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将叠氮溴化丙啶(PMA)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相结合,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梨火疫病菌活菌的方法,为病害的检疫和早期诊断,开展病原学、流行规律研究及制定科学防控措施严防病害入侵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质粒pEA29设计特异性引物EaP29F1/EaP29R1,通过优化PMA的质量浓度和曝光时间,确定区分梨火疫病菌死活菌的PMA预处理最优反应条件,再以活菌DNA为模板进行qPCR的特异性扩增。设置不同比例死活菌混合体系,验证PMA-qPCR反应的可靠性。【结果】当梨火疫病菌浓度为1×10~8CFU·mL~(-1)、PMA浓度为25μmol·L~(-1)、曝光时间为10 min时,能完全抑制死菌的扩增,仅以活菌体DNA为靶标进行选择性扩增。当活菌比例为10%~100%时(浓度为6.0×10~7~6.0×10~8CFU·mL~(-1)),PMA-qPCR测得的活菌数与理论活菌数值均在同一个数量级,二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2 8)。灵敏度检测结果表明,6.0×10~3~6.0×10~8CFU·mL~(-1)范围内,梨火疫病菌活菌数与Ct值线性相关(R~2=0.994 7),检测灵敏度下限为6×10~3CFU·mL~(-1)(12 CFU/qPCR反应)。用建立的PMA-qPCR方法检测人工接种发病的香梨、苹果、杜梨枝条,PMA-qPCR能准确检测其中的活菌,结果与菌落计数结果相符。【结论】本研究建立的PMA-qPCR检测方法能定量检测梨火疫病菌病活菌数量,具有灵敏、准确和高效的优点,避免了常规qPCR检测死菌导致的"假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发掘梨火疫病生防资源,探究黏细菌在梨火疫病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方法】通过菌苔捕食和对峙共培养从实验室前期分离、保存的黏细菌菌株中筛选高效捕食梨火疫病菌的黏细菌菌株,并通过喷施梨离体花序和盆栽杜梨苗测定其防病效果。【结果】(1)46株供试黏细菌菌株对梨火疫病菌均具有捕食能力,其中菌株WCH05、FB02和WCH03对梨火疫病菌的平板捕食能力较强。(2)黏细菌菌株WCH05预处理(喷施)对预防梨花腐的效果显著,其7 d平均防效为68.35%,与农用链霉素(68.20%)接近,其次是菌株FB02,防效达到63.24%,而菌株WCH03的防效相对较低,为50.36%;黏细菌菌株WCH05、FB02和WCH03预处理(喷施)能够显著降低盆栽杜梨苗嫩枝的枝枯率和病情指数(p<0.05),7~21 d的平均保护性防效分别为81.53%、76.38%和71.44%,治疗性防效分别为63.84%、51.13%和54.88%。(3)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序列分析,将WCH05和FB02鉴定为橙色黏球菌(Myxococcus fulvus),WCH03鉴定为黄色黏球菌(Myxococcus...  相似文献   

3.
【目的】示踪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在库尔勒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 Yu)(简称香梨)枝条组织中侵染定殖和扩展特征,为梨火疫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分离获得梨火疫病强致病力菌株E. a001为材料,采用热激法将携带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质粒phc60-gfp转化E. a001,获得了能发出强烈绿色荧光的标记菌株E. a001-gfp。利用该标记菌株接种香梨枝条,检测、观察其在香梨枝条组织中的侵染定殖和扩展动态。【结果】针刺接种和喷雾接种E. a001-gfp引起枝条发病的最低浓度分别为106cfu·mL-1和107cfu·mL-1。相同浓度的病原菌接种,喷雾接种较针刺接种后发病显症时间延迟2~3 d。梨火疫病菌侵染枝条产生的坏死病斑的扩展速率随病原菌浓度提高而升高;病菌在1年生枝条上的生长扩展速度显著快于在2年生枝条内的扩展速度。梨火疫病菌入侵后主要存在于枝条维管系统中,大量分布于皮层薄壁细胞和韧皮部薄壁细胞间隙,少量存在于木质部导管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防治苹果疫腐病的有效杀菌剂。【方法】采用先施药后接种和先接种后施药的方法,在室内离体‘富士’苹果果实上测试了13种杀菌剂保护果实免受疫腐病菌侵染的保护效果和抑制病菌在果实内生长扩展的内吸治疗效果。【结果】所测试的13种杀菌剂都能有效保护果实防止疫腐病菌侵染,保护效果达100%;其中,氟菌·霜霉威、噁霜·锰锌、烯酰吗啉、氰霜唑、吡唑醚菌酯、双炔酰菌胺和霜脲·锰锌7种杀菌剂的保护效果可维持10 d以上,其余6种药剂的保护效果可维持5 d以上;当疫腐病菌侵入果实后,13种杀菌剂都不能有效抑制病菌的生长扩展,防止果实发病,没有内吸治疗效果。【结论】所测试的13种杀菌剂在病菌侵染之前喷施都能有效阻止病菌侵染,持效期不短于5 d,在病菌侵染之后施用则都不能有效抑制病菌扩展致病。  相似文献   

5.
