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利用鸡胚成纤维细胞对新城疫毒株GM0511株进行增殖培养和蚀斑法纯化,通过对最适细胞密度、病毒最佳接种浓度、覆盖琼脂糖浓度、蚀斑形成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摸索,最终获得产斑时间一致,蚀斑大小一致、出斑整齐的纯化新城疫毒株,并使原病毒血凝效价提高2个滴度,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河南地方株,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鸡胚盲传,观察病毒对鸡胚的致病作用;通过酶处理、病毒干扰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理化试验等研究病毒的特性;利用电镜观察病毒的形态,应用RT-PCR方法扩增分离毒株的S1和N基因片段。【结果】病毒盲传至第2代后鸡胚出现死亡和侏儒胚,将病毒盲传至第8代时,病毒的毒力逐渐由104.0增强到107.2;经质量分数1%胰酶处理或用磷酸酯酶C处理的病毒液能够明显凝集质量分数1%鸡红细胞,血凝滴度分别在29和27左右;病毒能够干扰NDV在鸡胚中的增殖,单独接种分离毒株的尿囊液HA滴度平均为20,先接种HN99毒株再接种NDV La Sota株的尿囊液HA滴度平均为23,同时接种HN99毒株和NDV La Sota株的尿囊液HA滴度平均为28.5,单独接种NDV La Sota株的尿囊液HA滴度平均为29;病毒可致SPF雏鸡发病,引起肾脏肿大、花斑肾、尿酸盐沉积等肾脏病变;该毒株对乙醚和氯仿敏感,耐酸不耐碱,对热敏感;病毒粒子直径90~105 nm;扩增到了分离毒株S1基因片段大小为1 739 bp(含前导序列),N基因全长为1 230 bp,通过与其他IBV毒株进行系统进化分析,证明分离毒株与其他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初步证实分离的病毒为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命名为HN99株。  相似文献   

3.
在内蒙古自治区五个盟市十个养鸡埸中从发病、死亡鸡中分离出8株鸡新城疫病毒,並定名为HH_1、WH、HH_2、HH_3~-、HH_4、DS、JN和HH_5。对此8株NDV分离物电镜下的形态、毒力、蚀斑特性、血凝素的热稳定性、对部分动物红细胞的凝集能力、凝集解脱特征及对福尔马林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测定;并用新城疫单克隆抗体对NDV分离物进行了初步的抗原性分析。于此同时,并与攻毒株(F_(48)E_8、NM株)和疫苗株(Ⅰ系、Ⅱ系和LaSota株)作了比较研究。分离的8株NDV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MDT为42.0~60.2小时;ICPI为1.61~1.98;INPI为1.02~2.43,全部属于速发型NDV。8株NDV均能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产生蚀斑。本试验发现了两株对热相当稳定的毒株。各NDV分离株内部以及与现行ND疫苗株和NDV参考株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抗原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2012年4月~2014年4月,从哈尔滨市18个地区鸡场中疑似新城疫(ND)发病鸡群体内分离到6株具有血凝活性的病毒,经血凝试验(HA)、血凝抑制试验(HI)和电镜观察证实了6株病毒为新城疫病毒(NDV)。经蚀斑纯化后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显示,其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和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分别为37.2~60.8 h、1.71~1.80,说明该病毒属于NDV强毒株或中强毒株。  相似文献   

5.
将CC株在鸡胚尿囊腔连续传10代,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连续传15代,在鸡体上连续传8代,观察其对鸡胚,鸡胚成纤维细胞和鸡体毒力及病毒含量的变化,对鸡体传代毒进行F基因序列测定。结果表明,CC株经鸡胚尿囊腔传10代,红细胞凝集价和EID50病毒含量没有显著变化;经鸡胚成纤维细胞传15代,成纤维细胞的病变和TCID50病毒含量没有显著变化;经鸡体传8代,鸡体健康存活,回收毒对成纤维细胞的感染没有显著变化,TCID50病毒含量降低,PCR检测F基因阳性,8代毒F基因核苷酸序列仍与传代前的CC株相同。  相似文献   

6.
2000年3月从江西余江县某种禽场以消化系统病变为特征的发病鹅群中,通过鸡胚分离到一株具有血凝活性的病毒(JXG1),经血清学鉴定为副粘病毒.该毒株F4代鸡胚尿囊液半数感染量EID50为10-7.4/mL.分离毒株人工感染40日龄丰城灰鹅(每羽胸部皮下注射0.1mLF4代鸡胚尿囊液),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50%,且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自然发病鹅相同.  相似文献   

