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明确‘蜂糖李’果实有机酸组成与含量特点,揭示其发育过程中有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苹果酸代谢相关酶的关系,阐明有机酸积累的关键时期和关键酶。【方法】以‘蜂糖李’及对照‘四月李’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HPLC)分析测试李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组分及含量,并测定苹果酸代谢相关酶的活性。【结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李果实中有机酸组分及含量,发现‘蜂糖李’果实成熟时总酸含量(ω,后同)为5.94 mg·g-1,包括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草酸、莽草酸和琥珀酸6种,其中以苹果酸含量最高(占总酸含量的88%),‘四月李’果实中有机酸组分与‘蜂糖李’一致,均属于苹果酸型。2个李品种果实中总酸含量的差异主要是由苹果酸含量的差异所致。通过分析李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含量的变化,发现‘蜂糖李’果实中苹果酸含量大量积累的关键时期在果实发育前期,整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草酸、酒石酸含量逐渐降低,而柠檬酸含量逐渐升高。与‘四月李’相比,‘蜂糖李’果实中苹果酸、草酸、酒石酸及总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之一致,且苹果酸及总酸含量在整个过程中均显著低于‘四月李’,而柠檬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最后通过分析苹果酸含量与相关代谢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表明‘蜂糖李’果实中苹果酸在果实发育前期大量积累主要是该时期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增强促进了苹果酸的大量合成以及NADP-苹果酸酶(NADP-ME)活性降低减少苹果酸的分解,与NAD-苹果酸脱氢酶(NAD-MDH)关系不大,而‘四月李’苹果酸积累的关键酶是NAD-MDH。在果实发育后期,‘蜂糖李’及‘四月李’NADP-ME活性迅速升高,前者PEPC活性减弱,后者NAD-MDH活性下降,使得2者果实中苹果酸的降解大于合成而呈降低趋势。【结论】‘蜂糖李’是以苹果酸为主要有机酸的低酸型李品种,其果实中苹果酸积累的关键时期为果实发育前期,苹果酸含量的变化由PEPC和NADP-ME协同调控,而对照‘四月李’由NAD-MDH和NADP-ME起主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酸度欧李果实有机酸积累特性与相关代谢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的:比较不同欧李品种果实中主要有机酸积累特性及相关酶活性。方法:以6年生欧李品种‘农大3号'和‘农大4号'为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检测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酸、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并测定苹果酸和柠檬酸相关酶活性。结果:两个品种果实中苹果酸和柠檬酸主要在果实发育后期积累,品种间积累速率存在较大差异。果实发育前期NADP-苹果酸酶(NADP-ME)活性较高,NAD-苹果酸脱氢酶(NAD-MDH)活性和磷酸烯醇式丙酮  相似文献   

3.
树盘铺反光膜降低枇杷果实酸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发兴  刘星辉  吴德宜  陈立松 《园艺学报》2010,37(11):1836-1842
以15年生‘解放钟’枇杷为材料,研究了树盘铺反光膜对枇杷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肉可滴定酸(TA)、有机酸含量与酸代谢酶活性及成熟果肉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影响。铺反光膜处理可显著提高成熟果肉TSS含量,降低TA。铺反光膜处理,在果实发育前期果肉TA和苹果酸含量比对照上升快,且高于对照;在果实发育后期比对照下降快,成熟果肉均比对照低。苹果酸是决定成熟果肉酸度的主要有机酸,铺反光膜处理下成熟枇杷果肉酸度下降主要是苹果酸含量下降所致。在果实发育前期,铺反光膜处理果肉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和NAD–苹果酸脱氢酶(NAD-MDH)活性增加的速度和NADP–苹果酸酶(NADP-ME)活性下降的速度均比对照快,处理果肉有较高的PEPC和NAD-MDH活性及较低的NADP-ME活性;在果实发育后期,处理果肉的PEPC和NAD-MDH活性下降的速度及NADP-ME上升的速度均比对照快,处理果肉有较低的PEPC和NAD-MDH活性及较高的NADP- ME活性。铺反光膜处理下成熟果肉苹果酸含量下降可能是苹果酸合成减少和降解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4.