蒋媛  位杰  王岩  李永丰  谢宏江  崔龙 《果树学报》2023,(10):2204-2213
【目的】杜梨是新疆梨产区广泛应用的砧木,但其对梨火疫病的抗性较差。探究杜梨实生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和抗病性,对后续杜梨分子水平上遗传多样性的分析以及抗病基因的挖掘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人工培育的196份杜梨实生苗的19个质量性状和6个数量性状进行形态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室内人工接种梨火疫病菌的方法进行种质的抗病性鉴定,并结合田间发病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9个质量性状中裂刻、刺芒、叶背茸毛、托叶、针刺这5个性状的遗传较为稳定,其他14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2.33%~57.03%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03~1.20之间,叶尖性状变异系数最大(57.03%),叶缘的变异系数最小(2.33%);6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1.14%~22.27%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95~2.07之间,叶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大(22.27%),叶形指数和叶长的变异系数相对较低,分别为11.14%和11.73%,数量性状表型遗传多样性相对更为丰富。抗病性鉴定筛选出4个抗病材料和10个中抗材料。田间发病规律表现为童期发病程度较轻,进入开花期后发病程度加重较快,树势越强,发病率越高,发病程度越重。【结论】研究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西瓜枯萎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西瓜生产的世界性土传真菌病害,快速及时地检测出西瓜枯萎病菌,对西瓜枯萎病的早期监控预测及后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镰孢属尖孢镰刀菌基因组的数据库,设计筛选西瓜枯萎病菌的特异引物,基于普通PCR技术建立快速简便的分子检测体系,对接种过的西瓜植株和土壤进行检测验证。【结果】该引物可获得556 bp的特异性扩增片段,体系的灵敏度为365 pg·μL~(-1)。利用PCR检测体系对感病西瓜植株和土壤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抗感品种接种1~5 d后都能检测到西瓜枯萎病菌,而此时植株没有病症,后期检测到的病菌量与其病情指数有一定的相关性;检测接种过的土壤的灵敏度为5×102cfu·g~(-1),而在此密度的病菌土壤中,西瓜植株的发病株率较低。【结论】建立了一套基于普通PCR技术分子检测体系,可用于感病植株和土壤的西瓜枯萎病菌快速及时检测,为指导西瓜枯萎病的早期预测以及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地区5种山楂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离体叶片法、离体枝条法和离体幼果法,研究了5种山楂资源在实验室内人工接种对梨火疫病菌的抗病性鉴定评价的影响,以期为今后新疆地区城市街道山楂绿化树品种的选择以及山楂种质资源选育抗梨火疫病的品种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5种山楂资源的叶片、枝条和幼果在相同时间内对梨火疫病菌的侵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感病性,中度感病品种为红果山楂、裂叶山楂、准噶尔山楂,高度感病品种为黄果山楂(阿勒泰山楂)、食用山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施药次数对梨园不同土层土壤重金属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了北京市大兴区每年施3次药和8次药梨园的浅层(0~20 cm)和深层(20~40 cm)土壤中重金属镉(Cd)、铬(Cr)、铅(Pb)、砷(As)和汞(Hg)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对梨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分析,并应用Han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梨园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在各取样梨园的各土层,除重金属镉(Cd)外,其他检测的重金属元素均不超标。每年施8次药梨园深层土壤中镉含量(0.8 mg·kg~(-1)),既超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0.6 mg·kg~(-1))又超北京市土壤背景值(0.12 mg·kg~(-1)),其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达到了重度生态风险程度。