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付保  冯立新  陈荣  戴庆辉  梁立  黄妹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58-10859,10984
[目的]研究坡向对西南桦人工林造林的影响。[方法]在造林试验地内海拔约450、550和600m处的阳坡、半阳坡、阴坡和半阴坡设置调查样地,重复3次,进行西南桦人工造林试验以评价坡向对西南桦生长的影响。[结果]坡向对西南桦高、径、材积生长均有显著影响。不同坡向平均树高从高到低排序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平均树高阴坡比阳坡高7.9%;不同坡向平均胸径从高到低排序为阴坡、半阴坡与半阳坡、阳坡,平均胸径阴坡比阳坡大11.1%;不同坡向平均单株材积从高到低排序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平均单株材积阴坡比阳坡多33.0%。[结论]坡向对西南桦的生长影响显著,阴坡西南桦的生长状况优于阳坡。  相似文献   

2.
肖文 《安徽农学通报》2013,(11):93-94,132
分析了不同坡向、坡位、海拔高度、土层厚度对方竹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向所生长的方竹的竹笋平均产量、平均地径和竹高均有一定的差异,均表现为阴坡>半阴坡>阳坡,表明同等条件下生长在阴坡和半阴坡方竹的生产力强于生长在阳坡的方竹;不同坡位对方竹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坡不适宜种植方竹;不同海拔高度对方竹的生产力指标影响也是极显著的,方差分析表明较适宜的生长范围是400~600m,因此,将方竹栽植在丘陵山地的山脚、缓坡上较为理想。另外,方竹较适宜生长的土层厚度是20~40m。  相似文献   

3.
通过选取相近海拔高度的阳坡、阴坡、半阳半阴坡和林下4种不同光照条件,以云雾"鸟王"茶实生茶树鲜叶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种光照条件下氨基酸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酸的含量在阴坡处理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阳坡、林下、半阳半阴坡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MDA含量在4种光照处理下差异不显著;SOD活性在阴坡处理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阳坡、林下、半阳半阴坡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CAT活性在半阳半阴坡、阴坡处理下显著高于阳坡处理,与林下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OD活性在阳坡处理下显著高于阴坡处理,与林下和半阳半阴坡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光照对于茶叶生长最有利的条件顺序为半阴半阳>阳坡>林下>阴坡。  相似文献   

4.
以9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及9株解析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坡向条件下(曼甸、阳坡、阴坡)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在3种立地中曼甸上华北落叶松的胸径生长较大,树高差异不明显;同一林龄条件下,曼甸林分的生物量较阳坡、阴坡的大;各组分的含碳量以曼甸的最大,阴坡、阳坡差别较小;曼甸的生产力阳坡阴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3种野生果树种子在原生境人工播种出苗及成苗特性,分析野生果树实生更新特征。【方法】将层积后的野苹果、野杏、野樱桃李种子,分别播种于新源野果林的平地、阴坡和阳坡,观测其在自然状态下的出苗与成苗特性。【结果】野杏和野樱桃李出苗时期均为播种后19~33 d;野苹果播种后13d开始出苗。野杏的成苗率在38%~72%,保存率在93%~100%,均为阳坡最好;野樱桃李的成苗率在22.1%~41.8%,保存率在46.3%~95%,均为阴坡最好;野苹果成苗率为1.5%~6.8%,阴坡最好,保存率为57.4%~83.3%,阳坡最好。野杏和野樱桃李的一年生幼苗在平地的生长速度最快,年生长量大;野苹果一年生幼苗在平地生长较快;3种野生果树幼苗均适宜在平地生长。【结论】野杏和野樱桃李春季播种后,均有较高的成苗率和保存率,适宜在原生境实生繁殖,而野苹果播种成苗困难。阳坡适宜野杏的幼苗存活,阴坡适宜野生樱桃李的幼苗存活。  相似文献   

6.
通过中华鼢鼠在油松良种基地的危害调查结果表明:中华鼢鼠发生的适宜条件是全垦地、梯田,其次是林带;阳坡是中华鼢鼠活动最猖獗、危害最严重的地带,其次是半阳坡、半阴坡、阴坡。  相似文献   