以20个枣品种为试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枣果实中的主要糖和有机酸组分进行了测定分析,比较了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并揭示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枣果实中主要的可溶性糖为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其中蔗糖含量最高,其次是果糖和葡萄糖,属蔗糖积累型;总糖及各组分糖的含量在不同品种果实间存在显著差异,所测品种中‘新郑灰枣’总糖含量最高;随着果实的发育,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不断积累,在果实发育前期主要是果糖、葡萄糖的积累,白熟期之后以蔗糖积累为主。枣果实中的有机酸主要是苹果酸、奎宁酸和琥珀酸,其中苹果酸含量最高,属苹果酸优势型;总酸及各组分酸的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彬县晋枣’总酸含量最高;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总酸及苹果酸、奎宁酸和酒石酸含量不断增长,柠檬酸含量在不同发育时期间无显著差异,琥珀酸含量在白熟期低,且与脆熟期和完熟期差异极显著,而脆熟期和完熟期之间无显著差异。糖、酸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酸与苹果酸和奎宁酸,总糖与蔗糖,果糖与葡萄糖,苹果酸与总糖和蔗糖之间都呈极显著正相关。柠檬酸与果糖和葡萄糖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总酸与果糖、酒石酸与熊果酸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鲁秀梨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的累积方式,为确定其适宜采收期与销售期提供依据。【方法】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鲁秀梨可溶性总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蔗糖和山梨醇组成。从果实生长发育中后期至采收期,可溶性总糖含量是逐渐增加的。其中,前期的增加主要与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增加有关,其在花后100 d时含量达到最高;后期的增加主要与蔗糖在成熟前快速累积有关,山梨醇含量在整个测定时间变化幅度较小。采后贮藏至30 d时,可溶性总糖依旧呈上升趋势,但随后逐渐下降。有机酸主要是由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奎宁酸组成。总体上,苹果酸含量高于其他种类有机酸,为苹果酸优势型。因此,尽管柠檬酸含量在果实生长发育中后期是增加的,但有机总酸含量变化与苹果酸一致,即随着果实生长、成熟而降低。在贮藏期,有机酸含量呈继续下降趋势。【结论】鲁秀梨在果实发育中期和贮藏后期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相对较高,而在果实采收时及贮藏前期蔗糖在总糖的占比较其他时期为高;整个测定期内,苹果酸含量始终高于柠檬酸含量,为苹果酸优势型果实。果糖、蔗糖和苹果酸可能是鲁秀梨果实特有风味的主要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杧果杂交后代果实糖酸组分等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特点,为科学选配亲本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杧果高糖品种金煌与低糖品种热农1号及其杂交F1代47个单株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PLC)测定果实糖酸组分含量,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果实类胡萝卜素及总黄酮含量。【结果】蔗糖、果糖和葡萄糖是杂交后代果实的主要糖组分,且以积累蔗糖为主,各种糖组分含量均呈正态分布,总糖含量高于双亲的单株较多,超高亲率为38.30%。抗坏血酸、苹果酸、乙酸、甲酸和柠檬酸是主要酸组分,同时含有少量的草酸、酒石酸,且以积累抗坏血酸为主,各有机酸组分含量呈偏态分布,果实总酸含量低于双亲的单株比较多,超低亲率为57.45%。类胡萝卜素含量基本呈正态分布,含量高于双亲的单株比较多,超高亲率为65.96%。总黄酮含量基本呈正态分布,含量低于双亲的单株比较多,超低亲率为53.19%。【结论】蔗糖、果糖和葡萄糖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有机酸是由1个或多个主效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类胡萝卜素和总黄酮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杂交后代果实糖酸含量倾向高糖低酸亲本,且受母本影响较大;类胡萝卜素含量倾向高值亲本,受父本影响较...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不同花粉授粉后的苹果果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含量、糖酸组分以及抗氧化协同酶活性的差异,明确高效授粉树花粉对苹果果实糖酸组分变化及抗氧化协同酶活性的影响,为高效授粉树的选育和提升苹果果实品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育高效授粉树1379、1539、1-17以及3-21的花粉,在‘富士’(Malus domestica Borkh.‘Fuji’)、‘嘎拉’(Malus domestica Borkh.‘Gala’)铃铛花期时进行授粉,以‘新红星’(Malus domestica Borkh.‘Starkrimson’)花粉为对照,自授粉后20 d的幼果开始每间隔20 d进行连续采样,对苹果果实中ASA含量、有机酸中的草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乙酸、琥珀酸、枸橼酸含量;可溶性总糖中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山梨醇含量、抗氧化协同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花粉授粉后果实内ASA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均高于对照。