实施"3次药"综合防控技术的各梨园,浅层土壤镉的含量为0.17 mg·kg~(-1);深层土壤镉的含量为0.24 mg·kg~(-1),远低于国家标准值,但超出北京市的土壤背景值。施3次药梨园、2个土层中镉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小于施8次药梨园。【结论】梨园"3次药"综合防控技术能够在有效控制梨园害虫的基础上,减少重金属元素Cd对梨园土壤的污染程度,降低其可能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我国梨腐烂病病原菌的初步鉴定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对我国梨腐烂病病原菌进行初步鉴定和序列分析,【方法】从我国15个省(市)梨产区采集腐烂病样品并观察其田间危害症状,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获得168份梨腐烂病菌分离株,从中选取72份进行单孢纯化,共获得79份梨腐烂病菌纯化分离株;观察在PDA、25℃黑暗条件下病原菌菌落形态以及产孢体形态,并对其在梨枝条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器徒手切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特征和分生孢子形态;采用菌丝块接种法测定梨腐烂病菌在‘翠冠’梨离体枝条上的致病力。对部分菌株rDNA-ITS进行PCR扩增、测序,利用BLAST软件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相似性分析,并用MEGA 4.1和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根据梨腐烂病菌各分离株在PDA上的菌落形态特征可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菌落类型,不同梨腐烂病菌分离株在PDA上产生多种类型的产孢体,不同梨腐烂病菌菌株在离体梨树枝条上的致病力存在差异,我国梨腐烂病菌的rDNA-ITS核苷酸序列一致率为99.98%~100%,与苹果腐烂病菌分别聚在同一亚组的两个分支。【结论】我国梨腐烂病病原菌存在不同的菌落类型,其rDNA-ITS核苷酸序列分析显示均为V.mali var.pyri。  相似文献   

10.
贺旭  韩剑  盛强  罗明  包慧芳  黄伟 《园艺学报》2023,(5):1118-1129
以前期从植物酵素液中初筛出的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拮抗细菌为供试菌株,采用打孔抑菌圈法、共培养法复筛出对梨火疫病菌具有强抑菌活性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FX1菌株。FX1菌株的除菌发酵滤液对梨火疫病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6.11mm,与梨火疫病菌共培养的抑菌率为99.99%。比较不同方法提取的FX1菌株发酵滤液粗提物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酸沉淀法和硫酸铵饱和沉淀法得到的粗提物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酸沉淀法提取物抑菌活性更强。利用特异性引物在FX1菌株中扩增检测到脂肽类(bmyB、fenD、ituC、srfAA、srfAB、bioA、yngG和yndJ)和抑菌蛋白类(TasA)抑菌物质合成相关基因,表明该菌株可能具有合成脂肽类和抑菌蛋白类物质的能力。利用库尔勒香梨(Korla Fragrant Pear)离体花序和杜梨(Pyrus betulaefolia)盆栽苗测定FX1菌株抑菌物质的防病效果显示,喷施FX1菌株脂肽类物质粗提液、除菌发酵滤液和菌体发酵液对香梨花序3~5 d的保护性防效分别为79.07%、56.85%和50.02%;...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多次施用化学农药和仅施3次化学农药的试验梨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评价农药过度使用对土壤污染的质量状况。【方法】比较多次施用农药和仅施3次农药的梨园根际浅层(0~20 cm)和深层(20~40 cm)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分析线虫多样性、生态功能指数。【结果】仅施3次药的梨园浅层土壤p H值显著低于常规梨园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129.2 mg·kg~(-1))显著提高;深层土壤铵态氮及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多次施药的梨园土壤线虫数量显著低于施3次药的梨园。绕线属(Plectus)和小杆属(Rhabditis)耐受农药干扰的能力强,矮化属(Tylenchorhynchus)对农药过度使用反应灵敏。施3次药的梨园浅层土壤杂食/捕食线虫比例、深层土壤植物寄生线虫比例显著高于多次施药梨园。对线虫生态指数分析表明,仅施3次药的梨园深层土壤TD、SR、MI均显著高于多次施药梨园。【结论】施3次药改变了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增加了土壤线虫丰富度和营养类群多样性,使得土壤更趋向于成熟。