7.
煤矸石山不同坡面土壤营养元素与植被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矸石是煤炭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主要的固体废物,堆积在矿区附近形成煤矸石山。由于煤矸石山体不同坡面上水分、温度等环境因子和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不同,导致不同坡面适宜的植物配置模式也不同。选取山西省阳泉市280煤矸石山阳坡、半阳坡、阴坡、半阴坡和平台共5种坡面,研究其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差异,并进行植被调查,分析在不同坡面上适宜采用的植物配置模式,为矿区的修复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阳坡与半阳坡上适宜种植乔灌草相结合的配置模式,阴坡与半阴坡上适宜种植以草本为主的配置模式,而平台上适宜种植以灌木和草本相结合的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8.
周燕  年玉欣  刘贞  黄彦青  周广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47-11448
[目的]为恶劣条件下植物的选择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朝阳山区3种坡地的土壤含水量及8种自然灌木地下与地上的生物量比,评价其生态适应性。[结果]土壤含水量阴坡最大,阳坡最小,半阴坡居中,分别为3.47%、1.07%、2.19%。阳坡、阴坡、半阴坡中花木蓝的地下与地上的生物量比均最大,分别为5.441、3.120、3.900。溲疏阳坡的地下与地上生物量比是阴坡的2倍以上。万年蒿阳坡和半阴坡的地下与地上的生物量比明显高于阴坡的,紫丁香和土庄绣线菊却恰好相反。荆条、三裂绣线菊和胡枝子3种坡地的地下与地上的生物量比变化不大。[结论]花木蓝的生态适应性最强,溲疏和万年蒿抗旱性较强,适合生长在阳坡,紫丁香和土庄绣线菊适合生长在阴坡,荆条、三裂绣线菊和胡枝子在3种坡地都能良好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阐明不同坡向植物群落的空间结构,探究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方法】在区内阳坡与阴坡的代表性地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角尺度、大小比数以及混交度等空间结构参数分析群落空间结构特征,然后将群落空间结构参数与样地环境因子进行冗余分析。【结果】阳坡与阴坡各层平均胸径、高度与冠幅之间灌木层差异最为显著(P<0.05);各层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阴坡>阳坡,且差异显著(P<0.05);林分聚集程度:阴坡>阳坡;阴坡径级结构呈倒J型,而阳坡径级结构呈偏正态分布;树种混交程度阴坡<阳坡。结合环境因子运用RDA对其结果进行分析,说明林木空间分布状态与太阳辐射呈负相关,大小比数与全氮呈负相关。【结论】阴坡光照受限导致种内聚集,种间竞争激烈,群落稳定性差,而阳坡土壤干燥致使氮元素循环受限,影响植物生长。因此,土壤含水率、氮元素含量和光照是石漠化封山育林区植被生长和发育的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王莹  罗国坤  孙超 《吉林农业》2011,(5):138-139
通过选取相近海拔高度的阳坡、阴坡、半阳半阴坡和林下四种不同光照条件,以贵定云雾贡茶实生苗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种光照条件下氨基酸和酶含量的年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光照条件下,丙二醛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林下〉阴坡〉阳坡〉半阴半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大小顺序为:半阴半阳〉阳坡〉林下〉阴坡;氧化氢酶(CAT)活性大小顺序为:半阴半阳〉阴坡〉林下〉阳坡;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大小顺序为:阳坡〉林下〉半阴半阳〉阴坡;氨基酸含量大小顺序为:阳坡〉半阴半阳〉林下〉阴坡。氨基酸含量最高主要集中在4-5月份。结论:光照对于茶叶生长最有利的条件为半阴半阳,茶叶品质最好的月份是4-5月。  相似文献   