7.
从澳大利亚引进NDV4自然无毒株,经耐热选育,利用蚀斑技术克隆病毒,选育出NDV HB92株,56℃ 6h对该毒株病毒活性没有影响;室温(10~25℃)条件下保存6个月,37℃保存2周,病毒仍有活力;37℃下保存8周,HA滴度不变.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168h;1日龄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为0.00;鸡静脉致病指数(IVPI)为0.00.将含毒尿液接种18日龄雏鸡,接种量为105EID50,接种后14d测定NDHI抗体效价≥24,强毒攻击保护为100%.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多聚核苷酸(聚肌胞)对新城疫病毒(NDV)的抑制作用,本研究通过聚肌胞对感染NDV的鸡胚成纤维细胞、SPF鸡胚和肉鸡进行了病毒抑制试验.结果显示:125和250 靏穖L-1的聚肌胞溶液能明显抑制100倍 TCID50的ND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的繁殖;5 mg·mL-1的聚肌胞溶液(每个胚0.1 mL)能明显抑制NDV在SPF鸡胚中的繁殖,减轻NDV对鸡胚生长的抑制作用,降低病毒血凝效价和鸡胚死亡数.聚肌胞对肉鸡抵抗NDV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肌肉注射0.01 mg·kg-1的聚肌胞注射液能明显提高治愈率和显效率.但反映细胞活性状态的中性红染色(D570值)随着聚肌胞浓度的增大而变小的结果说明,聚肌胞对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9.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世界公认的最重要的家禽疫病之一,伴随着NDV活疫苗的广泛使用,野外分离的新城疫病毒往往由多种强弱病毒混合而成。为了避免不同分离株干扰,必须通过蚀斑纯化将混杂在一起的不同NDV毒株区分开来。文章采用蚀斑纯化技术对野外分离毒新城疫GM2进行蚀斑纯化,并对蚀斑纯化前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该分离毒蚀斑纯化前MDT,ICPI,IVPI分别为50.5,1.78,2.41,蚀斑纯化后MDT,ICPI,IVPI分别为47.5,1.89,2.65。  相似文献   

10.
利用SPF鸡胚培养的方法对上海郊区疑似发生鸽副黏病毒I型感染的鸽场病料进行病毒分离,病料上清液在10~11日龄SPF鸡胚上盲传5代,鸡胚死亡时间趋于规律性,鸡胚在接种72h内死亡90%以上,死亡胚全身出血。通过对病毒液进行病原学鉴定(该病毒液具有HA,这种血凝性可被NDV参考阳性血清抑制,而不能被EDSV、AIV—H5、AIV—H9、AIV—H7阳性血清抑制)、致病指数(采用SPF鸡胚和SPF鸡测定致病指数分别为MDT=64.8h、ICPI=1.3625、IVPI=0.75)及鸽体致病性等试验,初步鉴定为鸽副黏病毒I型中等毒力毒株,命名为鸽副黏病毒I型(S—1株)。  相似文献   