因此,土壤线虫关键属、生态功能指数可以作为评价农药过度使用对土壤造成污染的良好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柑橘种质及‘梨橙2号’ב晚蜜2号’部分杂交种对柑橘褐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感病程度及抗性分级标准。【方法】采用室内果实去皮接种观察不同种质的感病程度并根据系统聚类分析法、病斑平均直径法、病情指数法3种抗性评价方法对抗病性进行分级。【结果】大部分宽皮柑橘类种质易感病;甜橙类、柚类和柠檬类种质较抗病。参试的54份种质划分为高抗、抗病、中抗、感病、高感5类,未发现免疫种质;‘胡柚’、‘强德勒’、‘华盛顿脐橙’和‘梁平柚’4个品种为高抗品种。‘梨橙2号’ב晚蜜2号’杂交种抗病性出现分离,可以进行遗传分析。【结论】宽皮柑橘种质及其杂交种和葡萄柚易感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连作梨园根际土壤的化感作用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化感成分进行分析,为解决梨园连作障碍提供参考。【方法】以连作梨园根际土壤和‘川梨’实生(Pyrus pashia Buch.)幼苗为试材,通过生物测试研究根际土壤化感作用,并进行GC-MS分析。【结果】2种根际土壤水浸提液浓度为0.25 g·m L~(-1)时就对梨幼苗生长产生抑制,且随浓度增加而增强,1 g·m L~(-1)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幼苗株高、叶面积、地上、地下部分鲜重等均显著下降;从2种连作土壤中分别分离出9大类物质78种和10大类77种化学组分,包括烷烃、酯类、醇类、酮类、酚类等物质,最主要的物质种类均为烷烃类,占总成分的38.49%和30.48%,其次是酯类,醇类等;2者均四十烷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11.22%和8.75%。【结论】连作梨园根际土壤确实存在化感作用,对再植幼苗生长不利,经鉴定其化感成分种类有烷烃类、酯类、酚类、酮类等物质,具体这些化感物质的化感效应及其相关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辣椒疫病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及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从辣椒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的276个分离物中筛选出对辣椒疫病菌有较强 拮抗作用的放线菌7株。室内测定其对辣椒疫病菌的抑菌带宽为7.8~13.0 mm;温室盆栽防治试验表明, 菌株CQ21-3对辣椒疫病控病效果最好,控病效果达73.2 %;无菌发酵液试验表明,放线菌CQ21-3无菌发 酵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能有效抑制疫病菌菌丝生长,降低孢子萌发率。  相似文献   

15.
采前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梨果实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采前Me JA浸泡处理对梨果实抗病性的影响。【方法】将梨黑斑病病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接种在含有不同浓度MeJA的PDA(potato dextrose agar)培养基上并在1周后测量其病斑直径,筛选出能有效抑制黑斑病病原菌生长的MeJA浓度;以‘新梨7号’为试材,在果实成熟前30 d每隔10 d用有效浓度的MeJA浸泡处理1次,清水浸泡为对照;采后用梨黑斑病病原菌链格孢菌孢子悬浮液对果实进行损伤接种,发病后测定病斑直径以及抗病相关酶活性。【结果】7 mmol·L~(-1)的MeJA能有效抑制黑斑病病原菌的生长,其病斑直径比对照降低了91%。果实损伤接种后第5天开始,对照果实发病率为85%且病斑直径持续增加,采前MeJA浸泡处理的果实一直未发病。采前MeJA浸泡处理提高了梨果实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β-1,3-葡聚糖酶(GLU)、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CHT)等活性。【结论】MeJA可以抑制黑斑病病菌的生长,通过采前MeJA浸泡处理能提高梨果实抗病相关酶的活性,激活果实抗病防御系统,抑制成熟梨果实发病。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防效试验研究大蒜粗提物对辣椒疫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对病害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大 蒜不同部位粗提物均对辣椒疫病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特别是鳞茎粗提物,在150.0 mg·mL-1 浓 度下,对辣椒疫病菌生长抑制率达100.00%。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粗提物对辣椒疫病菌的抑制作用下降。盆栽试验结果 表明,不同浓度大蒜各部位粗提物对辣椒疫病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大蒜鳞茎粗提物浓度为150.0 mg·mL-1 时,防效可达 59.38%。