11.
以山西省固县林场野生连翘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其生长环境各生态因子,并选取样地进行人工抚育处理,分析了不同生态因子及人工抚育对野生连翘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阴坡土壤厚度、含水率、全盐量、有效磷、有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均高于阳坡,其中阴坡土壤含水率显著高于阳坡,阴坡土壤pH值、有效氮和全氮含量低于阳坡。阴坡野生连翘的株高、冠幅、地径、分枝数、开花数量均显著高于阳坡,结实量与阴坡差异不显著。人工抚育对阴阳坡野生连翘的物侯期没有影响。人工抚育下,阴坡和阳坡野生连翘株高、分枝数均低于未抚育连翘,连翘冠幅、结实量显著大于未抚育连翘,且阴坡经人工抚育后连翘结实量显著高于阳坡。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陕北半干旱黄土区不同立地类型下不同混交林中沙棘的各项生长指标,研究不同混交模式对沙棘生长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沙棘人工林的稳定性评价和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在阴坡沙棘混交林的林分结构比纯林好,尤其是刺槐沙棘混交林和山杏沙棘混交林,而阳坡沙棘纯林的林分结构较合理;阴坡和阳坡枯立木密度与林分总密度相关性都较强,均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2)阴坡沙棘新梢生长量的大小顺序为:山杏沙棘混交林、刺槐沙棘混交林、沙棘纯林、油松沙棘混交林,阳坡为油松沙棘混交林最高、沙棘纯林最低;沙棘林的累积生物量在阴坡和阳坡分别以山杏沙棘混交林和刺槐沙棘混交林最大,都以油松沙棘混交林最小,与当年新梢生长量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898、0.585。(3)沙棘林分更新阴坡以沙棘纯林和刺槐沙棘混交林较好,阳坡以刺槐沙棘混交林和山杏沙棘混交林较好,与沙棘林分结构和生长状况的规律不一致。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阴坡还是阳坡,沙棘与刺槐混交均有利于沙棘的生长,且更新能力较强,可以做为沙棘纯林的改造目标,促进沙棘群落持续稳定发育。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为帽儿山红松人工林立地研究之一。对红松人工林立地类型划分进行了研究,找出了影响帽儿山红松人工林生长的3个主导因子,即土壤类型、A层厚度和坡向。按主导因子帽儿山红松人工林可划分为3个立地级、13个立地型,即Ⅰ立地级含有厚黑土层阴坡和阳坡暗棕壤红松林以及中黑土层阴坡典型暗棕壤红松林3个立地型;Ⅱ立地级含有厚黑土层阴坡和阳坡、中黑土层阴坡和阳坡白浆化暗棕壤红松林以及轻度侵蚀阳坡典型暗棕壤红松林5个立地型;Ⅲ立地级下分成厚和中黑土层阳坡白浆土红松林、轻度侵蚀阳坡白浆化暗棕壤红松林以及轻度侵蚀阴坡和阳坡白浆土红松林5个立地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研究刺槐人工林无性繁殖与更新状况,为该地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试验站、纸坊沟和县南沟流域12个阳坡和阴坡刺槐人工林样地的林分特征、土壤含水量、外界干扰、无性繁殖和林下物种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阴坡样地不同深度土层的平均土壤含水率高于阳坡样地;生长在阴坡的刺槐人工林无性繁殖较阳坡旺盛,阴坡无性株萌蘖的数量和扩散范围明显大于阳坡;在相同坡向的刺槐林群落中,坡下部的根系萌苗量大于坡上部;影响刺槐无性繁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外界干扰,在立地条件差、人为践踏、砍伐和放牧的样地中,刺槐人工林的根系萌苗扩散程度大于无外界干扰或干扰较轻的样地;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的无性繁殖潜力趋势为:阴坡下部>阳坡下部>阴坡上部>阳坡上部。【结论】刺槐人工林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适生范围是阴坡下部及沟谷地区。  相似文献   