11.
鸡胚尿囊液量与种毒接种日龄及接种剂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芬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4):655-656
选择9、10、11日龄非免疫的罗曼蛋鸡胚各180个,随机分成9组,每组60个,分别接种NDVLasota种毒液0.05、0.10、0.20ml/个于鸡胚尿囊腔中。试验结果表明:所采收的尿囊液量与不同的接种剂量及接种日龄有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中药“病毒克”颗粒剂体外抗新城疫病毒(NDV)的活性,采用细胞培养技术,通过细胞病变抑制法和MTT比色法检测“病毒克”颗粒剂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对新城疫病毒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病毒克”颗粒剂对CEF的半数中毒质量浓度(TC50)为61.35 mg/mL,抗NDV的半数有效质量浓度(EC50)为3.2 mg/mL,治疗指数(TI)为19.2,“病毒克”颗粒剂对新城疫病毒具有直接灭活作用和阻断其感染CEF的作用,并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P<0.01);在感染后9 h内以14 mg/mL剂量给予“病毒克”颗粒剂,对新城疫病毒复制的抑制率为42.8%~76.5%。说明“病毒克”颗粒剂对新城疫病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中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将黄芪多糖(APS)、淫羊萑多糖(EPS)、淫羊萑总黄酮(EF)分别与新城疫病毒(NDV)Ⅰ、Ⅳ系以3种顺序加入到培养24h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即先加中药后接种病毒、先接种病毒后加中药、病毒和中药混合感作后同时加入。于病毒接种后72h测定NDVⅠ系的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和NDVⅣ系的血凝效价,以评价3种中药成分对NDV感染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APS和EPS仅在先于病毒加入时对NDV有抑制作用,而EF无论以何种方式给药均呈抑制作用。提示它们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且与其浓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观察了抗病毒新药“呼感特”对鸡新城疫病毒 (NDV)和禽流感病毒 (AIV)在鸡胚中生长的抑制情况 ,结果发现 :经不同药物浓度感作的NDV和AIV在相应鸡胚中生长时 ,和对照组相比 ,鸡胚的保护率明显升高 ,病毒的增殖效价显著降低。同时 ,药物浓度越高 ,这种影响愈明显 ,且AIV组的变化比相应NDV组的变化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复方芩连汤对几种禽病病毒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连、黄芩、板蓝根、黄芪等为主要成分的复方芩连汤作为抗病毒药,利用细胞病变(CPE)抑制试验测定中药复方在长成单层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C)上对鸡新城疫病毒(NDV)、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等几种禽病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对NDV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最小直接杀灭浓度为7.81μg/mL,最小阻断浓度为3.9μg/mL,最小治疗浓度为15.62μg/mL;中药复方在体外对IBV的T株和M41株也具有显著定的抑制作用,而对IBDV的抑制作用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以雏鸡作为试验鸡,在NDVIV系病毒感染的不同时间段(感染前5~6h、感染后5~6h、感染后18~20h),以3个不同剂量的大黄乙醇提取物经皮下注射和口服给药,进行体内抗病毒试验,以脾脏中NDVIV系病毒相对含量作为抗病毒作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NDVIV系病毒感染前5~6h及感染后5~6h,以3个不同剂量的大黄乙醇提取物处理,脾脏中NDVIV系病毒相对含量都明显下降;而在NDVIV系病毒感染后18~20h,以3个不同剂量的大黄乙醇提取物处理,脾脏中NDVIV系病毒相对含量下降不明显。在NDVIV系病毒感染的适宜时间,以适宜剂量大黄乙醇提取物进行防治具有一定疗效;大黄乙醇提取物在试验鸡体内抵抗NDVIV系病毒感染与给药剂量及给药时机有密切关系;大黄乙醇提取物5.0mL·kg-1·次-1大剂量组对试验鸡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金线莲不同方法提取物对6种供试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并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金线莲水提取物对ND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提取方法所获得的金线莲提取物均对链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表现为高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表现为中敏;对酵母菌和普通变形杆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表现为低敏.最小抑菌浓度均不高于12.5 g.L-1.药物与病毒混合组对NDV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先病毒后药物组和先药物后病毒组(P<0.05).药物浓度与NDV抑制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P<0.05).在先药物后病毒组和药物与病毒混合组中,15.62-31.25 g.L-1金线莲水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NDV效果;1.95-3.90 g.L-1金线莲水提取物抗NDV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新城疫病毒(NDV)V4株长约4 200 bp的核苷酸序列,并进行了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中包含有NDV V4株NP基因编码区、NP和P基因间隔区以及P基因的全部核苷酸序列。NDV V4株NP和P基因与其他8个NDV毒株相应部分进行同源性比较,与Quuesland V4株的同源性最高。NDV V4株NP和P基因间隔区序列与其他13株NDV毒株相应部分的比较结果表明,F48E9等强毒株较La sota等弱毒、无毒毒株和试验用V4株在这个区域多了6个碱基,这6个碱基插入的位置在La sota等弱毒、无毒毒株全基因组序列的1647-1648 nt处;参比的14株NDV在这个区域的同源性为63.9%-100%,弱毒株之间的同源性较高,弱毒株与强毒株之间及强毒株之间的同源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中草药叶下珠中的抗病毒活性成分,为开发治疗禽类病毒性疾病的新药提供条件。[方法]分别用75%乙醇(E)和纯净水(PF)煎煮叶下珠全草,再分别以石油醚(PE)、乙酸乙酯(EA)、正丁醇(BU)萃取其活性成分。将萃取物分别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EF),观察其对NDV病变的抑制作用;分别接种鸡胚,观察其对NDV血凝效价的影响;分别接种鸡,统计鸡群的死亡率,评价其免疫保护效果。[结果]E-PE、E-BU组萃取物均能明显抑制NDV在CEF细胞上的病变和显著抑制NDV在鸡胚内的增殖(P〈0.05),以E-BU较好;E-PE、E-BU组的鸡只存活率均极显著高于利巴韦林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以E-PE组保护率较高。[结论]叶下珠水提取物效果较差;醇提取物E-PE组和E-BU组能有效抑制NDV病毒病变及其在鸡胚内增殖,对NDV的免疫保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中药成分与新城疫病毒感作后对病毒感染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5种浓度的当归多糖、黄芪多糖、板蓝根多糖、淫羊藿多糖、蜂胶多糖、淫羊藿黄酮、蜂胶黄酮、黄芪皂苷和人参皂苷分别与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混合感作144 h和272 h后,加到已培养36 h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继续培养72h,采用中性红染料吸收法测定CEF增殖变化,判定中药成分对病毒感染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中药成分几乎所有浓度均影响或显抑制病毒的感染活性,且与感作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