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SOD、POD活性变化与果实内ASA积累量变化趋势相同,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CAT活性逐渐降低,MDA含量变化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中经过高效授粉树花粉授粉的果实内MDA含量均低于对照,而果实中抗氧化协同酶的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在果实生长发育中后期,不同高效授粉树花粉授粉后的果实内总酸含量低于对照,而其中的草酸和酒石酸含量高于对照,苹果酸、枸橼酸和琥珀酸含量低于对照;糖组分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果糖和蔗糖含量较对照有显著的提高,但不同授粉处理间的糖酸组分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高效授粉树花粉均能显著提高苹果果实内ASA含量,但不同处理间ASA含量差异不显著;经过高效授粉树花粉处理的果实内草酸和酒石酸含量较对照有所提高,但是总酸含量较低;同时不同高效授粉树花粉授粉果实内的果糖和蔗糖含量较对照有显著的提高,但不同高效授粉树花粉授粉处理间的糖酸组分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中抗氧化协同酶活性与ASA积累量变化趋势相似,推测其活性与ASA含量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12份引进油梨品种果肉有机酸组分和抗坏血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和比较不同油梨引进品种果肉有机酸组分和还原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含量特征,为引进油梨品种的评价、筛选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12份引进油梨品种果肉中的有机酸组分和维生素C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油梨果肉中可检测到酒石酸、苹果酸、马来酸、柠檬酸和富马酸5种有机酸组分,其含量由高到低为:苹果酸>柠檬酸>富马酸>酒石酸>马来酸;不同品种间单一有机酸组分的含量差异显著,而不同品种间的有机酸总量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油梨果肉有机酸含量与苹果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酸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苹果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12份油梨资源中,‘洛雷塔’果肉中有机酸及单一组分苹果酸、富马酸和酒石酸的含量均为最高,‘布鲁克斯晚’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结论】油梨属苹果酸优势型果实,果肉中总酸含量与苹果酸和维生素C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玉露香’梨果实发育中糖、酸含量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糖、酸组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玉露香’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总糖含量呈"慢—快—慢—快"的上升趋势;总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幼果期果实中的糖以山梨醇为主,酸以苹果酸为主;成熟果实中的糖以果糖为主,酸仍以苹果酸为主,成熟时果糖含量占总糖含量的43.07%,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占总酸含量的71.9%。蔗糖含量从坐果到花后60 d内一直保持较低水平,从花后60 d开始迅速上升,直到成熟期其含量上升了3.81倍。山梨醇含量从坐果到花后75 d,含量逐渐上升并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结论】‘玉露香’梨为高果糖型果实;按照苹果酸型、柠檬酸型和酒石酸型三大果实类型分类,属苹果酸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风味是苹果的重要品质因子,明确不同产地鲁丽苹果果实风味品质指标的差异,探究环境因子对苹果果实风味的影响,对筛选适生区、改善果实风味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山东、河北、辽宁、新疆、陕西、山西、安徽等7个苹果主产省份17个县(市、区)鲁丽苹果果实为研究对象,对其单果质量、硬度,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等常规品质指标,以及糖酸组分含量、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不同产地鲁丽苹果果实风味品质差异。【结果】不同产地果实平均单果质量为196.71 g,果实的果形指数差异不大,在0.83~0.99之间,变异系数仅为4.53%,阿克苏、广饶和平度果实硬度相对较高,在10.00 kg·cm-2以上;新疆阿克苏鲁丽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均为最大值。果实中糖组分中以果糖含量最高,其含量(w)范围为30.94~55.08 mg·g-1,葡萄糖和蔗糖含量略低于果糖;果实中的有机酸以苹果酸为主;检测出香气成分65种,其中酯类31种,醇类22种,醛类6种,萜烯类2种,其他类4种。【结论】不同的产地对鲁丽果实品质指标影响较大,烟台蓬...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苹果主栽品种红富士为试材,探明了套袋对果实重金属残留,果皮花青苷、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果实糖、酸含量动态变化及对果实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果实套袋减少了苹果中主要重金属的残留量,显著促进苹果果实着色,降低了苹果果实糖、酸含量,降低了苹果果实糖代谢相关酶活性。  相似文献   

12.
