行海洋把捞强度控制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也是减轻近海捕捞强度,促进海洋渔业资源合理利用和海洋捕捞业健康发展的一项巨大措施,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6.
成立亚太渔业合作组织的思考王诗成(山东省海洋与水产厅,济南250013近年来,亚太地区渔业生产形势喜人,水产品产量和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捕捞量占全球的899%。与此同时,由于西太平洋渔业捕捞能力迅速增长,造成近海渔业资源迅速衰退,中国等渔业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7.
目前,热带海水观赏鱼作为宠物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观赏鱼贸易正在成为世界范围内快速增长的产业[1].但是,超过95%的海水观赏鱼都是从珊瑚礁中捕捞的[2],由于采用不恰当的捕捉方式,会对珊瑚和鱼类造成巨大的伤害.随着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对热带海水观赏鱼进行人工繁殖成为了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和产业,可以减少珊瑚礁生态系因人为捕获观赏鱼所造成的破坏,还能够为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带鱼是我国主要的海洋经济鱼类之一。解放后带鱼也一直是我省海洋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产量在绝大多数年份列居海洋捕捞量第一位。但是,进入七十年代以来,情况发生较大变化。由于在带鱼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上处理欠佳,原来数量众多的传统作业和大量迅速发展起来的作业对带鱼幼鱼和补充群体的过度捕捞,  相似文献   

9.
王鲁民  王忠秋 《水产学报》2023,47(11):119716-119716
综合应用船舶、机械、信息、新材料等技术,从海洋中捕捞经济渔获物并综合利用,是现代海洋捕捞业的主要特征。海洋捕捞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对保障我国食物安全、保护近海生态与资源、实现渔民增收和新渔村建设、推动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简析海洋捕捞渔场探测、渔具渔法与高效自动化辅渔助渔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海洋捕捞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海洋捕捞实现节能高效、生态友好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海洋捕捞技术升级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海洋渔业资源的日渐衰退,渔业捕捞量已大幅度下降,单靠海洋捕捞已远远不能满足我国人民对海洋水产品的需求,因此,海水鱼类增养殖得到普遍重视和大力发展。扩大鱼类增养殖,开发鱼类蛋白资源是当今世界水产增养殖中最活跃的科研开发工作,水产养殖已成为世界上增加鱼类来源最迅速的方式,也是水产品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近海地区,由于小渔船增多与功率增大等诸多原因,近年来,海洋渔业资源衰减,渔场外移,优质海捕鱼种减少,某些地方性的小宗资源亦遭到酷捕。海洋捕捞量迅速下降,造成水产行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滑坡,不少地方卖船弃渔从事其他行业,海洋捕捞业面临萎缩的严峻形势。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是传统的捕捞作业区,有近80km的海岸线,渔船数量每年递  相似文献   

12.
柯继 《水产科技》1992,(3):42-42
拖网渔业,历来是我省海洋渔业最主要的渔法,其产量占海洋捕捞产量的80%以上。近些年来,为了提高捕捞能力,各地相继发展了一批大功率拖网渔船。但由于所用的网具不同,经济效益差别很大。为了扭转这一情况,省海洋渔业技术总站和有关市、县海洋捕捞的科技人员,在部水产司、省水产局持下,采用优化选型方法,在总结现有高产网具的基础上,种用网模水槽试验等新技术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3.
我国海洋捕捞业在我国海洋渔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95年全国海洋捕捞产量1026万吨,占当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45%,比1985年的348万吨增长了2.95倍,年递增率达11.4%。当前,我国海洋捕捞业面临严峻形势,主要表现在海洋捕捞强度与海洋渔业资源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海洋捕捞作业结构与海洋渔业资源状况不相适应,沿岸和近海海域环境恶化的趋势仍在继续,渔业资源继续衰退,特别是底层和近底层鱼类资源利用严重过度;一些传统的捕捞鱼种或渔场已形不成渔汛,渔获对象小型化、低龄化和性成熟提前的状况日趋明显;一些沿岸产卵场或水域…  相似文献   

14.
海洋渔业是我国沿海地区的重要产业,但由于多年来捕捞强度过度增长,海洋渔业资源尤其是近海渔业资源不断衰退,严重影响了海洋渔业和沿海渔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上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相继生效,我国近海渔业捕捞产量将大幅度下降,部分近海渔民面临转产转业的现实问题。为进一步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有关规定,农业部部署制订了《关于2003-2010年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制度实施意见》,通过压减捕捞渔船船数和功率数,达到初步控制我国海洋捕捞强度盲目增长和资源过度利用,逐步实现海洋捕捞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海洋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天然虾苗严重不足,造成捕捞对虾产量下降。为此赣榆县水产部门向附近海域放流人工培育的虾苗以增殖海洋对虾资源。为提高增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南海鱼类资源特点是:分布广、品种多、繁殖力强、生长周期短、交替补充能力强;沿岸渔场已充分利用,外海渔场潜力很大.150~200米水深鱼类分布密度为4.1吨/公里~2,总储量为86.4万吨.目前捕捞只有3万吨左右,估计捕捞可达30万吨,不会造成捕捞过度.因此广东海洋捕捞渔业的方向是:巩固发展深海渔业,积极利用外海资源.深海拖网渔船是今后海洋捕捞渔业发展的重点.而在深海拖网渔船中,木质拖网渔船又占绝大部分,因此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是渔业大国,也是世界上渔船最多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持续快速发展,为提高渔民收入、满足市场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规模大幅增长,捕捞强度远远超过资源再生能力,对海洋生物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为控制捕捞强度,养护和合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自1987年开始,国家对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近海的捕捞强度过大,近海渔业资源已日趋贫乏,因此,海洋捕捞渔业正在向深海、远洋渔业发展。目前,国家农业部为了控制海洋捕捞强度,保护近海资源,已实行海洋捕捞渔业零增长、对渔船实行船数、功率双控制和伏季休渔等制度,而且提出五年内不再发展渔船和实行渔船报废制度。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主要经济鱼类资源日趋衰退,青黄占,Shi鱼等中上层鱼类资源开发潜力的实际,用疏目拖网捕捞中上层鱼类资源已成为群众海洋捕捞业已成为群众捕捞业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陈亮 《福建水产》1992,(3):77-78
捕捞努力量过量已给渔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一是造成资源衰减,对持续捕捞量直接构成威胁.由于鱼类分布区域的局限性,种群数量和组成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捕捞强度。捕捞过度,使某些资源群体濒临枯竭,其资源量少,繁殖能力低的,通常首先被破坏。近几年来,高经济价值的品种在渔获物中占的比重日益减少。二是导致了经济上的低效益。随着每个增加的单位捕捞量,总渔获量可能增加,但经济效益受到了损失。三是带来了社会问题和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