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牦牛最多的国家,目前估计约有1200多万头。牦牛产肉性能较好,屠宰率达50%-67%。牦牛肉脂肪少,其含量为16%-4.7%,蛋白质含量高达21.6%。牦牛肉经深加工制作为牦牛肉干,保存期长,携带方便,是一种理想的纯天然休闲食品。  相似文献   

2.
甘南牦牛肉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甘南牦牛的肉质特性,测定了其肉中的氨基酸、脂肪酸含量,并与文献中报道的金川牦牛、高山牦牛、麦洼牦牛、玉树牦牛、雪多牦牛肉中的脂肪酸、氨基酸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甘南母牦牛肉的氨基酸含量20.59%,公牦牛肉的氨基酸含量19.51%;甘南牦牛肉氨基酸评分117.49,比同类产品平均水平(上述文献中牦牛肉平均值)高4.93,肉中赖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含量分别为1.95%、3.55%、1.30%、0.94%,相对同类产品分别高16.07%、13.06%、12.07%、18.99%,呈味氨基酸含量10.71%,相对同类产品高4.18%。甘南牦牛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32.72%,相对同类产品低29.8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13.31%,相对同类产品高131.88%,肉中亚油酸、γ-亚麻酸、EPA含量分别为6.29%、3.84%、1.91%,相对同类产品分别高51.20%、19 100.00%、961.11%,DHA含量0.39%,在同类产品中未检出。说明甘南牦牛肉风味浓郁,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亚丁牦牛肉的营养及品质特性,对6头成年亚丁牦牛(5.5岁,公母各半)的肌肉组织进行常规营养成分含量、脂肪酸含量、矿物质元素含量、氨基酸含量、肉质嫩度、熟肉率测定,并与昌台牦牛肉质进行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常规营养成分中,亚丁牦牛肉的蛋白质显著高于昌台牦牛(P0.05);矿物质元素中,亚丁牦牛肉中钠的含量极显著低于昌台牦牛(P0.01),而铜的含量极显著高于昌台牦牛(P0.01);氨基酸测定中,亚丁牦牛肉的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和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均极显著低于昌台牦牛(P0.01);在冈上肌中,亚丁牦牛的肉色亮度值L~*极显著高于昌台牦牛(P0.01),而红度值a~*和黄度值b~*均极显著低于昌台牦牛(P0.01);在背最长肌中,亚丁牦牛的红度值a~*及黄度值b~*均极显著低于昌台牦牛(P0.01);在半腱肌中,亚丁牦牛的肉色亮度值L~*极显著高于昌台牦牛(P0.01),而红度值a~*及黄度值b~*亚丁牦牛均极显著低于昌台牦牛(P0.01);亚丁牦牛肉的pH值冈上肌为6.40,背最长肌为6.62,半腱肌为6.34;在药物检测中,亚丁牦牛肉中均未检测到药物残留。表明亚丁牦牛肉是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氨基酸含量丰富、肌肉嫩度高等特点的安全健康、无污染食品。  相似文献   

4.