肥料种类对不同采收期‘黄金梨’糖酸含量和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优化肥料类型组合和用量、确定果实品质最佳的采收期,【方法】以5年生‘黄金梨’为材料,应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5种肥料类型对不同采收期‘黄金梨’果实糖、有机酸组分含量和风味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施用堆肥+叶片喷施氨基酸肥或腐熟动物废弃料可显著提高果实总糖、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降低总酸及苹果酸、酒石酸含量,而施用鸡粪+草炭或堆肥+生物菌肥与单施农家堆肥相比效果不明显。采样期间(9月14日—10月10日),不同肥料类型处理‘黄金梨’果实总糖和果糖、蔗糖、葡萄糖含量及风味指数均先增加后降低,总酸和苹果酸、酒石酸含量则先降低后增加,9月28日采样时总糖及各糖分含量最高,总酸及有机酸组分含量最低,糖酸比和风味指数最大,且以堆肥+叶片喷施氨基酸肥或腐熟动物废弃料两个处理效果最好。【结论】综合分析,‘黄金梨’施用堆肥+叶片喷施氨基酸肥或腐熟动物废弃料有利于提高果实内在品质和风味;9月28日左右是北京地区黄金梨果实采收的最适时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6个杏李品种果实中的糖酸组分及甜酸风味特征,为杏李果实评价及品种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以‘风味玫瑰’‘恐龙蛋’‘味帝’‘味王’‘味厚’和‘风味皇后’6个杏李品种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实中的糖酸组分及含量。【结果】(1)6个杏李品种果实中总糖的平均含量(ω,下同)为105.44 mg?g-1,4种糖平均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葡萄糖果糖蔗糖山梨醇,总糖含量的高低顺序为‘风味皇后’‘味王’‘恐龙蛋’‘味帝’‘味厚’‘风味玫瑰’。(2)6个杏李品种果实中总酸的平均含量为8.57 mg?g-1,7种有机酸平均含量的高低顺序为苹果酸酒石酸奎宁酸琥珀酸草酸枸橼酸莽草酸,总酸含量的高低顺序为‘风味玫瑰’‘味王‘味帝’‘味厚’‘风味皇后’‘恐龙蛋’,其中‘恐龙蛋’‘味帝’和‘风味皇后’3个品种不含酒石酸,‘风味皇后’中不含琥珀酸,‘味厚’中不含莽草酸。(3)6个杏李品种果实风味为甜或酸甜,甜酸比由高到低依次为:‘风味皇后’‘恐龙蛋’‘味帝’‘味王’‘味厚’‘风味玫瑰’。【结论】杏李成熟果实中糖积累类型均属于己糖积累型,以积累果糖和葡萄糖为主;有机酸积累以苹果酸为主。筛选出2个高果糖品种‘味帝’‘风味皇后’和1个高山梨醇品种‘味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明日光温室中柑橘结果枝类型对果实中有机酸含量的影响,为温室柑橘结果枝组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枳[Poncirus trifoliate(L.)Raf.]砧‘南丰蜜橘’(Citrus reticulate Blanco‘Kinokuni’)有叶结果枝和无叶结果枝果实为试材,对其糖酸含量、有机酸代谢相关酶活性以及基因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南丰蜜橘’果实发育过程中蔗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奎宁酸含量呈下降趋势,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为先降后升,柠檬酸含量在果实成熟时与发育初期相近;无叶果和有叶果的糖酸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花后30 d无叶果苹果酸含量显著高于有叶果;2类果实中柠檬酸合成酶(citrate synthase,CS)、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乌头酸酶(aconitate hydratase,ACO)和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4种重要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类果实多数基因的表达量都存在显著性差异,然而酶活性以及有机酸含量则未出现相应的显著性变化。【结论】‘南丰蜜橘’果实中糖酸含量以及有机酸代谢相关重要酶活性不受结果枝组类型的影响,因此,在日光温室中进行柑橘树体枝组修剪时,只需考虑果实产量即可,不必过多考虑其对果实糖酸等内在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源γ-氨基丁酸(GABA)对葡萄果实糖酸积累及代谢的影响。【方法】以蛇龙珠葡萄为试材,于开花期、坐果期、膨大期和转色期分别用5 mmol·L-1(T1)、10 mmol·L-1(T2)、15 mmol·L-1(T3)、20 mmol·L-1(T4)的GABA溶液进行叶面喷施,以喷施蒸馏水作为对照(CK),研究其对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组分含量以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叶面喷施GABA溶液能显著提高葡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T2处理显著提高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Su Sy-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酸性转化酶(AI)及中性转化酶(NI)活性均显著提高。GABA处理均能显著提高谷氨酸脱羧酶(GAD)活性和果实GABA含量。适宜浓度GABA处理能显著提高葡萄果实草酸、酒石酸、富马酸、柠檬酸、α-酮戊二酸、苹果酸含量,酸代谢相关酶活性均显著提高。GABA与NI、柠檬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PS、草酸、线粒体乌头酸酶(Mit-ACO)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外源GA...  相似文献   

16.
