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松(Clyptostrobus Pensilis K·Koch)是著名的古生树种,在白垩纪和新生代曾分布于北美、欧洲和日本等地,杉科水松属,现仅存一种,为我国特产,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及江西。  相似文献   

2.
秃杉奇观     
秃杉奇观汤庚国秃杉属杉科台湾杉属。据化石资料,该树种起源于早白垩纪和晚白垩纪早期,距今一亿多年,第三纪后期全球气温下降,特别是第四纪冰期强烈冰盖的影响,使该种仅在我国大陆长江以南少数地区保存下来,是古老的子遗植物,著名的活化石,高可达75米,为整个欧...  相似文献   

3.
鹅掌楸     
鹅掌楸胡一民姚进社鹅掌楸属(Liriodendrou)植物,是起源于第三纪的古老植物,在以后的地质时期曾有过广泛的分布。在新生代时,鹅掌楸属有十多种,分布甚广;中欧、北美及格陵兰上白垩纪地层中,都曾发现有可靠的化石。新生代初,曾生存于冰岛;中新世时也...  相似文献   

4.
台湾杉是世界上稀有珍贵树种,属杉科、台湾杉属(Taiwania Hayata)。在我国共有二种,即台杉、屠杉,其中台杉产于台湾省,屠杉产于云南、湖北及贵州,缅甸北部也见分布。目前在黔东南分布的是屠杉(Taiwaniaflousiana Gaussen),又名秃杉。台湾杉在黔东南均分布在高海拔地区,树形雄伟高耸,有“万木之王”之感。根据我们调查,台湾杉具有生长快,能飞籽成林,抗雪压、冰挂(雨淞)能力强;树皮薄、出材率高;木材纹理通直,轻柔,花纹十分美观等优点。是高山地区建立速生用材林基地的一个比较理想的优良树种。一、台湾杉的形态特征及在黔东南的分布  相似文献   

5.
柳树(杨柳科柳亚科)具有3个属、约450个天然种(以及大量的天然杂种),自然分布于大约从南纬52度至北纬82度从海平面附近至海拔5 000 m左右从南温带到北寒带的非洲、南美洲、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无自然分布的柳树),即原柳属(约50种,大致产于北极圈以南的地区)、钻天柳属(约3种,产于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的四周地区)和柳属(约400种,大致产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从原始被子植物到当代柳树,显然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演化历程。古柳群可能大约在白垩纪中期起源于西冈瓦纳古陆,并在广为扩散至各地的过程中沿着不同方向进一步演化发展,而前面提及的3个属则为其现存的后裔。原柳属可能大约在白垩纪晚期发生于西冈瓦纳古陆的非洲;先放射分布于古陆本土(后来又因古陆的分裂而分别存在于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岛和南美洲),后逐步扩散至劳亚古陆;统一的劳亚原柳属植物区系又因欧亚陆块与北美陆块的完全分离而被分割为各自独立发展的两个部分。钻天柳属很可能是在第三纪晚期发生于欧亚陆块的东北部。柳属可能大约在第三纪中、晚期发生于古地中海东部地区,后逐步散播于欧亚陆块,并经过白令地区迁移至北美。文中提供了有关植物的属、种一览,包括它们的正确名称、文献引注、地理分布等。  相似文献   

6.
屠杉最早称“朱木”,始见先秦时期《山海经》,我国南方人民对其认识与利用有3300多年历史。曾经历过“朱木、杉、屠杉、杉”等主流文字与音韵的演变,因地域方言及著录者选用汉字的不同,尚有“柁杉、杉、杉、株杉、土杉、杜杉、杜松、山杉”等多种称谓。“朱木”之称源于古越语,最早认识利用杉的是我国南方古越人。语言与文字源于人们的社会生产实践,不同名称反映产区人民已从植物形态分类学、生态学、木材学等多角度认识杉。记载杉的史料均来自目前已无杉分布的地区,证明杉历史上曾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7.
云杉的演化史及分布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化石及孢粉材料分析,云杉起源于晚白垩纪,属古新世,在第三纪、第四纪云杉的分布趋于广泛,在中国及欧洲的中部、北部都有分布。云杉属现有约40种,分布于北半球,是北方针叶林的特征种。我国广泛分布的云杉林一般属于垂直森林植被,能形成建群种的达15个,在世界云杉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与欧亚大陆泰加林带同种的种类,更有许多特有的种类。我国云杉林集中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8.
杜鹃花是世界著名的木本花卉,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中国是杜鹃花的原产地,云南西北部的横断山区更是杜鹃花荟萃之乡,也是杜鹃属植物的分布中心和发祥地。  相似文献   