甘南去势牦牛和公牦牛肉用品质和营养品质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去势牦牛和公牦牛在不同年龄的食用品质进行分析,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依据。[方法]以甘南去势牦牛(含4岁、5岁)为试验组,普通公牦牛(含4岁、5岁)为对照组,宰后均选取背最长肌为实试验材料,对其肉用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测定。[结果]同年龄的去势牦牛肉的pH0值、剪切力、熟肉率与公牦牛之间无明显差异;L*值、a*值、失水率高于公牦牛,b*值低于公牦牛;水分、蛋白质低于公牦牛,脂肪含量高于公牦牛,氨基酸的总量低于公牦牛肉。不同年龄的去势牦牛肉及公牦牛肉,4岁牦牛肉与5岁牦牛肉的pH0值并无较大差异;其L*值、a*值、b*值、剪切力及失水率均低于5岁牦牛肉,熟肉率高于5岁牦牛肉;水分、灰分、脂肪含量均低于5岁牦牛,蛋白含量高于5岁牦牛,4岁与5岁牦牛肉的氨基酸总量差异也不明显。[结论]去势牦牛肉具有色泽鲜红,嫩度高,易于咀嚼的特点,加工性能较好、出品率高。与5岁牦牛相比,4岁年龄的牦牛肉色泽、嫩度、多汁性较好,持水性较高,具有较好的营养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去势牦牛和公牦牛在不同年龄的食用品质进行分析,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依据。[方法]以甘南去势牦牛(含4岁、5岁)为试验组,普通公牦牛(含4岁、5岁)为对照组,宰后均选取背最长肌为实试验材料,对其肉用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测定。[结果]同年龄的去势牦牛肉的pH值、剪切力、熟肉率与公牦牛之间无明显差异;L*值、a*值、失水率高于公牦牛,b*值低于公牦牛;水分、蛋白质低于公牦牛,脂肪含量高于公牦牛,氨基酸的总量低于公牦牛肉。不同年龄的去势牦牛肉及公牦牛肉,4岁牦牛肉与5岁牦牛肉的pH值并无较大差异;其L*值、a*值、b*值、剪切力及失水率均低于5岁牦牛肉,熟肉率高于5岁牦牛肉;水分、灰分、脂肪含量均低于5岁牦牛,蛋白含量高于5岁牦牛,4岁与5岁牦牛肉的氨基酸总量差异也不明显。[结论]去势牦牛肉具有色泽鲜红,嫩度高,易于咀嚼的特点,加工性能较好、出品率高。与5岁牦牛相比,4岁年龄的牦牛肉色泽、嫩度、多汁性较好,持水性较高,具有较好的营养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大通牦牛肉与高原牦牛肉营养品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大通牦牛肉与高原牦牛肉营养品质,以青海大通牦牛(6月龄和6岁)和高原成年牦牛为研究对象,试验采用国标方法对其背部最长肌中基本营养成分、17种氨基酸、4种特质性脂肪酸含量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青海大通牦牛肉与高原牦牛肉中水分、粗脂肪和灰分含量相比差异显著(P0.05),不同年龄青海大通牦牛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青海大通牦牛肉与高原牦牛肉中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特质性脂肪酸存在一定差异。两个品种牦牛肉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青海牦牛与日本牛动物性食品脂肪酸含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牦牛与日本牛肉、酥油及奶酪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牦牛脂肪酸与日本牛含量相同,C18:1n-7日本牛肉含量只有1.32%,而牦牛肉为8.69%;牦牛肉的脂肪平均含量4.5%,日本牛肉平均脂肪含量8.81%。牦牛产奶酪中的平均脂肪含量为3%,日本牛产奶酪中的平均脂肪含量为24%,差异较大。牦牛和日本牛产酥油中的平均脂肪含量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8.
牦牛主要分布在海拔3 000 m以上的青藏高原,是乳、肉、役、毛综合性品种,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特性.牦牛肉的特点是天然纯净,具有蛋白质含量高(18.8%~22.6%)(蒙古牦牛、西藏牦牛)、脂肪低[1.4%(甘肃牦牛)~7.9%(青海半血野牦牛)]、干物质高[23.7%(眼肌肉)~33.8%]的特点.本研究通过对青海牦牛的产肉性能及肉品中维生素的分析研究,对青海牦牛肉质评定、资源开发利用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测定了甘南去势牦牛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甘南去势牦牛为试验组、公牦牛为对照组,宰后均取背最长肌作为试验材料,测定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甘南去势牦牛肉中共检测到48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16种醇、10种烃、6种醛、4种酸、5种酯、4种酮、芳香族2种及杂环类1种,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约为38.02%,烃类物质为16.58%,醛类物质相对含量约为14.80%,酮类、酯类及酸类的相对含量分别为9.68%、6.72%和3.92%。公牦牛肉中共检测到50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16种醇、10种烃、6种醛、4种酸、5种酯、4种酮、芳香族3种及杂环类2种,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约为37.78%,烃类物质为16.99%,醛类物质相对含量约为14.63%,酮类、酯类及酸类的相对含量分别为9.81%、5.85%和3.95%。甘南去势牦牛中的挥发性物质种类比公牦牛少两种,主要的呈味物质代表鲜香味的醛类物质、清香味的醇类及油香的酮类物质均高于普通公牦牛。  相似文献   

10.
