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刘茂林 《新农业》2003,(1):17-17
中豇1号是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从尼日利亚引进的豇豆新品种 据河南嵩县套作试种结果表明,中豇1号豇豆具有以下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2.
V902地豇是从美国地豇的变异单株中,经5代定向系统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其主要特点是较美国地豇早熟2d,分枝多,座果率高,品质佳,纤维少,抗逆性强,产量高,可春、夏、秋栽培,适应性广。一般春播产量2.25~2.40万kg/hm2,夏播产量1.50~1.80万kg/hm2,较美国地豇增产15%~30%。  相似文献   

3.
“镇豇 1号”是镇江市蔬菜研究所利用“之豇”变异株系 ,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熟、优质、丰产、抗病新品种。 2 0 0 1~ 2 0 0 2年参加江苏省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 ,2 0 0 3年 5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正式定名。1 特征特性镇豇 1号为早熟豇豆品种 ,4~ 5月份  相似文献   

4.
之豇特早30     
之豇特早30是浙江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为适应生产上对早熟豇豆的需要而选育的特早熟豇豆品种。该品种初花和初收期比之豇28-2提前2-5天,早期产量增加152.6%,总产量略高于之豇28-2,经济效益显著。荚色嫩绿,匀称,长60厘米,商品性好。该品种是目前早熟栽培和地膜保护地栽培的最佳品种。全国各地均可种植。栽培上可适当密植,要求施足基肥.早施促苗肥,重施盛花追肥,最好采用地膜覆盖。  相似文献   

5.
秋豇5-1-2是由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豆类组采用杂交方法选育而成,为夏秋栽培的专用品种。1986年引入我市,经连续3年的品比试验、多点示范、生产试种和播期试验等,获得了成功。该品种在丰产性、抗病性、商品性、耐热性等方面表现较好。一般亩产900~1250公斤,比原主栽品种鳗鱼豇平均增产34.9%,增值45%。  相似文献   

6.
中豇一号是由清苑县种子公司和中国农科院经过多年单株选育而成的杂粮新品种.于1999年经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定名中豇一号.由于该品种早熟、高产、优质,在1999年秋被定为河北省农业名优产品.  相似文献   

7.
豇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在我省备地均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以前本地品种主要是绿豇和之豇,但因长期种植,种性退化,抗性减弱,产量低,英肉生硬,商品品质下降,效益不高,种植面积逐渐缩小。2000年我市从扬州蔬菜研究所引进该所选育  相似文献   

8.
秦翔 《农技服务》1997,(10):23-23
<正> “冀豇1号”原名“三尺绿”,是河北农科院蔬菜所育成的特长豆角新品种,1996年通过审定命名。近年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其早熟性、丰产性、抗逆性及商品性均优干之豇28—2、高产选4号等品种,被誉为“春夏豇豆王”,倍受市场欢迎。 (一)品种特性 植株生长势强,蔓长2米以上。苗早发、侧枝少、节间  相似文献   

9.
为了将苏豇1号在本地区更好的推广,同时规范栽培技术,确保达到豇豆高产、优质,提高种植户经济效益目的,组织早春栽培品种展示与布点试验,通过品种展示使农户直观认识该品种综合性状。介绍了苏豇1号的种植表现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肥力较低的滨海盐土上的试种表明,之豇106抗逆性优于对照之豇28-2;小区(20 m2)产量可达59.0 kg,比对照增产35.9%;品质优良,全生育期99 d,适宜在滨海盐土上种植,唯结荚期应注重肥水管理。  相似文献   