以‘东光’ב富士’苹果杂交后代为试材,研究苹果果实中苹果酸代谢关键酶与苹果酸和可溶性糖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负责苹果酸合成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细胞质NAD依赖的苹果酸脱氢酶(cyMDH)和负责苹果酸跨膜运输的H+-焦磷酸酶(VHP)在高、低酸苹果果实成熟过程中活性没有明显差异,而负责苹果酸跨膜运输的H+-ATPase酶(VHA)在高酸果实中有较高的活性,负责苹果酸降解的细胞质NADP依赖的苹果酸酶(cyME)和ATP依赖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PEP-CK)则在低酸果实中有较高的活性。还从苹果酸向可溶性糖转化的角度探讨了苹果酸代谢关键酶对可溶性糖积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杏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积累与相关代谢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世纪杏为试材,测定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质量分数及相关代谢酶—柠檬酸合成酶(CS)、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乌头酸酶(ACO)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活性,并对果实中有机酸积累与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杏果实有机酸主要有苹果酸和柠檬酸,成熟果实中苹果酸占总酸量的95%以上,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质量分数缓慢上升,花后51d达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相关分析表明,苹果酸质量分数与MDH活性呈正相关,与CS活性及ACO活性呈负相关。柠檬酸质量分数与CS活性呈正相关,与MDH活性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675*。研究认为,CS、MDH和ACO是杏果实有机酸积累的主要酶,PEPC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8.
以新疆喀什地区3个鲜食枣(Zizyphus jujuba Mill.)品种果实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冬枣”“伏脆蜜”“京沧1号”3个鲜食枣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类和有机酸类各组分含量进行测定,比较不同品种间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糖酸积累差异,以期为揭示其动态变化规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3个鲜食枣品种果实中糖以蔗糖为主,且属蔗糖积累型果实,糖组分含量随果实发育呈整体上升趋势;有机酸以苹果酸为主,且属苹果酸型,酸组分含量随果实发育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糖类和有机酸类各组分间各自存在一定相关性;蔗糖和苹果酸是3个鲜食枣品种果实全红期糖酸组分首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红富士苹果果实发育期间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富士苹果果实发育期间,果实中总糖、果糖和蔗糖含量有两个迅速积累期。前期淀粉积累对采收时果实糖含量有一定的影响。果实中的转化酶活性与蔗糖积累,淀粉酶活性与淀粉积累均呈负相关。果实后期软化与果胶甲酯酶(PE)关系不大,而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密切相关。果实中糖含量和果实着色面积可作为红富士苹果适期采收的主要生物学指标,而酸含量及硬度可作为主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国皱皮木瓜不同地方品种资源果实有机酸组成与含量差异。【方法】通过甲基化衍生、GCMS检测进行我国10个主产区皱皮木瓜地方品种果实有机酸鉴定和含量测定。【结果】外标浓度与峰面积线性相关,各样品TIC基线平稳,成分峰分布均匀,分离度较高。全部样品共检出5大类43种有机酸,苹果酸含量最高。各样品总酸含量(w)在85.02~170.76 mg·g~(-1),山东临沂最高,陕西白河最低。10个样品共有成分33种,总酸含量与长链脂肪酸极显著正相关,与低碳羧酸显著正相关,与芳香酸负相关。聚类距离为5时10个地方品种资源共聚为4枝,四川仪陇、安徽宣城、陕西白河、广西南宁、湖北长阳聚为第1枝,重庆綦江、浙江淳安聚为第2枝,贵州正安、山东临沂样品聚为第3枝,云南景洪为第4枝。【结论】10个皱皮木瓜地方品种均属苹果酸型果实,果实有机酸组成种内差异较小,组分含量种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