江达牦牛产肉性能及肉品质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江达牦牛的产肉性能及其肉品质性状,试验随机选取10头(公母各半)成年健康的江达牦牛进行屠宰试验及其肉品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达牦牛公牛屠宰率为51.00%,净肉率为44.14%,胴体产肉率为86.54%,骨肉比为1∶6.43,眼肌面积为(40.90±9.57)cm~2;江达牦牛母牛屠宰率为49.02%,净肉率为42.72%,胴体产肉率为87.13%,骨肉比为1∶6.77,眼肌面积为(31.62±4.98)cm~2。江达牦牛肉富含硒、铁、维生素E,牛磺酸含量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ω-6/ω-3比值较佳。说明江达牦牛具有较好的产肉性能,江达牦牛肉具有高蛋白的特点,氨基酸总量高,符合理想模式,属于优质动物蛋白,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1.
青海是全国重要的牦牛肉生产基地和精深加工基地,牦牛肉是青海的名片,实现牦牛肉产品可追溯,可助力牦牛肉走向国内外市场,对于全省牦牛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青海省牦牛养殖、牦牛肉产品生产加工实际,从牦牛肉产品可追溯系统的主体,对当前全省牦牛肉追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予以综述,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全省牦牛肉产品可追溯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原型和环湖型牦牛、半血野牦牛肉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环湖型牦牛、高原型牦牛、半血野牦牛肉质中氨基酸、矿物质、重金属残留和药物残留含量。结果表明,胱氨酸含量在高原型与环湖型牦牛之间,高原型与半血野牦牛之间差异极显著,但环湖型与半血野牦牛之间差异不显著:牦牛(包括高原、环湖型)与半血野牦牛之间差异极显著。组氨酸含量在高原型与环湖型牦牛之间差异显著,但两类型与半血野牦牛差异均不显著。高原型与环湖型牦牛镁差异显著,牦牛与半血野牦牛之间差异极显著。高原型牦牛铜、锌、铁含量与环湖型牦牛、半血野牦牛差异显著,牦牛锌含量与半血野牦牛有极其显著的差异,牦牛铁含量与半血野牦牛有显著差异。牦牛钠含量与半血野牦牛有显著差异。高原型牦牛硫含量与环湖型牦牛、半血野牦牛有显著差异;牦牛与半血野牦牛之间有极显著的差异。各项重金属含量均低于无环境污染产品标准。所有样品均未检出农药和药物残留。结果表明,导入野牦牛血液未引起家牦牛后代肉质成分的显著变化,青藏高原生产的牦牛肉具有无污染、氨基酸丰富、矿物质齐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西藏三大优良类群牦牛的产肉性能及肉品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和1998年对西藏帕里、嘉黎、斯布三大优良类群牦牛的成年牦牛共17头进行了屠宰试验,分析了各类群牦牛的产肉性能和不同部位肌肉的营养成分,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帕里牦牛的屠宰率为49.47%,净肉率为40.74%,胴体产肉率为81.84%,眼肌面积为61.09cm^2,骨肉比为1:4.56;嘉黎牦牛相应为50.59%,43.02%,85.09%,64.55cm^2和1:4.21;斯布牦牛相应为46.67%,37.4%,79.62%,45.41cm^2和1:3.96。说明西藏三大优良类群牦牛具有较高的产肉性能。牦牛肉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富含各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的特点,品质优良,营养价值较高,牦牛生产系统有很大的产肉潜力。  相似文献   

14.