9.
杨树(杨柳科杨亚科)包含两个属(即胡杨属、杨属)、约50余个天然种(以及繁多的天然杂种和人工杂种),自然分布于热带非洲和大致从北纬19度至70度的北半球;胡杨属约8种,间断分布于赤道非洲、古地中海地区和北美洲东南部;杨属约40余种,大致产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亚洲、欧洲、非洲和北美洲。杨柳科植物的近期祖先可能在白垩纪初期起源于西冈瓦纳古陆,并通过两个中间环节(即古杨群和古柳群)逐步分别发展为现存的杨树(即胡杨属与杨属)和现存的柳树(即原柳属、钻天柳属与柳属)。古杨群(杨树的直接祖先)可能在白垩纪中期起源于西冈瓦纳古陆;后来它扩散至有关各地(特别是北方的劳亚古陆),并在迁移的过程中进一步分化发展。胡杨属可能在白垩纪中、晚期发生于非洲陆块,并逐步扩散至劳亚古陆;后来,统一的胡杨属区系因劳亚古陆的断开和撒哈拉大沙漠的形成而被分割为远离的、独立发展的几个部分。杨属可能在第三纪中、晚期先后发生和分化于古地中海东部地区;后来扩散至欧亚大陆并陆续通过白令地区迁移至北美大陆。文中还提供了有关植物的属、种一览和杨柳科植物亚科与属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北美的温带地区,上个世纪30年代作为观赏植物引进,80年代扩散蔓延为杂草,目前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分布,并呈迅速扩散蔓延之势。2005年我省将其列为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聚集度指标,频次比较及回归分析方法对粗鞘双条杉天牛在杉木人工要的为害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粗鞘双条杉天牛在人工杉木林中为害分布属受密度制的聚集型分布, 临界密度为mo=2.5961株样方;受害株的分布以植株群为基本单元,其形成是由于该天放散活动能力弱,产卵范围比较集中所致。根据回归式m=0.6280+0.7905m,可确定随机抽样的理论抽样数θ,θ=t^2/D^2(a+1/X+β+21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北美的温带地区,上个世纪30年代作为观赏植物引进,80年代扩散蔓延为杂草,目前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分布,并呈迅速扩散蔓延之势.2005年我省将其列为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3.
川西云杉分布于四川西部,西藏东部及南部,青海南部,是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本文对引种的6年生川西云杉和乡土树种青海云杉、青杄年生幼林的生长及形态性状进行连续6a的综合研究,以进一步验证川西云杉的生长优势的进行早期评价,研究表明,6年生川西云杉与青海云杉、青杄的树高、地径、新梢长、分枝角度、一级侧枝、顶轮侧枝、顶轮侧枝总长、针叶干鲜重大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苗高达到73.6cm,比青海云杉、青杄的生长量分别提高了36.9%和23.3%,在我国甘肃天水地区生长表现良好,适应性强,稳定性高的优良云杉种。  相似文献   

14.
杨属地理分布与起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杨属的属下分类群;对各组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组及种类在世界及中国的分布。本文运用化石、古地理、古气候、孢粉区系、现代地理分布等证据对杨属的起源时间及地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杨属可能起源于晚白垩纪时的中国西南部和中部地区;最后讨论了杨属起源后的散布途径及现代分布格局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根据安排在来舟林业试验场的试验及调查材料,对杉木种源、家系、人工林、杂交F_1代中的灰杉、黄杉叶色类型比例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其生长表现、木材物理力学特性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的叶色类型遗传可能是由基因组控制的;杉木种源的叶色比例与生态环境有关,同一种源或家系内的灰杉、黄杉在中心产区同类立地上生长差异不大;黄杉可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聚集度指标、频次比较及回归分析方法对粗鞘双条杉天牛在杉木人工纯林的为害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粗鞘双条杉天牛在人工杉木林中为害分布属受密度制约的聚集型分布,其临界密度为m_0=2.5961株/样方;受害株的分布以植株群为基本单元,其形成是由于该天牛扩散活动能力弱,产卵范围比较集中所致.根据回归关系式m=0.6280 0.7905m,可确定随机抽样的理论抽样数θ,θ=t~2/D~2((a 1)/X β 1),以5种不同的抽样调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以棋盘式和平行线抽样调查的结果精确度最高.  相似文献   

17.
水杉     
水杉是世界上稀有珍贵的古老树种之一.在距今一亿多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早期,它的原产地在北极圈内,到白垩纪后期广布于欧、亚及北美大陆,并逐步南移,到达我国的东北和朝鲜、日本及中亚细亚一带,现知的化石水杉达十种,其中一种越过赤道到达南极.在冰期以后,它们几乎全部被冰川所摧毁,人们只是在化石中看到它的遗迹,以为它在世界上已经绝种.  相似文献   

18.
文中采用数据分析法以及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中心分析和标准差椭圆等计量地理学方法,研究历次五年计划期间中国新建国家森林公园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从“八五”及以前到“十三五”时期,国家森林公园依次经历了萌芽生长、规范建设、转型发展、生态开发、发展提升、内涵建设6个阶段;新建国家森林公园空间分布为集聚型,呈“点状集中,点、带状分布并存”的格局,以“胡焕庸线”为界,东南与西北分异明显,东南地区连片高密度分布、西北地区局部零星集聚;分布中心经历了南—西北—东南—西—东北的演变过程,南北位移稍大于东西位移;范围由分散到集中再到分散,长轴均呈东北—西南走向、短轴均呈西北—东南走向。根据结果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国家森林公园绝对数量可能进一步扩张,在全国范围内呈整体扩散、局部突出发展,并提出未来尤其是“十四五”期间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优化国家森林公园战略布局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科学栽池杉     
科学栽池杉王生晋池杉原产北美东南部,从本世纪初开始引入我国。它在海拔500米以下、土壤PH值8以下、年平均温度12—20℃、年降水量1000毫米上下的立地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它喜光,不耐阴;喜深厚疏松湿润的酸性土壤;极耐水湿,长期浸在水中也能正常生...  相似文献   

20.
天牛是一种重要的蛀干性害虫,在全球各地已造成严重危害.介绍了进境木制品携带26种天牛情况,并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方法,从分布状况、潜在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价值、定殖和扩散能力以及风险管理的难易度等几个方面,对其中8种天牛进行了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北美家天牛、北美墨天牛、桉嗜木天牛、婆罗双沟额天牛具有较高风险,褐梗天牛、白桦楔天牛、暗梗天牛、红翅杉天牛具中度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