15.
对2016年春定植的香榧幼苗成活率、保存率和新梢生长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年香榧幼苗成活率在93%以上,第3年香榧幼苗保存率在85%以上;低海拔气温较高,成活率和保存率相对较低;高海拔气温凉爽,成活率和保存率相对较高。低海拔与中海拔对当年香榧幼苗新梢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低海拔与高海拔之间则差异极显著;低海拔与高海拔对香榧第3年幼苗新梢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中海拔与高海拔之间则差异不显著。当年阳坡与阴坡对香榧幼苗新梢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阳坡与半阳坡、半阳坡与阴坡之间则差异不显著;阳坡、半阳坡与阴坡间对香榧第3年幼苗新梢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当年裸地与茶园对香榧幼苗新梢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裸地与板栗园之间的差异极显著;裸地与板栗园对香榧第3年幼苗新梢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裸地与茶园、茶园与板栗园对香榧新梢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杜仲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立地条件下杜仲林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速度、土壤贮水量、成活率以及生长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立地条件下,杜仲林土壤含水量均为表层较高;在0~2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较大,阳坡和峁顶的土壤含水量减少较快,而沟谷和阴坡土壤含水量则减少较慢;200~30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在各个立地条件下均较稳定。杜仲林地土壤贮水量表现为沟谷最高,依次为阴坡、阳坡和峁顶;土壤贮水量在杜仲的生长初期最高,其次为生长中期和生长末期。不同立地条件下杜仲的成活率表现为沟谷阴坡阳坡峁顶;杜仲新枝和地径的生长量均表现为沟谷阳坡阴坡;采用截干+覆土或截干+覆膜的处理方式可以提高杜仲成活率。因此,黄土丘陵沟壑区沟谷更适合于杜仲生长,采用截干覆土或截干+覆膜措施可提高杜仲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坡向对华北落叶松林木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北沟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地调查法,根据调查资料,选择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研究不同坡向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以及材积的变化规律。[结果]阴坡和阳坡林分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变化趋势大体一致,阴坡立地条件下胸径、树高和材积均高于阳坡;总体来看阴坡对华北落叶松的胸径和树高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对材积的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影响较大,两者在35、30 a时差异最大,最大差值分别为0.001 4、0.003 2 m3。[结论]处于阴坡的华北落叶松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较阳坡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用年轮学方法测定了不同坡向的栓皮栎和侧柏的年轮宽度及相应的年树干面积增长量,同时测定了旱季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及不同坡向之间的微气象指标差异,分析了不同坡向两种树木径向生长与旱季降雨量的关系,目的是探索在华北石质山区季节性干旱条件下坡向对栓皮栎和侧柏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阴坡栓皮栎和侧柏年轮和年增加的截面积显著大于阳坡,两个树种都表现出阳坡δ13C值显著(P<0.05)大于阴坡,阳坡栓皮栎δ13C值比阴坡高1.17,而阳坡侧柏的δ13C值比阴坡高0.56.白天,阳坡气温高于阴坡、相对湿度低于阴坡、饱和蒸汽压匮缺高于阴坡.分析显示旱季降雨量和栓皮栎的树干截面积年增长量显著(P<0.05)相关,而旱季的降雨量和侧柏的截面积年生长没有显著关系.结果表明:相对于侧柏,干旱条件更严重的影响到栓皮栎生长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反映出这两种树木耐旱能力的差异,以及应对干旱策略的不同.华北石质山区的土壤储水能力低,阳坡较大的蒸散加剧了干旱对树木生长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半阴坡、半阳坡、阳坡11龄人工刺槐林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土壤含水量和刺槐的株高、冠幅、胸径、新枝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土壤肥力水平偏低,有效养分缺乏。(2)整个生长季内,三个立地条件的土壤养分含量是:生长初期>生长中期>生长末期,说明林地自肥能力弱,地力在逐渐的衰退;(3)不同立地类型之间,土壤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三个立地条件下的人工刺槐林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而三个立地条件下的刺槐生长量却有差异,因此认为,引起刺槐林生产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的缺乏,更加恶化了刺槐的生长条件。要想彻底改变刺槐生长“小老树”的局面,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人工刺槐林的水肥条件;(4)三个立地条件之间,刺槐的生长量、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大小均为:半阴坡>半阳坡>阳坡,所以,在建造人工刺槐林时,在半阴坡、半阳坡、阳坡三个立地类型之中,宜选择在立地条件好的半阴坡进行。基于上述分析,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进行林草植被建设时,必须慎重考虑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土壤水分生态环境和土壤养分背景。  相似文献   

20.
2016年冬春季节在青海西宁北山公园布置了典型黄土丘陵样地,连续测试了样地的土壤温度和含水率等数据。结果显示:植物根区土壤含水率在1—2月份与土壤温度紧密相关,土壤含水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阳坡西南坡、阳坡正南坡、阳坡台地、阴坡。当土壤升温到0℃以上时,阴坡和阳坡台地涵养降水能力增强,土壤含水率急剧上升。4月份是植被尤其是乔木树种萌发需水的重要时期,15%是衡量春季植被(乔木)萌发的重要指标和依据,该时期不同地理单元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阴坡是该区域植被恢复的最佳地理单元,可实现植被的自然恢复;阳坡平坡加以适当的人为干预(平整、环形围闭、灌水)后,植被恢复能力与阴坡陡坡较为接近;阳坡陡坡不适宜人工恢复,应以自然恢复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