11.
3种树木节和节间导管接触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永林  沈繁宜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131-7132
[目的]探索导管在植物形态学及水分输导中的作用。[方法]以白蜡、杜仲和五角枫为试材,以枝条为样本,对节和节间木质部的导管进行解剖,在复水处理的条件下测定接触角。[结果]节和节间木质部导管特征明显不同,节间导管较为均一,基本上为大导管,小导管数量极少,且节间细胞多为分化细胞,呈长柱状,细胞排列方向确定。构成节的细胞不均一,小导管较多,导管迂回盘绕,节区细胞分化程度也不均一,有的细胞仍处于分化阶段,原生质浓厚,细胞排列方向不规则。接触角的大小明显不同,节间的接触角均大于节的接触角。[结论]节区导管对水分具有更强的拉伸作用,节在植物体水分运输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Hg~(2+)、Cd~(2+)污染对水稻叶肉细胞伤害的超微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不同浓度的Hg2+和Cd2+处理水稻,对其叶肉细胞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随着Hg2+和Cd2+浓度的提高,叶肉细胞中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受毒害逐渐加重;表现为叶绿体被膜受损,类囊体遭到破坏,细胞核核膜破裂,核仁消失,线粒体被膜结构受损,内嵴逐渐解体.结果表明:Hg2+比Cd2+对水稻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破坏作用稍强;Hg2+和Cd2+对细胞器的毒害作用是整体性的;水稻叶肉细胞线粒体是对Hg2+和Cd2+毒害作用较敏感的细胞器.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有效土传病害拮抗微生物,采用平板对峙法,对特定土壤样品中烟草主要土传病害拮抗微生物菌株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分离出微生物菌株共513株,其中,细菌121株、放线菌292株和真菌100株;筛选出具有拮抗效果的微生物菌株共135株,其中,放线菌107株、细菌26株和真菌2株.可为贵州省烟草生产上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害及进一步研发适用的生物制剂类产品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奠定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4.
白龙江、洮河林区大型真菌资源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白龙江、洮河林区大型真菌的初步调查,共采集标本243份,鉴定大型真菌84种,结合整理相关资料,结果表明:本林区已查明大型真菌253种,其中食用菌153种,药用菌69种,菌根菌107种,抗癌菌71种,毒菌32种。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验,针对和田地区甜瓜常见的病虫害,采取了包括改良专业栽培措施,预防和避过病虫害,适时预测预报,科学选择农药,注意保护天敌在内的综合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2月初,大庆某绒山羊养殖场发现,数只绒山羊羔出现跛足、运动失调和后肢麻痹、头痉挛,有时做转圈运动,确诊为山羊关节炎-脑炎。对脑组织、淋巴结和脾脏进行病理学观察发现:脑组织可见不对称性褐色-粉红色肿胀区并压迫邻近组织,有脑软化,淋巴结和脾脏稍肿大;同时,镜下可见脑脊髓炎,脑组织水肿神经细胞肿胀或萎缩,神经细胞与周围组织间隙增大;胞核肿胀或固缩;神经纤维有程度不等的脱髓鞘;毛细血管充血,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脾脏可见白髓萎缩,少量细胞坏死;淋巴结中淋巴组织增生,有小灶状坏死。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定期观察方法,了解食蚊鱼白内障的发生过程以及由此导致的外部形态和行为的变化情况。研究的食蚊鱼群体的白内障有较高的发生率,白内障鱼一般体色晦暗,经常浮于水面缓慢游动;其摄食和生长也受较大影响。食蚊鱼白内障大多是双眼同时发生的,眼球可见不同程度的浑浊。从外观形态区分,食蚊鱼白内障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绕核性白内障,另一种无法看到晶状体形状,表现为整个眼球的不透明。对病鱼的眼球等进行组织病理观察,发现病理变化部位主要在晶体,所有病例的晶状体纤维都出现病理变化,最普遍的是晶状体皮质区纤维不同程度变性或断裂;晶状体上皮细胞有脱落、增生等。食蚊鱼白内障为鱼类白内障研究提供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8.
收集编排了1995-1998年在我国曾取得农药登记的防治卫生害虫的喷撒剂与涂抹剂商品共11个,其中喷撒剂商品105个,涂抹剂商品6个。喷撒剂商品中有单剂77个,二元混剂24个,三元混剂4个;涂抹剂商品中有单剂5个,二元混剂1个。它们隶属农药有效成分40种,其中扩除虫菊酯23种,有机氯1种,有机磷4种,氨基甲酸酯3种,其它9种。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姜曲海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肺组织miRNA(microRNA)表达谱和分子机制,选取50日龄姜曲海猪为实验猪,随机分成感染组和对照组,人工感染肺炎支原体28 d后,采集肺部组织,进行高通量miRNA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miRNA鉴定和靶基因预测。结果显示:感染组和对照组的肺组织分别筛选到14 265 786条和14 000 588条小RNA纯净序列(clean reads)。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中筛选到73个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s,其中39个表达上调,34个表达下调,从中随机选取4个miRNAs进行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RT-PCR)验证,感染组和对照组的表达水平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73个差异表达miRNAs预测到1 685个靶基因和4 220个靶位点,靶基因预测筛选到8个与免疫调控相关的miRNAs。靶基因GO(gene ontology)分析显示,miRNA广泛参与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的调控。靶基因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分析显示,miRNA参与调控细胞凋亡、ECM受体相互作用、粘附斑通路等信号通路。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得姜曲海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肺组织miRNA表达谱,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到与免疫调控相关的miRNAs和信号通路,为进一步阐明姜曲海猪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分离·筛选及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琳  景晓辉  黄俊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7855-7857
[目的]寻找更多高效降解纤维素的新菌种及其科学利用方法。[方法]利用“采样-培养-分离单菌落-初筛-复筛-测OD值”的方法筛选出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菌株。[结果]经反复培养和划线分离从80份样品中初选出35株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菌株。其中10株由白转绿,长势较好;6株深绿色,长势一般;4株绿色,长势较好。这20株都产孢子,被初步鉴定为绿色木霉。用刚果红培养基进行复筛选,得到9株透明圈较大的菌株。将这9株菌株再进行发酵培养,用DNS法进行酶活测定得到2株酶活较强的菌株。这2株菌株被鉴定为棘孢木霉。通过滤纸崩解测试筛选出20株降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菌种。DNS法酶活测定结果表明采自甘蔗堆积处和甘蔗地的2个菌株的产酶活性最高。[结论]采自甘蔗堆积处和甘蔗地的2个菌株可以作为降解纤维素的新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