GC-MS 测定结果表明,大蒜根、茎叶和鳞茎粗提物中分别有20、19 和23 种挥发性物质,均以有机硫化物为主, 占总挥发性物质的90% 以上,但其组成成分和含量有明显差别。向培养基中加入硫醚类有机硫化物纯品,对辣椒疫病菌的 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100 mg·L-1 二烯丙基三硫醚对辣椒疫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达60.55%。与大蒜轮作或混栽可 有效降低辣椒疫病的病情指数,防效分别达59.81% 和62.09%。这些结果说明大蒜挥发性物质在辣椒疫病的绿色防控上有很 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荔枝霜疫霉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建立敏感性基线;测定抗烯酰吗啉突变株的生物学适合度,为荔枝霜疫病的化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2019—2020年来自中国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和云南5个省份荔枝主产区的320株荔枝霜疫霉单孢子囊菌株进行烯酰吗啉敏感性测定,通过药剂驯化获得抗烯酰吗啉突变株,测定其生物学适合度。【结果】经过异常值分析并剔除,317株荔枝霜疫霉菌株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正态分布,EC50值介于0.086 3~0.173 3μg·mL-1之间,平均(0.122 2±0.000 9)μg·mL-1,以此建立荔枝霜疫霉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基线。来自2020年的荔枝霜疫霉菌株对烯酰吗啉的EC50均值较2019年显著增高。3株荔枝霜疫霉抗烯酰吗啉突变株的抗性指数介于77.17~360.11之间,为中到高抗水平,抗药性可稳定遗传,与亲本相比,抗性突变株的孢子囊萌发率及卵孢子产量均下降,但致病力相当。【结论】荔枝霜疫霉对烯酰吗啉敏感,烯酰吗啉可继续作为防治荔枝霜疫病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20个梨品种(种质)对国外梨火疫病菌的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选取Erwinia amylovora国外菌株及国内梨品种(种质),经室内接种,评价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及梨品种的抗病性,为研究梨火疫病防控技术提供技术资料。【方法】对供试的梨品种(种质)枝条采用离体接种、梨幼果半果接种法,比较3个不同来源的国外菌株E.a 0001、E.a 0017、E.a 0055的致病力。通过离体枝条接种强致病力菌株E.a0017,结合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病原菌数量,制定梨品种抗病性分级指标,综合评估梨品种的抗病水平。【结果】3个菌株对供试梨品种枝条均具有致病力,对‘库尔勒香梨‘’砀山梨‘’黑酸梨’、杜梨具有强致病力,对‘库尔勒香梨’的致病力最强;综合对梨枝条接种的病情指数均值,其致病力的强弱依次为E.a 0001E.a 0055E.a 0017。E.a 0017菌株对梨幼果的致病力较E.a 0001和E.a 0055强,而E.a 0001和E.a 0055对幼果的致病力相近。供试的20个梨品种(种质)对Erwinia amylovora的抗性水平普遍较低,其中14个品种都不同程度感病(占70%),没有发现高抗品种,2个表现出抗病性和4个具有耐病性的品种均为我国的地方品种。【结论】3个E. amylovora菌株对供试梨品种(种质)均具有强和较强的致病力。供试梨品种(种质)中‘,晋酥‘’绿梨’表现抗病性‘,霍城冬黄梨‘’八月酥‘’库车阿木特‘’棉梨’表现出耐病性,其他均为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19.
时间(物候期) 防治对象 主要技术措施和喷布的药剂及浓度 1一3月中旬 (梨休眠期) 3月下旬 (梨芽萌动) 4月上旬 (梨开花前) 5月上旬 (谢花后10天) 5月中下旬 (新梢停长后) 6月上旬 (麦收前) 6月下旬 (花芽分化) 7月上旬 (花芽分化) 7月下旬 (花芽分化) 8月中旬 (果实膨大) 9月上旬 (果实成熟) 10一12月份 (落叶期) 越冬虫卵 越冬病菌 介壳虫、叶 瞒、轮纹病 梨木虱、毛 虫、黑星病 黄粉虫、黑 星病 康氏粉蚜、 梨锈病 梨木虱、轮纹 病、褐斑病 叶蜡、梨木 虱、黑星病 黑星病、梨木 虱、叶蜡 黑星病、潜叶 蛾、粉蚁 黑星病、毛 虫、黄粉蚜 黑…  相似文献   

20.
蔬菜卵菌病害是由鞭毛菌亚门卵菌纲真菌侵染所致,其中以疫霉、霜霉、腐霉、白锈等真菌为蔬菜的重要病原菌。病原种类多,我地粗略统计有40余种病原,可引起蔬菜的猝倒病、绵腐病、疫病、绵疫病、霜霉病、白锈病、根腐病、茎腐病以及果腐病等等;寄主范围广,这些病原危及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豆科、菊科、百合科及天南星科等,约100余品种的主要蔬菜;危害损失大,许多种卵菌病害是蔬菜常发性和流行性病害,为害后不仅减低产量,严重影响品质,甚至失去食用和商品价值,经济损失极大。1发病规律1.1土壤带菌是病害的初次侵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