黄友鹰  李发明 《中国牦牛》1995,(2):12-17,59
中国牦牛生活在海拔3000m以上青藏高原草场,地处无污染,纯天然的生态环境。经研究,牦牛肉品质细嫩鲜美,具有野香风味的特点。其中蛋白质含量为21.5%,高于黄牛和水3.5%、脂肪含量为3.6%,低于前者10%,属于“高蛋白、低脂肪”肉类,以此闻名于世,经常食用牦牛肉有益于人体健康,并具滋补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性别对查吾拉地区牦牛的产肉性能及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随机选取8岁健康的查吾拉牦牛10头,公母各半,对不同组别间牦牛进行屠宰试验比较肉营养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母牦牛屠宰率、净肉率、胴体率、骨肉比均高于公牦牛,但无统计学差异。肉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母牦牛肉中维生素A、E、B_(12)、半胱氨酸、组氨酸、精氨酸、钙、硒、脂肪酸含量高于公牦牛(P0.05)。研究结果表明,查吾拉牦牛富含较高的营养成分,可为人类提供优质健康的动物蛋白,具备作为优质牦牛肉源生产的潜力。相比较,母牦牛肉优于公牦牛。  相似文献   

16.
牦牛是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主要的肉用动物之一,牦牛肉具有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绿色无污染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但牦牛存在生长发育缓慢、脂肪沉积效率低等缺点。已有研究从遗传角度筛选鉴定了一批可能影响牦牛肌肉发育的候选基因,为牦牛肉品质改良等分子育种提供了参考。本文综述了已鉴定出的牦牛肉品质相关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牦牛选育改良、分子育种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牦牛肉是来自青藏高原天然牧场的绿色畜产品,其产地溯源对于牦牛产业的发展极其重要。为探讨矿物质元素指纹技术在牦牛肉产地溯源上的应用,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MS)分析了4个地域40个牦牛肉样品中50多种矿物质的含量,使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确定最相关的溯源指标,通过显著性分析(P<0.05),选择8种元素(Na、Fe、As、Se、Mo、Cd、Cs和Ti)用于进一步分析,最终选择3种矿物质元素(Cd、Cs、Ti)建立牦牛肉可追溯性的判别模型。经线性判别分析得出的整体正确分类率为70%,交叉验证率为67.50%,表明将矿物质多元素指纹作为鉴定牦牛肉地理起源的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性别对查吾拉地区牦牛的产肉性能及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随机选取8岁健康的查吾拉牦牛10头,公母各半,对不同组别间牦牛进行屠宰试验比较肉营养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母牦牛屠宰率、净肉率、胴体率、骨肉比均高于公牦牛,但无统计学差异。肉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母牦牛肉中维生素A、E、B12、半胱氨酸、组氨酸、精氨酸、钙、硒、脂肪酸含量高于公牦牛(P<0.05)。研究结果表明,查吾拉牦牛富含较高的营养成分,可为人类提供优质健康的动物蛋白,具备作为优质牦牛肉源生产的潜力。相比较,母牦牛肉优于公牦牛。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原子吸收光谱仪,分别测定放牧麦洼牦牛血清中19种生化指标和8种矿物质元素含量,为牦牛疾病的诊断治疗、遗传育种、饲养管理和牦牛肉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反刍动物脂肪中的肌内脂肪含量对动物的肉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通过营养均衡的饲养管理调节肌内脂肪的含量,从而有效的改善动物的肉品质。脂肪酸决定了动物体中脂肪的特性,探究脂肪酸的形成过程对脂肪沉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脂肪沉积受动物的品种、性别、年龄、饲养模式、环境、营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通过改变牦牛肌内脂肪沉积进而改善牦牛肉的品质和口感。牦牛是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特有畜种,是当地牧民生产和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文章对影响牦牛脂肪沉积的因素进行了综述,为后续对牦牛脂肪沉积和牦牛肉品质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